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

历史公元


隋王朝不是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诞生的,它是北周权臣杨坚采取一系列政治手腕,凭借外戚重臣的优势地位,发动宫廷政变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

史载,隋朝初年,文帝杨坚刚登基时,克勤克俭,励精图治,常派官员到民间去了解民众疾苦,当听说大多数百姓家徒四壁、吃糠咽菜时,他竟惭愧难过的留下眼泪。他曾严厉约束大臣们勤俭节约,禁止宫人们浓妆艳抹、穿华丽的衣裳。在隋文帝的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下,隋初社会形成了崇尚简朴、杜绝奢靡的风气。隋文帝杨坚勤于理政,常通宵达旦的批阅奏章,不知疲倦,还常常亲自到民间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在杨坚的努力下,隋初的社会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史称“开皇之治”。

开皇后期,由于天下承平日久,杨坚渐渐失去了上位早年勤奋进取的锐气和夙兴夜寐打理政事的好作风,变得日益骄奢靡费起来。《隋书》记载,开皇后期,杨坚一改早期简朴的生活作风,动辄在朝中大宴群臣,纵酒狂欢。开皇十三年,征调数十万民伕在歧州为他营建仁寿宫,从国都长安到歧州仁寿宫,沿途修葺行宫十二处,耗掉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尤其到了晚年,隋文帝不仅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还变得好大喜功起来,想用武力征服周边邻国,以炫耀大隋的强大国力与绝世武功。史载,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文帝征调三十万水陆大军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大军开至辽东,突遇瘟疫流行,士卒非战斗减员严重,只好撤军回朝。

文帝屡次兴兵讨伐,激起了邻国的强烈反对,国内民众苦于频繁征调和沉重的赋税,也对他很是不满。他大兴土木、兴师动众,不仅虚耗了国力,也严重的抑制了彼时经济、社会的发展。

开皇后期,隋文帝对大臣的猜忌之心愈来愈重,他常在宫内和各大衙署、军中安插耳目,严密监视文武大臣。《隋书》记载,当初追随他篡周建隋的开国功臣动辄得咎,被处死甚至灭族者大有人在,到开皇中后期,“诛夷罪退,罕有存者”。隋文帝这种刻薄寡恩的做法,使他失去了支持的力量,大臣们表面噤若寒蝉,不敢咋的,但背后与他离心离德,到隋炀帝执政时,大臣们各怀异志,人心一散,朝廷内部就四分五裂了。

杨坚少年时被其父杨忠送进太学读书,但他不喜舞文弄墨,对各种经学只是“略懂”而已,即位后,他不事礼书,厌恶读书人,死抱过时的门第观念,史载,隋文帝“不悦诗书,废除学校”。他这种短视而无知的做法,不仅严重的抑制了文化的发展,也打击了读书士人的积极性,乃至于朝中尽是粗鄙大汉,知识分子却无晋升之道,也不被重用。开皇后期,人才匮乏,和文帝的这种理念有莫大关联。

《隋书》载,晚年的隋文帝不仅猜疑心愈发重,而且“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开皇初年,他要求大臣制定律法要清简宽平,但到了后期,由于怀疑朝中、民间有不少人都反对他,于是又命人修订严刑峻法。

例如,修改后的隋律曾规定,盗边(军)粮一升以上处斩刑,并籍没家产,诛三族。靠严酷的刑法维护统治,必然引起天下人的激烈反抗。

晚年的隋文帝,怠于政事,痴迷佛事,对符瑞、占卜、巫术有极大的兴趣。史载,仁寿年间,他曾经颁旨下令全国各地大肆兴建寺庙、道观,耗费了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大量财富。他还下诏,毁坏佛像者,以不敬重罪论处。晚年的文帝,对治国之道兴味索然,却热衷于佛事,轻视国事,这与登基早期奋发有为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文帝晚年,在太子废立一事上也断不清是非,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史载,在立太子一事上,朝臣们分为两派,一派以元老大臣高馃、元旻为首,他们力挺太子杨勇;另一派以独孤皇后、杨素、杨约、宇文述等实权派为首,他们支持晋王杨广 ,两派争执不下,明争暗斗不休。

开皇二十年(600年),惧内的隋文帝在独孤皇后的坚持下,下诏废黜了太子杨勇,同时处决了“太子党”核心成员元旻、唐令则、邹文腾等大批官员。当时,朝中很多大臣们对此不服,而隋文帝却无所顾忌地将支持杨勇的朝臣们严厉镇压下去,丞相高馃因为挺杨勇也被削职为民。

