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明朝开国功臣,怎样做才能避免被朱元璋杀掉?

-Travel-


说到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怎么避免被朱元璋处死?这事其实好处理的,因为,明朝是有开国功臣没被朱元璋处理的。

开国功臣,后来善终的汤和,在被朱元璋猜忌功臣之初,就辞官回乡。郭英,因为妹妹是朱元璋妃子,是皇亲,所以避免一劫。徐达,驻守北平,居功至伟,皇帝有召必回。还有三个是沐英、刘基(刘伯温)和常遇春。沐英是朱元璋义子,和朱元璋及太子朱标父子感情深,还被朱元璋赐给丹书铁券。而刘基,是朱元璋建国的智囊团,刘基也是建国初期,被当时的丞相胡惟庸用毒给毒死的,刘基为人低调,从不居功自傲,也是他不被人猜忌的良法,他去世时,是在建国初,还不是朱元璋猜忌功臣的时候。常遇春是刚建国那段时间,疆域未稳,死在了讨元的路上。


想在朱元璋底下逃过大劫,就必须了解朱元璋的经历,了解他的性格。

朱元璋(1328.10.29-1398.6.24),字国瑞,濠州钟离(安徽凤阳)人。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部队,郭子兴将他改名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困,给地主放过牛,在皇觉寺当过和尚,后来还去要过饭。在25岁,才入起义军,开始反元。所以,在25岁之前,他的日子一片暗淡。

明史有一大堆爱好者,当然是《明朝那些事儿》做的功劳,而朱元璋前期,还叫朱重八时,在元朝的压迫下,安徽的农民很苦。元朝蒙古贵族实行分层制度,最高贵是蒙古人;再下就是色目人,就是元朝外国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再次就是北方汉人;最底层的是南方汉人。

元朝末年北方闹饥荒,重八的父母、大哥死于饥荒,他和二哥,嫂子,侄子分开,借邻居家土地安葬了父母,地主家看他家这情况,就不收留他了。那年他15岁。

他一路流浪,走投无路去了皇觉寺,在寺里,他每天受到老和尚的斥责,做些日常工作,只求能活命。可是后来,皇觉寺也闹饥荒,主持和尚只能给他们一个钵,让他们做云游和尚,一路乞讨,开始了自己的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捡的打野升级之路。那年他17岁。



在1348年,寺里环境改善,他又回到了皇觉寺。流浪3年,积累了足够的社会经验,也形成了他坚毅果敢,残忍猜忌的个性。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起义,建立“红巾军”,推韩山童为明王。第二年,郭子兴也开始起兵,攻下濠州,郭子兴据濠州而守。后来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义军,恰在此时,寺庙里的师兄告诉他,有人知道此事,他无可奈何,只能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是在1353年,朱元璋25岁。

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精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并把养女马氏嫁给他。

后来,他在郭子兴那里一路高升,并且自己回家乡招兵,有儿时伙伴的帮助,势力一路大涨,并攻下很多城池。

1355年,朱元璋被郭子兴任命为总兵官,镇守和州。年中,郭子兴病逝,郭子兴儿子郭天叙继任元帅,朱元璋成为左副元帅。但是由于军中很多人是朱元璋招募的,能力也远胜元帅和右副元帅,所以,实际上,朱元璋已成为这只军队的主帅。

朱元璋在和州驻守一段时间,粮食供应成问题,他吸收一些投诚自己,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并进一步经略自己的势力范围。

后来,朱元璋又带军进攻集庆,小明王也升任朱元璋为枢密使同佥,行中书省平章。

朱元璋继续经营江南,拿下宁国,常州,扬州等地,控制江左、浙右各地,西部与陈友谅相邻。

这时,反元势力范围基本确定,背面是小明王的,南面是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徐寿辉的地盘。

在经历巩固势力范围,广积粮,严明军纪后,争取民心后。朱元璋以应天(南京)为基地,与陈友谅决战,大败陈友谅。

1364年,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

1366年,朱元璋设计淹死了小明王。1867年,朱元璋攻破平江,消灭了张士诚部队。

同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浙东方士珍,联合胡廷瑞,消灭了方士珍的队伍。统一了江南。

后来,任命徐达、常遇春为将军北伐,率军25万,北征中原。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八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逃跑,元朝势力全部退往蒙古草原。

这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而和他一起建立明朝的开国功臣都是这段时间起来的。

要说,朱元璋为什么后期要处死那么多开国功臣,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是,被处死者,恃宠而骄,目无法纪,居功自傲,引起皇帝猜疑。人们都知道,天子是孤独的,权力最顶峰,对身边的人都保持怀疑态度。在你的地位达到位及人臣,功高震主,皇帝不知道再怎么加封奖赏你,你还不收敛点的时候,你离死就不远了。

再者,就是被处死者图谋不轨,想对皇帝不利。譬如胡惟庸,阴谋造反,皇帝不处死你,还等着干嘛?

