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沒有一滴水,卻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海“

唐僧出關到(伊吾)哈密

在清代,哈密屬甘肅省,現今的寧夏及青海的省會西寧一帶也歸甘肅省。清朝甘陝總督管轄的範圍是很大的。清朝乾隆帝平定準部和回部之後設立的新疆地區最高軍政長官。駐伊犁惠遠城(今霍城東南)。伊犁將軍管轄全疆。伊犁將軍轄境東到哈密和巴里坤、西到蔥嶺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巴爾喀什湖和額爾齊斯河中上游,南到崑崙山。伊犁將軍常駐甘肅蘭州。新中國成立後,新疆軍區一直歸蘭州軍區管轄,重兵部署在河西走廊。新疆只有幾個野戰師,分佈在南北疆的幾個要點。目前只有4個師部署在烏魯木齊、塔城烏蘇、庫爾勒、阿克蘇周邊地區。當我們談到新疆的歷史時,是絕對繞不開甘肅的。

直到唐朝貞觀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唐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兩年後去西字稱伊州。轄伊吾(今哈密)、柔遠(今沁城)、納職(今四堡)三縣。不包括現巴里坤和伊吾縣,直到景龍四年(710年),設伊吾軍,駐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

唐僧到(伊吾)哈密時(629年),伊吾還未歸唐。但作為佛教弟子,伊吾城主還是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在伊吾停留了10多天以後,高昌國國王麴文泰(漢族人)就派來使臣迎接玄奘。到了高昌國,接待的規格就更高了。備極優禮。從此以後,玄奘一路上受到各國國王極其熱情的接待,獲贈大量物資和隨從。這是後話。

相比之下,早玄奘230年的東晉法顯西行求法之旅才更加令人震撼。出發時,法顯已是60歲左右的老人,風燭殘年。他在各地只受到短時間的普通接待。雖有取經僧人結伴同行,但一路上同伴們或離開,或病死,或留在天竺。一路風餐露宿,受盡磨難。經時14年,輾轉30餘個古國,取得了佛經12部60餘卷。75歲歷經艱難從海路歸國, 86歲圓寂。

地位不同,待遇不同。走高層路線的玄奘能取回真經,能廣結天下精英,瞭解所歷各國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政治軍事。而法顯每天為吃喝發愁,每到一地都匆匆而過,所見所聞不過爾爾。他更沒進過那蘭陀寺進修,好比留美學生沒進常青藤學院一樣。默默無聞也是正常。玄奘回國後,依然如故,這給佛教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發展。卻給自己埋下了禍根。玄奘身不由己地被捲入當時的黨爭,沒能榮終——當時的皇帝和大臣均未參加他的葬禮。這和他當時的社會地位是極不相符的。

莫賀延磧地形地貌簡介:

嘉峪關: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隅、嘉峪山東南麓,為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關城始建於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關”之譽。現關城內外遺存部分多為清代所建。嘉峪關依山而築,居高憑險,自古為東西交通要衝。這裡可屯兵數萬。是西北防守之核心。進可攻,退可守。目前是西北軍區重兵部署之地。

玉門關(隋唐),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它的成名來自唐朝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從位置來看,玉門關是嘉峪關的屏障,到了明代就荒廢了。抗日戰爭期間,玉門油礦共生產原油25萬噸,佔同期全國原油產量的90%以上,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這裡曾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口油井、第一個油田、第一個石化基地。隨著玉門油田的敗落,玉門市也一片蕭條。讓人唏噓不已。

白虎關(白墩子):現在柳園附近,這裡有比較多的水源。現在的柳園鐵路地區,規模是比較大的。柳園站是蘭新線重要的節點站。近代中國西路紅軍在此地的戰役,更加說明了白虎關在中國所有的著名關隘有著不同與獨特之處,它的獨特之處,除了站在高處周圍的一切一覽無餘外,更為獨特的是,方圓幾十公里唯一的過往商隊飲用水補給點,守住這一方水土,便守住了南來北往了。據說唐初名將薛仁貴來過這,我沒有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他去過青海大非川。慘敗而歸。

星星峽:並非峽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東疆的必經之處。素有新疆東大門"第一咽喉重鎮"之稱。星星峽是雄踞於絲綢古道上的險關要隘,四面峰巒疊嶂,一條S形的山路蜿蜒其間,兩旁危巖峭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不僅是新疆和甘肅的分界線,同時也是兩種不同文化風格的分水嶺。過星星峽了就算是進疆了。左宗棠在此栽下了左公柳,"引得春風度玉關"。1937年3月盛世才在此迎接紅軍西路軍左支隊入疆。

