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品讀:不要輕談“五打一”,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孟良崮戰役,被認為是經典戰役中的經典。由於我有5個主力縱隊參加圍殲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不少人便將戰場局勢簡單定性為“五打一”。並且這種觀點有著相當廣泛的市場,包括各種影視、文學持這種說法,也包括一些官方戰史持此種觀點。更有甚者,時下一些張靈甫的“粉絲”們認為“五打一”,"共軍不仗義”,“怎麼打都能贏”,“誰指揮都能贏”.........

孟良崮戰役品讀:不要輕談“五打一”,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這種把戰場局勢過於簡單化、割裂化、極端化的行為,不僅淡化弱化了孟良崮戰役的偉大與經典,甚至還混淆了戰爭的正義屬性。因此,對孟良崮戰役所謂的“五打一”問題有必要進行深入分析探討,以正視聽。

既然是“五打一”,那就首先讓我們從分析研究5個縱隊具體作戰任務入手,看這一觀點說法到底能不能成立。

葉飛的第1縱隊。主要作戰任務是:

“第1縱隊以1個師,攻佔曹莊以北鳳凰山及曹莊以南之有利陣地後,即向蒙陰方向65師警戒,阻擊可能來援之敵。其主力由北向南向黃鬥頂山、堯山、北桃墟、天馬山、界碑攻擊前進,其主力應沿公路南下,以攻佔垛莊,截斷敵25師及74師之退路而殲滅之。”

從作戰命令上看,葉飛的1縱可以說承擔了戰場上最重的任務和最大的壓力。1縱面對的是3個整編師:1縱以1個師“看住”65師,主力則穿插割裂第74師與第25師的聯繫,並形成對內對外正面。不僅如此,還要協助第6縱攻佔垛莊。

孟良崮戰役品讀:不要輕談“五打一”,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陶勇的第4縱隊。主要作戰任務是:

“第4縱隊以一部控制水明崖、北樓以北山地,主力由北向南出擊,向黃鹿寨、楊家寨、葛墟、興旺莊、石旺崖攻擊前進,並攻佔孟良崮要點,爾後配合9縱隊會攻蘆山陣地;同時以主力一部,配合1縱會攻垛莊,圍殲74師、25師”。

從作戰命令上看,陶勇的4縱這次主要擔負由北向南正面突擊第74師的任務。除此之外,還要負責攻殲25師的任務。

孟良崮戰役品讀:不要輕談“五打一”,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王必成的第6縱隊。主要作戰任務是:

“第6縱隊回師晝夜兼程,飛兵向東北疾進,限14日夜間佔領垛莊,斷敵退路,完成戰役合圍”,“取捷徑趕到青駝、垛莊以西地區,經由雲蒙山東麓向青駝寺至垛莊之線攻擊,以配合正面我軍圍殲進犯之74師、25師”。

從作戰命令上看,王必成的6縱主要是飛兵激渡,攻佔垛莊,抄掉74師退路,同時參加對第74師、25師的攻擊。

孟良崮戰役品讀:不要輕談“五打一”,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王建安的第8縱隊。主要作戰任務是:

“第8縱隊全力經由薄板臺、依汶莊、東西官莊、盤龍山、紅山崮、荊山、響馬山、桃花山、磊石山攻擊前進,並迅速以有力一部,進佔營後莊、小埠、泉橋子之線,以截斷敵向青駝寺之退路,爾後以一部回攻萬泉山之敵而殲滅之。該縱進到桃花山、磊石山後應酌派1個團兵力,向青駝寺附近之83師警戒,如83師來援,則由2縱協助該團殲滅之”。

從作戰命令上看,王建安的8縱主要是穿插割裂74師與83師的聯繫,並對該兩師形成對內對外正面,堅決“看住”83師,堅決阻其與74師匯合。

孟良崮戰役品讀:不要輕談“五打一”,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許世友的第9縱隊。主要作戰任務是:

“第9縱隊以1個師控制坦埠及其西南羅漢山、無影莊、明峪、馬山、紅山、赤泮莊、桃花坪至藍石山之線,堅決抗擊進攻之敵;其主力控制坦埠東南地區,配合正面阻擊部隊,由東北向西南出擊,經馬牧池、東西辛莊、南北瓦莊攻佔雕窩要點,爾後配合4縱會攻蘆山陣地;協同殲74師、25師”。

從作戰命令上看,許世友的9縱擔任正面抗擊74師的任務,拿下雕窩要點,最後配合4縱會攻蘆山陣地,協同殲擊第74師、第25師。

孟良崮戰役品讀:不要輕談“五打一”,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以上的作戰命令是陳毅、粟裕戰役開打前一天,即5月12日晨時下發的。戰役實施過程中,各縱隊的作戰任務雖有一定調整,但總體作戰任務變化不大。