最后一个,就是担心自己的后世皇帝镇不住你,担心被处死者不死,后世皇帝架不住,使皇权旁落,皇帝被架空。被处死者都是功高盖住,后世皇帝-建文帝资历浅,不好处理他们,他们又是从太祖朝开始为明朝服务的,朝廷影响大,只要有一些不寻常、被猜忌举动,就是死。

这些,是被皇帝处死的原因,那么,怎么避免被处死呢?

第一,就是像上面汤和一样,建国后,就辞官回家,做范蠡一样的人,不图名利,做第二职业。

第二,学郭英,做皇亲国戚,嫁个妹妹给朱元璋,或者任何干妹妹送给朱元璋,或者娶了朱元璋亲戚。做朱元璋的亲戚,自家人,只要自己懂事,不乱动乱想皇家名器的歪心思,善始善终没问题。

第三,找到名医,治好朱标。朱标之死,是朱元璋后期性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朱标在朱元璋打天下时,辅佐得力,在军队里有很高威望,部下都服,也只有他可以安定朱元璋的暴脾气,劝他少开杀戒。后期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也是因为朱允炆性格比较柔,怕他震慑不住那些功高震主、肆意张扬的开国功臣。要是朱标在,是不会大开杀戒的。


(懿文太子朱标像)

第四,在朱元璋晚年还没开始交代后期,给他孙子布局,猜忌功臣时,先他而死。那他就来不及杀你。

第五,一辈子蛰伏,做个清闲散官。不问世事,不理朝政,对朱元璋有召必回,不结党,不乱聚会,应该可以留一命,但是,也有风险。哪天皇帝约下棋,棋错一步,就得死。哪天皇帝想起你,看你这么稳,担心你有阴谋,也可能像翻牌子一样,翻到你,处死你。


小小林家堡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首先要明确我这开国功臣是文臣还是武将,这两者选择不一样,我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尽量做到精要,一目了然。

如果我是武将,而且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我会请命去偏远地区镇守边疆。那我为何要这样做呢?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纵观历史,皇帝都喜欢猜忌,忌惮权力大的臣子,臣子权利大有两种情况:一,权倾朝野,即使对皇帝也不足为惧。就像后周的杨坚,也就是隋文帝。还有一种情况:虽手握重兵,然则不足以对抗皇权。身为明初的武将属于第二种情况,为了避免皇帝的猜忌,保住性命,只能远离京城。那么为什么我到边疆镇守,朱元璋就不杀我了呢?一,他需要我抵抗外族,不会对我下手。二,他可以对我放心,边疆比较落后,缺少物质基础,很难壮大实力。

第二,能保住皇帝的名声,身为功臣,本来要论功行赏,继续担任要职。我如果主动请缨去边疆镇守,不但让我有流芳百世的名声,也避免了皇帝在百姓心里落下个不论功行赏的印象。

如果我是文臣,我会洁身自好,不拉帮结派,不宴请宾客,不沾染军事权利,学习道家的做法。如果可以的话,我请求担任朝廷的文臣虚职。有其名无其权,可言事,但不多言事。只有自己的权利足以让朱元璋放心,自己才能保住性命,毕竟朱元璋很专制,奉行皇权至上,所有威胁到皇权的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锦衣卫时刻监控官员,刑法严酷,官民恐慌,稍被怀疑就可能落得个株连九族的下场。

那有人问了,为何不辞官归乡,辞官归乡是很多朝代官员为了自保而选择的道路。但是我为何不选择这条路呢?第一,既然是开国功臣说明我是个有抱负的人,不改初心,希望能为明朝效力。第二,会被百姓猜疑,有损皇上的颜面。留下不好印象,累及子孙。第三,归乡后手上无兵,害怕被元朝余虐迫害。

