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歷史一書生


和珅是很聰明,他也很想巴結嘉慶,但是,嘉慶能看上他,還是看不上他,就是另一回事了。

本來皇帝選擇接班人,是一種很機密的事情。

乾隆皇帝給和珅商議好,要把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立為太子。

要知道當上太子,就意味著是以後皇位的接班人了。

和珅白天知道的這個消息,晚上就去嘉慶的家裡,給嘉慶祝賀去了。

那一天和珅還帶了一個玉如意,把乾隆要立他為接班人的消息告訴了他。

本來和珅以為這樣自己就給顒琰,也就是嘉慶拉上了關係。

但是,和珅觀察到顒琰平日裡見了他,根本一點都不熱情。他倒是見了紀曉嵐,見了劉墉拉家常,談天地,如同家人一般親熱。

和珅意識到,以後的嘉慶帝,肯定是不可能重用自己的了。

所以,這時候他就要想辦法,怎麼讓乾隆皇帝,推遲一些時間,把皇位讓給嘉慶。

可是,乾隆說過,為了表示對爺爺康熙的尊重,他不會超過康熙當皇帝的年限的,康熙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他最多就當六十年的,到了六十年他就要退位了。

乾隆一退位,和珅就倒黴了。

他不被嘉慶重用的話,自己的輝煌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到乾隆六十年真正退位的時候,和珅給乾隆出了一個主意,讓他退位給嘉慶可以,但是,玉璽不能給嘉慶。

這也就是說,和珅只讓乾隆給嘉慶一個皇帝的頭銜,實際的權利,還是牢牢的掌握在乾隆皇帝的手裡,這樣他好繼續為乾隆服務。

乾隆一聽這個意見好,所以,他就答應了。

可是到了嘉慶登基的那一天,因為嘉慶沒有玉璽,群臣都覺得不能舉行登基大典了。

群臣都覺得,天下那裡有無大寶的皇帝,這太不像話了。

這時候紀曉嵐和劉墉就去找乾隆去了。他們要去說服乾隆,讓乾隆把玉璽交給嘉慶,若是不交玉璽的話,你就繼續還當皇帝,讓嘉慶在等幾年就可以了。

乾隆也覺得自己做的有點過分了,所以,他還是把玉璽給交出去了。

你看和珅這樣對嘉慶,嘉慶當了皇帝能不恨他嗎?

雖然嘉慶當了皇帝,但是,他也不敢隨便處理和珅,因為和珅是乾隆身邊的紅人。

可是,到了乾隆一死。嘉慶立刻下了一道讓和珅全權處理乾隆葬事的命令。

表面上是讓和珅處理乾隆的葬事,其實事實上嘉慶是把和珅給軟禁在了宮裡,不讓他和外面的人,有任何的接觸。

等嘉慶安排好了一切事物之後,他就把和珅給賜死了。

也就是說,在乾隆去世的那一天,和珅就被嘉慶看管了起來,在這期間,和珅有家回不去,朝中有人,聯繫不上。

這時候的和珅正好如同魚肉一般,等著嘉慶宰割。最終嘉慶給了和珅一個體面的死法,讓他在沒人的地方,上吊自盡了。

所以說,不是和珅不想巴結嘉慶,實在是嘉慶看不上他和珅。

畢竟和珅在乾隆跟前的所作所為,他早就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了,他不想用和珅這種貪官汙吏,所以只好殺掉了。


烏拉雜談


巴結嘉慶?敢巴結嘉慶和珅死的更快,更何況嘉慶也輪不到和珅來巴結!

首先聲明一點:在嘉慶繼位之前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和珅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巴結嘉慶。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知道嘉慶會繼位啊!

在康熙朝,由於皇子之間爭皇位的鬥爭實在太過慘烈,導致最後的勝利者雍正帝心有餘悸。他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陷入這樣骨肉相殘的慘劇中,設立了一個規定——秘密立儲。不立太子,把繼承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等自己死了,大臣們把這紙條一拿,紙條上的人繼位。

但雍正的政策只執行了一代,到了乾隆帝這裡,出現了變故。

什麼變故呢?乾隆活的太長了。


乾隆統治的前幾十年,他一直遵守著父親的規定沒有立太子。可是到了乾隆三十年之後,民間和朝野開始有了呼籲立儲的聲音,乾隆四十年以後尤其激烈。為什麼呢?您老人家年齡眼看著大了,死把著皇位不撒手,萬一您老人家哪天嘎巴一下死過去,大家心裡沒譜。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民間呼籲立儲的聲音越來越激烈的時候,終於頂不住輿論的壓力,於是他做了一個承諾: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

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康熙爺幹了六十一年皇帝,我不敢相比。如果老天保佑,我能幹到乾隆六十年的話,那年我八十五歲,我一定在那年傳位給太子,退休歸閒了。

這話說的很沒勁,為什麼?因為大家為的就是防止你突然掛掉後繼無人,你說你八十五歲那年退休,那你八十五歲之前死了怎麼辦?問題還是沒解決啊!

但是,這種說法卻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為什麼?因為天子萬歲啊,我都已經做出了承諾,說我八十五歲就退休。你還要讓我立儲,什麼意思?莫非你認為我活不到八十五?你要是這麼說了,我活的到活不到不好說,你肯定是活不到八十五了。

所以,乾隆這麼一說,大家也只好接著忍。

乾隆的如意算盤是,康熙爺八歲繼位,幹了六十年,六十八歲駕崩。我二十五歲繼位,中國還從來沒有哪個皇帝活到過八十五,真要是有那天也夠本了,退就退吧!

乾隆萬萬沒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五,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活到八十五歲,傻眼了。

必須得退休了,因為十七年前立的那麼大的一個flag在那呢,幾億百姓都看著呢。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為太子,第二年繼位為嘉慶皇帝。

傻眼的不止乾隆,也包括和珅。

為啥?你老人家倒是早說啊!

