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本都取消了,那些三本学校怎么办?

阿凡达41227986


二本三本合并。越来越多的省份把省内的二本三本合并招生,其中原来的二本高校称作二本A类高校,原来的三本院校如今称作二本B类高校。

前十几年间,很多以前的二本高校升级成为一本高校,这也使得很多省份剩下的二本高校只有几所了,如果这几所二本高校单独成为一个批次招生的话有点浪费资源,所以二本、三本合并也是一种历史趋势。二本三本合并以后就没有了三本的称呼,第二批次招生的院校数量大大增加,这样的话能够大大节约高考招生录取的时间。



校名更改。二本三本高校合并以后,很多以前的民办高校更改了名称,这些学校的名称更改的和现在的一本、二本高校名字差不多了,这其实是很有利于此类高效长远发展的。

独立学院。以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是处于三本招生的,后来部分独立学院处于二本招生。现在国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意见,让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脱离,这些独立学院慢慢地就要改成 普通民办高校学校的名称也要修改。在最开始的时候修改名称肯定会影响招生,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的话是有利于此类高效招生的。


师资和生源。二本三本合并以后,原来的那些民办高校修改了学校校名, 如果后续有更多的资金注入的话,这类高校未来的发展也是很不错的。高校发展越来越好的话是能够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加入,也能够吸引更优秀的生源。

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的三本高校,并入二本高校招生,以后未来可以与公办二本高校甚至是公办一本高校公平竞争。


饕餮视听


一本、二本、三本的院校划分概念将退出历史舞台。

高考改革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原来安排在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录取的院校,将和原来安排在第一批次的院校同时招生,由学生填报志愿、选择。因此,取消三本,是取消三本招生批次,这些院校将依旧招生,而且获得和原来一本、二本院系平等的招生机会,而非等一本、二本院校招完之后再招生。

随着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的改革深入推进(2016年,上海取消一批、二批划分,只有本科批和高职批;2017年,浙江取消所有批次,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专业一起招生,山东也取消本科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划分,融合为本科批、高职批;北京和广东宣布从2019年起取消本科第一批、第二批划分),我国将不再有所谓的一本、二本、三本院校,所有本科院校平等竞争。

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后,学生选择大学,要淡化学校的身份标签,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特色。事实上,从上海和浙江、山东取消批次的改革看,原来安排在第一批录取的院校,有的录取分数已经低于原来安排在第二批次录取的院校,有的有特色的民办院校和独立院校的专业的录取分数也超过原来安排在第二批次甚至第一批次的院校。这要求学生和家长必须改变传统的认识。


熊丙奇看教育


我们在填报高校志愿时,经常看到不少省份取消三本招生,原三本招生院校放入二本招生,不少考生和家长非常高兴,是不是意味着三本院校办学实力提高,升为二本了?比如2016年辽宁、山东、重庆多个省份都取消三本批次招录。

我认为三本院校取消,是录取批次的取消并入本科二批次招录,其结果必然拉低原二本批次线,比如2016年河南省三本线文科393分,二本文科线458分,2017年取消三本批次,划入二本批次线,当年文科二本线为389分,与往年三本批次线持平,而原三本院校的院校属性均为改变,仍然属于民办院校或者独立学院,其财政仍然独立,自负盈亏,学费仍然居高不下,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均没有改变。

三本院校并入二本批次招录,既有利于办学水平较高的三本院校与二本公办高校同台抢争优质生源,又迫使二本院校增强危机意识,对考生而言带来的最大难题就是填报志愿选择院校,不少考生没有分清独立学院,高分报考,高额学费难以承受。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最近有许多考生问到,如今没有三本了,二三本合并了,那么我怎样报志愿呢?

二三本合并了,只是高招录取减少了一个批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二本还是二本,三本还是三本。

大家都知道,笼统地说,原来普通类公办本科院校放在二本批次录取的,都称之为二本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等收费较高的是三本院校。

以前这两个批次分开录取,如今合二为一,但考生心里仍要有个界线。

我们不要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合并后,分数线降了,二本三本随意报,想报哪个学校都行。

听起来不错,然而填报志愿时,考生心里仍须划定一个三本分数线。

譬如原来二本线是450分,三本线是400分。合并后产生的新二本线是420分左右。降了30分。

那么,你心里该如何划定一个三本分数线呢?