这就是我的想法,喜欢的关注认识下,我们共同探讨历史


老刘品读历史


朱元璋生性多疑,嗜杀成魔。他制造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前前后后杀了几万人。可以说,开国功臣很难明哲保身。



不过,山人自有妙计。只要操作得当,开国功臣也可安享晚年。

01

千万别造反

朱元璋杀死的功臣中,大多是以谋反的罪名入狱。但是,真正谋反的却不多,胡惟庸算上一个。

胡惟庸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国功臣,他是在洪武三年才被同乡李善长举荐进入朝廷。后来,他一路平步青云,做到了宰相的位子。

随着权力越来越大,胡惟庸被朱元璋盯上了。朱元璋的几次警告他都不听,还一味想着谋反。为了达到自己夺权的目的,胡惟庸甚至还勾搭上了日本人。

最后,朱元璋忍无可忍,以“通倭谋反”的罪名处决了他。



朱元璋是历史上唯一的从南打到北的开国君主,岂是区区小卒所能击败的?所以说,千万别造反,老老实实呆着就好。

02

居功千万别自傲

要说文官集团代表人物胡惟庸诚心找死,这个蓝玉就是自己作死。

蓝玉是明朝后期的主要将领,先前一直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常遇春死后,他成为常遇春军中的实际领导人。

在对残余元朝势力的打击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他一路加官进爵,最后还被封为凉国公。

可是,蓝玉这个人平日里飞扬跋扈,居功自傲。自从做到了高位,就开始以大欺小。而且,他看同僚不爽,还趁机弹劾。

最后,朱标太子死了,这么一个“不守规矩”的蓝玉,自然就成了朱元璋的清洗对象。

洪武二十六年,一道圣旨而下,蓝玉因“谋反罪”被杀。



你说老老实实恪尽职守不好吗?在朱元璋面前,有功未必是件好事,夹着尾巴做人才是正道。

03

别老想着打仗

冯胜是开国第三功臣,为打下明朝江山立下了赫赫功劳。

而在一次冯胜大胜而归后,妒忌心、猜忌心贼重的朱元璋不但没有嘉奖他,反而夺了他的军权,让他去凤阳养老。

冯胜身为大将军,“被告老还乡”后也不消停。他整日无聊,于是在家中模拟战场,自己在家里骑马模拟作战。

而就是这样一个“癖好”,却被人抓住了把柄。朱元璋知道了,就把冯胜召回京城,一杯毒酒赐死了他。



朱元璋已经很“仁慈”了,有意让冯胜安享晚年,可是冯胜却老想着打仗。这在朱元璋看来,冯胜此举就是想谋反。所以说,江山都定下了,武将们就收起自己打仗的欲望吧。不然,只要你有征战的心,朱元璋就要你死。

04

谨言慎“书”

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间当过和尚,所以他对自己的这段经历特别敏感。只要有人写这方面的内容,他必会大发雷霆。而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有人写就得有人死。

但是,大臣们哪敢写这段历史啊!不过,没人敢写,不代表朱元璋不“怀疑”。没有这个意思,朱元璋非得给你整出这个意思来。

一些府学教授给朱元璋写贺表,表里有大量的“则”字。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则”字在江南的方言里和“贼”字同音,朱元璋认为他们这么说是在嘲笑自己的过往。于是,这些教授被朱元璋秘密处死。

如果说,说“则”字是那些教授咎由自取的话,那来自高僧来福的死因就太过牵强了。

朱元璋礼佛,对于来自印度的高僧来福那是又尊又敬。临走前,还专门写了几句诗来感谢朱元璋。

但是,他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平生最喜欢文字狱。不管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只要朱元璋你觉得你在“侮辱”他,那你就得死。

来复的诗中出现了“殊域”二字,本是在讲自己来自不同的国家,却被朱元璋认为“歹朱”(“殊”的繁体仍是“殊”)。既然是“歹朱”,那就是在骂自己了。管你怎么解释,君要臣死那你就不得不死。



所以说,在朱元璋那会,如果你是个文官,最好别整天给朱元璋写些歌功颂德的话,搞不好,就人头落地了。

05

怎样度过自己的余生

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不好善终。若是你想愉快地过完下辈子,就最好申请告老还乡。