在太子废立一事上,文帝和独孤皇后被晋王杨广的表面文章给迷惑,于是采取高压政策、却因打击面过大,最终彻底失去了人心。凶狠残暴却演技精湛的杨广被立为太子后,他的兄弟们都感到惶恐不安。蜀王杨秀对杨广的一些做法不满,杨广察觉到后将其废掉。汉王杨谅觉得危机四伏,朝不保夕,被迫举兵反隋。《隋书》记载,当时响应杨谅举兵造反的有十九州,总兵力二十万,虽然这次起事最终被隋王朝给镇压了下去,但隋廷也大伤元气。

围绕储君废立一事,不仅文帝焦头烂额,也严重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隋王朝宗室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刀兵相见,极大地削弱了其统治根基。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已濒临崩溃,人心离散,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恩怨交织在一起,终于导致天下大乱。

隋文帝晚年荒废了政事,他的很多荒谬举措,与开皇初年背道而驰,隋朝的迅速覆亡,文帝实在是难辞其咎。但就文帝杨坚本人来说,他统一南北,结束了自晋亡后“五胡十六国”以来中国境内数百年分裂割据的局面,也算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他上位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尤其是首创了一套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使底层士子有了上升渠道,还恢复了之前因战乱而残破不堪的社会经济,成就了被史家赞誉不绝的“开皇之治”,而且为之后的大唐帝国之繁荣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这是他毋庸置疑的历史功绩所在。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上,撇开其晚年的昏昧不明不谈,隋文帝总体还算是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隋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仁寿四年(604年)四月,杨坚病逝(一说被其次子杨广弑杀),年六十四岁,葬于太陵,庙号高祖。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铁马冰河wu


隋文帝晚年有多荒唐?世人皆关注的是独孤伽罗死后,他在女色上的放纵。

其实独孤后死后,隋文帝作为一个鰥夫,就有一两个女人侍奉也不为过,何况他还是一个皇帝呢。

但有史可考的隋文帝后头的女人也并不多,只有荣华夫人和宣华夫人在册。如此说来,艰苦朴素一辈子的杨坚,在这方面也并不过分,算不得荒唐。

那他晚年荒唐在哪里呢?

  • 史书记载,杨坚好猜忌苛察。容易听信谗言,到了晚年更是滥杀大臣。虞庆则(沁阳县公,石州总管)、史万岁(太平县公,隋朝名将)等功臣故旧先后被杀。

开皇十七年(597年),岭南李贤反隋。诸将求讨。隋文帝皆不许,独对虞庆则说:你作为丞相,为何不请战?

虞文则惶恐,赶紧请战,并以内弟赵什柱为随军长史。但这个内弟很不靠谱,与姐夫的爱妾私通,又怕被发现,于是坑姐夫一把,四处散布流言,说是“虞庆则不想出征”。流言被隋文帝听在心里。等虞去辞行时,脸上不好看,虞也心中打鼓。

岭南平叛后,虞不晓得小舅子有鬼,还派他回京向皇帝禀报军务,赵什柱到京后,却向皇帝诬告姐夫谋反,文帝偏听偏信,诛杀了虞,并拜诬告者赵什柱为柱国。

名将史万岁,多有战功,却被杨素所妒,数次在文帝面前隐瞒他的战功,并诬蔑他。史万岁多次上表自陈,文帝皆不细察。

某日,文帝刚废掉太子杨勇,正严防东宫结党谋变,于是问史万岁在何处。杨素故意说史万岁拜访东宫去了。文帝立即召见史万岁。史万岁不知内因,正准备替出征的将士请功。

于是君臣一见面,君心正疑臣,臣却愤怒于朝廷不给将士叙功。

两下怒火相向,文帝命武士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

  • 隋文帝晚年,用法“不复依准科律”。

晚年的隋文帝,处事赏罚随心不随律。有点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意思。一点小过失,即用严法。

譬如颁布这样的条例:

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

如此小过皆要人命,令百姓惶恐。

他对百姓如此喜怒无常,对于朝廷大臣,却又热衷廷杖,

“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

隋文帝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文治武功,于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在某些西方史学界,还认为他是千古一帝。他晚年确有过失,但标之以荒唐,似乎太过。


钱多多读文史


再好的皇帝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再英明神武的皇帝到晚年都步入昏庸,历历数来,个个如此,结束400年分裂,统一全国,建立大隋国的雄主隋文帝杨坚也一样,虽有开皇之治,其繁荣度让鼎盛的唐朝都望尘莫及,史学界称为“励精之主”,但在晚年时也逐渐荒唐,宠奸臣、迷佛教、杀忠良、易太子等,处处失误,内乱不已,本来顶着巨大功勋的皇帝在历史长河中逐渐黯然失色,实在让人惋惜。

