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就把高中的內容學完了,為什麼不直接高考,還要經歷高三呢?

迷戀不若寒暄


對於學生來說,高一和高二是學生,高三是考生!這說明高一和高二的側重點在於"學”,高三的側重點是“考”。

根據高中課程設置,高二結束就可以學完全部高中課程了,以高中歷史教材為例,一共有3本必修教材,一個學期學1本,一個學年學2本,高二上學期學完3本必修教材,另外還要學1本選修教材,因為選修教材內容比較少而且比較簡單,所以多數學校是“三步並作兩步走”,用最少的時間把選修學完,這樣高二下學期的前半個學期,就能結束所有課程的學習,然後從下學期開始進行一輪複習,把原來的高三一輪複習,提前了半個學期。當然,各個學科的難度不一樣,要求不一樣,所以結束的時間也不一樣,但是所有學科都要求高二結束時,要結束所有新課的學習,高三一年,就是複習。

那麼,高三複習是不是浪費時間?

這顯然不是,因為高一和高二的學習,側重於學,學生練的很少,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做題能力,遠遠達不到高考的要求,只有通過高三幾輪反覆複習,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才會有真正的提升,用學生的話說,站著高三的視角上來看,高一和高二的課程並不難,包括數學和物理這些難度較大的學科。

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我們任何學習都需要這樣一個過程。比如我們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如果你不是開車的,而是坐車的,即便是你認真記路,也很難真正記住,只有你自己親自走一遍,你才能知道這條路線,如果想熟悉這條路線,就需要多走幾遍了。

有沒有學生可以高二參加高考?

這個是有的,對於成績特別好的學生來說,其實高三複習一年未必有真正的提升,他們完全具備高二參加高考的實力,但是現在高考制度,不允許這些學生參加高考,除了一種特殊途徑:衝擊中科大少年班。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少年班報考條件》,考生須具備熱愛科學、身心健康、學習成績優異、綜合素質突出等條件,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2003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優秀高二(含)以下的學生。也就是說年齡最大不到17歲。

然而,對於多數學生,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他們需要反覆的訓練,才能把知識消化吸收,才能提升自己的應試能力。所以,對於全國的所有學校,高三都是“純應試教育”,就是提高學生的考試能力,很多學生都是經過高三複習,才有了大幅度提升的,從這個角度看,高三不僅應該存在,而且非常有必要。

講到這裡,你明白了嗎?你認為高三有沒有存在的畢業?歡迎留言!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高三的掙扎與努力,怎能珍惜大學的來之不易!高中三年,每個學年的設置都有它的目標與任務。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博士生,當過8年高中生家教。我寫了一本書《直擊高考漏洞》,書中詳細說明了高中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分享了各科目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對高中生成績提升很有幫助。私信我:領書,就可以免費領取。

我們先來看看高中三年每個學年的任務和目標。

高一是學生初中走入高中的過渡時期,這個學年的主要任務是適應高中,轉變思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高中生成績下滑的原因就是沒有把思維轉換成功,不能適應初升高的轉變。

高二是學生的穩定發展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後就要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了,高考60%的內容都是在高二完成的,這個學期時間緊、任務重,學生必須投入十足的精力。

高三就是學生的飛速上升期,高二經過對知識內容的基礎掌握外,高三就要練習招式了,怎麼把題目更快更準確的做完,才是這個學期的主要任務。想要煉成招式,必須經過反覆的訓練,如果僅停留在對知識的學完上,何難考出考生的真實水平。

再者,如果把高中三年的任務壓縮到兩年,對高中生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最重要的是高二學生不能參加高考,這是國家政策的規定。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暑期高中生最好的逆襲時機,我整理了一份《2019高中生衝刺逆襲秘籍》,私信我:高中,即可免費領取。


北大博士教數學


首先,高二讀完後,是可以申請參加高考的。有很多優秀的童鞋上完高二,不讀高三,也能考出一個好成績。我的山東室友,他們高中就有一名高二生參加高考考了600多分!比很多高三生要考得好很多。也有很多學校提倡學有餘力的同學高二讀完後參加高考,提前體驗高考。

其次,對於廣大童鞋來說,直接高考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知識的離散性與知識處在比較淺的層面是主要的難題。相對比來說,高三的題目,特別是數學、理科性題目更講究知識的綜合性。往往一個題目需要同時運用好幾個知識點,而高一、高二的題目大多數處在比較淺的層次。再者,綜合性科目,特別是文綜,高三和高一、高二的難度天差地別。很多剛升高三的童鞋會明顯發現高三文綜試卷難度很大。這時候,高三一年的練習、提升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雨禾


這個問題我在高中時代也考慮過,但是我在後面找到了答案。

雖然高二已經把高中所有知識學完,但不知道很多人有沒有一種感覺,一學期學習下來,當你這一門科目考完之後,那麼你這一科目在這一學期學的知識點也就忘完了,若說要你後面繼續回憶這知識點的內容,能夠記起來的真的剩下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抱著這樣的一種狀態,我們怎麼能夠去參加高考呢?