嘉慶帝只是乾隆的庶出兒子,在眾多兒子中也不突出。在乾隆的前幾十年,乾隆前後偷偷立過三個太子,都夭折了。嘉慶也沒有什麼過於突出的事蹟,和珅在早年間也不很確定他會是皇帝。

那時候的和珅權勢熏天,沒顧得上燒燒嘉慶這個冷灶,在最容易巴結人的時候,他沒顧得上。

列位在與人交往中千萬記住,雪中送炭遠遠比錦上添花有用,人在發達之後想要再巴結人,是很難的。

嘉慶繼位了。

嘉慶元年時,帝國權力最大的三個人,乾隆、嘉慶、和珅,心情都很複雜。

乾隆的原則是——死不放權。有鑑於他之前的太上皇過的都不咋樣,所以乾隆為了給自己爭取一個夕陽無限好,決定死都不放出手中的權力。

嘉慶的心理是,他雖然想要權力,但封建社會的禮法限制,加上乾隆六十年來的樹大根深(尤其是有和珅的掣肘),嘉慶根本沒辦法與乾隆爭權。

而和珅,心情是最複雜的。


和珅對乾隆是很忠心的,他知道,現在是乾隆最需要他的時候。

乾隆退位之後,和珅集吏部、工部、刑部、理藩院四個尚書於一身,加上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整個清朝朝廷,一半的衙門在和珅手裡握著。

之所以給和珅如此大的權力,就是因為乾隆需要通過和珅來控制朝政,只有和珅在,乾隆的權力才能在。

而和珅,則被迫的被乾隆逼到了嘉慶的對立面。

和珅是嘉慶爭權的最大障礙,無論他有意無意,他都是嘉慶的眼中釘。

那麼他能不能拋棄乾隆,轉投嘉慶的懷抱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那樣的話,和珅是兩頭不討好。

和珅如果靠近嘉慶,乾隆察覺之後,勢必要幹掉這個叛徒,而以乾隆當時對朝廷的掌控程度,失去了和珅控制嘉慶可能不容易,幹掉和珅個人還是不難的。

更重要的是,嘉慶不會接納和珅。因為我已經是皇帝了,權力早晚是老子的,不用你來送。如果乾隆要殺和珅,正好給太上皇送一個順水人情,徹底清除掉乾隆朝的最大遺產。

所以和珅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死死圍繞在乾隆身邊。嘉慶朝的前三年,乾隆甚至連上朝都要親自上。年進九十的乾隆坐在朝堂中間,嘉慶坐在一邊,和珅站在乾隆旁邊。之所以和珅要站在乾隆旁邊,因為當時的乾隆已經口齒不清,他說的話只有和珅能聽懂。

雖然乾隆已經退位,可是一切的國家大事,都由乾隆和和珅來決定。坐在一旁的嘉慶的心裡是什麼滋味,可想而知。

好在嘉慶善於偽裝,嘉慶剛剛登基時,和珅送給嘉慶一個玉如意。嘉慶收下後做出很高興的樣子,並故意在和珅的耳目面前寫了幾首《詠玉如意》,和珅聽說後,輕蔑的說“嘉慶不足與我鬥智謀!”。

不知道當他面對著嘉慶送來的白綾時,還會不會想起當時的這句狂話。


小約翰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在大清朝,雍正發明了一個好東西,那就是秘密立儲制度。秦朝的時候秦始皇沒有立太子,結果他死了之後亂了套了,兒子們爭搶皇位,手足相殘。後人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發明了早立太子這麼個辦法,這樣一來雖然避免了皇帝死後無人繼承、手足相殘的事情發生,同時卻引起了大家爭做太子,為了爭這個儲位,也是極為慘烈。

因此引發的黨派之爭,愈演愈烈,於是雍正的秘密立儲制度應運而生,雍正的這招實在是高明,將傳位詔書寫好,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面,等他死了才能拿出來,宣讀之後,上面寫的傳位給誰就給誰。

也就是說,在皇帝死之前,沒人知道哪位皇子才是繼承大統的人,這樣一來,也就避免的手足相殘,同時也避免了朝中大臣需要站隊、押寶。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繼承了他爹的秘密立儲制度,一直不立太子,其實和珅當時也有他的揣測,他對嘉慶很好,他覺得嘉慶是有皇帝相的,所以處處幫助嘉慶,加上十格格對和珅很好,同時十格格又和嘉慶走的很近,而且乾隆極為寵愛十格格,如此一來,和珅其實和嘉慶走的很近,而且和珅也支持他在乾隆面前好好表現。

乾隆年齡逐漸大了,大臣們都希望他能立儲,免得出現意外,導致國家大亂,乾隆心裡不舒服,他心想啊,我還這麼年輕,你們這群人就開始盼我死了?但是群臣的聲音他不置若罔聞,於是他對百官說,康熙爺在位六十一年,我肯定不能超過他,我在位六十年的時候就讓位。

從這事兒開始,誰再敢說乾隆老,他就很生氣,乾隆因為此事,就連弘晝他都因此翻臉,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所以,說他年齡大和立誰為儲君,成了禁忌,沒人敢提。和珅和嘉慶走的雖然近,但是他發現這乾隆的心思真難揣測啊,他對其他的皇子也很好,這萬一嘉慶繼承不了大統,他和珅與嘉慶走這麼近,以後不就只有等死的份了麼?

