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施肥技術

與傳統的水稻品種相比較,雜交水稻具有抗逆性強、根系發達、生長旺盛、穗大粒多等優點。雜交水稻是目前我國種植面積最廣的水稻品種之一,那麼,

雜交水稻施肥技術有哪些?


雜交水稻施肥技術


基肥

在有機肥的測定基礎上,雜交水稻總需肥量來源於土壤中50%~60%的氮和70%的磷、鉀。如果肥料不足,土壤中的養分會被過度消耗,生育能力會降低。添加有機肥是提高肥力的重要途徑。因此,雜交水稻生產中有機肥的施用量應占施肥總量的40%。

分櫱肥

早稻移栽後5天早期施用分櫱肥,晚稻移栽後3天可施用於分櫱肥。分櫱肥應分開施用,尿素的第一次施用是6-7.5kg,間隔約7天。根據苗期條件,生長不良的田地施用4公斤尿素;施用較少的有機肥和缺鉀田間,每畝應施用5-7.5千克鉀肥。


雜交水稻施肥技術


穗肥

在早期施肥適宜且幼苗較好的地方,重點應放在保鮮上,只施用花肥,每畝施用約2.5千克尿素。如果受精的早期階段不充分,幼苗的數量很少,個體的生長也很差,應施用花肥和保花肥,每畝施尿素5千克。雜交水稻對鉀肥的需求量很大。在田間重新澆水後,應結合追施氮肥,每畝施用約2.5千克鉀肥。

粒肥

看苗施粒肥抽穗前苗色過淡的田塊,每畝施用22.5千克尿素;在第一次穗後落黃的田地,每畝施用2.5-3千克尿素;種植正常田地,每畝使用5-7.5公斤尿素兌水50公斤。由於雜交水稻生育後期對磷和鉀的需求量大,應在始穗前4-6天或齊穗後2-3天,150-200克磷酸二氫鉀每畝兌水50公斤的水,噴灑在生長不良的田地。


雜交水稻施肥技術


以上就是雜交水稻施肥技術,水稻在生長過程中種植戶要根據不同生長階段施肥,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水稻正常分櫱抽穗,為水稻高產做好充分準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