拿河南省今年的高考分数线为例:

文科一本分数线是547分,二本436分。一二本之差为111分。即436至546之间都是上二本线的考生。你心里的三本线应该是436至466左右。

理科一本499分,二本374分,一二本之差125分,即374至498之间都上二本线,你心里的三本线应该是374至404分左右。

唯如此,你报志愿时,才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

当然二本批次仍然是平行志愿,最合理的布局是,志愿表前边填报心仪的二本学校,后面填报三本学校。

合并后录取会出现这种情况,好的独立院校、民办高校录取分数提高了,录了许多原二本线上考生。有差距的原二本院校分数会降低。

每年二本这个层次考生走的最多,但志愿也最难报,转而回头复读的考生也多。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想想清楚再说。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不一定对,只要能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足矣!

你关注我,我陪伴你。


骅骏


取消三本的称谓不等于取消原三本学校

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如果三本都取消了,那些三本学校怎么办?说明他还没有搞清楚所谓三本的含义。

所谓三本,是本科录取第三批次的简称。在提到不同场合提到这个简称三本的时候,一般有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本科录取第三批次的这个录取程序,也叫三本录取。二是指的参加本科第三批次录取的学校,也叫三本学校。为了搞清楚这个概念,不得不把包括一本、二本、三本的整个本科批次的概念复述一下。

大学的一本、二本和三本都是指的招生批次,是本科一批次、本科二批次和本科三批次的简称。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于把这个称谓看作是本科高校不同层次的划分,但是我们必须向说明,所谓一本、二本和三本的本来意义源自计划经济时代分批次招生录取历史的产物。特别是当时还是效率极低的手工读取纸质档案录取,分批次录取可以更高效地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具体做法是人为地通过行政手段大致按照高校历史形成的分数层次高低划分成先后录取顺序,高分的学校先录取,低分的学校后录取。这也是当时手工录取不得已才采用的手段,在目前已经是市场经济和计算机大数据时代,从高校录取的技术手段的角度,完全没有必要再分批次。

虽然录取批次划分的初衷并不是为高校划分层次,但是事实上被划入本科一批次的高校多为包括名校在内的当时的全国重点高校,被划入本科二批次的高校多为普通本科高校,而被划入本科三批次的高校多为21世纪以后本科扩招后新设立的民办高校或者与公立高校合作的民办独立学院。而且各省高招办在每年高招录取的时候还通过行政手段规定了各个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对考生来说,只有达到相应的最低录取批次控制分数线才有资格被该批次的高校录取。对高校来说,不能以低于本校所在批次分数控制线录取考生。因此逐步在人们心中,一本、二本和三本确实成了高校层次划分的一个标签。各省发布高校招生计划时候也是把高校分批次排列的。考生填报高校志愿的时候,也是分批次填报的。高校录取的时候,首先一本高校先录取,一本录取结束后没有被录取的少数一本线以上的考生和二本线以上考生放到一起进行二本录取,二本录取结束后的剩余考生再进行三本录取。

本科高校的分批次录取还影响到中学。各个中学都以学生能被一本高校录取为荣。社会公认评价高中教学水平的一个指标叫做一本录取率,就是学校所有高中毕业生考入一本学校的学生比率。或者叫做一本上线率,就是学校所有高中毕业生中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的学生比率。

分批次录取的初衷虽然只是为了提高录取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上述原因相当于人为地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不利于高校平等竞争。比如某一位分数只能达到三本层次的考生,由于具备某种特殊才能被一本层次高校看上,也不可能跨越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被一本高校录取。同样一位高分考生放弃一本高校宁愿到自己中意的三本学校一个特殊专业去读书也会被嘲笑。分批次录取也同时造就了学历歧视。学历歧视不仅体现在招生环节,也体现在就业环节。就业时候用人单位歧视三本毕业学生。针对批次录取的这些弊病,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即将在全国铺开的高考改革将合并本科招生批次。2017年已经在上海和浙江试点实施。将所有高校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和三批次分步骤合并为一个本科录取批次。未来只有本科,一本、二本和三本的称谓将不复存在。

