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国:主持编纂第一部曲周县志

  • 新闻来源:河北工人报
  • 日期:19-09-17 05:55:55
侯建国:主持编纂第一部曲周县志

人物名片: 侯建国,1949年2月15日出生,邯郸曲周县人;高中毕业后,被推荐到邯郸地区供电局电杆厂工作,先后在厂办公室、地区供电局办公室、地区行署农业组、曲周县供电局办公室、县革委会农业生产指挥部等单位负责文字工作;1980年入党,1983年后先后担任乡党委书记、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民政局副局长,2002年退居二线,2009年退休。

“建国”故事:

“我原名叫侯张运,建国这个名字是我上学时老师给起的。”侯建国介绍说。1965年,曲周县当年考上邯郸市第一中学的仅两名学生,侯建国便是其中之一。1968年他高中毕业回村后,村革委会的领导知道他爱好写写画画,就将他安排到村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0年,邯郸地区供电局电杆厂招工,曲周县分了3个指标,侯建国有幸成为了三人之一。到厂报到填表时,有关领导看他能写一手好字,又得知他是市一中毕业生,便直接将他分配到厂办公室写材料。

侯建国介绍说,那时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别说空调,电扇都没有,冬天取暖靠一个铁皮煤火炉子。白天,办公室里人来人往,无法静下心来,他就晚上来办公室加班。写汇报材料、工作总结等全靠手写,先写出草稿,然后再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到稿纸上,食指和中指磨出了一层厚厚的硬茧。在他调到办公室前,电杆厂上报到地区供电局的材料多半是被退回重写,他写的材料多次得到地区供电局办公室主任的表扬,并由办公室主任提名,局革委会批准,将他调到了地区供电局办公室写材料。1975年春节过后,他又被抽调到地区行署农业办公室工作。1978年,侯建国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申请调回了本县工作。

“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时任曲周县政府副县长鲁勤祥。”侯建国介绍说,那时,鲁副县长分管农业,时常到县农业生产指挥部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他也经常到鲁副县长办公室报送材料,有时还跟随下乡。经过多次工作接触,鲁副县长看他政治上要求进步,工作上具有上进心,便主动找他谈心,对他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使他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曲周县第一部县志就是由我主持编纂的,我是第一部县志的主编。”侯建国介绍,曲周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设曲周县。后随着朝代更迭和历史需要,县名及建制也数次变更。

侯建国介绍,最近的一次县名变更是新中国成立前,曲周县被更名为企之县,虽时间非常短暂,仅仅为3年时间,但如果在县志中漏掉了这段历史,就不能称之为一部完整的县志。

郭企之,中共党员,邢台南宫人。1938年,受冀南行政公署主任杨秀峰的派遣,到曲周县组织群众开展武装对敌斗争,是曲周县第一人民选的“抗日政府县长”。1939年因汉奸告密被残忍地活埋了。1946年10月,冀南行政公署为纪念郭企之烈士,将曲周县更名为企之县,1949年10月,恢复曲周县名。

侯建国介绍,为确保县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他和同事到烈士的家乡、上级党史办、烈士牺牲的地方和曾与烈士一块工作过的老党员处进行走访,了解情况、核实资料。一次,他在一位老党员家核实完资料,已是晚上9点多了。他骑着自行车回县城时,在一段乡村土路上被摔了个鼻青脸肿。

“退居二线后,在北京国家林业局工作的儿子要我和老伴到北京安度晚年。”侯建国说,他也是故土难离,难以离开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

■本报记者孙广军

点击数:12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