況且,乾隆不願意看到和珅與嘉慶走的近,因為和珅與嘉慶走的近,說明和珅已經覺得自己老了,馬上要改朝換代了,所以乾隆不悅。

這樣一來,聰明的和珅嗅到一絲味道,於是最終決定,還是先抱緊乾隆的大腿,然後在各位皇子中左右逢源,為了顯示和嘉慶保持距離,還特意忤逆過嘉慶幾次,都造成了嘉慶與他不和。

等到乾隆當皇帝到了60年的時候,乾隆無語了,他沒想到他真的這麼猛,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但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於是乾隆硬著頭皮退位了,退位之後,傳位給了嘉慶,和珅一看,就送了一個玉如意給嘉慶,嘉慶也是心眼多,收下了玉如意,還假裝很開心。

其實嘉慶心裡怎麼會開心呢?雖然他登基成功,繼承了大統,但是他上邊的太上皇還不放權,他很憋屈啊,乾隆幾乎把所有的權利都下放給了和珅,和珅成了乾隆的代言人了。

嘉慶不能對乾隆怎麼樣,於是把這筆賬都記到了和珅頭上,和珅此時討好嘉慶勢必得罪乾隆,跟著乾隆幹吧,勢必得罪嘉慶,畢竟乾隆沒幾年活頭了。於是和珅決定先跟著乾隆混,等乾隆駕崩了再說吧。

這一天很快到來了,和珅這邊忙著幫乾隆處理後事呢,那邊嘉慶就動手處理和珅的家了。等和珅知道的時候,已經大勢已去,只有等死一條路了,這件事情十格格求情留和珅一命都沒好使,其實也不怪嘉慶,和珅的勢力遍佈朝野,這樣的人誰敢留他一命?

和珅不是不聰明,只是他沒有機會討好嘉慶,等到事情有了一定的時候,已經塵埃落定了!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了解歷史!!


野史日記


提起和珅,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王剛飾演的那位只會溜鬚拍馬的“和胖子”。真實歷史上的和珅可不是隻會溜鬚拍馬!和珅這個人的能力和才幹都是非常卓越的。他不僅是斂財的能手,同樣也是個理財的高手!在所有“乾隆盛世”的虛假繁榮之下,清王朝的經濟早已千瘡百孔,正是因為和珅的東挪西湊,才給了乾隆帝成就所謂“十全武功”的重要經濟支撐!因此,和珅不只是靠溜鬚拍馬、巴結乾隆帝才得以步步高昇,乾隆帝同樣離不開和珅!



和珅的父親常保曾擔任過副都統,屬於清王朝的高級武官。因此,說和珅是“高官二代”也不為過。只可惜,在和珅九歲時,他的父親便去世了,和珅並沒有沾到父親什麼光。當然,畢竟是旗下的高級官員子弟,和珅的機會還是比一般人多很多的。年齡稍長之後,和珅考入了鹹安宮官學。可見,和珅少年時還是比較認真刻苦的,並不是不學無術的八旗紈絝子弟。後來在科場失意、名落孫山之後,和珅果斷放棄了這條常規道路,踏上了一條滿洲八旗子弟常走的“終南捷徑”——當侍衛。而這,也成為了和珅發跡的開端。說實話,和珅當三等侍衛其實多少有些屈就了。因為在此前三年,和珅剛剛承襲了祖上留下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按清制,輕車都尉為正三品,遠高於正五品的三等侍衛。換言之,和珅即便什麼也不幹,他也能享受正三品待遇!但是,和珅並沒有,他寧可自降身價當一個正五品的三等侍衛,也不想提籠架鷹、混吃等死。從這一點而言,年輕的和珅還是頗有些理想和追求的。



所以說,和珅雖然善於逢迎清高宗乾隆帝,卻不是一個只會一味溜鬚拍馬的不學無術之徒。乾隆三十八年擔任三等侍衛,僅僅兩年之後和珅便成為了副都統。又一年之後,和珅榮升戶部右侍郎並進入了軍機處任軍機大臣,開始了中樞生涯。從這種火箭般的晉升速度也能看得出,和珅恐怕不單單隻會溜鬚拍馬,不是嗎?之後,和珅平步青雲,一步步做到了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和珅一直在“加官進爵”,卻一直到嘉慶三年才正式被晉封為一等忠襄公。而這,與提問者所提出的問題有著莫大的關聯。和珅那麼聰明,明知道清仁宗嘉慶帝是繼任皇帝的不二人選,為什麼不提前巴結潛邸時期的嘉慶帝?其實,不是和珅不想,而是他所處的位置根本做不到!



嘉慶元年之前

在嘉慶元年之前,和珅雖然已經位列中樞,但儲位、皇位這種涉及皇家內鬥的東西,他一個異姓奴才,還沒有資格染指。乾隆帝之所以重用和珅,無非兩個原因:一、聽話。二、好用。那麼,問題就來了,和珅如果捲入了儲位、皇位之爭而不是和乾隆帝保持高度一致,那這個“聽話”就要大打折扣了。沒有了這個“聽話”,和珅在乾隆帝心中還剩下多少分量,這就非常難說了。因此,和珅根本不可能、也不敢公開表露政治傾向,更加不可能去主動巴結討好嘉慶帝。其實,和珅最終還是主動示好了,在乾隆帝正式下定決心退位之前,和珅私下裡還是把這個消息透給了潛邸時期的嘉慶帝,但已經太晚了,這就涉及到下一個原因了。



嘉慶元年及之後

乾隆帝在很早以前便擺出了一個高姿態,說什麼自己不能超越祖父清聖祖康熙帝,能當皇帝六十年便會退位,以示對祖父的景仰。乾隆帝的小算盤巴拉得還是相當精的,康熙帝八歲登基,而乾隆帝二十五歲才即位,就算當六十年皇帝,到時也已經八十五歲了。在那個時代,八十五歲幾乎是人瑞一般地存在了,尤其是歷代帝王,能活到這個歲數的簡直是鳳毛麟角。乾隆帝此舉既可以給自己臉上貼金,又不必擔心無法兌現。可老天爺偏偏跟乾隆帝開了個善意的玩笑,他還真就活到了八十五歲!這下麻煩大了,皇帝金口玉言,總不能出爾反爾吧?可實權一旦交出去,萬一嘉慶帝不孝,那自己可就真就成了唐玄宗李隆基那樣的“太上皇”了!