透過這份作戰命令,不難分析看出:我1縱、4縱、6縱、8縱、9縱等5個縱隊對付的遠不只1個整編74師,而是敵人的4個整編師。除整編第74師外,還有整編第25師、第83師、第65師。純粹的“五打一”是根本不存在的。

透過這份作戰命令,不難分析看出:整個戰役核心緊緊聚焦在圍殲第74師上,每個縱隊除擔負對74師的圍殲任務外,同時還擔負至少阻援或攻殲另外一個師的任務:

——1縱在與黃百韜的25師酣戰中,敵一度“接近我天馬山陣地”。戰況非常吃緊時,恰好“4縱的第28團第2營從附近路過”,葉飛強令該營一起參加對25師的阻援戰鬥,才確保了天馬山陣地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確保了“25師與74師雖近在咫尺卻不能匯合”。

——據4縱戰史記載:“第10師攻佔540高地西側的大山腿後,即向西540高地主峰發起攻擊。部隊在運動中失去聯絡”,“第30團第5連和第6連1個排及第29團第2連,在上級指揮一度中斷情況下,發揚了高度的戰鬥積極性”。部隊打到失去聯絡,這很能折射出戰鬥的劇烈性與殘酷性。

——據6縱戰史記載:15日傍晚,“敵第25師以約兩個旅的兵力,再次發動猛攻,第一線4個營被我擊退後,第二線部隊接著進攻,企圖置我於無喘息之機,衝過我阻擊陣地。我47團、46團在各高地頑強作戰,打垮敵一次又一次的連續衝擊”。人們只知王必成的6縱最後擊斃了張靈甫,在圍殲74師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很少了解6縱其實在阻援戰中,還曾與敵25師血戰過,並且打得也異常激烈精彩。

孟良崮戰役品讀:不要輕談“五打一”,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透過這份作戰命令,不難分析看出:除去擔負阻援25師、83師及65師的作戰任務外,真正用於圍殲74師的部隊也就是3個縱隊左右的兵力。特別是葉飛的1縱,至少一多半的力量用在了阻援25師和警戒65師上。我圍殲74師最終形成的兵力對比大致也就是“三打一”,遠遠達不到通常所說的“五打一”。

從孟良崮主戰場這一局部看,是我5個縱隊圍殲74師,並同時擔負阻援25師、83師、65師。再往外延展來看,還有“10個整編師在反包圍著我這5個縱隊”。這些“整編師到主戰場不過一兩日的行程”。而對付這10個整編師的打援部隊只有我4個縱隊(戰鬥力較主攻的5個縱隊要弱些)。

分析到這,我們很容易得出:孟良崮戰役絕對是名副其實的硬仗、惡仗、險仗。“五打一”只是一種表象,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遠比我們想象認知的嚴峻複雜得多。

七戰七捷的時候,對付整編83師等部隊,粟裕在戰術上大致能形成“四打一”、“五打一”甚至是“六打一”的兵力優勢。後來的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也均能在戰術上形成不低於“三打一”的兵力優勢。而這次的孟良崮戰役,對付王牌軍74師,粟裕在戰術上僅只形成“三打一”的兵力優勢,並且周圍戰場局勢那麼複雜、敵情那麼嚴重的情況下,居然敢下圍殲張靈甫74師的決心。帥克敢冒昧斷言:這種只有五成不超過六成勝算的戰役決心,也只有粟裕敢下;這種超高強度的硬仗、惡仗、險仗,也只有粟裕敢打。

帥克認為:之所以盛行“五打一”的觀點和說法,這除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南征北戰》《紅日》等電影和小說先入為主的滲透影響外,再有就是七八十年代的一些官方戰史的所謂定論,還有就是近些年的影視題材和文學作品的推波助瀾。但這種大而化之、經不起嚴格推敲的觀點說法如不及時更正,那會使我們波瀾壯闊的戰爭史失真、失實、失色,那會使象粟裕這樣的一代戰神高超的戰爭指揮藝術會被扭曲、被弱化。更令人擔心的是,張靈甫的“粉絲”們反倒會憑空地臆想臆斷,甚至是有意無意地更改這段戰爭歷史。

好在現在當年的大量電報檔案資料均已公開,我們只要本著嚴肅嚴謹的治史精神,堅實客觀求實,堅持唯物史觀,就會不難探尋這段歷史事件真諦的。

孟良崮戰役品讀:不要輕談“五打一”,戰場局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