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一所北京的幼儿园里,小朋友在室外三三两两聚在一团玩游戏。室内,3岁不到的一一,一个人转圈圈,一个人看书,和外面明亮欢快、热闹非凡相比,这里显得格外悠然自得。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老师问:"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玩?"

小一一回答:"我就喜欢一个人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一个3岁不到的孩子,坚定的回答。

《零零后》

这是纪录片《零零后》其中的一个故事,《一一的世界》。

前段时间央视播放了系列纪录片《零零后》。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从一所幼儿园里开始,一路跟随十多位零零后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跟踪记录了他们的成长。

这次播放的《零零后》系列里,共有五个故事:《爱的方程式》、《时光若倒流》、《成长单行道》、《一一的世界》、《朋友这件事》。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色,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下长大,有着不同个性,也会遇到不同的烦恼与思考。在这个系列纪录片里,我们能快速的领略这些孩子12年的成长,见到真实的中国教育。

《一一的世界》展示的就是这个女孩,从3岁,到13岁的成长与变化,让我们对"内向"的孩子,有更直观的认知。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我们都不太希望孩子"内向"

在大人眼中,一一的身影看起来很孤独,从来都是淡定地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玩耍,一个人徘徊在群体之外。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关注到她状态的大李老师很担忧。她认为孩子都是要长大的,从成长角度来说,以后都需要和人群打交道,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大李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一份热忱的责任心,希望一一多和小朋友玩到一起。她的言论也符合许多中国父母的观念: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太"内向"。

这或许源于我们长久以来的"偏见":外向的人,能获得更好的资源。因此,内向的人在这个社会,就会显得缺乏竞争力。

大李老师多次引导一一和大家一起玩,可效果都不太理想。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一次,其他孩子们在玩角色扮演游戏,一一好不容易和团队在一起,但没过一会又出来了。大李老师问原因,一一清晰的回答,这个内容不是一一所喜欢的。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就如文章开头那一幕,一一有着自己的选择。

孩子"内向"真的不好吗?

时间来到了十年之后。一一已经成长为一个13岁的少女,戴着一副眼镜,依然很安静,有着浓浓的学生气息。

回看自己小时候的片段,一一是这样剖析自己当时的心理:

"人群里总会分出强势和弱势一方,我属于比较弱势的一方,老是被他们带着玩,就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大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向孩子在群体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一厢情愿的希望内向孩子去融入人群,其实是对内向孩子的不公。

内向孩子不是"傻",他们只是会选择能让自己更舒适的状态。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与大部分成年人所担忧的不一样,内向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

正如我们看到的一一,无论是3岁还是13岁,思路和表达都很清晰,都有着比同龄人更淡定、冷静的气质。

我们也可以发现,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才,也都曾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内向"的孩子。

爱因斯坦和牛顿等伟大的科学家,也都常常被认定为是性格内向的人;

《今日心理学》杂志曾提到:"比尔·盖茨很安静,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苦恼,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并不腼腆。"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写出《哈利波特》的J·K·罗琳,谈到自己从6岁起就开始写作。坐在车站有了灵感,但是因为自己是一个腼腆的人,不愿意找人借笔,所以就在自己脑海里构思,整整4个小时,渐渐有了哈利波特的原型。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这是因为他们习惯独处,没有在社交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反而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内向的孩子,心思更细腻,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整理来自这个世界的信息。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零零后》里的这集故事,让我们更清晰的意识到,别对内向的孩子再抱有偏见,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成长的方式。

属于"内向"孩子的成长方式

随着年龄增长,一一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再升到初中。她也开始交朋友,不再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她表示,自己现在已经能够适应人群的生活,感觉也非常好。

但这并不代表否定了她的过去。她依然是一个安静的、偏内向的孩子,但是内向的孩子也会结交到适合她气质的朋友。

我们需要在群体中生存,但是并不代表内向的人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13岁的一一在放假的时候,主动提出要回到幼儿园当义工。一一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她也希望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在幼儿园当义工的一一,依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比起和孩子做社交活动,她更喜欢默默地坐在一旁帮孩子做手工。

但是现在的她并不拒绝参与人群,会用自己的节奏去融入群体。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现在的幼儿园里也有一个"内向"的小男孩,他对同样气质的一一十分依赖。

一一妈妈问:"小朋友喜欢和你玩吗?"

一一回答:"有一个挺多的"

一一妈妈淡定说道:"那也很好啊,就相当于一个小伙伴呗。"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西卡弟弟很敬佩一一爸爸妈妈的态度。

虽然在老师的提醒下,爸爸妈妈也配合老师做过一些工作。但在采访里透露出的态度,能感受到他们其实并没有觉得一一的内向不好,笑着说道其实觉得"挺正常"。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也就是说,一一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是接待的态度。

我们我可以从纪录片的看到,一一在和爸爸相处中,感觉特别惬意,没有纪录片里其他家庭那种非常激烈的氛围。我相信一一淡然的气质,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影响。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在接纳自己的家庭里长大,一一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她这样形容交朋友和独处的关系:

"朋友是接收来自这个世界的信息,独处是整理这个世界的信息。可以把自己和在朋友一起学到的东西,升华和沉淀,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40多分钟的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10年成长。

一一最后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影片开头,对3岁一一的形容:

"她是那么悠然自得,显得高贵,能够很好的打发自己的时光,去愉悦自己。"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12年追踪记录,内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长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和韵律,央视这个追踪了12年的纪录片告诉我们,内向的孩子也同样如此。


HI,我是西卡弟弟,专注优质内容,助力快乐童年。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评论、转发、收藏、点赞~与我一起说说育儿感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