哈密到玉門關(隋唐)間的地形:

哈密的東南面是羅布泊,北面靠近天山,是隋唐以後進入新疆的一條主要通道,也稱“官道”。天山山脈到哈密還是高山,再向東開始逐漸降低。至星星峽沒。在天山和祁連山間形成谷地,大風終年從東北向西南刮過。所謂春風不度玉門關是有道理的。

羅布泊,新疆東南部湖泊。現已基本乾枯。僅存大片鹽殼。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於穿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羅布泊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爾(淖爾意為湖泊)。在這裡,彭加木老先生永遠離我們而去。

這裡有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硫酸鹽型滷水鉀鹽礦床,是超大型鉀鹽礦床。僅羅北地區深部鉀資源總量為2.5億噸。其意義有多大。我就不說了。


這裡沒有一滴水,卻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海“



進疆難,九死一生的旅途:穿越莫賀延磧。

絲綢之路有大家公認的草原北道、北新道外,有一條便捷而風險極大的通道,那就是令人談虎色變的莫賀延磧。它位於在羅布泊和玉門關之間。是令所有的旅者、探險家都終生難忘的恐怖夢魘。

莫賀延磧,古時也稱莫賀磧、胡盧磧、沙河等,現在地理上一般稱之為噶順戈壁、也叫噶順沙漠、哈順沙漠、伊勒呼瑪沙漠、八百里瀚海等,它是新疆哈密市東南與甘肅省瓜州縣西北交界一帶的大片戈壁沙漠。唐玄奘西行印度取經時曾經過此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有記載:“莫賀延磧,長八百餘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 “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劣風擁沙,散如時雨。”唐代稱西域為“磧西”,這個磧就是指莫賀延磧。

莫賀延磧現稱"哈順戈壁",唐時此處以西皆稱"域西",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西域"起點。是新疆東部和河西走廊西端連接帶上戈壁分佈最集中、類型最複雜的地方。這一帶氣候極端乾旱,年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是乾燥剝蝕最強的高原區域,幾乎所有的地面寸草不生。還由於接近安西,受安西的大風影響,這裡四季大風呼嘯。加上庫木塔格沙壠和雅丹廣為分佈,更增添了百變氣息。這是一片沒有生命的荒涼世界。

八百里流沙河沒有《西遊記》裡的沙和尚,更沒有一滴水。這裡一年四季大風呼嘯,漫天卷著飛石,酷熱,風沙,乾渴隨時威脅人的生命。玄奘寫到"四夜五日無一滴(水)沾喉,口腹乾焦,幾將殞絕"。《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玄奘)塔銘》記載:玄奘法師“渡胡盧河,出玉門關,經莫賀延磧,艱難險阻,僕而復起者,何止百十耶!”。

題外話:比莫賀延磧還恐怖的百里風區

“百里風區”是指蘭新鐵路新疆境內哈密瞭墩站與鄯善紅旗坎站之間這一段,全長123 公里。這個區間常年颳大風,8級以上大風一年達136天。就是平常的好天氣,風力也有4~5級。

這個區間一年有320天都在刮八級以上大風·12級的風說刮就刮·最高風力達到13級。比颶風還厲害。

這裡沒有一滴水,卻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海“


較嚴重的一次2006年4月9日 造成了T70次列車被困21個小時 晚點33小時到達北京,2007年2月28日1時55分,5807次列車運行至南疆鐵路吐魯番段珍珠泉至紅山渠站間42公里+300米處,瞬間大風襲來,11節車廂發生側翻

十三間房年平均大風日數140天,在4-6月間,每月有10天以上的大風,最大風速12級以上。該地區1960-1980年8級以上大風,平均每年有40余天,多集中在4-5月。一般午後起風,至次日凌晨2-5時止,持續12-15小時的大風,佔總次數81%;持續40小時以上佔6%。

戈壁不像沙漠,它沒有沙子,只有石子,風暴來時,漫天飛舞的都是石子,難怪邊塞大詩人岑參形容說:“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難怪這裡多次將行駛中的列車掀翻呢!

唐僧經過此處時,已是前呼後擁,儀帳整齊。高昌國王的衛隊護送。但萬幸沒遇到大風。否則,不堪設想。火車都能刮翻。


這裡沒有一滴水,卻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海“


(待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