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批次合并只是高校录取的时候不再分批次,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被取消或者解体。所以提问者说的三本取消了是不确切的。不是这些三本学校取消了,或者解散了,是这些原来的三本学校不再叫做三本学校了,而是与原来的一本、二本合在一起统称为本科学校了。也不存在“那些三本学校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或者说原来那些三本该招生还是在正常招生,只是不再叫三本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科各个批次合并为一个本科批次了,但是它们历史以来在人们心中的固有的影响将不会在短期内消除。各个学校在人们心中留下的一本、二本、三本学校的层次是不可能一时消除的。甚至在批次合并之后,考生报志愿选学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的是原一本、二本还是三本的学校。而且也必须承认,在现阶段通过这样的思考更容易快速分辨学校的层次。

各省区在进行招生批次合并的时候,也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合并将本科三批次和二批次合并为本科二批次,一两年之后再将本科二批次和本科一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让考生逐步适应。批次合并后考生和家长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不容易区分哪些高校是原二本?哪些高校是原三本?最准确的办法是阅读高校的招生章程,看办学历史比较短的民办大学是三本,办学时间长的公办学校是原二本。最简单最快速的办法是看学费。学费比较高的是原三本。


晨雾


就目前国内的高考情况来看,多数的省份已经取消了三本批次的招生,其实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虽然说三本招生取消了,但是换汤不换药,其本质却没有改变。国内现在仅有个别的省份,依旧存在三本批次招生的情况。

一般来说国内所有的三本院校,主要分为两种:“民办院校以及独立院校”。并且独立院校虽然说是公办民助,但其性质还是属于民办院校。虽然说国内三本批次招生合并到二本批次,但是其招生分数、学费、性质都没有任何的改变,仅仅是称呼有些变动罢了。

至于像你问题所说的,三本取消了,三本院校该怎么办?

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因为三本院校或者说民办院校是国内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贸然取消的话影响比较的大。目前的话只是将招生批次合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的。

对于三本院校,之所以不受人待见!一方面是因为其实力相对公办的学校多多少少有些差的;另一方面因为其是民办,学费方面要比公办的学校贵上很多,这也是其主要的问题所在。

您的关注、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荣耀NLP


你这个概念有问题,首先要说的是不是取消三本,而是三本改制的问题,三本院校转型的问题。根据关于加大民办院,独立学院改制转型的有关文件,所有的独立学院都必须转为民办院校,和原来的母体脱钩;对民办院校进行治理整顿,符合条件的,合并成二本院校;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取缔或转型。转型就是转为应用型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为,三本院校一般来说都是应用型大学,所以教育部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也是切合客观实际的。

三本院校合并成二本院校,是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重大改革,现在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采取了这种招生的体制和模式;从全国范围来看,在2020年前后基本改革结束,全国各地将实行新的招生模式,有不少地区正在采取过度的方式,让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平稳着陆,无缝对接,确保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圆满顺利完成。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我觉得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挺搞笑的,用一句俗语来说,那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当然这句话可能不太雅观,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三本其实就是第3批次录取。高考后,考生的分数出来之后,会划分几个等级。能够达到第一等级分数的学生会在第1批次录取,也就是说第1批次的考生可以选择任何一所学校,因为这时候你的选择权力是最大的,但是并不是你选择的学校就会录取你,学校也会根据报名的学生的分数高低来录取。当第1批次的学生录取完了之后,会进行第2批次的学生录取,这时候学校招生没有招够的,学校会继续在第2批次的学生中进行录取。其次,就是第3批次的学生进行录取,人数没有招够的学校,会继续在第3批次的学生中进行录取。


