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經濟圈未來發展如何?

用戶4775959629791


渤海經濟圈包括兩個直轄市,3個經濟人口強省

  • 兩個直轄市

  • 北京市、天津市

  • 三個經濟、人口強省

  • 山東省、河北省、遼寧省

  • 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市、天津市

  • 兩個國家中心城市競爭城市,將由瀋陽市、大連市、青島市、濟南市等4個副省級計劃單列市產生

渤海、黃海隔斷了兩個大省,同時斷裂了環渤海珍珠項鍊,跨海通道建設將產生重大影響

  • 斷裂的珍珠項鍊,沒有形成整體效應

  • 青島、煙臺、大連、瀋陽繞山海關距離遙遠

跨渤海大通道建設影響深遠

  • 第一,使煙臺--大連直接陸橋連通,珍珠鏈成為一體

  • 第二,山東半島--遼東半島聯通,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遼東半島城市群成為一體

  • 第三,東北--華東--華中便捷大通道形成

  • 第四,環渤海港灣區將成為東北亞自貿區核心地區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環渤海經濟帶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經濟圈,理論來說這個區域涵蓋了北方地區絕大多數強市,而且經濟體量能夠對標珠三角、長三角。

但是對於這個經濟圈的一體化,以我個人角度不是很看好,未來或許還是三個單獨城市群的模塊式發展。其原因不是規劃和經濟問題,而是地理跨度問題。

珠三角和長三角都是高密度城市群模式,渤海經濟圈卻是一個環形帶狀城市群,距離阻礙了遼寧與山東之間的互動。雖有京津冀概念,但這對於環渤海的另外兩個省份而言很難形成串聯作用。畢竟銜接冀南冀北銜接山東和遼寧的區域,都是這三個省份各自經濟較弱的區域,難以形成共振式發展。

遼寧的經濟重心在遼東半島,山東的重心在膠東半島,京津冀的經濟重心更不用說,這三個重心區域之間的陸路距離都很遠,直線雖近卻有渤海相隔,即使煙大海底隧道建成,最多也只是串聯起大連和膠東,對於遼北、遼西、魯西依然沒有多少直觀的幫助。對於京津一帶依然無法形成銜接。

因此環渤海經濟帶未來還是三個以點帶面逐步擴大的過程,想要形成真正的“經濟圈”需要很長時間來推進,直至遼中南城市群、膠東半島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都形成高度城市化規模之後,這個經濟圈才能形成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城市發展報告


北京、天津+遼寧省、河北省、山東省,這個組合絕對是頂配,出海口面對的是整個世界,出了渤海就是韓國、朝鮮、日本,打通琿春口岸北上就是俄羅斯,出海向東就是離北美大陸最近的航線,南下就是整個東南亞,陸路北上就是蒙古國,附近兩個發達國家日本、韓國,兩急待發展的國家蒙古、朝鮮,和一個面積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俄羅斯,地理位置絕對無可比擬,中國復興絕對離不開環渤海經濟圈。


天賜雍雍


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近年來討論的比較多,它不同於珠三角和長三角的高密度城市群模式,未來也很難發展到像珠三角、長三角這樣的密集型城市群,因為它的體量實在是太大了。



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及河北、遼寧、山東、山西和內蒙古中部地區,共五省(區)二市,陸地面積高達1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億人,共有157個城市,擁有北京、天津、青島、濟南、大連、瀋陽這些副省級以上的城市,實力非常的強。但環渤海經濟圈基本不可能有效串聯所有城市共同打造城市群,因為它的體量實在是太大了,放眼全球都找不到一個如此大的城市群,因此環渤海經濟圈只是一個鬆散的經濟區,當前它還處在規劃當中,我們更多的僅僅是展望。



當然,環渤海囊括了京津冀、遼中南、山東半島三大城市群,未來應該可以起到促進三大城市群的經濟合作,橫向聯合,優勢互補的作用,如果做得好的話,這對北方經濟發展前景都是有很大影響的。2018年環渤海經濟圈GDP總量達到218361.26億元,佔到全國GDP總量900309億元的近1/4,這是一個亮眼的“份額”。