而且,申请理由还得得当,什么临走前的豪言就别说了,不然老朱又以为你要造反了。

走之前,千万别要奖励,朱元璋这个人贼抠,先前的傅友德就是个例子。你要要多了,朱元璋会舍不得,到时候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其次,轻车简从,回家的路上不要搞得太隆重,带上几个随从就行。

以上,是回家的门道。这还不够,你若想这自告老还乡就可安享晚年了,那你真实太天真了。朱元璋这个人疑心很重,就算你已经不在京城了,他也会派人去监视你。

所以在故乡,最好闭门不出,别整天和当地的达官显贵称兄道弟的。其次,在家里呆着,也最好别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爱好。之前也说了,冯胜老想着打仗,就算是在家娱乐,也被朱元璋给解决了。




总而言之,若是想在朱元璋的时代活着,就最好夹着尾巴做人,与世无争,隐居山林

我是小豪说历史,欢迎点赞,欢迎关注



小豪说历史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最后完成大一统的君主,他的一生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拯救黎民于水火的大英雄,而有的人说他是双手粘满鲜血的屠夫。因为在朱元璋取得天下后,面对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颇有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味道。

那么,如果你是朱元璋时期的功臣,如何做才能不会被老板“炒鱿鱼”呢?

第一.做个乖宝宝

朱元璋虽然杀了不少人,但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因为老朱的帮手大部分都是淮西的老乡和义子义侄们,这些骄兵悍将们看到天下平定了,就开始有些管不住自己了,比如擅自骑乘驿站马匹的吉安侯陆仲亨,经常醉酒闹事的平凉侯费聚等都是典型。

所以,面对这样的老板,你就得做个好员工,乖宝宝,什么事都得奉公守法,别踩红线,否则,老朱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



第二.别总想着往上爬

对于老朱这样的皇帝,在他眼里的官员应该是咱让你做啥官你就做啥官,咱不给你,你不能硬问我要。作为功臣,给了你爵位俸禄,你就老老实实的干,需要你的地方你出出力,别惹事,老朱对他们也没有别的要求。但是你不能总想着往上爬,因为老朱最怕官员权力太大。胡惟庸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干掉了刘伯温,干掉了李善长,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甚至还想干掉老朱,你想,老朱不杀你,杀谁呢?



第三.做事要低调

你作为老朱手底下的马仔,你就得守他的规矩,做什么事都要以老朱的名义,功劳永远是老板最大。可蓝玉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作为明朝建立后的头号战将,打的北元士兵丢盔卸甲,可谓立下不世功勋。但是却居功自傲,擅杀百姓,比他资历老很多的汤和和耿炳文却早早地交出军权,在家颐养天年,低调的过完自己的一生,所以,他们得以善终。



生在老朱一朝的老百姓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生在老朱一朝的功臣却大多是不幸的,因为人一旦获得权力就很难放下,又不可能保证你一生不会犯错,所以,能挺过老朱一朝是不容易的啊!


相城历史小学生


如果身处大明开国功臣的位置,想要避免被朱元璋杀掉,那么我们就要弄清楚朱元璋为什么大开杀戒?以及那些活下来的功臣都采取了哪些方法,如此两相对照,自然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朱元璋的出身注定了大开杀戒的结局

史界有个观点,西汉和大明得国最正,因为他们的开国皇帝都是出身底层,凭借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江山。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去世的时候,连一块埋葬的地方都没有。后来朱元璋为了活命,甚至做过和尚、乞丐、小偷等等职业,因为他后来看到奏章中有“僧、光、盗”等字样的,都认为是在讥讽他,一律杀无赦。就是这样一个苦出身的人,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朱元璋就会把皇权看作他的命根子。谁触碰了这个底线,老朱的屠刀就会挥向哪里。

所以,朱元璋等自己的儿子大了之后,大肆封建藩王。即使藩王造反成功,那也是他老朱家的子孙在做皇位,这是很典型的小农思想。胡惟庸因为谋反,被朱元璋毫不留情铲除,而且朱元璋借此机会把淮西勋贵集团给收拾了一遍。因为这些人表现出了对权势过度的留恋,对权势留恋者,难保不对皇权觊觎。尤其是此时的太子朱标过于柔弱,没有铁腕手段。当时受株连的有一万五千多人。间隔十年后,又有三万多人因“胡惟庸案”受到株连。岂有谋反同谋十年之后才被发现的,说明了晚年的朱元璋杀心极重,已经懒得掩饰了。