畢竟年齡不饒人,乾隆帝已經八十五歲了,他已經沒有太多精力去和兒子勾心鬥角。於是,和珅成了牽制嘉慶帝的不二人選。在乾隆帝架空嘉慶帝的三年多時間裡,和珅功不可沒,甚至被一些人稱為“二皇帝”。這就是和珅為什麼能在嘉慶三年晉爵一等公的原因之一,乾隆帝就是想用他來作為牽制嘉慶帝的一把利器。試想,如果和珅這個時候表現出些許倒向嘉慶帝的意思,恐怕他的小命首先就得玩完,根本等不到嘉慶四年!換言之,和珅實際上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不倒向嘉慶帝是個死、倒向嘉慶帝也是個死!



乾隆帝早就給和珅下好了套

除了利用和珅牽制嘉慶帝之外,和珅實際上也是乾隆帝留給嘉慶帝立威用的!乾隆帝出於維護自身權力的考量近乎架空了嘉慶帝,嘉慶帝在他人眼中就是一個掛著皇帝名分的皇太子而已,甚至還不如一些實權皇太子!一旦乾隆帝去世,嘉慶帝如何在群臣中立威?在沒有了利益衝突的前提下,這是乾隆帝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和珅,恰恰可以起到給嘉慶帝立威的作用。殺了和珅,嘉慶帝足以震懾群臣,擺脫長期的“傀儡”形象!與此同時,和珅長期貪汙積累的鉅額財富,在和珅倒臺之後自然而然便成了嘉慶帝充盈國庫的重要財源,一舉數得!說白了,乾隆帝實際上早就給和珅下好了套,把和珅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活著有大用、死也同樣有大用……



因為和珅的生死對於乾隆帝都是有現實意義的,因此和珅必須準確無誤地照著乾隆帝的計劃走下去,即便明知是個坑,也只能往下跳!他別無選擇。乾隆帝不可能容忍和珅主動巴結嘉慶帝,如果真這樣,那麼和珅離死也就不遠了……所以說,不是和珅不聰明、想不到,也不是和珅不想提前巴結嘉慶帝,而是他根本做不到!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和珅為何不敢巴結嘉慶,原因有三:

一是不敢。清朝歷來把江山看做愛新覺羅家的私產,把國事看作家事,把大臣當做奴才。別的朝代大臣自稱自己“微臣”,只有清朝自稱“奴才”。清朝大臣奴性意識很強,他們信奉官場生存之道就是“少說話,多磕頭!”



和珅就是乾隆的奴才。和珅長相帥氣,又很會說話做事,乾隆對其恩寵有加。靠著皇帝力捧,和珅一路加官進爵,風頭一時無二。乾隆是極為自負和敏感的人,對於皇帝來說,忠誠遠比能力來的重要,哪怕下屬能力平庸,但只要足夠忠誠,同樣能夠獲得重用。

正所謂一僕不侍二主。不是和珅不想巴結,而是實在不敢巴結,哪怕稍微表現親近眾皇子一絲一毫,就會被敏感多疑的乾隆皇帝察覺,輕則被免官,重則小命不保。和珅實在沒這個膽啊!



二是不能。乾隆權力慾望極強,根本不許任何人染指,就算自己親兒子也不行。但皇帝總是要選擇接班人的,乾隆效仿漢族搞了立嫡長子制,但過程一波三折。立了永璉,永璉不到十歲早夭;立了永琮,永琮不到兩歲早夭;皇三子和皇五子病死。至此,乾隆立一個死一個,好像上天與他最對,於是就暫時不立了!

乾隆六十三歲時,不得不重新考慮繼承人問題,這次他不搞立嫡長子制了,效仿雍正皇帝搞了秘密立儲,即將嘉慶皇帝的名字寫入木匣之內,藏於正大光明匾後。

所以說,直到乾隆皇帝宣佈讓位於嘉慶皇帝之前,和珅根本不知道誰是未來的皇帝。



三是巴結錯位。乾隆皇帝之所以讓位給嘉慶,是極不情願而又無可奈何的,因為他曾對天下宣告,做皇帝時長不超過爺爺康熙,但他沒料到自己會活這麼久。

直到乾隆準備讓位給嘉慶前一天,和珅才得知繼承人是嘉慶,於是提前一天向嘉慶示好,送了嘉慶一件如意,暗示嘉慶是未來的皇帝,但和珅有情,嘉慶無意,這次示好反倒成了嘉慶扳倒他的第一罪證。


一半秋色


乾隆退位之後,嘉慶繼承皇位。當時乾隆雖然不放權,嘉慶只是個傀儡皇帝。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乾隆已是垂垂老矣,嘉慶在未來必然會執掌大權。和珅作為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卻沒有提前倒向嘉慶一邊,巴結更有前途的嘉慶皇帝。這是很多人對和珅十分費解的一點。

然而,這種費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和珅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皇帝出於種種原因,最終還是處死了和珅。



據《清史稿》記載,乾隆駕崩後,嘉慶派和珅去給乾隆守靈,將他冷處理。緊接著,嘉慶就令人蒐集和珅的罪證,一共二十條。其中排在第一條的大罪,就是嘉慶怒斥和珅巴結自己。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清史稿·和珅傳》

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說,在乾隆準備宣佈退位的前一天,和珅就跑去告訴嘉慶,並且還送了一柄玉如意給嘉慶。偷偷的洩密,想在嘉慶面前留一個擁戴之功。

難道這還不算和珅想方設法巴結嘉慶嗎?

