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一滴水,却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

唐僧出关到(伊吾)哈密

在清代,哈密属甘肃省,现今的宁夏及青海的省会西宁一带也归甘肃省。清朝甘陕总督管辖的范围是很大的。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驻伊犁惠远城(今霍城东南)。伊犁将军管辖全疆。伊犁将军辖境东到哈密和巴里坤、西到葱岭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巴尔喀什湖和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南到昆仑山。伊犁将军常驻甘肃兰州。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军区一直归兰州军区管辖,重兵部署在河西走廊。新疆只有几个野战师,分布在南北疆的几个要点。目前只有4个师部署在乌鲁木齐、塔城乌苏、库尔勒、阿克苏周边地区。当我们谈到新疆的历史时,是绝对绕不开甘肃的。

直到唐朝贞观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唐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三县。不包括现巴里坤和伊吾县,直到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驻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

唐僧到(伊吾)哈密时(629年),伊吾还未归唐。但作为佛教弟子,伊吾城主还是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在伊吾停留了10多天以后,高昌国国王麴文泰(汉族人)就派来使臣迎接玄奘。到了高昌国,接待的规格就更高了。备极优礼。从此以后,玄奘一路上受到各国国王极其热情的接待,获赠大量物资和随从。这是后话。

相比之下,早玄奘230年的东晋法显西行求法之旅才更加令人震撼。出发时,法显已是60岁左右的老人,风烛残年。他在各地只受到短时间的普通接待。虽有取经僧人结伴同行,但一路上同伴们或离开,或病死,或留在天竺。一路风餐露宿,受尽磨难。经时14年,辗转30余个古国,取得了佛经12部60余卷。75岁历经艰难从海路归国, 86岁圆寂。

地位不同,待遇不同。走高层路线的玄奘能取回真经,能广结天下精英,了解所历各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政治军事。而法显每天为吃喝发愁,每到一地都匆匆而过,所见所闻不过尔尔。他更没进过那兰陀寺进修,好比留美学生没进常青藤学院一样。默默无闻也是正常。玄奘回国后,依然如故,这给佛教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却给自己埋下了祸根。玄奘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当时的党争,没能荣终——当时的皇帝和大臣均未参加他的葬礼。这和他当时的社会地位是极不相符的。

莫贺延碛地形地貌简介:

嘉峪关: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嘉峪山东南麓,为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关城始建于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关”之誉。现关城内外遗存部分多为清代所建。嘉峪关依山而筑,居高凭险,自古为东西交通要冲。这里可屯兵数万。是西北防守之核心。进可攻,退可守。目前是西北军区重兵部署之地。

玉门关(隋唐),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它的成名来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从位置来看,玉门关是嘉峪关的屏障,到了明代就荒废了。抗日战争期间,玉门油矿共生产原油25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90%以上,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随着玉门油田的败落,玉门市也一片萧条。让人唏嘘不已。

白虎关(白墩子):现在柳园附近,这里有比较多的水源。现在的柳园铁路地区,规模是比较大的。柳园站是兰新线重要的节点站。近代中国西路红军在此地的战役,更加说明了白虎关在中国所有的著名关隘有着不同与独特之处,它的独特之处,除了站在高处周围的一切一览无余外,更为独特的是,方圆几十公里唯一的过往商队饮用水补给点,守住这一方水土,便守住了南来北往了。据说唐初名将薛仁贵来过这,我没有找到相关的历史记载,他去过青海大非川。惨败而归。

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星星峡是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不仅是新疆和甘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风格的分水岭。过星星峡了就算是进疆了。左宗棠在此栽下了左公柳,"引得春风度玉关"。1937年3月盛世才在此迎接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入疆。

哈密到玉门关(隋唐)间的地形:

哈密的东南面是罗布泊,北面靠近天山,是隋唐以后进入新疆的一条主要通道,也称“官道”。天山山脉到哈密还是高山,再向东开始逐渐降低。至星星峡没。在天山和祁连山间形成谷地,大风终年从东北向西南刮过。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有道理的。

罗布泊,新疆东南部湖泊。现已基本干枯。仅存大片盐壳。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尔(淖尔意为湖泊)。在这里,彭加木老先生永远离我们而去。

这里有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盐矿床,是超大型钾盐矿床。仅罗北地区深部钾资源总量为2.5亿吨。其意义有多大。我就不说了。


这里没有一滴水,却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



进疆难,九死一生的旅途:穿越莫贺延碛。

丝绸之路有大家公认的草原北道、北新道外,有一条便捷而风险极大的通道,那就是令人谈虎色变的莫贺延碛。它位于在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是令所有的旅者、探险家都终生难忘的恐怖梦魇。

莫贺延碛,古时也称莫贺碛、胡卢碛、沙河等,现在地理上一般称之为噶顺戈壁、也叫噶顺沙漠、哈顺沙漠、伊勒呼玛沙漠、八百里瀚海等,它是新疆哈密市东南与甘肃省瓜州县西北交界一带的大片戈壁沙漠。唐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时曾经过此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记载:“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夜则妖魑举火,灿若繁星;昼则劣风拥沙,散如时雨。”唐代称西域为“碛西”,这个碛就是指莫贺延碛。

莫贺延碛现称"哈顺戈壁",唐时此处以西皆称"域西",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西域"起点。是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西端连接带上戈壁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复杂的地方。这一带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是干燥剥蚀最强的高原区域,几乎所有的地面寸草不生。还由于接近安西,受安西的大风影响,这里四季大风呼啸。加上库木塔格沙垅和雅丹广为分布,更增添了百变气息。这是一片没有生命的荒凉世界。

八百里流沙河没有《西游记》里的沙和尚,更没有一滴水。这里一年四季大风呼啸,漫天卷着飞石,酷热,风沙,干渴随时威胁人的生命。玄奘写到"四夜五日无一滴(水)沾喉,口腹干焦,几将殒绝"。《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塔铭》记载:玄奘法师“渡胡卢河,出玉门关,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

题外话:比莫贺延碛还恐怖的百里风区

“百里风区”是指兰新铁路新疆境内哈密瞭墩站与鄯善红旗坎站之间这一段,全长123 公里。这个区间常年刮大风,8级以上大风一年达136天。就是平常的好天气,风力也有4~5级。

这个区间一年有320天都在刮八级以上大风·12级的风说刮就刮·最高风力达到13级。比飓风还厉害。

这里没有一滴水,却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


较严重的一次2006年4月9日 造成了T70次列车被困21个小时 晚点33小时到达北京,2007年2月28日1时55分,5807次列车运行至南疆铁路吐鲁番段珍珠泉至红山渠站间42公里+300米处,瞬间大风袭来,11节车厢发生侧翻

十三间房年平均大风日数140天,在4-6月间,每月有10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12级以上。该地区1960-1980年8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有40余天,多集中在4-5月。一般午后起风,至次日凌晨2-5时止,持续12-15小时的大风,占总次数81%;持续40小时以上占6%。

戈壁不像沙漠,它没有沙子,只有石子,风暴来时,漫天飞舞的都是石子,难怪边塞大诗人岑参形容说:“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难怪这里多次将行驶中的列车掀翻呢!

唐僧经过此处时,已是前呼后拥,仪帐整齐。高昌国王的卫队护送。但万幸没遇到大风。否则,不堪设想。火车都能刮翻。


这里没有一滴水,却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


(待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