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为何要处处与姜子牙作对?

憧灵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申公豹为何要处处和姜子牙作对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姜子牙屈服于命运,但是申公豹却不同,不到最后一刻,他绝不向命运低头。

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大家都被小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励志名言所刷屏,哪吒也因此被视作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第一人。



但是“哪咤”只是《封神演义》中,昆仑山阐教玉虚宫一名三代弟子,辈分和法力修为在《封神演义》中属于一流水准,距离圣人、半圣还有很大的距离。

纵观《封神演义》所有人物,真正能代表这本书的只有两个人,他们分别是姜子牙和申公豹,姜子牙顺应天意,但是申公豹逆天而行。

所以说,申公豹才是《封神演义》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第一人。

下面小哥详细分析。



姜子牙和申公豹的修道之路

姜子牙道号飞熊,他的师傅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玉虚宫是阐教的祖庭,姜子牙上面还有十位师兄,道行深厚,修为不俗,世人尊其为“昆仑十二仙首”,同时昆仑山还有一些散仙,机缘巧合也能听元始天尊开坛讲道,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元始天尊所有正式徒弟里面最小的两个。

正常修道,首先要顺应天意,广积善缘,多修阴德,同时修道者本身的素质要高,姜子牙虽然非常荣幸拜在元始天尊门下,但是元始天尊告诉他,和仙道无缘,然后派姜子牙去封神,姜子牙闷闷不乐的去了。

申公豹则不同,他有仙缘,要是好好留在昆仑山跟随元始天尊修习道法,将来成就自然不低,但是申公豹却没有,他偷偷下山了,并且忤逆师傅,选择了相反的道路。



姜子牙的顺天道VS申公豹的反天道

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封神,助力西岐取代商纣王江山,封神这件事是三教大佬共同商议的,而西岐取代商纣也是天道使然,姜子牙顺应天道,开始封神。

申公豹则不同,你们所有人都信天道,认为西岐取代商纣是顺应天意,但是我偏偏不信,所以他亲自下山,四处奔走,开始挽救商纣国运。

在封神的过程中,申公豹多次被师尊师伯教导批评,他如果幡然悔悟,那么忽然“回头是岸”,但是他没有,他继续“执迷不悟”,因为他不相信命运,不和命运抗争到最后一刻,他是不会甘心的。

所以说,申公豹不是处处和姜子牙做对,他是在不停的和所谓的天道做抗争,他的每一份付出都是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



西岐伐纣事件探案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创作的基础就是西岐伐纣事件,这件事被古代史书记载,并且所有的史书都在宣扬西岐伐纣是正义之举,时至今日我们也在将“西岐伐纣”作为正义故事的一个代表,但是,真实性到底如何呢?

最早记载“西岐伐纣”事件的史书是《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史官,他将“西岐伐纣”描绘成正义之举,但是晋代出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盗墓贼,他盗撅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墓穴,这个墓穴发生了一件最让史学家感到振奋的事。

因为在这个墓穴中,出土了十几车竹简,竹简记载了夏、商、周、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在这部著作中,西岐和商纣是两个对立的诸侯国,而西岐伐纣胜利的根本原因则是当时商纣正在大举东征蛮夷,因此国都防务空虚,所以被西岐抓住时机一举击败。

据科学仪器探测,《竹书纪年》的成书时间至少要比《史记》早200年,而《竹书纪年》上面记载的大部分内容,都和其他古墓中出土的甲骨文记述相吻合。


古梁镛


有关申公豹和姜子牙师兄弟,民间有个传说:申公豹的前世不是豹子,而是上古恶兽饕餮,又叫“(犭贪)”,生的狼头麟身,凶残无比。有一次他抓住了一头飞熊,想吃了它。而这头飞熊其实不是熊,而是修炼出翅膀的老虎,它就骗饕餮说:“你不如吃太阳,吃了管饱”。它居然真把对方说动了。于是饕餮真的去吃太阳,可太阳太大,把饕餮的肚子涨破了。于是饕餮恨透了飞熊,一直想报仇。

饕餮虽然已经死了,但他的魂灵还在,飞熊担心自己不是对手,于是就想找元始天尊拜师求保护。于是它开到了昆仑山,元始天尊一看是个异类,就不大想教,于是没有开门,飞熊就跪在门口。元始天尊出不了门,干脆就睡觉,他一睡就是千万年,等出来一看,门口空无一物,只有团小旋风。元始天尊一算才明白,飞熊真没起来过,它身体早化灰了,但灵魂还在原地等元始天尊出来。这让元始天尊不得不感动,于是拂尘一挥,送飞熊投胎转了世,后来又把转世飞熊收入门下,这就是姜子牙。不过在这之前他已经收了饕餮转世的申公豹。于是这两成了师兄弟。