所以說,和珅不巴結嘉慶,這本身就是一種謬論。和珅他不傻,他確實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有必須殺他的苦衷,不可能留著和珅的一條老命。

那麼,嘉慶為什麼一定要殺和珅呢?這個原因還要怪在乾隆皇帝的頭上。

乾隆六十年,沽名釣譽了一輩子的乾隆帝宣佈退位。他之所以會退位,純粹是因為他在早年立了“即位60年後一定退位”的flag,搞得天下人皆知。

他為了不被天下人譏諷自己“貪戀皇位”,於是不得已而為之,宣佈退位。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清高宗本紀》

退位之前,乾隆心裡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無權,否則會死得慘。歷史上的太上皇,如果不能自己掌握權柄,便是把自己的生殺予奪皆轉交在了新皇帝的手上。若是新皇帝真心孝順自己,如宋孝宗對宋高宗那樣,那日子還能過得好一些;否則的話,他就跟唐玄宗一樣,整日只能深居宮中,不能過問朝政大事,不能和交結朝臣。這樣的日子和高級囚徒其實也沒什麼不同,每日只能盼著兒子有良心,能來探望太上皇老人家。

這種日子,讓一生唯我獨尊慣了的乾隆帝如何能忍?所以,為了父子爭權,八十五歲的乾隆禪位不交權,大清的一切國事,事無鉅細,他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是乾隆年紀大了,當時的他已經出現了精力不濟,智力衰退的情況。很多事情,比如川楚白蓮教起義,他就不能好好的處理。因此他就需要找一個信任的人替自己處理這些煩人的國事。

交給嘉慶處理可行麼?不行!當時乾隆防的就是嘉慶。小事可以交給他,但是大事絕不能讓嘉慶辦。否則他就有被架空的威脅。

既然不能交給嘉慶,那乾隆就只能找一個信任的代理人了。

當時誰最受乾隆的信任?別無他人了,只有和珅最合適。



當時的和珅,身兼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同時並身兼吏、戶、刑三部和理藩院尚書。另外和珅還兼著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步軍統領、領侍衛內大臣等數十個要職。他實際上就是太上皇乾隆最得力的幫手和代理人。

也就是說,讓嘉慶皇帝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形同傀儡的人,名義上是乾隆,實際上是和珅。

如果說和珅的權力沒有那麼大,他或許還有苟活的機會。但是他的權力太大了,他就沒有活命的機會了。

因為,乾隆給他這麼大的權力,就是要讓他制約嘉慶。他如果不能好好制約嘉慶,好好替自己幹活,乾隆要他何用?可是和珅一旦真正的制約了嘉慶,必然會引起嘉慶對他的記恨,嘉慶勢必不能留他。這就是和珅這種身居高位之人的悲哀。

或許,乾隆根本就沒打算讓和珅好死,或許他就是想讓和珅給自己賣命。只要他自己能熬到正常死亡,嘉慶繼位。嘉慶讓不讓和珅活,那都不干他的事了。


這裡我們不妨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乾隆當年沒有立“六十年時一定退位“的承諾。那麼他原本想當多久皇帝,就當多久皇帝,這本是天經地義之事。

嘉慶作為乾隆庶出的第十五子,乾隆立他為太子,他除了對乾隆感激涕零,還是對乾隆感激涕零。又怎會和歷史上的嘉慶一樣,明明身為皇帝,卻不能掌權。導致對乾隆窩了一肚子的火呢?

至於和珅,假如乾隆帝不曾讓位,他就無需替乾隆壓制嘉慶、當那個遭人記恨,操控百官的代理人了。如果不摻和這件事,他自然也不會狠狠得罪嘉慶帝。相反,他倒是可以發揮他八面玲瓏的特長,儘可能的討好太子爺。那麼一旦嘉慶帝即位後,瞧在先皇的面上,瞧在自己妹妹妹夫面上,他對和珅也未必就一定會痛下殺手。

畢竟後來嘉慶處理和珅,他殺和珅的理由並不是因為和珅有錢。而是和珅專權,他當嘉慶是空氣一般的存在。

這裡額外插一段,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第一條是說和珅巴結自己,第二條到十二條,主要說的是和珅獨攬朝權,獨斷朝政,培植私黨,舉止僭越等等行為。

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是指責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得奢侈逾制。其實還是在指責和珅專權弄權。直到第十五條後,才是細數和珅的種種貪斂行為。

由是可見,嘉慶並非痛恨和珅是個家財萬貫的貪官,而是他在自己即位後,依仗太上皇乾隆帝的信任,自以為是權臣,惡意把持朝政,將嘉慶視為一個可以操控的“幼主”。對嘉慶非常的不恭敬。而嘉慶對此是非常的深惡痛絕!誓要殺和珅立威。



因此,嘉慶殺和珅,並非是和珅愚蠢,不知道巴結自己;也並非是和珅有錢,嘉慶要殺和珅充盈國庫;而是嘉慶的傀儡皇帝身份當的太憋屈了!他要殺和珅立威,證明自己是真正有權力的皇帝!

朕連太上皇的第一寵臣,大清的第一權臣都敢殺掉,誰還敢說朕是傀儡皇帝?!

和珅的這一悲劇,可以說就是乾隆妄自比擬堯舜,搞出“內禪”鬧劇給禍害的。乾隆他是禪位了,兌現了自己當初的許諾,可是到頭來,卻是害了他最忠心的臣子。



總的來說,和珅必死!他的死就好比漢宣帝清算霍光,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一樣。新皇帝若是不清算前朝權臣,皇帝就會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至於和珅怎麼想,和珅會不會巴結自己,這根本就不重要。難道巴結了就能免於一死?

和珅在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幹了那麼多僭越之事,嘉慶要是不殺他立威,他這個皇帝也就不用幹了。並且,殺了和珅,還有大把銀子可以往自己口袋裡揣。何樂而不為呢?


Mer86


乾隆禪位太子顒琰(嘉慶帝)作了太上皇后,情商超高、狡黠過人的“老狐狸”和珅也想過要與新皇帝嘉慶搞好關係,建立“友誼”,以使自己成為“三朝元老” 、“兩朝肱骨”。只有和嘉慶建立起穩固的利益聯盟,讓他離不開自己,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讓子孫後代的榮華富貴得以延續。

早在被乾隆立為儲君之前 ,顒琰就對和珅飛揚跋扈、攬權獨斷的行為很是不滿,但他不動聲色,總是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昏聵無能、胸無大志的樣子。實際上,他一直在暗中觀察權傾朝野的和珅,以便找尋到這位紅的發紫的當朝權臣身上不為人知的破綻和軟肋。