到了蓝玉案,前后株连的有有一万五千多人。蓝玉本来是作为太子朱标的班底来预备,只是可惜太子早死。而且,除此之外,蓝玉另外两件事,更是犯了朱元璋的忌讳。第一,蓝玉睡了元主的妃子,虽然元朝已经被赶出中原,但其身份敏感。蓝玉今日敢睡元主的女人,他日是否敢睡大明皇上的女人?第二,蓝玉到达喜峰关的时候,由于官吏没有及时开门,蓝玉竟然纵容士兵毁关而入。朱元璋还活着蓝玉就敢这样,那么等到幼小的朱允炆登基之后,蓝玉是否敢纵兵毁坏南京城墙?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蓝玉已经犯了忌讳,他必须死!

朱元璋为什么大开杀戒

上面说到,朱元璋的出身,注定了他的思考方式。皇位是他的逆鳞,容不得别人半点冒犯。虽然胡惟庸、蓝玉等人之死,有冤枉的地方,但他们也自有取死之道。太子早死,朱元璋已经是六十多的老人,孙子幼小而又仁慈懦弱。从尸山血海中走过来的朱元璋,对这些骄兵悍将怎么会放心?如果朱标不死,还能压制住大多数功臣,朱元璋也未必如此心狠手辣。

朱元璋原本残忍的天性是一方面,但许多功臣不能正确认识到形势是另一方面。朱元璋也曾表达过想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许多功臣恋栈不去,对于权势过度痴迷。这就引起了朱元璋的杀心。只有汤和、徐达、刘伯温等人预见了朱元璋的心思,所以对此格外注意。即使如此小心,徐达还有蒸鹅之赏赐、刘伯温有毒药之遭遇。

汤和、耿炳文等人自保之法

汤和功劳本该能封赏公爵,但就是因为早年对朱元璋抱怨过一次,开国之后被封为了侯爵。汤和从这件事上受到震动,窥探出了朱元璋的心思,因此早早地跟朱元璋告老还乡。朱元璋非常高兴,赏赐汤和宅院府第。汤和晚年,更加谨言慎行,散尽家财,严格约束子弟,最终得以善终。

至于耿炳文,在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开国的公侯都杀的杀,死的死,只剩下耿炳文还可堪大用。而且耿炳文善于防守,平素也没表现出什么野心。而且他是将才,而非帅才,对皇权的威胁不大。在功臣死亡殆尽的情况下,朱元璋也给自己孙子留下了一个善于防守的老将,以此来保障皇位的稳固。

综上所述,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的根本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谁有可能威胁到他朱家的皇权!徐达有帅才、刘伯温通“阴阳之术”,这些都是朱元璋忌惮的。所以,作为大明的开国功臣,想要在朱元璋手下活下来。就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才能不可太突出,对皇权无危胁,且不可对权势过度留恋。第二,不可结党,最大程度地避免被卷进两桩谋反案。第三,辞官之后严加约束弟子,还必须有用处,能随时听从皇帝的差遣,办完差事立马消失。第四,把功劳都推给皇帝,不可居功自傲。第五,洁身自好,不做触犯皇权威严的事。如此五点做到,就把生存几率提升到最高。


飞熊说历史


朱元璋从小贫苦,很小的时候就出家当了和尚,可以说少年的成长经历养成了他多疑的性格。建立明朝后,影响最大的胡惟庸,蓝玉事件,更加重了他对开国功臣的猜疑,压死他最后一根稻草的便是太子朱标的死去,让他坚定了必须为嫡孙铲除所有功高震主的功臣。我认为要避免被杀,必须要远离权力中心,不争功,保持平常心,深藏功与名,让朱元璋放心!


亮子论史


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忍不住还是要意淫一下,假如有幸真的能成为明朝开国功臣,怎样做才能避免被朱元璋干掉呢?

