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一所北京的幼兒園裡,小朋友在室外三三兩兩聚在一團玩遊戲。室內,3歲不到的一一,一個人轉圈圈,一個人看書,和外面明亮歡快、熱鬧非凡相比,這裡顯得格外悠然自得。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老師問:"你為什麼總是一個人玩?"

小一一回答:"我就喜歡一個人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一個3歲不到的孩子,堅定的回答。

《零零後》

這是紀錄片《零零後》其中的一個故事,《一一的世界》。

前段時間央視播放了系列紀錄片《零零後》。2006年,北京師範大學從一所幼兒園裡開始,一路跟隨十多位零零後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跟蹤記錄了他們的成長。

這次播放的《零零後》系列裡,共有五個故事:《愛的方程式》、《時光若倒流》、《成長單行道》、《一一的世界》、《朋友這件事》。

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特色,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下長大,有著不同個性,也會遇到不同的煩惱與思考。在這個系列紀錄片裡,我們能快速的領略這些孩子12年的成長,見到真實的中國教育。

《一一的世界》展示的就是這個女孩,從3歲,到13歲的成長與變化,讓我們對"內向"的孩子,有更直觀的認知。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我們都不太希望孩子"內向"

在大人眼中,一一的身影看起來很孤獨,從來都是淡定地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玩耍,一個人徘徊在群體之外。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關注到她狀態的大李老師很擔憂。她認為孩子都是要長大的,從成長角度來說,以後都需要和人群打交道,才能獲得生存的機會。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大李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有一份熱忱的責任心,希望一一多和小朋友玩到一起。她的言論也符合許多中國父母的觀念:我們都不希望孩子太"內向"。

這或許源於我們長久以來的"偏見":外向的人,能獲得更好的資源。因此,內向的人在這個社會,就會顯得缺乏競爭力。

大李老師多次引導一一和大家一起玩,可效果都不太理想。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一次,其他孩子們在玩角色扮演遊戲,一一好不容易和團隊在一起,但沒過一會又出來了。大李老師問原因,一一清晰的回答,這個內容不是一一所喜歡的。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就如文章開頭那一幕,一一有著自己的選擇。

孩子"內向"真的不好嗎?

時間來到了十年之後。一一已經成長為一個13歲的少女,戴著一副眼鏡,依然很安靜,有著濃濃的學生氣息。

回看自己小時候的片段,一一是這樣剖析自己當時的心理:

"人群裡總會分出強勢和弱勢一方,我屬於比較弱勢的一方,老是被他們帶著玩,就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大人們往往忽視了,內向孩子在群體中可能出現的感受,一廂情願的希望內向孩子去融入人群,其實是對內向孩子的不公。

內向孩子不是"傻",他們只是會選擇能讓自己更舒適的狀態。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與大部分成年人所擔憂的不一樣,內向的孩子並不是一無是處。

正如我們看到的一一,無論是3歲還是13歲,思路和表達都很清晰,都有著比同齡人更淡定、冷靜的氣質。

我們也可以發現,歷史上許多傑出的人才,也都曾是一個看起來有些"內向"的孩子。

愛因斯坦和牛頓等偉大的科學家,也都常常被認定為是性格內向的人;

《今日心理學》雜誌曾提到:"比爾·蓋茨很安靜,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苦惱,他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但並不靦腆。"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寫出《哈利波特》的J·K·羅琳,談到自己從6歲起就開始寫作。坐在車站有了靈感,但是因為自己是一個靦腆的人,不願意找人借筆,所以就在自己腦海裡構思,整整4個小時,漸漸有了哈利波特的原型。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這是因為他們習慣獨處,沒有在社交上花費太多的精力,反而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內向的孩子,心思更細膩,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整理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零零後》裡的這集故事,讓我們更清晰的意識到,別對內向的孩子再抱有偏見,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成長的方式。

屬於"內向"孩子的成長方式

隨著年齡增長,一一從幼兒園升到小學,再升到初中。她也開始交朋友,不再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她表示,自己現在已經能夠適應人群的生活,感覺也非常好。

但這並不代表否定了她的過去。她依然是一個安靜的、偏內向的孩子,但是內向的孩子也會結交到適合她氣質的朋友。

我們需要在群體中生存,但是並不代表內向的人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13歲的一一在放假的時候,主動提出要回到幼兒園當義工。一一有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她也希望去幫助更多的孩子。

在幼兒園當義工的一一,依然不是一個外向的人,比起和孩子做社交活動,她更喜歡默默地坐在一旁幫孩子做手工。

但是現在的她並不拒絕參與人群,會用自己的節奏去融入群體。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現在的幼兒園裡也有一個"內向"的小男孩,他對同樣氣質的一一十分依賴。

一一媽媽問:"小朋友喜歡和你玩嗎?"

一一回答:"有一個挺多的"

一一媽媽淡定說道:"那也很好啊,就相當於一個小夥伴唄。"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西卡弟弟很敬佩一一爸爸媽媽的態度。

雖然在老師的提醒下,爸爸媽媽也配合老師做過一些工作。但在採訪裡透露出的態度,能感受到他們其實並沒有覺得一一的內向不好,笑著說道其實覺得"挺正常"。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也就是說,一一的爸爸媽媽對孩子是接待的態度。

我們我可以從紀錄片的看到,一一在和爸爸相處中,感覺特別愜意,沒有紀錄片裡其他家庭那種非常激烈的氛圍。我相信一一淡然的氣質,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影響。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在接納自己的家庭里長大,一一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

她這樣形容交朋友和獨處的關係:

"朋友是接收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獨處是整理這個世界的信息。可以把自己和在朋友一起學到的東西,昇華和沉澱,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40多分鐘的紀錄片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的10年成長。

一一最後的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影片開頭,對3歲一一的形容:

"她是那麼悠然自得,顯得高貴,能夠很好的打發自己的時光,去愉悅自己。"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12年追蹤記錄,內向孩子也有自己成長方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節奏和韻律,央視這個追蹤了12年的紀錄片告訴我們,內向的孩子也同樣如此。


HI,我是西卡弟弟,專注優質內容,助力快樂童年。如果您喜歡請點擊關注,評論、轉發、收藏、點贊~與我一起說說育兒感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