平江縣又發現多座抗日英烈遺骸,志願者將其遷葬於露江山烈士陵園

楚有微詞原創】據“平江收藏”消息,前段時間,在平江縣的東塔等地,又發現20多座抗日英烈墓,志願者們通過多日的緊張工作,已經全部將其發掘出來,與平江縣抗日陣亡將軍黃啟東中將,凌則民少將一起安放至平江露江山抗日英烈紀念園。至此,通過志願者們的艱辛努力,在平江縣境內共找到數以千計的英烈墓,目前,已經全部安放至露江山英烈紀念園,接受悼念者的祭弔。

平江縣又發現多座抗日英烈遺骸,志願者將其遷葬於露江山烈士陵園

平江縣在抗日戰爭中處於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1939年,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在侵佔武漢後開始部署兵力攻打長沙,當時日本侵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調集數十萬大軍分兵三路從贛北、鄂南、湘北向長沙進軍,其中鄂南一路沿湖北通城過九嶺進入平江東塔、南江橋等地,即現在106國道一帶向長沙推進,這一路的軍隊戰鬥力很強,武器先進,給國民黨軍的防禦造成困難。

當時負責長沙保衛戰的是國民政府第九戰區的部隊,戰區司令長官是國民黨高級將領薛嶽,在敵軍強大的火力攻擊下,國民黨軍隊岌岌可危。薛嶽緊急調遣著名戰將魯道源的部隊北上支援,魯道源到達南江橋後,看到當時危在旦夕的情況徹夜難眠,經過緊張思考和研究,利用南江橋高山林立,九嶺通道狹窄的險要地形,通過三面牽制敵軍的戰略部署,結果一舉打退敵軍,讓侵略軍損失慘重。

平江縣又發現多座抗日英烈遺骸,志願者將其遷葬於露江山烈士陵園

但古語說:“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在侵略軍強大的兵力和新式的裝備面前,魯道源的國民黨軍隊也損失慘重,據南江橋一帶的老人介紹,當時國民黨軍隊一色的年輕士兵,年齡大的30歲左右,小的只有10多歲,抬運傷員的擔架擺得一排排,南江橋設立的臨時醫療所連屋簷下都塞滿了傷員,很多傷員抬到後就因失血過多犧牲了,更多的士兵則是和日本侵略者一起倒在前線。

抗日戰士的獻血也沒有白流,儘管日本軍隊四次猛攻,但九嶺依然堅守住了,長沙也始終未受到侵略者劫掠。1941年12月,日軍對長沙進行第四次猛攻,雖然長沙城被攻破,但侵略者尚未站穩腳跟,就被國民黨軍隊合圍,後援被切斷的侵略軍只得棄城逃跑,長沙的古建築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並未受到嚴重損失,在這次戰役中,薛嶽指揮官以及主要戰將魯道源等立下了不朽功勳。

平江縣又發現多座抗日英烈遺骸,志願者將其遷葬於露江山烈士陵園

在國民黨在前線英勇抵抗敵軍時,偉大的人民軍隊八路軍主要集中在大後方延安,發展生產,積聚實力。當時彭德懷領導的部隊曾發動百團大戰,我們黨的高級領導人以為彭不應過早暴露目標,引狼入室。祖國解放後,由於當時特定的政治環境,這些為抗戰現出年輕生命的國民黨軍隊一直未能得到正確對待,他們遺骸一直長眠於荒山野嶺,直到近年來,在志願者的努力下,他們偉大的靈魂與遺骸才找到歸宿之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