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清朝是一個很特別的朝代,因為他是由極少數的異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因此和以往的漢族政權會有一些差異,另外大清國還有很多奇葩規定,同時也造就了大清國很多的特色。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1 後宮選妃必須是旗人:

雖然蒙古和漢族也有旗人,但後宮中的妃子有接近80%都是滿族旗人,其實在清朝時,滿漢之間的通婚並不普遍,在皇宮中也流行這樣血統論和貴族論,因此對於後宮選妃就非常嚴格,但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必須是旗人。

雖然在現代的電視劇當中,我們會看到清朝後宮當中的妃子們個個貌美如花,但實際上可能只是為了熒幕效果而已,可以說這些所謂的皇妃們真相只能用普通這個詞來形容。

要知道滿清在沒有入關之前,也就是北方山村裡的一個蠻夷部落而已,總人口也就幾十萬,這些滿族人在沒有入關的時候,大多數還是以打獵為生。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些天天滿山遍野跑來跑去捉野獸的男女老少,時不時的身上還會因為捕獵的原因帶點傷,也許帶著某種野性美吧。

但實際上這些滿族人都是皮糙肉厚,實在看不起來哪裡美了,也許彪悍這種詞安在她們身上更為恰當。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當然了自從他們成為中原的主人之後,這些滿族人也算是有錢有勢了,最起碼有時間跟金錢去保養自己,可是我們也知道所謂真正的美女,很少是保養出來的。

那麼當時的滿清宮中姿色最出眾的其實還是所謂的包衣,也就是投奔了滿清的漢族,他們跟這些自命不凡的滿族人不同,可以跟漢族百姓自由的進行通婚,於是大量的美女成為了他們的妻妾,所以他們的女兒當中就會出現相當多的美女。

但問題來了,對滿清的統治者說,自己的江山還是要掌控在自己人手中,為了保證滿清血統的高貴,所以這些包衣們雖然溫柔漂亮,但是卻一直得不到大清高層的認可。

在很宮鬥劇當中,我們會看到鬧得最歡快的就是這些所謂的包衣,其實更多的原因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主子們不想讓自己留下不好的名聲,所以才會指使這些包衣們各種衝鋒陷陣,最終的結果就不用想了,這些包衣幾乎得不到善終,可以說整個大清但凡包衣這樣的身份所生下來的孩子,都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畢竟滿清從來就沒有相信過這些所謂的包衣。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這些包衣說白了就是在權勢之下低頭,既然他們會在權勢之 下低頭,那麼將來也一定會在權勢之中再次背叛他們,再加上滿清特有的自豪感,所以大清的皇帝人選還是以自己的旗人為主。

清朝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很多皇妃顏值不高,這也是因為妃子必須是旗人導致選妃的範圍變小,所以清朝的皇妃大多數都長相普通。

2 王爺都不準離開京城:

清廷有這樣的規定看著好像毫無道理,但其實也有有一定邏輯的,清朝主要是借鑑了之前幾個覆滅朝代的教訓,比如說唐朝的玄武門政變,明朝的血緣分封制,清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就規定王爺終身不能離開京城,而且不能掌控軍權,讓王爺處於皇帝的監視下,同時也減少了王爺發展壯大自己的空間,最終目的是有效減少王爺篡政。另外清廷為了避免明朝由於皇室宗親過多而產生的權貴和百姓之間矛盾加深不可調和的弊端,就採取代代削減爵位的做法,讓皇室宗親逐漸減少。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但凡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大明王朝從名義上是因為小冰河這種的天災,實際上主要根源還在這那些無窮無盡的藩王們身上。

畢竟明朝的藩王有著各種的限制,不能去經商,不能去科舉,反正就是各種各樣的條件,為得就是讓這些藩王們不會出現對朝延不利之人。

不管怎麼說這些藩王們也跟明朝的皇帝都是一個血統,在名義上也是有著繼承權,為了保證這些藩王們不會對明朝的統治中心造成各種不好的因素,所以明朝藩王一直被當成豬來養。

很多時候人生總是要有些追求,哪怕普通老百姓,他們也會往現著美好的生活,而這些生活條件本來就比較富餘的藩王們就更不用說了。

可是這些制度又將明朝的藩王們的上升之路全部給堵死,於是這些藩王們只能很無奈的拼命生孩子,畢竟自己唯一可以提高家族能力就生孩子,而且大明王朝為了保證這些藩王們不會去作亂,就表示你們生得每一個孩子,大明都會給予一定的福利。

也許這個情況在大明王朝最初的時候,還看不出來有這麼多問題,但是等到傳承幾百年之後,就相當的可怕了,要知道古代的生育能力是相當恐怖的,就按普通人家來比,只要你敢保證他們的衣食無憂,二十年就敢給你生出一個排的人。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而這些天天無所事事的藩王們就更不用說了,一個老婆可以給自己生十個孩子,那十個老婆是什麼樣的生產能力呢?

