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買房,要麼離職,這是房地產企業給員工的選擇題

近日,一張綠地湖南技術研發中心微信群的截圖徹底火了。消息發佈者表示,在本月底前,所有員工(不管你是正式員工還是實習員工)必須完成買夠一套房的指標,也可以是親戚朋友購買,價格上要比外面便宜一點點。月底前必須完成購買,完不成的人將被除名。

要麼買房,要麼離職,這是房地產企業給員工的選擇題

看到這條消息,嚇了我一大跳,員工明明是來這裡幫助公司賣房的,怎麼突然就變成公司的上帝了呢?

關鍵是領導是用命令的口氣,哪有這樣對待上帝的嘛?

緊接著,微信群中還要求全體員工週六上班,簡直是“慘絕人寰”嘛。這相當於是領導給了你一巴掌之後,然後又給了一巴掌。員工的“臉”恐怕要被打腫了。

1

步子太大,難免浮誇

對於以上情況,21世紀經濟報道特地針對此事詢問了綠地集團湖南事業部的負責人。負責人表示,內部購房是公司給員工的“特殊福利”,不存在不買房就被開除的情況,發通知的人對會議精神傳達有誤。

據瞭解,這個消息確實是綠地湖南事業部發布的消息,發佈者為綠地湖南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黃薪。由於當時“事情緊急”,導致了會議精神傳達有誤。

眾所周知,大型房地產集團對於業績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尤其是像綠地集團這樣的大型上市公司來說,業績要求更加嚴苛。

10月即將耗盡,2019年轉眼間也只剩兩個月的時間。2019年的業績好壞主要就看最後兩個多月的衝刺情況了。

湖南,作為綠地集團的新希望,2018年銷售額首次突破了100億元,達到了114.2億元。同比增長300%,因此,綠地長沙事業部變成了綠地湖南事業部。由此可見,綠地集團對於湖南事業部的重視程度。

要麼買房,要麼離職,這是房地產企業給員工的選擇題

在2018年,湖南事業部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後,總部給了它們一個新的挑戰,那就是2019年業績突破200億,同比增長超70%。

70%對於一般人來說沒有多少概念,但是對於做過銷售的人來說,70%的增長率難度何止是一點點,那簡直就是難於上青天。

更何況公司的業績已經暴漲300%,想要在暴漲的基礎上繼續大漲,那對於員工而言是極大的挑戰。

公司內部人員也坦言,今年的業績不太理想。雖然業績很可能會超過去年,但是距離200億的銷售規模還有很長距離。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綠地集團湖南事業部的業績目標定的有點太高了,會對員工造成極大壓力。這樣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步子大了,會疼!

2

大環境趨於理性

之前我們隨隨便便就能看到哪裡的房價又漲了,哪裡的政策又緊了。而今年以來卻很少看到,更多是關於地產調控政策的。

據統計,進入2019年以來,樓市曾經經歷了521次調控。在平均每天接近兩次的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2019年房地產價格相較之前,平穩了好多。

而且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在最近兩年迎來了一波來勢洶洶的漲價潮。但是到了今年,很多地方的房價開始出現鬆動,小幅下滑成為“新常態”。

房價沒有下滑的二手房也出現了一個“有價無市”的尷尬境地。價格是這麼個價格,但是沒有人購買。

因此,房地產銷售壓力變大不僅僅是綠地集團一家的事情,而更多的是全行業的影響。

其中燕郊“過山車式”的房價走勢更是為炒房者敲響了一個警鐘。兩年前,北京燕郊的房價均價都在3.5萬/平米左右,高的達到了4萬/平米的水平,而如今,燕郊的房價迴歸到了1.8萬/平米的地步,跌幅高達50%。

要麼買房,要麼離職,這是房地產企業給員工的選擇題

事實證明,閉著眼買房就能賺的年代過去了。在大環境不太明朗的當下,購房者也淡定了許多。

馬雲也曾對房價做過預測,他表示,靠房地產拉動內需的時代過去了,未來的房價就如大蔥一般廉價。要讓房地產健康發展,沒有泡沫,那就要鼎力推動住房市場的發展。

3

商業模式或許該變了

房地產市場過去幾十年來的確為我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也造就了一批超級富豪。

萬達、恆大都是地產企業中的佼佼者,可是最近兩年來我們可以明確看出公司正在積極轉型。

萬達在過去的三年裡,賣掉了萬達百貨、萬達嘉華酒店和萬達文旅項目。萬達正在逐步的甩掉自己的重資產開始往輕資產路線轉型。

恆大也盯上了新能源汽車的這塊肥肉,雖然與賈躍亭合作告吹。但是恆大在過去兩年裡,先是以114.9億元入股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成為廣匯的第二大股東;接著,恆大宣佈收購日本卡耐新能源58.07%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再接著,恆大收購了NEVS國能汽車整車平臺,成為薩博核心資產的擁有者。

要麼買房,要麼離職,這是房地產企業給員工的選擇題

因此,萬達漸漸變成了輕資產管理公司,恆大漸漸成為了超級多元化企業。

未來房地產的商業模式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僅靠房地產為主業的時代即將過去。

如果將來房價免費了,請不要驚訝,這是商業模式的新探索。

大概操作思路如下:房子可以免費到開發商那裡領取,但是消費者未來的三十年或者四十年的消費需要與這套房子綁定在一起。

比如說一套房子的價格是100萬元,消費者雖然可以免費領取房子,但是必須與開發商簽訂合同,未來的三十年內必須每個月要在開發商指定的超市裡消費5000元商品。一年消費額為6萬,30年的消費額為180萬元(跟房貸差不多,但是消費者得到了價值180萬實實在在的商品)。

作為領取房子的消費者每個月本來就要買不少的生活用品(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且5000元的額度也並不是很多。一般一個空調或者一臺電視機就差不多了。如果你個人實在用不完這5000元額度的購買指標,你可以折價賣給親戚朋友,讓他們也到指定的商店購物,幫你完成任務。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力足夠突出,你可以通過親戚朋友的購買額就能免費得到一套房子。

這種商業模式足夠顛覆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