所以說,高三的一年,主要是我們複習舊識、查漏補缺的一年,也正是因為高三一年要把高一高二所學知識重新過濾一遍,所以很多同學才會感覺壓力山大。因此若要高二畢業直接去參加高考的話,我認為很大程度可能就是去當炮灰,這一點是非常現實的。

整個高中階段,高三是最重要的一年,但高一高二這兩年同樣也不能忽視,因為只有前兩年你學習好了,最後一年你才能遊刃有餘。

你認為呢?


詩經夭夭


因為你學的是1+1,考的是2+2,你學完了基礎知識不代表你能去考試了,首先,高一學的東西你可能忘記了一部分,第二高考題目難度比你高一高二學新知識時寫的習題要難很多,第三沒有嚴格控制時間,你不清楚高考的題型你每一道題應該花多少時間,我記得我剛開始一輪複習的時候多了很多以前學這部分沒見過的題型,很多題都感覺好像似曾相識但是卻不知道怎麼下手,我高二的時候曾經學校讓我們和高三一起參加了三模考試,大家都知道三模是高考前最後一次統一模擬,題目難度很低,因為需要給考生一些信心,但是我們高二的成績非常差,我記得我的理綜只拿了180分,總分不記得了好像是500出頭,連一本線都沒過,但是還是我們年級前五名,說明高二的學生還是沒辦法和高三的相比,差距還是挺大的,等你經歷過以後就會感覺到,高三一年能提高的太多了,還有很多成績中等的學生會趕上來,高二結束的時候的排名說明不了什麼,高三能創造很多奇蹟的,相信自己。


該用戶已封禁12138


我是一名省重點高中教師。通過學校學期計劃安排,可以發現,高中的知識本來應該用三年學習的,但是現在都被壓縮到高一高二學完了。為什麼幾乎所有的高中都是這樣呢?


因為,我們強調,高一高二的身份是學生,高三的身份是考生。這裡的區別就在於,高一高二是積累知識點的過程,而高三是通過全面系統的複習,將知識點串起來,連成線,織成網的過程。通過大量的複習和訓練,學生能夠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掌握答題技巧,並且適應高強度的模式考試。


而高三也通過一模考試,二模考試,三模考試劃分複習階段。一模考試之前,考生會系統複習完知識點,二模考試前,進行查缺補漏,能力強化。三模考試前,大量的考試進行適應性訓練。


通過三次模考以及模考期間的複習,學生真正完成了從學生向考生的轉變。走向深深的高考考場。

當然,我們見過有高二學完就去參加高考就能取得不錯成績的學生,但那是極少數。如果讓所有高二的學生去參加高考,然後高三再去考一次。你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需要高三一年的強化複習的。


作者介紹:華中師範大學本碩,現任省重點高中教師。專注於教育心理,學習經驗和閱讀寫作等。歡迎關注~


陳老師談教育


你覺得這樣讓你去考能考得高分嗎?如果可以,你可以直接去高考,這個很正常,可以提前適應一下高考的環境。

你要知道的一點就是等你在高二下學期,大概每年的六月份,所有的課程基本都已經結束。為什麼要經歷高三這一年呢?

高三的時間安排,總的一年來講,都是複習前兩年所學到的知識。分為一輪複習,二輪複習以及三輪複習大大小小的模擬考試。

一輪複習主要就把書上的知識點帶你回顧,再熟悉一遍。一輪複習是個機會,對於所有的學生來講,如果你一輪複習跟不上,那到後面的二輪複習基本上就無望了。

因為你要知道高考他考試的內容是非常綜合的很多的。很多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的緊密,你能保證你前面學到東西沒有忘記嗎?

因為我們之前做的題目都是屬於那種單元卷子,或者每個學期考試的內容,也只是這個學期所學到的具體內容。

但是高考它的考點範圍都在整個高中所學的知識內容裡面。如果你的綜合實力不是很強,那麼來看你支持點資金的運用跟聯繫掌握的不夠明確,就算你去參加高考,也只是走個形式而已,考不到的高分。

考不到分的高考,這個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綜合情況來講,經歷高三來把知識總複習和靈活的運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你面臨的是一個升學的考試,高考是一場非常公平的競爭,唯有實力跟成績才能出真章。


二中數學王大川老師


有不少高中兩年內把高中的所有課程都上完,第3年的時候進行全面的複習後再讓學生們參加高考。之所以不是高二,結束以後就直接參加高考的原因在於,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是高中學制是三年,而不是兩年,高中的課程設置也是三年的,那些兩年內把所有課程都上完的學校並不是按照國家規定來進行的。

即使有部分學生在高二的時候就去參加高考,但是他們的學籍檔案只有兩年,兩年的學籍檔案是無法被錄取的,有些學校組織高二學生參加高考,可能只是為了讓他們參加模擬考試一下。

●學生們水平不夠.

