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的"望江樓"上為什麼望不到江?

齊齊哈爾的

說到龍沙公園裡的望江樓

齊齊哈爾人肯定都不陌生

很多齊齊哈爾人的相冊裡

也都能找到與這座建築的合影

齊齊哈爾的

▲孟慶蘭拍攝

“江山如此多驕”這六個字

幾乎寫進了所有齊齊哈爾人的童年

齊齊哈爾的

很多人登上去之後都會產生疑惑

這座根本就看不見江面的建築

為什麼被稱為“望江樓”呢?

齊齊哈爾的

譚彥翹先生所著的《退食說故·四編》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清宣統三年(1911年),時任黑龍江巡撫的周樹模(字少樸,因是湖北天門人,故又稱周天門)欲為充添東湖別墅中湖水之量,乃從龍沙公園(原稱倉西公園)界外鑿渠導引嫩江之水,經公園東流,注入東湖。進行中發現平面落差懸殊,工程遂告中止。然挖溝之土,積壘如山,於是即在其上修建一亭,並取“欲固桑土之牖戶,宜先未雨而綢繆”

(引《詩經·豳風·鴟鴞》詩意,比喻事前要有準備或預防)名之為未雨亭。

齊齊哈爾的

齊齊哈爾的

這座未雨亭就是望江樓的前身

未雨二字意在警示人們未雨綢繆

時刻防範列強進犯疆土

或許也是為了讓人記住

當初未考慮周詳便動工的教訓

齊齊哈爾的

未雨亭初建之時的齊齊哈爾,並沒有現在這般林立的高層建築,在未雨亭上是能夠眺望到遠處嫩江的,所以民間習慣把這裡叫作望江樓。時間一久,未雨亭這個原名很少被提及了,反而是望江樓這個名字早已深入人心了!

齊齊哈爾的

近人魏毓蘭因此吟到:“當年疆土綢繆意,無復人知未雨亭。”指人們只顧登樓望江,忘記了未雨亭名字中的深意。

齊齊哈爾的

戰爭年代中,齊齊哈爾淪陷後,未雨亭曾被改建,亭子加高了一層,名字也約定俗成叫做了望江樓。

齊齊哈爾的

在這段時期,還流傳著一個故事,與望江樓上的楹聯有關:

齊齊哈爾的

1934年,時任偽黑龍江省廳長的王賓章,利用自己的公開身份,掩護幫助了很多愛國志士與抗日英雄,在王賓章犧牲前一年的秋天,王賓章登上了望江樓,看到滿眼的壯美河山盡被日寇的鐵蹄踐踏,憤然手書一聯:"千里江山收眼底,萬家憂樂上心頭。"

這兩句滿是家國情懷的兩句話,後來被製作成楹聯,掛在望江樓的簷下,讓無數遊客在不覺間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

齊齊哈爾的

1964年8月,朱德來齊齊哈爾視察時曾登上過望江樓,並應邀為望江樓題寫匾額,可惜匾在“十年動亂”中丟失,現在望江樓上懸掛的匾是以朱德筆跡重新鐫刻的摹本。

齊齊哈爾的

又經過幾次修葺和改建,望江樓最終成了現在的模樣。隨著城市的發展,高樓大廈逐漸擋住了遠眺的視野,亭下的草木歷經百年,如今也已經挺拔茂盛,憑欄望去,滿目蒼翠,卻再不見江水橫流……

齊齊哈爾的

齊齊哈爾的

「城記」是齊網網絡出品的一檔關於城市發展類專欄,300餘年的城市歷史,為鶴城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底蘊,更為一代又一代的鶴城人留下了訴說不完的記憶與情懷。齊網網絡帶你尋找城市的記憶,見證城市的發展與未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