前世本来就有怨仇,今生则是工作问题。就像《魔童降世》里一样,申公豹自视甚高,本来就看不起入门最晚的姜子牙,然而元始天尊却把最重要的封神大任交给了对方,心里当然不满,于是使坏。

不过从《封神演义》原著来看,姜子牙和申公豹关系开始并不是很坏。而且姜子牙是申公豹的师兄。话说子牙一看,原来是师弟申公豹。子牙曰:“兄弟,吾不知是你叫我。我只因师尊分付,但有人叫我,切不可应他。我故此不曾答应。得罪了!”申公豹问曰:“师兄手里拿着是甚么东西?”子牙曰:“是‘封神榜’。”申公豹曰:“那里去?”子牙道:“往西岐造封神台,上面张挂。”

对于申公豹所以与姜子牙作对,因此有两种说法,第一个是说他不甘屈服命运,要逆天改命。另一个说是天赋甚高的他嫉贤妒能,感觉不如自己的姜子牙不配执掌封神,所以要使坏。

这两种观点其实并没有孰高孰低,因为人的同样行为在不同人眼中性质不同。你逆天改命,赞美的说你不屈服于命运,贬低你的说你违背自然规律。你不甘人下,赞美你的说是你勇于担当,贬低你的说你嫉贤妒能。但申公豹可以说是封神大战的导火索。虽然在剧情进行一半以后他就被元始天尊收拾了。但他造成的影响在扩大,最后导致了阐教和截教的全面大战,从结果主义的观点来看当然评价不好。

于是很多人相信申公豹就是作者原创的一个小人物,是为推动剧情发展而生的。但这未必是实情,其实申公豹和姜子牙的孽缘在历史上可能的确存在。这还得和武王伐纣说起。

当年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辅助周武王夺得天下后,分封了多个诸侯国,一些重要大臣甚至有两块封地。太公望就至少有两块,一块就是齐国,在东边。另一块在西边,就叫做“申国”,也叫“南申”。为什么这样叫呢?因为同时还有个申国,其国主是伯夷的后人。伯夷是谁?是伐纣的最大反对派。他本来是孤竹国的王子,但不愿意继承王位而出走。当武王的军队在伐纣路上时,伯夷带着自己弟弟叔齐在道中间抗议。认为周对商的进攻是非法的。周武王让太公望处理这件事,太公望就把他们赶开。伯夷叔齐于是毕生坚持不和周朝合作的理念,进入首阳山,最后饿死在那里。

虽然伯夷失败了,但他们在当时有很高名望,所以周武王也不敢薄待他的子孙,所以封了他们“申”这个国家。

但是到了西周末年,申国国君联络犬戎国,一举攻下了西周的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灭亡了西周,而扶立了自己的外孙周平王,这就是东周的开始。

这个申国一般被认为就是伯夷后代的申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他为祖先报了仇。但细看历史,申国国君姓“姜”。所以极有可能是替南申国背锅。

后来,申国的后裔就发展出“申”这个姓。

从这件事上看,无论“申”姓的源头是申国还是南申,都与姜子牙有关系,特别是申国,它的祖先拥护纣王,与姜子牙作对。它的后人灭掉了西周,做的事不是和小说中的“申公豹”一样吗?

很多人不能理解神话和现实的区别。他们以为神话就是作者的创作。其实很多神话都来自历史和现实。比如黄帝战蚩尤的神话来自上古中原民族和苗蛮民族的战争,唐僧取经神话来自历史上的玄奘取经。历史上的姜姓和申姓的孽缘也可能转化成神话中姜子牙和申公豹的恩怨。最后被小说家记录下来。

最后说一下,考据家主要根据不同版本间的演化做出判断,而封神故事现存最古老版本《武王伐纣平话》上没有申公豹的出场,所以,我提出这个神话形成的缘由在专家学者那里是不成立的。在这里说一下只是为了丰富大家的历史知识罢了。







二十一世纪新搜神记


申公豹处处与姜子牙作对很正常啊

《封神演义》:

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领,道行不过四十年而已。你且听我道来。有诗为证:‘炼就五行真始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龙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大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


1.姜子牙学道不过40年,申公豹学道几千年,可姜子牙却是大师兄,心里不爽;

2.申公豹实力能甩姜子牙好几条街,可封神榜的事却是让姜子牙去弄了,心里不爽;

3.申公豹人缘好,朋友遍布三界,往来都是高大上,在元始天尊面前,却是老输给姜子牙这个土老帽,一样心里不爽;

4.3个心里不爽,加上1个自尊心作祟,表现欲过强,处处和姜子牙不是很正常吗?

