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拿下自動駕駛標準必要專利第一 自研激光雷達殺入“造車”領域

華為拿下自動駕駛標準必要專利第一 自研激光雷達殺入“造車”領域

昨天,在正式發佈代表未來的摺疊屏手機Mate X、宣佈年度旗艦Mate30 Pro 5G手機開啟預售的同時,華為在另一塊場地上宣佈了一則重磅消息。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宣佈,即將進軍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的研發。

華為要搞自動駕駛,這不是什麼新聞。前兩年設立自動駕駛部門時,還有不少傳聞稱華為要進軍“造車”領域,弄得連任正非都要親自出面闢謠,說華為不會造車,只會在ICT領域為造車賦能。不過,由於華為方面始終沒有公佈造車計劃的細節,在外界看來仍十分神秘。

昨天,徐直軍正式宣佈:“經過幾年探索之後,我們清晰了自己的戰略選擇:華為不造車,而是聚焦 ICT 技術,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在會上,徐直軍還公佈了具體細節。華為整個智能網聯汽車的解決方案包括5個方面,分別是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和雲服務。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是,他們將率先開展作為無人車核心的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研發。

眾所周知,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核心傳感器,毫米波雷達因成本較低,普遍與攝像頭一起用於低級別自動駕駛場景;而激光雷達精度高,成像能力強,行業普遍認為是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必需元件,至今仍是扼住產業咽喉的元器件。目前的激光雷達技術挑戰大,成本也居高不下,華為入場或許能給行業帶來新氣象。

由激光雷達等元器件構成的傳感器生態,加上智能駕駛應用生態,加上一個MDC智能駕駛平臺,再加上各種執行部件,這就是華為智能駕駛方面的發展方向。

在智能座艙方面,華為希望基於智能手機麒麟芯片加上鴻蒙操作系統,打造一個CDC智能座艙平臺。未來,汽車將直接連接智能終端的硬件生態、軟件生態、應用生態。

第三是智能電動方面,這方面的內容有VDC整車控制平臺和mPower多形態電驅、充電及電池管理系統。

智能網聯方面包括4G/5G/V2X車載移動通信模塊及T-Box、以太網關等內容,希望通過把車與路連接起來,把車與車連接起來。上述這些加上雲服務,就能實現對所有連接的車進行有效的管理,構建起把所有的車都連接起來的生態。

或許有人覺得,像百度等企業已經在這一領域深耕了數年,特斯拉的Autopilot早就應用多年,華為失了先機。

不過,根據IPlytics的數據,華為在這方面實際上早有佈局。從自動駕駛專利上看,LG電子以81項專利位居貢獻度第1,第2就是有66項專利的華為,之後是三星、愛立信、韓國電信等。

华为拿下自动驾驶标准必要专利第一 自研激光雷达杀入“造车”领域

而在標準必要專利(SEP)聲明方面,華為更是厲害,以49項專利高居第1,LG以27項排名第2,之後是21向專利的英特爾、11項專利的三星以及松下、高通等。

华为拿下自动驾驶标准必要专利第一 自研激光雷达杀入“造车”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人看來,自動駕駛應該屬於人工智能研究的內容。但從專利搜索結果上看,自動駕駛和通訊技術的相關性顯然更大,因此排在標準貢獻榜單前列的大多是在通訊方面有技術積累的廠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