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支杜姓人從即墨向東遷徙,在乳山一座海島上建村

此前給大家介紹過威海乳山市的杜家島,當時主要是欣賞島上的風景,對於村莊的歷史淵源著墨不多。但如果仔細探究的話,杜家島的建村過程也頗有故事。

杜家島為杜姓人建村,關於杜姓人的淵源,乳山市志和民間傳說提供了兩條有價值的參考信息。乳山市志載:“清康熙年間,杜姓由即墨縣羊山後遷險島定居立村,改稱杜家島。”而按照杜家島村老人的說,當初從即墨遷來的杜姓是兄弟倆,後來有一個又划船到了對岸的小半島上,建立了杜家村。即,兩村杜姓為同宗,都屬即墨杜姓的分支,是從羊山後遷到杜家島。

清代一支杜姓人從即墨向東遷徙,在乳山一座海島上建村

查詢地名資料,現在的青島市即墨區境內,的確有個羊山後村,位於即墨東部的田橫鎮境內。不過根據村志記載,羊山後村似乎與杜姓沒有太大的淵源,該村是明初有徐姓遷來建村,因地處羊山之後而得名,後來李姓也遷來定居,至今徐姓和李姓仍是村裡的主要姓氏,而鮮有杜姓。

清代一支杜姓人從即墨向東遷徙,在乳山一座海島上建村

那麼,乳山杜家島杜姓從即墨羊山後遷來,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還要從即墨境內的杜姓分佈說起。

即墨歷史底蘊深厚,譜牒研究發達,根據當地黃濟顯先生的研究,即墨杜姓主要有高戈莊、邱家白廟、院東三個支系,其中高戈莊支系規模較大,分佈較廣,即墨東部鰲山衛、豐城、田橫等地的杜姓村莊,大多與高戈莊有關。

羊山後村位於田橫鎮沿海,就位置來說,與高戈莊杜姓支系有淵源的可能性較大,尤其是在距離羊山後不遠處的豐城鎮境內,就有一個杜家村,有不少杜姓人。

清代一支杜姓人從即墨向東遷徙,在乳山一座海島上建村

因為沒有詳細的族譜資料對照,乳山杜家島杜姓是否源於杜家村,是否屬於高戈莊杜姓支系,暫時無法準確考證。

在膠東地區,一個姓氏的分支遷到外地建村,參照祖居地的村莊名稱命名或者乾脆起同樣名字的案例不在少數,因此,即墨杜家村的杜姓遷到險島,將險島改名為杜家島村,這種可能性也的確存在。

清代一支杜姓人從即墨向東遷徙,在乳山一座海島上建村

如果是上述這種情況的話,我們就可以大致還原一下當年這支杜姓人的遷徙過程。在清朝康熙年間,杜家村杜姓有兩兄弟決定離開家鄉闖蕩,當時膠東半島的西部人口較為稠密,而東部相對地廣人稀,因此他們選擇走海路出發,向東尋找立足之地。杜家村距離海邊有段距離,他們坐船的話,只能從靠近海邊的羊山後出發,沿著海陽南部的海岸線行駛,過了乳山口之後,在大乳山的南面發現了還沒有人建村的險島,於是安家落戶。由於他們是從羊山後起航,因此就將這個地方告訴了子孫,並世代相傳。經年累月之後,原籍地已經模糊不清,但出發地始終牢記,後人已經難以分清這到底是祖籍地還是出發地了。

實際上,在明清時期,從丁字灣畔駕船東遷的姓氏不在少數,除了即墨杜姓之外,萊陽李姓(躬家莊)、王姓(蜆子灣)在乳山、文登南部都有分支,也算是一個小的遷徙潮了。這個小遷徙潮有何背景,還有哪些姓氏參與其中,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