其实,还有可能是阐教、截教,原始和通天的斗争较量使然,据说申公豹是个豹妖,实际是截教通天派到阐教原始那的明哨或者卧底,原始通天相互不对付,申公豹处处和姜子牙处处作对就理所当然了。


独崖孤客


要说封神中最大的冤家,应该首先要说姜子牙和申公豹这一对了,虽然姜子牙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无心和他攀比,但是申公豹却一直不服姜子牙,处处和他作对。当然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申公豹对姜子牙的敌视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当初他们同是元始座下的弟子,可元始却选择了不如自己的子牙去封神,所以申公豹一直怀恨在心,愤愤不平。

申公豹当初和姜子牙都在元始门下修行,子牙是一介凡人,自身没有什么根基。申公豹在拜入之前,自身已经有千年修为,可以说是起点很高。但凡是都要讲究个先来后到,姜子牙先他一步拜师,所以就算自身根基浅薄,却还是他的师兄。

所以申公豹一直看不上姜子牙,觉得自己有千年修为,却在他之下,加上师父偏爱子牙使得他心中更加不爽。后来他因为自己违反门规,被逐出了师门,他找了个机会,又投到了通天教主门下。直到有一天,元始将执掌封神的大任交给了姜子牙,他听说后,很不服气,觉得姜子牙不过一介凡夫俗子,凭什么这么好命。


于是他就在子牙下山的路上等着,见到子牙后,他问他下山是要保哪一方,子牙告诉他自己是要保西岐。他听了发狠说如果子牙保西岐,他就保殷商,说完还向子牙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法术,可见他极度姜子牙已经很深了,要不然也不会如此的针锋相对。


后来我们都知道,在以后的大战中,他事事都要和姜子牙作对,不仅站在他的对立面,还要往死里对付他。他天生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为了扳倒子牙,他不惜到处去拦截那些刚刚下山的人,忽悠他们站到自己一边来,可是说是费了很大的苦功。

而说到元始为什么选择子牙,不过是因为他的私心偏袒,他知道姜子牙命中无福仙缘,所以就找这样的一个大好机会,让他实现人生价值。可是他完全忘记了公平竞争这一规则,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人,若论实力,论本事,申公豹比姜子牙强上不知多少倍。让一个远远不如自己的人,抢去了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大好机会,难怪申公豹一直不服,要找机会打败他。

其实元始不选申公豹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申公豹不是人,他的真身是一头豹子,在元始眼里看来,不过是一头畜生,他当然看不上眼。虽然他靠自己的努力修行千年,元始还是会偏袒只修了四十年的子牙,这是玉虚门下一贯的作风。他们的阵营里一般都是出身正统,不收其他的异类。

反观通天教主,倡导有教无类,门下只要是有修为,肯努力的都可以收容,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也就是为什么申公豹出了玉虚门下后,能进到通天门下的原因,当然他最后坑了很多截教的人,实际上算是害了通天教主。


石头讲历史


申公豹与姜子牙本是同道,同道不但同谋,它们是师兄弟,因它师傅把封神榜榜名委托姜子牙封神,申公豹怀恨在心,申公豹想尽办法骗走姜子牙手中封神榜,师傅下山帮助姜子牙,在申公豹手中拿回封神榜,交姜子牙封神,师傅对申公豹进行了教训。


老道石敢當


嫉妒心作怪,看姜子牙又老又没本事,看我脑袋割下来还能安回去,凭啥让他封神?还有个深层问题是树立人比动物尊贵的概念,通天教主手下鱼龙混杂,而老子和元始天尊手下都是人族,这一战是确立了人能修成正果,而动物只能修成妖。


danny0523


这就好像家里老二觉得父母偏心喜欢老大一样 要证明一些什么 慢慢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就成心理疾病了 老大成老二的梦魇了 必须跨过去


时光造梦者1


前世冤家,今世仇人。


用户61218023312


一个不服气,另一个不会说话😌


晨晨得啵得


嫉妒心作怪,看姜子牙又老又没本事,看我脑袋割下来还能安回去,凭啥让他封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