和珅一向有精明的頭腦,敏銳的嗅覺,陰險的手段,狡黠的心機以及貪得無厭的慾望,這一切經過他發達的大腦和聰慧過人的思維糅合,使其總結並擁有了一套無往而不勝的為人處世之道,看似簡單,卻很實用——處人之道,他極善察言觀色,逢迎媚好,加上會辦事,能斂財,使乾隆帝二十年如一日的獨寵於他,如此方能縱橫於朝野內外,肆無忌憚的掌控國家兵權、財權、行政大權,成為呼風喚雨的顯赫人物 ,更成為富可敵國的大清鉅富(僅次於皇帝)。

嘉慶畫像


和珅剛得知乾隆打算禪位給顒琰的消息後,立即連夜就去拜訪了未來的新皇帝,並送上了一份厚禮——一柄巨大的滿綠老坑翡翠玉如意。他一方面採取拉攏、靠近、諂媚的方法,表示自己有擁戴之功,又向顒琰討好說,皇上的衣食住行都是由臣等貢獻的,沒有動用一文國庫裡的公帑,以喚起顒琰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他在嘉慶的身邊佈置了一批心腹做耳目,以窺伺新皇帝的一舉一動。比如,他派自己的老師、死黨吳省蘭以幫助嘉慶審閱詩稿為名,及時瞭解新皇帝的真實想法和監視其活動軌跡。

儘管在退而不休的太上皇乾隆面前,嘉慶並無多少實權,和珅仍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清二號人物。但是,聰明的和珅心裡很明白,自己的大靠山、年近90的乾隆已來日無多,他雖然還是炙手可熱,權傾朝野,卻不願過多的冒犯、刺激新皇帝。未雨綢繆,這也是“老狐狸”的自保術之一。

和珅如此謹慎小心的維繫和嘉慶的關係,為何最終仍然未獲得新皇帝的青睞呢?在處理與嘉慶的關係上,和珅留給後世的教訓多於經驗,主要原因在於,他過於自信了,認為自己諂媚上級(皇帝)的本領已經登峰造極了,自己的地位也已經尊崇至極,難以撼動,結果,反而違背了媚上的原則,他似乎忘了自己再權大無邊,在皇帝的眼裡也不過是一個“奴才”,“家天下”在九五之尊的的封建帝王眼裡具有高於一切的地位,因此,歷史上的權臣大都沒有好下場,除非他自立門戶、也來他個“黃袍加身” 。

和珅畫像


嘉慶與和珅的幾次明爭暗鬥都敗北了,他終於明白自己的一國之君的地位不過是“紅漆馬桶——皮面光”,太上皇只要活著,和珅恃寵專權的局面就難以打破,自己尷尬的地位也會依然如故。和珅和太上皇“心意相通”,他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他一句話就能將自己廢黜掉。因此,當被乾隆定為接班人後,和珅連夜送來玉如意時,嘉慶不僅爽快地收下,還肉麻的恭維了和珅一番,以此解除和珅的疑慮和警惕,更有麻痺和珅、讓他以為自己不過是無才無能的“豎子”一個之意。

要如何對付並扳倒樹大根深、權謀過人的和珅呢?

嘉慶的老師叫朱珪,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老儒,他曾經教導嘉慶:養心、敬身、勤業、虛己、至誠。在如今這種險惡的形勢下,只有涵養身心,虛己以待,謀定而後動,掩藏自己的弱點和真實想法,全神貫注的尋找勁敵和珅的破綻,然後待機而動,才能一擊即中。嘉慶知道自己必須要自我剋制,不動聲色,讓和珅對自己徹底喪失警惕,不加防範;然後伺機發起致命一擊。

打定主意後,嘉慶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藏於內心,整天侍奉在太上皇左右。為麻痺和珅,他還有意寫了幾首對和珅感恩戴德的詩,吳省蘭立即報告了和珅,和珅看後心里美滋滋的。他分析:才具平平的嘉慶能當上皇帝已經心滿意足了,哪裡還敢有什麼非分之想,對朝政大權沒有更大的奢望和野心,即便有也因能力不夠而無濟於事。如此一來,太上皇死後,嘉慶即便開始親政,也不會不利於自己,自己的安全是有保證的。

《清史稿》記載,和珅對嘉慶還是不太放心,幾次試探,只為一探真假。一次和珅奏事時故意長跪不起,嘉慶忙道:“和相請起,以後見朕,不是公開場合,不必行此大禮”。 和珅本為試探,自然不再堅持,他奉上奏摺說:“請皇上御覽批示”。嘉慶心裡一激靈,明白和珅是在試探自己,連忙說:“朕何能與焉,此等軍政大事,惟皇爺(指乾隆)處置,朕於政事不諳,于軍事更不熟悉,諸事都要請教太上皇,仰賴和相,和相今後當不吝教輔才是”。和珅聽後非常滿意,告辭而去。

史載,嘉慶知道自己身邊人均不可靠,他故意利用這些耳目來鞏固和珅的信任,他經常對侍衛、內監們說:“爾等有所不知,朕方依靠相公(指和珅)治理國家,哪能慢轉相待呢?朕正要厚待尊重於他,以使其盡力輔佐朕。如果相公對朕略有鬆懈,朕如何治國?朕靠誰治國”?