熟悉明史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个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既然做了明朝的开国功臣,还想不被老朱干掉,确实不是个容易的事!想想那些被干掉的那些开国元勋们吧:蓝玉,费聚,陆仲哼,唐胜宗,李善长,胡惟庸...简直多的数不胜数。

本人在纵览开国功臣死状后,冥思苦想,得出结论,要想不被老朱干掉,还是有可能的,总结起来就是有三条路可选:

1.主动死在战场上,不劳烦老朱动手

2.主动要求交出权利,回归乡里

3.主动请缨,替大明朝镇守边疆


下面就来详细分解下这三个选择孰优孰劣

先说第一条,主动死在战场上。

这条惨是惨了点,但好歹能落个好名声,自己的爵位还可以世袭罔替,荫及子孙,前提是有子孙的话。总比后来被抓起来,满门抄斩强吧!


再说第二条,主动要求交出权利,回归乡里。

这条历史上确实有人做到了,这就是信国公汤和。

历史上汤和回到家乡后,处处约束自己, 不与权贵官员结交,对于自己的经历和国家时政从不评论,有点类似隐居了,但实际上始终处在朱元璋的监视之下。虽保住身家性命,但日子过得就跟坐牢差不多


最后说说第三条,主动请缨,替大明朝镇守边疆

说起这条,可能大家都想到是谁了吧,没错,就是世代镇守云南的沐英

沐英家族世代镇守云南,为大明守卫边疆200多年,家族也繁荣了200多年。

综合以上分析,我想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了吧,肯定选第三条,替大明朝镇守边疆,当个逍遥自在的土皇帝了!


历史的小卷毛


要说历史上那个皇帝诛杀的开国功臣多,当属朱元璋和刘邦,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他们诛杀开国功臣实属无奈之举。

比如明朝开国朱元璋,主要原因是太子朱标早逝,黄太孙朱允炆年幼,朱允炆即没有过人的才能,又没有杀伐果断的性格,并且和众位开国功臣没有过多的交情。

朱元璋此时已经是花甲之年,加上很多开国功臣仗着功劳,徇私枉法,甚至出现藐视皇权,意图造反之事。

朱元璋不得不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皇太孙朱允炆能不能压制住这些骄兵悍将,可是朱允文和众位开国功臣相比,朱允炆能压制住的几率甚微。

朱元璋面对这种情况也仿照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结果只有汤和看穿了朱元璋的用意选择告老还乡。

有些虽然看出了朱元璋的用意,但并没有急流勇退的意思,人一旦有权利之后,享受了权利就很难放下。当然也有一些在看到朱元璋杯酒释兵权之后,收敛了很多,可是有些则更加目无法度,依仗功劳更加大胆的做不法之事。

朱元璋没办法,为了大明的基业、百姓不在受战乱之苦,只能杀之。为君者杀开国之功臣实属无奈,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不幸,也是众位开国功臣的不幸。

那么如果我们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怎么做才能避免被朱元璋诛杀呢?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朱元璋为何诛杀开国功臣,那么我们看一下都有那些开国功臣善终,善终比较出名的有汤和、徐达、刘伯温、沐英和耿炳文等。

其中汤和和刘伯温相似都是以告老还乡得以善终,而沐英则是由于当时云南时常有人暴乱,沐英前去镇守,沐英本人也是低调无比,对朝廷忠心耿耿,最主要还是不贪赃枉法。

徐达是表现出对权利的态度是可有可无,朝廷用的上徐达时,徐达领兵出征,朝廷让徐达归朝时,徐达则马上归朝并把兵符交出,徐达采用不贪恋权利得以善终。

耿炳文则是以圆滑自保,当朱元璋夸奖耿炳文时,耿炳文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不贪功劳,把功劳以巧言让给朱元璋。耿炳文不但圆滑还善于防守,并且有功劳都全让给朱元璋,这样之下让耿炳文得以善终。

现在我们差不多已经清楚如何在躲过朱元璋的诛杀,要么告老还乡不在探讨政事,并不与官员来往,做个快活的富豪。

要么低调,不贪恋权势,不做目无法度之事,不为非作歹,时刻忠于朝廷。

要么去镇守边境,提升自身价值,让帝王朱元璋离不开你。

倘若真的是明朝开国功臣,只要做到不贪恋权势、低调、忠心、不为非作歹就可以自保,朱元璋诛杀功臣大部分是功臣们自身的原因。


豫北老崔


作为朱元璋的开国大臣,其实也是挺苦的,毕竟朱元璋这个人在历史上面留下的名声并不是太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朱元璋杀了太多的功臣。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奇怪,说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这么多的工程,这和咱们今天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其实吧,这个问题要想搞清楚就必须得了解朱元璋杀的是什么人,你只有知道朱元璋的雷区在哪里,不去触碰,那你这一生毕竟是安全的,毕竟你帮助愿张打下天下,一开始就跟在朱元璋的身边,朱元璋不至于把你给杀了吧。