所以大明王朝到了最後就是被這些藩王們給拖垮,沒辦法差不多三十萬的皇室宗親,就算每個人每年要分十兩銀子的費用,那也是三百萬兩呀。

可以說大明王朝到了最後就是窮死的,因為累贅實在是太多了,根本養不起。

所以到了大清王朝的時候,這種制度直接就改變了,為了保證將來的藩王不會出現明朝的這種情況,所有的大清皇子都不可以離開京城。

雖說這些皇子們被封為親王,但是他們的子女可不一定會繼承親王的爵位,可以說大清朝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面,相當的冷酷無情。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清朝的皇子們對於王位,都是拼盡全力去爭取,如果成功自己的子孫後代繁榮昌盛,失敗了就不用說了,成王敗寇這種事也不光說說而已。

反正大清王朝在吸取了明朝的經驗之後,果斷就實行了這麼一個看似無情的制度,不過效果還是相當不錯,最起碼整個大清沒有被幾十萬的皇室宗親給拖垮。

3 上朝時大臣要跪拜:

很多人覺得大臣向皇帝跪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其實各個朝代的規定都不一樣,這主要由皇室禮儀決定的,主要是為了反映人與人之間的尊卑地位差別,也為了給皇權加一把無形的權威保障。在西周時皇室和大臣之間就相對平等,君臣之間可以坐著交談。而據史料記載,唐朝的官員普遍不用跪拜皇帝,只要站著就可以參見皇帝。宋朝早期時上朝是坐著的,後來禮節逐漸多了起來,但也只是站著上朝,並沒有像清朝一樣要跪拜。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這可能跟當時的清朝不太自信有著很大的關係,畢竟我們都知道滿清其實只是遼東的一種遊牧部落而已,在他們沒有入關中原之前,只是一群沒有見過世面的山裡人而已。

但是卻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中原的統治者,可以說整件事情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相當的不可思議,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想進入關內掠奪一把過冬的物資而已,誰會想到這麼輕易的得到了漢族的天下。

他們的內心其實相當的不安,生怕眼前的一切都是鏡花水月,更怕這些被自己統治的百姓會反抗自己,於是就開始實行各種看起來很誇張的儀式。

其實這種方式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潛移默化之中就會讓大家認為那個高高在上之人,就是高不可攀之人。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雖說大清王朝一直提倡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可實際上卻從這些禮節之中再次將所謂的地位劃分出來。

看起來好像只是單純的大臣遇到皇帝要跪拜而已,可實際上這些大臣回到家中,自己的僕人遇到自己是不是也要跪拜一下,於是這種無形的等級就這麼一層一層的傳遞下去。

就在不知不覺中,這些等級之間的劃分就已經很明確的讓整個大清形成了一種等級制度,可以說這些制度其實並不是制度,只是單純的對於統治者的尊敬而已,但是其跪拜的方式卻讓手下大臣們有樣學樣,慢慢的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制度,也許我們可以理解為潛規則。

按理來說滿人治理國家應該普及滿文才對,就像日本侵華時先在學校教日文一樣,但大清國無論朝廷還是民間依然把漢文當做是官方文字,這一點對於當時統治江山的滿人來說也是很奇葩的事情了,但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滿人在入關之時只有區區幾十萬人而已,可是漢人的數量卻將近一個億,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比率呢?也就是說差不多三四百漢人當中會有一個滿人的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讓整個天下的漢人都學會滿文,就一定要有數量相當多的滿族人來當老師,可是這幾十萬的滿人大多數都是以武力來打天下,所謂的滿文也許他們都沒有學會,這讓他們怎麼來教導別人來學習滿文。

再加上當時大清剛剛入關,整個天下可是時刻處於內憂外患的地步,而當時的大清政權更是朝不保夕,那裡有這麼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搞這些虛頭巴腦的事情,所以這件事就這樣被擔負下來。

其次等大清的統治者有能力也有時間開始推廣他們的滿文的時候,卻發現一件很尷尬的事情,那就是自己的滿文因為出現的時間太短,所以有著大量的漏洞與問題,相比之下漢族的文字經過千年的沉澱,在各個方面更加的實用。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說實話大清的統治者也不傻,推廣這些滿文,無非就是為了加強統治,可是自己的滿文並不實用,而漢文卻可以使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如果讓滿文強行推廣的話,很可能會讓整個天下的形勢出現大規模的崩盤,這是大清的統治者相當不喜歡看到的。

他們費這麼大的力氣就是為了加強統治地位,可這件事最後的結果卻本末倒置,這就有點划不來,於是推廣滿文的事情再一次開始向後拖。

其實大清也有過強推滿文的時候,那就是在科舉考試當中加入了滿文,但是這件事引起的後果很嚴重,也許在大清的統治者看來只是多加了一門語言而已,可是對於這些從小就開始讀書的書生來說,他們一輩子的心血都花費在了四書五經上面,現在快要考試了突然給我們加了滿文,這不是在否定自己的人生嗎?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有很多人的習慣是一輩子養成的,四書五經學得好,不代表滿文就可以很快速的學會,畢竟這是兩種不同的專業,也正是這樣的問題,所以在科舉的時候,有大量的考生只能無奈之下放棄考試。

說實話這件事當時就有點捉頭了,原本只是想著推廣一下自己的滿文,誰會想到最終的結果卻是無數的考生棄考,這件事就有點嚴重了。

只是單純的讓朝中無人可用,只是一小方面的原因,畢竟整個大清已經走到了正規,不可能這一次沒有多少考生就讓整個大清出現問題。

但是整個天下依然還是漢族百姓的天下,這些書生學了幾十年就是為了科舉之時金榜題名,現在一下子相當於把他們的一生都否定了,要說這些書生不會鬧事,我只能說你們腦子想問題太簡單了。

大清王朝的幾大奇葩規定,造就了大清國的特色

也正是這個問題,從而讓滿文的推廣再次不了了之,畢竟推行滿文的初衷就是為了鞏固大清的統治力度,而現在這種情況卻讓大清的統治地位受到了影響,所以這件事只能推後再議。

總結

很多時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習慣,卻會造成各種奇葩的特色,但是這種特色並非我們所想角當中那麼無聊,可以說這其中的每個果都對應了一個因,看似奇葩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的明爭暗鬥,最後才將這些所謂的特色展現在我們的眼中,所以我們在看問題的時候,不能只是單純的看事物的表面,還要去尋找他們的本質,這樣我們才會發現事情的真相原來如此簡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