此話馬上傳到了和珅的耳朵裡,心裡更加放心,再無防備了,他以為嘉慶不過是一個無謀無勇的白面書生,而且對自己異常敬畏,自己黨羽遍佈朝野,權力網絡已盤根錯節,他即便親政又能咋的?此後,和珅便對嘉慶徹底放鬆了警惕,更不把這位新帝放在眼裡了。

嘉慶四年(1799年)二月七日,太上皇乾隆爺駕崩於乾清宮,他活了89歲 ,在位長達60年,諡號“高宗” 。

嘉慶韜光養晦這麼多年,斂藏鋒芒,潛伏爪牙,終於等到了這揚眉吐氣的時刻。他的親政夢也快實現了。但此時還不可打草驚蛇,先穩住和珅,再讓他做幾天“兩朝肱骨之臣”的美夢,辦好乾隆的喪事後再動他。嘉慶在他親政後頒發的第一道詔書中多次聲明,一切沿襲太上皇的定製,任和珅為首席治喪大臣,和珅的重要親信福長安也是“治喪委員會”的成員。和珅一見,一顆有些忐忑不安的心逐漸恢復平穩,看來,兩朝寵臣的地位已穩如磐石了,也就毫無防備,嘉慶趁機以治喪為藉口暫時免去了他的首席軍機大臣、步兵統領等重職,沒了軍權,和大人就成了沒牙老虎,只能任嘉慶宰割了。隨後,嘉慶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藉口將和珅、福長安、吳省蘭等人軟禁於乾隆靈前,又任命自己的人將所有要職掌握住。在部署擒拿和珅的同時,嘉慶還不忘天天給父皇哭靈。乾隆死後第五日,嘉慶下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和珅等人逮捕下獄。

等和珅有些明白時,一切都晚了。嘉慶親政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徹底扳倒了鉅貪和珅。那麼,嘉慶從和珅處到底查抄到了多少財產呢?關於和珅的財產究竟有多少 ,史料記載中有些語焉不詳、含混莫名 ,有說各種動產加不動產摺合白銀有2億兩,還有文獻記載是11億兩,這些數字是根據查抄清單粗略估算出來的,說和珅富可敵國毫不誇張。彼時廣東一帶流行一首民謠,其中兩句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把和珅貪贓納賄搜刮來的銀子,全都搬到內務府裡去了,卻沒入國庫,這是父皇留給他的一大筆財富。嘉慶雖然不差錢了,但他接手的是乾隆留下的一個爛攤子,內有此起彼伏的白蓮教起義,外有源源不斷輸入的鴉片煙,內憂外患接踵而至,銀子再多也不夠花啊......由此可見,嘉慶扳倒、賜死、查抄和珅是蓄謀已久的計劃,即便和珅在他親政前極力巴結、獻媚,最終也難逃一死。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辛苦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駕崩,兩天後嘉慶皇帝下令逮捕和珅,三天後抄家,十天後處死!一切進行的迅雷不及掩耳!題目中說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免今日之禍呢?有句話說的好“聰明反被聰明誤”,和珅的聰明是把雙刃劍,聰明使自己成為“二皇帝”,也因此和嘉慶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乾隆83歲迫於內外壓力準備立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太子,早日禪讓,但是受寵多年的和珅害怕失去乾隆庇佑,使出他的拍馬屁神功說乾隆一定可以萬萬歲,不用著急退休,於是乾隆一高興,讓嘉慶晚當了幾年皇帝。過了兩年嘉慶終於當上了皇帝,可是作為太上皇的乾隆卻始終手持印璽把持大權,自己耳聾眼花就讓和珅代言,讓和珅同時兼任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三部一院尚書還身兼內務府總管等十個要職,讓身邊的嘉慶皇帝有名無實,形同傀儡。


和珅掌控了朝內文武大臣的生殺予奪之權。乾隆有一次想招大學士朱珪回京,嘉慶就寫詩祝賀,被和珅抓住作為籠絡人心的把柄向乾隆告狀,害得嘉慶差點被降罪!從此嘉慶一直在和珅面前夾著尾巴做人,下令和珅除公開場合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賜他美女良田。就連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去世,也沒有流露真情,連眼淚都沒有流。腦補嘉慶在焚香時對和珅的憤恨!

所以在和珅巴結乾隆的同時就註定會傷害嘉慶的利益,和珅再聰明不做不到可以讓和自己並列站到乾隆身旁的嘉慶開心,除非他自己下臺!而眷戀朝政的乾隆又怎會捨得讓這個輕而易舉解決財政危機,又通四國語言,又懂書法寫詩能拍馬屁拍到正點上的和珅下臺呢?!恰恰這種依賴導致了乾隆死後和珅的快死!

和珅上吊自殺前吟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年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白綾之下,一代首富魂飛湮滅。年僅50歲。


墨梅逸清寒


和珅聰明,但是死的也慘,那他為什麼不巴結巴結嘉慶呢?

我總結了幾個原因,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

一 和珅一開始根本就不知道誰會成為皇帝

大清王朝在經過雍正的九子奪嫡的惡劣事件,就立了個規矩:就是在先皇在位的時候,不會公佈下一個皇帝是誰,而是將寫好皇位繼承者的聖旨放在朝堂上的匾額上。等到皇帝駕崩後,在拿下來宣佈心新的皇帝。

咱乾隆爺也不例外,但是可能沒有想到自己能活這麼長的時間。他登基的時候說過自己不會在位超過康熙的,康熙在位60年,所以乾隆也當了60年的皇帝,就成太上皇了。

二 和珅當然會巴結巴結新皇帝啊

處死和珅,嘉慶給了二十條罪狀,第一條也是最總要的就是”“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最大一罪。“

和珅提前就知道了即將繼位的皇帝是嘉慶,所以就屁顛屁顛的去嘉慶的府中,拎著禮物去祝賀他去了,但是事實是並沒有用。

<strong>三 你是皇帝你能留著和珅嗎

和珅根本就不能留啊!先說他被抄家以後,從他家弄出了多少錢?有一句話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八億兩白銀啊,那都能抵得上當時清朝三年的稅收了。就這麼能貪汙的官,你說能留嗎?而且我感覺殺了他那不是以儆效尤,當時清朝的官場多黑暗啊,殺了和珅,就相當於把"黑老大"弄死了,底下的小弟還不消停一會。

四 和珅難道不是嘉慶眼中障礙嗎

乾隆雖然說是退位了,但是並沒有真正的吧把權利交給嘉慶。當時國家的一切大事,朝政還是乾隆<strong>說了算。而和珅就是乾隆的寵臣,一直把嘉慶當作傀儡一樣,幫乾隆處理朝政。並且當時的和珅在朝中的地位過於大,結黨營私,那一條罪,嘉慶也不能留他啊