有些高二學生把高中三年的課程都學完了,但是他們的學習水平並不足夠讓他們參加高考。高中三年的課本知識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如果參加高考的話,必須要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入挖掘和拓展。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高中數學在我上高一高二的時候,那些數學作業和數學試卷上面的題目都比較淺顯。到了高三的時候,數學試卷上面的題目都是比較綜合的,一道題至少有兩三個知識點,有的還給大家設置一些障礙,這樣的題目高三的學生剛開始的時候是很不適應的。

我在高三上學期的時候,就是因為很不適應高三數學題目的出題模式,第1次月考的時候居然150分只做了50分,這次考試讓我深受打擊。後來的時間裡面,我也對數學這門科目特別的重視,有時間就去鑽研數學題目,慢慢的才使自己的成績有所提高。



饕餮視聽


高二就把高中的內容學完了,不直接高考,是因為只有經過高三一年的反覆複習,高中的知識才會真正地融會貫通。如果只學到高二,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學過一遍僅僅是知道有那麼多知識,不等於真的會。

知識不等於認知

老師一講我都懂,題目一做全不會。這是許多高中生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沒有高三一年的強化訓練,基本上只能做到被動接受知識,很難達到主動認知的程度。

這不僅是高中學習會遇到的問題,而是所有學習都會遇到的問題。比方說學心理學。瞭解很多心理學理論和實驗是一回事,能靈活運用心理學理論和諮詢技巧為別人做心理分析和諮詢又是另外一回事。前者是知識,後者則是認知。

類推到高中學習也是一樣的。老師把一道題頭頭是道地講出來,你能跟著老師的思路一步一步聽懂,跟你能自己通過已知條件,找到做題的切入點,是兩回事。

心理學認知學派認為學習並不是機械、被動刺激以及反應的簡單聯結。學習要通過主體的主觀作用來實現。認知主義的代表人物皮亞傑提出了著名的“認知結構說”。他認為認識是主體轉變客體過程中形成的結構性動作和活動,強調新知識與舊知識結構相聯繫的過程。只有學習者把外來的新的刺激同化進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才是真正的學習。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新的知識必須紮根於舊的知識中,兩者之間產生一個連接點,才是真正的學習。

認知學派的另一個代表布魯納則進一步發展並接受了皮亞傑的觀點,提出認知-發現說。布魯納認為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掌握學科的結構。也即是說,注重學習過程重於學習結果。

所以高中生覺得老師講課自己都懂,一做題就不會就是因為知識遷移能力不夠。新的知識沒辦法跟舊的知識好好融合起來。

高考難,並非難在單個知識點,而是難在多個知識點串聯

高一高二的任務就是學習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這種學習相對容易,考一個單元基本上只考本單元的概念和習題,比較少牽涉到之前學過的知識。而高三的任務就是對每門學科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掌握學科結構。

高考考的並不是考哪一個單元的知識點,而是考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高一高二光學知識點就已經很費勁了,很多基礎知識不紮實就這麼讓它滑過去了,高三一年的複習就是把之前的學習中遇到的漏洞,一點點補上。

高三一學年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1、基礎知識薄弱

基礎知識薄弱最重要的體現是對概念有印象,或者雖然瞭解概念但一落到卷面上解題就蒙圈了。好像懂了和懂了是完全不同的。

建議高三上半年對所有基礎知識系統性梳理一遍,遇到模糊不清的知識點一定不能輕易放過,要做針對性訓練。每一個知識點上的疏漏都會變成考場上的一個洞開的弱點,只要考到就會丟分。

知識梳理過後,每次考試中丟分的項目都要仔細分析是哪個知識點含糊不清造成的。做成錯題集,經常溫習。

2、學會利用考試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高三的生活,那麼大概最恰當的就是“考試”兩個字。段考、月考、模擬考,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平時的作業也成了一張張卷子,一年下來堆起來能有半人高,學霸甚至可以堆到一人高。為什麼要做那麼多考卷呢?考試到底對知識和成績有什麼幫助呢?