朱元璋最讨厌的顺带一两种人的,其实我们去看一下朱元璋手底下犯事儿,并且被杀掉大成无非是两个方向,第一,朱元璋特别痛恨贪官,这个大家也都知道,我们也特别痛恨贪官,所以朱元璋这一点特别好理解。

经历长时间的混战,整个中原大地生灵涂炭,这个时候再出现一两个贪官雪上加霜的战争经济,再加上这贪官往那地方倚着她这个老百姓还活不活了。朱元璋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所以对于老百姓遇见贪官这个情况他深恶痛绝。

因此在朱元璋手底下要想活下来第一得保证你不贪,最起码摊的时候,你要保证不是危害到国家的根本利益,朱元璋查不到你,否则那你就等着朱元璋提着把屠刀过来,把你剥皮抽筋吧。

这样的话就把那一群想要升官发财的人给杜绝掉,这些人如果跟在朱元璋的身边,那是等着连累自己的家里人,朱元璋讨厌的第二类人那就是党争。

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他的所作所为都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把权力集中在皇帝的手里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朱元璋的明朝进入到末期的时候,即便是大唐之上有全程在皇宫内院里面有太监把持朝政,可皇帝如果一出来这些人乖乖的要死的,死要退的退,太监或者是那些大臣,根本就拿皇帝没有任何办法,这就是朱元璋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情,他把皇权集中了,皇帝成为国家至高无上的代表。

所以你如果敢去争夺皇帝的权利,想要让自己的名望超过皇帝,那这对于朱元璋来讲,他是绝对不能容忍一件事情,朱元璋他想要收割大成熟里面过多的权力集中到皇帝的手里面,所以对于大成抱团或者是公开和他讨价还价,朱元璋也是最深恶痛绝的。

比如说明朝中期的悍将蓝玉,就是公开和朱元璋讨价还价,到最后他的靠山一倒,蓝玉立刻就被朱元璋给杀了,再比如说胡惟庸做事情的能力当然首屈一指,(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也是大明王朝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宰相,可最后呢,还是被朱元璋直接给玩儿的株连九族,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讲,你千万不要去挑战他的底线,也就是他对于自己皇帝手里面有多少权力,他是算的一清二楚的,别想去从他手里把权利给夺回来,否则你是打算与他为敌。

当然不争夺权利的同时,还要不涉及政党,对于朱元璋来讲,他是会斩草除根的,在明朝初期有两个党,一个是淮西勋贵,还有一个是浙东党,这两个党派根据历史经验表明你千万不能够去触碰,否则朱元璋在后期处理这两个党派的时候会连同你一起连根拔除。

综上所述,要想在朱元璋手底下活下来第一不能够贪你,如果是个贪官你必死无疑。第二不能够涉及政党,不能够参与争权夺利,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自己的事情,那你就算是啥事儿都不干,整天吃喝玩乐,朱元璋也能高高兴兴的让你这个老兄弟好好的活下去。


漩涡鸣人yy


朱元璋那么厉害,为了朱氏政权,曾经的战友兄弟不被弄死就是被折腾死,只有汤和一人幸免(徐达有争议)。

如果我们普通人真的有能力做明朝的开国功臣,那就必须要像汤和一样,不贪权不恋财,还要会装傻,适当的时候就要急流勇退,还不能让朱元璋觉得欠他的。据《明史》记载:

“帝(朱元璋)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徐达)、曹国(李文忠)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于是,汤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

这里就足够说明了,汤和的聪明机智,主动要求交出权利,回归乡里,表现出了对官场没有兴趣的态度,随后朱元璋大喜,立即准奏了,并且还赐给了汤和一座大房子用来养老。

往后的事情,更加显示出了汤和的才智,汤和回到家乡后,实际上朱元璋一直在派人监视,汤和表现出了丝毫没有开国功勋的架子,处处约束自己, 不与权贵官员结交,对于自己的经历和国家时政从不评论,其实汤和的生活有点类似隐居了,只有这样才能让朱元璋放心。

如果我们作为开国功臣要想躲避朱元璋的迫害,只能像汤和这样隐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