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谢高华去世!他曾经的一句话催生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10月23日下午,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改革先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谢高华去世。

随后,记者从谢高华的家人处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改革先锋”谢高华去世!他曾经的一句话催生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谢高华事迹简介

谢高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11月生,浙江衢州人,浙江省原义乌县委书记,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改革开放初期,他坚持群众需求就是第一导向,打破条条框框,以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担当,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果断提出“四个允许”的政策,首创“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带领全县干部勇敢坚持、积极作为、精心培育,从而催生了义乌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的改革发展树立了榜样。

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谢高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今年,在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被评为全国300名“最美奋斗者”之一。

浙江新闻+

谢高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原义乌县委书记,87岁高龄的谢高华因培育义乌小商品市场而获此殊荣。党中央和国务院评价他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改革先锋”谢高华去世!他曾经的一句话催生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对于老书记谢高华,义乌人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2018年10月21日,数百名义乌商人自发组织了车队候在高速路口,欢迎谢老“回家”。从1995年义乌首次举办小商品博览会算起,群众这样自发的迎接已持续整整24年。

“改革先锋”谢高华去世!他曾经的一句话催生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2017年10月,杭金衢高速公路义乌上溪互通口,人们手举“谢书记,欢迎您”的标牌,手捧鲜花,摇着拨浪鼓欢迎参加义博会的谢高华。

一位已经离开义乌工作34年、当年任职也仅有2年零8个月的领导干部,为何能让当地群众如此深深感激、久久牵挂?

义乌今天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离不开谢高华改革开放初期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毅然作出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决定,并果断提出“四个允许”的政策。

“改革先锋”谢高华去世!他曾经的一句话催生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1982年4月,谢高华赴任义乌县委书记。那时义乌经济落后,主城区仅2.8平方公里。义乌人穷,穷在人多地少田又薄。为提高粮食产量,农村有鸡毛肥田的习惯,农民常在冬春农闲季节走村串巷“敲糖换毛”;为了多点收益,糖担里添了些日用小商品,当时的廿三里镇和稠城镇渐渐地形成了小商品贸易点。

虽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可国家对能不能搞自由市场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农民经营仍被视为“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但谢高华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发展商品经济精神,政府需要顺应民意,给市场松绑。由此,谢高华决定拍板开放政府主导的小商品市场。

1982年9月5日,位于城区的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宣布开放。有关部门还投资9000元在旧城中心的湖清门,沿街露天铺设700个水泥板摊位,这是义乌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在当时铁桶般的计划经济藩篱中开了一个重要口子。

不过当时有干部当面向谢高华抱怨:农民都去做生意了,农业生产组织不起来,这个情况已经成为各个部门头疼的一个“包袱”。对此,谢高华在县委常委会上明确表态:“敲糖换鸡毛解决了几万人就业,我看这就是优势,要想办法发挥,不能把搞活的经济又搞得死死的。”

在当年举行的一次全县大会上,谢高华再次明确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


“改革先锋”谢高华去世!他曾经的一句话催生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谢高华(中)担任义乌县委书记时的资料照片(1982年摄)

在谢高华的力推下,义乌县委、县政府发出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放开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1984年,谢高华又大胆提出了“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农业小县义乌因此弯道超车,逐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随后,谢高华在深入调研总结后,支持税务部门试行“定额计征”办法,即对每个摊位设固定的计税额,目标额度之外的营业收入不再计税。这样一来,个体的税收低了,大家觉得有利可图,周边的小商贩们蜂拥而至,1984年义乌税收反而比两年前提高了整整3倍。

1984年12月,谢高华离开义乌赴金华担任地委农工部部长时,义乌有人手写了一首七绝相赠:“痛快淋漓写意真,谢公毕竟是能臣。而今携袖清风去,功过随人仔细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