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的"望江楼"上为什么望不到江?

齐齐哈尔的

说到龙沙公园里的望江楼

齐齐哈尔人肯定都不陌生

很多齐齐哈尔人的相册里

也都能找到与这座建筑的合影

齐齐哈尔的

▲孟庆兰拍摄

“江山如此多骄”这六个字

几乎写进了所有齐齐哈尔人的童年

齐齐哈尔的

很多人登上去之后都会产生疑惑

这座根本就看不见江面的建筑

为什么被称为“望江楼”呢?

齐齐哈尔的

谭彦翘先生所著的《退食说故·四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清宣统三年(1911年),时任黑龙江巡抚的周树模(字少朴,因是湖北天门人,故又称周天门)欲为充添东湖别墅中湖水之量,乃从龙沙公园(原称仓西公园)界外凿渠导引嫩江之水,经公园东流,注入东湖。进行中发现平面落差悬殊,工程遂告中止。然挖沟之土,积垒如山,于是即在其上修建一亭,并取“欲固桑土之牖户,宜先未雨而绸缪”

(引《诗经·豳风·鸱鸮》诗意,比喻事前要有准备或预防)名之为未雨亭。

齐齐哈尔的

齐齐哈尔的

这座未雨亭就是望江楼的前身

未雨二字意在警示人们未雨绸缪

时刻防范列强进犯疆土

或许也是为了让人记住

当初未考虑周详便动工的教训

齐齐哈尔的

未雨亭初建之时的齐齐哈尔,并没有现在这般林立的高层建筑,在未雨亭上是能够眺望到远处嫩江的,所以民间习惯把这里叫作望江楼。时间一久,未雨亭这个原名很少被提及了,反而是望江楼这个名字早已深入人心了!

齐齐哈尔的

近人魏毓兰因此吟到:“当年疆土绸缪意,无复人知未雨亭。”指人们只顾登楼望江,忘记了未雨亭名字中的深意。

齐齐哈尔的

战争年代中,齐齐哈尔沦陷后,未雨亭曾被改建,亭子加高了一层,名字也约定俗成叫做了望江楼。

齐齐哈尔的

在这段时期,还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望江楼上的楹联有关:

齐齐哈尔的

1934年,时任伪黑龙江省厅长的王宾章,利用自己的公开身份,掩护帮助了很多爱国志士与抗日英雄,在王宾章牺牲前一年的秋天,王宾章登上了望江楼,看到满眼的壮美河山尽被日寇的铁蹄践踏,愤然手书一联:"千里江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

这两句满是家国情怀的两句话,后来被制作成楹联,挂在望江楼的檐下,让无数游客在不觉间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齐齐哈尔的

1964年8月,朱德来齐齐哈尔视察时曾登上过望江楼,并应邀为望江楼题写匾额,可惜匾在“十年动乱”中丢失,现在望江楼上悬挂的匾是以朱德笔迹重新镌刻的摹本。

齐齐哈尔的

又经过几次修葺和改建,望江楼最终成了现在的模样。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楼大厦逐渐挡住了远眺的视野,亭下的草木历经百年,如今也已经挺拔茂盛,凭栏望去,满目苍翠,却再不见江水横流……

齐齐哈尔的

齐齐哈尔的

「城记」是齐网网络出品的一档关于城市发展类专栏,300余年的城市历史,为鹤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底蕴,更为一代又一代的鹤城人留下了诉说不完的记忆与情怀。齐网网络带你寻找城市的记忆,见证城市的发展与未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