美國心理學教授彼得·C.布朗所著《認知天性》中提出,學習任何技能都要經過三個步驟:

1、第一步編碼。

編碼即老師在課堂上帶領大家推導定理跟公式,講解概念的過程,也就是新的概念轉化成化學與生物電的信息,形成的一種心理表徵。這一過程就是編碼。這種心理表徵又被稱為記憶痕跡。它們暫時只存在於短期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預習也是編碼的過程。充分的預習能夠讓課堂內容直接進入到學習的下一階段。所以預習對於學新的知識十分重要。

2、第二步鞏固。

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的過程就是鞏固。鞏固也可以叫重複練習,或者也可以用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詞“複習”來代替。對於高中生來說,每一次家庭作業,課後練習都是鞏固的過程。包括整理筆記,抄寫概念等等,都叫鞏固。

由於複習鞏固是將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的過程,所以越早進行復習效果越好。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理論,最初的遺忘速度最快,此後初見變得慢下來。編碼後,也就是短期記憶建立之後的20分鐘,會忘記大約42%的內容,只記得58%的內容;一小時後就只記得44%;但是經過8-9個小時後,遺忘速度漸漸放慢,仍能記得36%的內容。

這就是為什麼,任何有效的學習方法都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和複習。

3、第三步檢索。

學習、記憶甚至遺忘,三者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整個學習過程。但短期知識轉變為長期知識後並不算完,還要進行一步檢索,才能真正把所學內容內化成認知,而不僅僅是浮於表面,一個一個零零碎碎的知識。檢索即要求學習者不斷地進行自我檢測,這樣在日後回憶起這些知識時才能夠遊刃有餘,而不是想了半天找不到。

考試就是最佳的檢索方式。只有通過考試去做自動檢索,記憶才能得到充分強化。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在哥倫比亞市的一所學校,安排了兩組八年級的學生分別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同樣的科學小知識。一組人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帶領下反覆朗讀,但沒有經過測試。另一組則經常要進行小quiz。就這樣經過了一個月的學習,兩組學生面臨同樣的考試。經常quiz的一組學生的平均成績是A-,而僅僅在老師帶領下複習的學生平均分數為C+。

由此可知,高三一年的反覆考試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高三為什麼會那麼辛苦呢?答案也是源於這些考試,當學生在考試時,反覆讀取、檢索大腦中的知識庫,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跟簡單地翻翻書,複習複習不同,考試是耗費心血的,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通過考試鞏固的知識就像把字刻在石頭上,難以磨滅。而如果僅僅是看看書,甚至抄寫一下知識點,其效果就像把字寫在砂礫上,風一吹就沒有了。

高三學子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張試卷,把知識通過檢索徹底刻入大腦中。我知道有一些學生,對於書上的一些概念題,在做考卷的時候是不寫的,直接寫一個P第幾頁,表示自己知道出處就可以了。等總複習的時候再去背書就行了。這樣學習等同於缺少了檢索步驟,所學的知識並不牢固。

3、對於難題,不要怕錯先嚐試自己解決

最後談一談許多學生在高二不能解決的難題。許多學生看到難題第一反應不是落筆,而是去找答案。有些學生本能地避免犯錯,想盡一切辦法讓卷面好看。對於難題一定要親自去嘗試,不要怕犯錯,犯錯後能得到糾錯的反饋,這會加深學習者的記憶。學習的時候遇到的困難是有益處的,因為嘗試解決困難的過程就是一個鍛鍊大腦學習能力的過程。

心理學家比約克發明了一個詞叫“合意困難”,與之對應的是“非合意困難”。前者是通過冥思苦想,結合答案能夠理解的難題,而後者則是看了答案都無法理解的難題。“合意困難”也就是難度略高出學生的解題能力,但能夠觸發編碼和檢索的過程。它的存在可以促進理解和記憶。而“非合意困難”則屬於太難的難題,讓一個正常水平的高中生去解高等數學就屬於“非合意困難”。對於一些基礎比較薄弱,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有可能正常水平的考卷就已經“非合意困難”了,那麼就需要老師給出降低難度的試卷,才能讓其獲得進步。

最後,高三一年是非常寶貴的。總的來說,高三生應該拿這一年來不停地檢索知識內容,查缺補漏,獲得提高。有不少高二、高三成績差異非常大的學生,被稱之為“黑馬”。他們的高考成績跟高二第一次進行高考難度試卷測試的分數差能高達100多分。希望此刻正在讀文章的你能夠好好利用好高三一學年,成為一匹最亮眼的黑馬!


亦君說書


這問題問得“水平”太高了。如果說學完高中教材,有的學校尖子班高一就學完了!學完就能參加高考了嗎?學完就表示學生會了嗎?是它認識他,還是他認識它了?不經歷高三綜合階段,他還是他,它還是它。

高三綜合階段的作用就是把基礎知識融會貫通,在吃透高中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形成能力,要他中有它。同時,學生在走向高考的過程中,經歷的困難和經受的挫折最終成就他自己。經過高三這個人生重要時刻和關鍵階段,大多數學生脫胎換骨,涅磐重生,信心滿滿走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為踏入社會做準備。逐漸成為一個有一定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成為一個能明辨是非的人、一個有錯就改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的人、一個心有丘壑胸懷坦蕩的人、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

所以,成為高三生,迎戰高考,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對一個高中生而言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