五 乾隆就不想幹掉和珅嗎

乾隆爺那麼聰明,和珅到底是個啥樣的人,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該廢,人家心裡能沒有數嗎?所以啊,人家父子聯合,幹掉和珅那不是輕輕鬆鬆,灑灑水嗎?乾隆肯定不能讓和珅來干擾新的皇帝啊。所以在臨死前,把嘉慶叫到跟前,“孩子,幹掉和珅。”

長見識了沒,看完能不能點個贊,順便點個關注啥的

是不是感覺寫的還可以,原創不容易,支持支持孩子吧!
<strong>



































<strong>


鬆鬆說


這個問題說起來就複雜了。

關於這一段歷史還是要從乾隆晚年說起,乾隆在位60年,還當了3年的太上皇,是中國執掌皇權時間最長的君主,沒有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一直活了88歲。

乾隆在位初期深化了雍正未能完成的事業,使得清朝的社會、經濟、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無論是版圖面積還是人口規模都達到了一個巔峰階段。

然而這也導致晚年的乾隆有點好大喜功,固步自封,在乾隆執政後期,生活作風奢靡,官吏腐朽敗壞,也就是有點飄了。

可以說大部分皇帝在取得一定的功績後都會以為自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開始尋求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唐太宗、唐明皇等人亦未能改變這種窘境,乾隆那就更不用說了,不但不知道自己的毛病,還自詡“十全老人”。

當然,乾隆也有服的人,那就是聖祖康熙皇帝。

有一種說法是康熙晚年遭遇九子奪嫡而頭疼,優秀的兒子太多,不知道立哪個兒子好,後來看到少年時的乾隆,十分喜歡,並且把他留在身邊教育,後來弘曆的父親雍正在九子奪嫡取勝,被人看作是康熙為了讓乾隆繼承皇位,所以才選擇了雍正。

當然,從康熙做出的功績來看,乾隆即使有敬仰也很正常。

大概就是出自這種敬佩之情,乾隆在登基的時候就對天發誓:“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乾隆這個人很雞賊,乾隆即位的時候已經25歲,在古代有幾個人能活到85歲,所以乾隆這個禱告,一方面表明自己尊敬康熙,另一方面表現自己的孝道,當然根本上來說還是,我中了一千萬就分你一半。

然而尷尬的是,乾隆真的活到了85歲,按照禱告的說法他應該退位讓給自己的皇子,但是我們知道,自古太上皇就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最有名的當屬趙武靈王,那可真是相當牛叉的一個人,壯年退位培養自己的接班人,然而後來玩脫了,被兒子活活餓死。

乾隆肯定不可能犯這樣低級的錯誤,但是前面已經許諾了,另一方面乾隆自詡“千古第一全人”,如果能夠禪讓的話,更給自己的名聲加點權重,沽名釣譽也符合乾隆的一貫風格。然而乾隆即使是當太上皇,那也是讓位不讓權,所有的軍國大事全部自己來處理,嘉慶有的其實就是一個皇帝的名字,跟傀儡沒有區別。

但是這個時候乾隆已經有點老眼昏花了,尤其是在處理政事上明顯力不從心,如果放權給嘉慶,嘉慶萬一不孝順,自己的晚年就可能出現不可估計的風險,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正式傳位的時候,乾隆精心策劃,讓自己的寵臣和珅全面掌握政權,可以說在乾隆後期,乾隆是太上皇,和珅是實際皇帝,嘉慶只是一個傀儡皇帝。隨著乾隆歸政,和珅更是不停的被加官進爵,在嘉慶二年的時候升任首輔,位極人臣。

很多人可能會說,皇位早晚是嘉慶的,和珅難道不知道巴結嘉慶?

和珅自然不可能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為了能夠在嘉慶親政之後有一個好的下場,和珅在嘉慶被立為皇太子的前一天,已經得到消息的和珅冒著“洩露天機”的罪名到嘉慶的府上傳遞消息,這種行為在古代叫作擁戴之功。

除此之外,和珅也時常藉助乾隆的權威敲打嘉慶,經常拿乾隆的話來壓嘉慶,迫使嘉慶就範,嘉慶深知和珅當時深得乾隆寵信,一旦出了差錯必然萬劫不復,因此嘉慶帝對和珅是一忍再忍,在位初期對政事也不過問,全部交給和珅來處理。

嘉慶一而再再而三的給和珅暗示,即使自己親政後也要和珅處理軍國大事,大清朝沒了和珅就玩不轉了,最有意思的是,嘉慶為了拉攏和珅,讓和珅在乾隆面前給自己說好話,還經常打感情牌,為了表示對和珅的關心,還讓和珅禁菸,有一次嘉慶把和珅的鼻菸壺沒收了,以便讓其保重身體。

嘉慶皇帝曾經表示:“自即位以來,知和珅之必欲謀害,凡於政令,唯珅是聽,以示親信之信。”

可見,不是和珅不討好嘉慶,而是嘉慶一直在討好和珅,然後麻痺他。

和珅很聰明,那是表現在乾隆身上,晚年的乾隆驕奢淫逸,好大喜功,偏偏和珅是一個比較會來事,善於阿諛奉承的人,所以才能夠討得乾隆的歡心,假如和珅早生20年,遇到年輕時候的乾隆,估計年輕時候的乾隆也不會重用他。

自然年輕的嘉慶的也看不上和珅那一套,但是從乾隆後期以後,和珅那一套阿諛奉承的手段就沒有不靈過,讓他誤以為只要是他和珅出面,就沒有拍不了的馬匹,阿諛奉承不了的人。

有的時候也飄一點,感覺地球就是圍繞著他轉了,結果乾隆死後沒到半個月,嘉慶就把和珅給辦了。

能夠打破一朝天子一朝臣規律的人歷史上也沒有幾個人,最有名的應該是清朝中期三朝重臣張廷玉,在康熙和雍正兩朝都是元老級別的人,到了乾隆朝依然致仕歸家,晚景淒涼,連張廷玉這樣的重臣,忠於清室的人都這個下場,更別提和珅這樣的奸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