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考察有感|刘欣宜

介休考察有感

刘欣宜

2019年暑假的尾声,我跟随北京社科院中国当代史读书会来到了介休。介休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中游,太原盆地南缘,同蒲铁路上。从北京出发,途径华北平原,横跨太行山脉,最终抵达山西平原,一路上山脉、地势、土地、植被的变化都在提醒我这是一个与我所处的华北平原很不一样的地方,一路上我也很期待看到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产业等情况。

介休考察有感|刘欣宜

来到介休城内,最直面而来的是现代建筑中穿插保留的古街老房,让我有一种进入贾樟柯的90年代末的电影里,仿佛身边马上就会有小武骑着二八大杠穿街而过。可以说,从一开始我对介休就是充满了好感,抵达后领队的陈全老师、冀成武等诸位老师热情亲切的招待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幸福,甚至完全没有一丝异乡的感觉,之后的每一天都能感觉到与当地老师们那种朋友般亲近的关系。特别要说下陈全老师,在我们考察全程陈全老师就像我们读书会的大家长一样带领我们,为我们介绍介休文化汇总的点点滴滴,这种介绍不是照本宣科的念书,而是包含了陈全老师自己对介休的喜爱、热情、迷恋、自豪的情绪在像朋友般的诉说中感动着我们,也让我对一个从前完全陌生的地方有了新的认识,甚至可以说借此机会我喜欢上了介休。

介休考察有感|刘欣宜

在介休的几天行程里,每一天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也都收获满满,但是最深刻的那一天就是我们读书会去源神庙的那天,因为在那一天之内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接触到了太多饱满、有趣、鲜活的介休人,见识到了充满历史感、魅力的介休美景。那天遇到的牧羊女阿姨,她整个的状态和我固化概念中的农村妇女是很不一样的,包括我在老家遇到的阿姨、婶婶的状态也特别不一样,老师们想到一个非常贴切的词来形容山西的女人——“上善若水“。同样,在牧羊女阿姨身上的热情在那个水磨传人、包括那几天招待我们的老师们身上都可以特别清楚的感受,感觉他们都特别的喜欢或者激动,很乐意于让我们去了解当地,了解介休、了解太古,而且他们也特别重视和保护自己家乡的文化,特别的让人感慨。

介休考察有感|刘欣宜

还有在板屿村我们遇到的了一个正在盖房子的主人,特别热情的邀请我们去参观他们家的新房子、磨盘,还让我们去他们旧的窑洞参观,但因为时间问题我们没有去。我们在当地的山上可以看到很多很有规模的院落,被枣树所环绕,看来感觉生活上会很舒服。我们当时就说这是大户人家,但陈全老师说,虽然看起来好,但我们不一定会愿意来这里生活,因为他们当地用水特别有问题,基本上都是旱厕,意味着冬天上厕所都是问题。这其实为我打开了我对现实感的体察,我并没有因为这一点不喜欢介休,相反我更喜欢介休了,尽管当地一些农村生活中老百姓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他们的身心状态非常的饱满、欢欣,这种真实的状态影响了我,我在介休接触到的这些人的身上获得了在生活中必需的精神力量。

介休考察有感|刘欣宜

当然,介休除了这些可爱的人以外,还有数不胜数的景致,短短的四天时间并不能让我完全了解介休,但我觉得这不是我和介休的缘分的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作为一个美术史的研究生,也许我不能从社会学、历史等角度很好的认识介休,可是我在介休感觉到的人与人之间美、地方景致与地方人的美都是真实存在的,希望自己努力学习以后有能力可以多关注祖国的地方社会,尤其是介休,才能不辜负这样一群守护、热爱介休的人们。

刘欣宜,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史专业研究生三年级。

<table><tbody>

874761158@qq.com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