现在在我国大多数的省市,已经将三本取消了,变成了二本,所以现在二三本合并了。许多人可能就担心了,那些三本取消了,那三本的学校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什么样的学校好,什么样的学校差,我是由一个名头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决定的,在所有的高校排名中,即使他取消了三本学校的名头,但是依然排名不可能往上增加。所以学生在你报考学校的时候,会根据学校的排名以及学校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选择学校,而不仅仅会根据这个学校是二本还是三本进行选择。


就像我们买东西一样,如果你要去买一条鱼,大家都知道,白鲢鱼的价格要比花鲢鱼的价格低很多,如果有一天白鲢鱼改了个名字叫做黄鲢鱼,那么它的价格会比花鲢鱼的价格高吗?其实并不会的,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到底什么样的鱼值钱?什么样的鱼不值钱,消费者心中是雪亮的。


当然国家之所以取消二本和三本,可能更多的也是为了让学校进行自我竞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在自主选择的时代,没有二本或者三本的划分,哪些学校好,哪些学校不好,会更快的区分出来。


之了老师讲会计


  多数省份的三本取消了,很快二本也要没了,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录取批次的调整,将原来的本科高校分一、二、三批录取,最终合并成一个批次。

  本科录取批次合并,对学校的办学属性、收费标准没有任何影响。三本学校提到二本招生,其民办的属性不会改变,高收费也不会改变,短期内高校的社会认可度也不会改变——原来一、二、三本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当然,本科批次合并后,对于原来录取批次靠后(尤其是三本)的高校是有利的,有实力的二、三本高校,合并批次后将有机会争抢到更好的生源。


  新高考合并本科批次的同时,也将实行按专业投档、录取的模式,这对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必然带来很大变化——很多高校的冷门专业投档线会下降,原来二、三本的热门专业录取线则很可能会上涨。这是新生、家长需要面对新形势。


高考志愿梁老师


其实,我国高校本来就没有所谓一本二本三本学校的称谓,过去因为全国高校录取时分为一二三个批次录取,人们就习惯将第一批次录取的高校叫一本学校,第二批次录取的高校叫二本学校,以此类推分出了一二三本的高校。

2017年,全国高改开始,部分省份将第三批次与第二次批次录取合并进行;2018年,一些省份又将第二批次与第一批次的录取合并进行,只分本科与专科两个录取批次,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二三本的高校取消了。其实,这只是一个错觉,原二三本学校还在,只是录取时与原一本学校同时进行了。虽然说录取批次合并了,但是录取时还是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的,原一二三的界限仍在,只是录取效率提高了。因为,原来只能上三本的分数,无论如何合并录取批次、如何同时进行录取,你都是无法让原一本的高校录取你的。

随着高改的深入,有传闻说原来一些第二、第三批次录取考生的高校(原二本三本),日后将以收录高职生为主,不知真假。对此举措,我举双手赞成。

我国高校自扩招之后,经历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一些专科学院甚至一些职业学校,通过合并、升格,成为了本科学校,一时间让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狂飚轨道,大批考生圆了高考之梦。但是,高校教育的一些弊端也开始出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以及职业工人培养出现滑坡的现象也显现了。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我一名大学同学毕业分配到一个大专学校当老师,后来这个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因为升本科需要一定的资质,比如师资需达到一定数量与水平,而我同学的这个学校当时是达不到的。为了赶上学校升本这趟车,我同学说,学校就将所在城市所有有中高级职称的人都聘为老师(有的有教学任务,有的就只是挂个名而已),这样终于达到了学校升格的资质,学校顺利成为了本科院校。大家用屁股想想,都可以知道这样的本科学校教育质量如何了。这种现象,可以说在许多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过程中是比较多见的。

原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还造成了一些原本只为培养职业技术工人院校的学生,也升高了自己期望,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了,不能再降格去工厂当技术工人了,使我国职业工人的培养出现断层,这和现在我们倡导培养“大国工匠”的精神是不相符的。所以,让一些原本就不够格的二三本高校回归专科(高职)教育,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