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吃貨的招牌——燴麵

1

夏日的風熱熱的,即使有角落的大風扇不停地轉著,帶來一絲絲涼意。但有些大漢還是熱得把上衣脫掉,頭上的汗水順著赤裸的膀子一滴一滴地往下掉,不過即使這樣,也絲毫影響不了大家吃麵的熱情。

鄭州吃貨的招牌——燴麵

“三大一小,誰的面,”店家大聲吆喝著。

“這裡。”一小夥趕緊喊道,生怕別人搶了。

這裡的燴麵味厚不膩,面薄且勁道;

總是不修邊幅粗獷外觀,好似不愛洗澡的孩子偷懶髒兮兮的,卻是地地道道的好吃;

黃瓷碗裡熱氣騰騰的湯上漂著一層黃油,濃郁的咖喱香味飄香四里,有些老食客聞著味就來了;

調皮的白芝麻在碗裡歡呼雀躍,欲邀請同伴共舞;

鄭州吃貨的招牌——燴麵

大塊大塊的羊肉丁看著很是流口水,一口咬下去,“好吃”,是貨真價實的羊肉;

香菜隨意的撒在肉丁上,欲把冒尖羊肉丁的勢頭壓住,似乎叫嚷著“我是老大,你在我下面”;

店家從不給顧客勺子,要喝端著碗喝,一口下肚,曖曖的,真舒服,湯一點都不膩,而且味道更濃。


鄭州吃貨的招牌——燴麵

2

鄭州吃貨的招牌——燴麵

聽說最早賣燴麵的就是一個鐵路上的小職工,後來不知怎麼地出了一次事故,這才丟了當時炙手可熱的鐵飯碗。(那時的鐵飯碗可是能傳兒傳女的,多少人擠破頭爭著進。)

沒辦法,為了養活妻兒老小,這才出來做生意。推著一個架子車,那個架子估計現在有些人估計都沒見過,車上一口大鍋來熬湯,兩口小鍋來煮麵。

他老是推著車來四廠,旁邊可都是四廠上千號的職工,職工宿舍也在這附近。

那時四廠職工可都是三班倒,中班下班都凌晨了,大家正好當夜宵吃。

三三兩兩的人端著大瓷碗蹲在馬路牙子邊,聊著天,說著廠子裡那些事,就外面那條路,老多人呢。

2015年榮膺“燴麵文化節”最具口碑獎。

這個榮譽的獲得可是人家實至名歸。每日當天所有選材、選料都是老闆親自把關,用的是可是高價質優的高筋粉和食用油,每日購買新鮮的肉和蔬菜,當天賣不了的要全部倒掉。燴麵中加了咖喱粉,起到提鮮還可以去腥。每天用200斤新鮮羊骨,羊肉,加得獨有的特質中草藥,羊肉還要經過滷製,在滷製過程中放置有藥包,藥包裡有近30味食材,可以有效去除羊肉的腥味和羶味,這麼多的草藥在裡面,這味道肯定不一樣。

“面來了,三大一小。”服務員適時的喊道。

3

繪面怎麼做才好吃呢?竅門之一就在這個面上。這繪面怎麼這麼筋道,全靠和麵的技巧。

鄭州吃貨的招牌——燴麵

首先一定要注意,面光,水光,盆光。這就是說我們和麵的盆,面,手弄完都要乾乾淨淨的,別沾得哪都有。

第二,面的水溫一定要適中,冬天用溫水,其它季節用涼水即可。

第三,和麵一定要記得醒面,咱鄭州人說得是醒得越久越好,可不盡然啊,根據天氣的溫度進行。弄完這些用半溼的籠布蓋在面上,讓它靜置半個小時。家裡如果沒有這個也可以用保鮮膜代替。

第四,醒完之後就不停的揉制,用雙手把麵糰反覆地按壓。千萬別嫌累,這個按壓的時間越長,面可是越筋道,一定要用高價質優的麵粉,這才是絕配。這四點缺一不可。

4

記憶中的國棉四廠是老鄭州人一輩子的回憶,也是青春的美好。來這邊只是想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覺,來看看那個年代的故事,順便品一品能代表老鄭州的頭號美食———四廠繪面。

一碗燴麵,一碟糖蒜,一盤羊肉串,真得勁。

鄭州吃貨的招牌——燴麵


後記:

老鄭州人的味道總是讓人記憶深刻,更別說老鄭州的美食了。

四廠街道兩旁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店,可別小瞧它們,說不定都比我們年齡還大呢。

不過最最出名還是這四廠燴麵,更多的60後、70後、80後、90後,甚至一些00後都會來這裡找尋童年裡的記憶。

鄭州吃貨的招牌——燴麵

特別交待一下:鄭州有國棉一廠、國棉五廠、國棉三廠、國棉四廠、國棉六廠,全部歸鄭州國棉紡織廠管,鄭州紡織業能夠興盛一時也是靠60年代的職工,這可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國企單位。而這些國棉廠區現都已經破破舊舊,甚至都已拆遷重建,只有四廠這裡還保留著當時的模樣。這都是60年代的記憶,而這裡也是鄭州發展最快的地方。

鄭州吃貨的招牌——燴麵

眼饞下沒來過鄭州的小夥伴們: 四廠燴麵、鄭州缸爐燒餅、鄧記燒雞、開封一條街、舞陽逍遙鎮胡辣湯、河南滷麵、油饃頭、粉漿麵條、豆腐腦、洛陽水席、黃河大鯉魚、新密卷尖、大石橋的餛飩、汝河路的杏仁茶、西郊的炒涼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