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將軍墳到若瑟堂,這些老地方不應該成為山城喧囂中最孤獨的背影

從將軍墳到若瑟堂,這些老地方不應該成為山城喧囂中最孤獨的背影

《陪都重慶》這本書通過一張張黑白照片與細膩的文字記錄著重慶的抗戰史與受難史,重慶也被賦予過這樣的使命——帶領全國人民抗戰到底,為此來到重慶的你不應該僅限於網紅式的打卡,而是更應該更進一步的去了解真正的重慶的歷史,七星崗周圍的建築便成為了探尋中不可或缺了一部分。

七星崗位於重慶主城區通遠門外,是一個小山崗。但是,在晚清的重慶城區地圖上,七星崗都還標註為"七星缸",舊時重慶城最怕的是火災,因而到處都要用池、缸之類設施來儲備水,以防萬一發生火災好撲火。明末張獻忠攻入重慶後屠城,由於這裡地勢較高,為防汙染水源,很多死屍被拖到這裡草草埋葬,可以說七星崗也是一個“亂葬崗”。直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裡才逐漸修建馬路和房屋,曾經陰森蕭瑟的郊外,才慢慢熱鬧了起來。

相對於七星崗來講其周邊的建築卻顯得更少為人知,其實最不容錯過的便是七星崗附近的建築了。

從將軍墳到若瑟堂,這些老地方不應該成為山城喧囂中最孤獨的背影

從七星崗輕軌站出來之後,走到通遠門城牆,登上去之後,沿著城牆上行到小巷處,走到盡頭,到了一個幽靜的小區,小區內的若干建築,便是重慶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實驗室舊址。重慶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實驗室舊址為稅西恆主持建設。1929年,重慶開辦自來水公司,留學於柏林工業大學的稅西恆,對德國的石結構建築印象深刻,便就地取材,以石條代替鋼筋混凝土,建築水池、水塔、值班房等。相對於當時重慶主要採用的竹木夾壁結構的建築,這樣做即堅實耐用,又節省費用。抗戰時期,重慶水廠成為日軍重點轟炸目標,損壞嚴重。後用磚進行修補。該建築仍然保存至今,只不過已經被市民佔用。

而通遠門沿著民生路走,在重慶牙科醫院處向右轉入小巷處,便可以看到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1937年七七事件爆發後,國民政府從南京遷至武漢,後再遷於重慶,韓國臨時政府也隨之疏散西遷。該處行館共四幢樓房,仿四合院佈局。如今在中國,有上海、杭州、長沙、柳州及重慶等幾處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保存比較完好。2017年,文在寅訪問重慶時還專門到此參觀。

從將軍墳到若瑟堂,這些老地方不應該成為山城喧囂中最孤獨的背影

繼續向前走,走到一個小區門口後若瑟堂便會映入眼簾,其中渝中區的若瑟堂和江北德肋撒天主堂,是重慶最著名的兩座教堂,而若瑟堂是始建於1893年,典型的哥特式風格,內部有兩排大柱支撐乳白色房廳。之所以叫若瑟堂,是因為這裡供奉的是聖約瑟夫,即聖母瑪利亞的丈夫,是耶穌在俗世中的養父。而該教堂在抗戰時期的時候被日機炸燬,所幸高36米的鐘樓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若瑟堂旁邊有分別有巴蔓子墓與安樂洞老街。

其中位於渝中區七星崗28層的渝海大廈下面巴蔓子墓,從字面意思便可以知道其是個墓地,而附近的老居民也都把巴蔓子墓稱為將軍墳,這座古墓相傳建於戰國,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世人處於對巴蔓子將軍的敬重便常年對其進行維修,也很好的給了現代人一個悼念巴蔓子將軍的機會。而與其同在若瑟堂旁邊的安樂洞老街,其實是一條位於渝中區的老街,又分為上、下安樂洞兩條街,但是在歲月的長河的沖刷下,本來是人氣很旺的下安樂洞街反倒是消失了,讓人為此感到可惜,現在便僅存上安樂洞街,所以更應該趁其消失之前去體會其特有的歷史感。

從將軍墳到若瑟堂,這些老地方不應該成為山城喧囂中最孤獨的背影

在若瑟堂的正前方不遠處還有非常值得一瞧的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國共兩黨實現第次合作、共同抗日的歷史背景下,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在漢口創刊,是抗日時期CPC在國統區內唯一公開出版發行的大型政治機關報。在1938年10月,由於武漢淪陷,無奈下只好將報社遷至重慶。而《新華日報》在中國革命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情讚譽和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他們將《新華日報》譽為“燈塔”“北斗”。可見其的重要性。

從將軍墳到若瑟堂,這些老地方不應該成為山城喧囂中最孤獨的背影

來到重慶不僅要爬南岸的山、看朝天門的水、坐長江的船,還要去到七星崗周圍看看那些飽含著歷史遺蹟的建築物,不要讓其成為喧囂城市中最孤獨的背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