錦繡中源


渤海經濟圈當前在知名度以及經濟總量上遠沒有長三角珠三角那麼知名,並且渤海經濟圈也區別於我國傳統的經濟圈,我國現有經濟圈基本上都是以三角洲為載體,當中有一到兩個大型城市做引領,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展,但是渤海經濟圈圍繞我國渤海內灣,城市呈環形分佈,如果未來能夠發展好,將是世界第一大大灣區。當前圍繞著渤海經濟圈規劃有環渤海高鐵,環渤海高鐵基本能把沿岸城市有效連接起來,也將是我國第一條環海高鐵,未來如果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建設有通道,那麼環渤海高鐵便可以形成一個閉環,處在這一閉環內的城市溝通往來更加方便,要腹地有腹地,要港口有港口,要資源有資源,這才是真正的大灣區,世界上能媲美渤海灣的灣區真不多。
當然,當前渤海灣還處在規劃當中,我們更多的僅僅是展望,畢竟渤海灣所涉及的省份太多,涉及的範圍也非常廣闊,世界上當前還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圈能有如此大的規模,所以渤海灣的發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最起碼在近十年二十年肯定是不可能發展的如珠三角那麼成熟嗎,很長一段時間裡肯定還是隻會存在於規劃上。以上其實只是廣義上的、最終目標的經濟圈概念,當前圍繞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策略更多還是各地區各自發展的,比如京津、膠東半島、遼東半島等,當前各個省份圍繞各自的經濟圈都有不同的規劃策略,未來這幾個區域經濟圈都發展成熟以後,才有可能環渤海灣連為一體,環渤海灣形成經濟互補,相互協助發展。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環渤海經濟圈如果僅僅考慮中國一家,中國人自己玩耍,未免格局太小,也只有整合東北亞經濟一體化才能夠具有挑起中國北方經濟大梁的重擔,否則,缺乏朝鮮日本韓國俄羅斯蒙古的廣泛參與,環渤海經濟帶只能是各自為政,充其量勉強將自身發展和渤海被動相聯繫,而不是為了平衡中國南北方經濟大格局而存在,效果也非常低廉。

如果東北亞能夠形成自貿區,那麼環渤海經濟帶就自然而然的成為西太平洋地區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帶,也有了與珠三角長三角相媲美的基本條件,對於助推中國北方工業的二次騰飛意義重大,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而生產資料工業也基本集中於北方,相較於南方輕重工業的比例中,輕工業生活資料性較為突出,財富的富集度是北方工業難以比擬的。商品的天然性質中,越是生活的越是貼近市場的,越是具有消費屬性的,越是重工業的越是遠離人們需求越是遠離消費市場,市場的需求越是窄小,但是卻是國防和國家經濟建設不可或缺,但是從時間維度廣度上講,重工業需求很容易飽和,但是卻不得不養護,如果放棄發展,一旦有需求重新建立重工業勢比登天,需求的匱乏又阻礙重工業的革新和創造,重工業又最依賴資本的原始積累和技術的原始積累,廣闊的市場是重工業自身維持發展的關鍵。環渤海經濟帶未來的發展必須依賴東北亞的和平穩定繁榮政治互信。

然而,東北亞是世界上幾個著名的火藥桶所在地,是美國遏制中國的前沿陣地,日韓作為哼哈二將是會一直跟著美帝在東亞搖旗吶喊,對推動東北亞經濟一體化並不十分上心,背後的主子是不會允許這樣的大市場的整合的,所以,在東北亞市場整合舉步維艱的當代,環渤海經濟帶的外部條件其實很不好,朝鮮由於缺乏必要的自保能力,為了維護鞏固統治,對於外界的挑釁和威脅極度敏感,這個區域政治對經濟的絕對性影響太巨大,很難有明朗的軌跡展現。

中國的北方經濟與其寄希望虛無縹緲的日韓不如集中精力開拓華北華東的經濟潛力,助推東北內生動機,將節點區域做大做強,為未來的整合提供物質保證,隨著科技的進步,也許有一天渤海可能不會成為一個天然屏障,或許會成為一個大的內湖,到那時一切都水到渠成,


小牛人m


小編又開始發高燒了吧說這個話題啊?多少千億巨大的投資是笑談啊?況且從軍事安全角度來說吧也絕對不可行滴?你怎麼能做到安全隱患與未然吧幾百裡地笑談???


用戶9007501068810


環渤海灣經濟圈本來應該提到戰略經濟地位來打造,結果現在看看長三角,珠三角早已如火如荼再看看環渤海灣不溫不火,國家應該想到也應該看到把大量的產業投放的東南沿海的確有地理優勢但是也是危險之地!縱觀中國能進能退能守的並且資源充沛可以相互呼應也只有渤海灣,任何經濟圈的打造離不開政府的高度重視否則都是紙上談兵。


藍天232415917


這個大灣區很有前途!只要基於將來開發北極,作為中國的出發點,及回程終點。


張生9684


最好有三個圈,遼寧山東單獨各為一個圈,不然都被京京津冀吸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