杨坚,在位23年,享年64岁,葬泰陵。

在平陈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杨坚在盛名之下,心骄志逸,唯我独尊,失去了以往的锐气,大臣们开始争权夺利、朝廷滋长起不良风气,足智多谋的忠臣李德林,因为敢于进谏,被贬出京城,此事成为朝气蓬勃的开皇时代结束标志。开皇14年关中大旱,当时国仓盈溢,可供50年之食,但杨坚不怜百姓而惜仓库,不开仓赈灾,只是宣布不食酒肉,曰“与民同忧”,而同一时间,杨坚正在大刀阔斧的建仁寿宫。

隋朝莫高窟第295窟壁画。

由于北周武帝曾经灭过佛,全国的佛教寺院受到严重打击,而杨坚从小是在寺庙长大的,所以致力于兴隆佛教,从开皇元年起,不仅恢复了当年北周所废的诸寺,还令各地大造佛像寺庙,抄写佛经,仅京城的寺庙就有几百所,到处招揽名僧,俨然成了佛教中心,隋文帝时期,全国营造和维持寺庙的费用之多,糜费亦巨,不仅如此,当时朝中有大臣对兴佛有微词,杨坚直接把大臣下狱,把坏佛亵神列为十恶重罪之一。久而久之就有投机取巧的僧人来造假取宠,开皇年间的造神运动就是一桩荒唐的闹剧,开皇十年,长安发生疫情,隋文帝不组织救治,而是招来妖僧徐孝克“作法辟邪”。

隋朝神一样的人物,杨素。

猜忌心重,滥杀大臣,当年的谏议大夫因朝廷上有武官衣剑不齐说了几句,被莫名其妙的拉下去砍了;上柱国王景无怨无故被伏诛,史书上连事迹都没有;另一上柱国王世积因下属送了几匹良马,被坐诛;宰相虞庆则以谋反枉死;皇甫孝谐被发配;柱国李彻被毒死;宋国公贺若弼下大狱;鸿胪少卿陈延更荒诞,有小人诬告使节会馆没清理干净,有马粪,陈延在朝堂上差点被打死等等,目的就一个,晚年的杨坚只为把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然后就爆发了下面最悲惨的一幕:易太子。

建于隋朝的厦门梅山寺。

杨坚共有5个儿子,均独孤皇后所生,家庭自应和睦,诸子出镇各地,太子杨勇本是勤奋好学,后来越来越奢靡又好色,杨坚想废了他,事前还问了几个大臣,结果虎将史万岁被活活打死,宰相高颎被赶出京城,太子被废,秦王被废黜,蜀王被软禁,汉王看着哥哥们这模样了,决定造反拼命,被杨广弄死,本来和睦的一家由于家族斗争引发废太子,各方残害,杨坚难辞其咎。唐太宗想为越王打击大臣时,魏征出来说“隋高祖不知礼义,宠树诸王,使行无礼,寻以罪黜,不可为法,亦何足道?”避免了家庭悲剧的再次上演。


图文绘历史


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开了科举制度之先河;他更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可就是这么一位一生励精图治、艰苦朴素的伟大的开国皇帝,为何到了晚年做了那么多荒唐的事呢?


历史总是惊人得相似。隋朝统一全国后,经济强盛,国家相对富足,一片海晏河清。但谁曾想却遭遇了和秦朝一样的命运,经过短暂的二世后就覆灭了。这恶果是隋文帝造成的吗?

在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推举发展科举制度,取得了一系列绩效。但在他晚年却做了很多荒唐事。在隋文帝晚年,他性情大变,一向艰苦朴素的隋文帝却开始大兴土木。一旦这样做,肯定要花费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人力。

他于开皇十三年(593年)下诏建仁寿宫于岐州之北,但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需要平山填谷,规模浩大。在他的紧急逼迫下,有很多人因此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民有怒也不敢发呀!而这仁寿宫也只是冰山一角,开皇十八年又再一次大兴土木,从京城到仁寿宫一连又建造了十二座行宫,在这上面花得钱,死的人也是不计其数。


《隋书·文帝本纪》写道:

“天性沉猜,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不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

除了大兴土木外,隋文帝晚年更是变得非常多疑,对那些小人的谗言更是深信不疑。对于那些有政见不合的官员,他就会认为那是对他的不敬,将他们处死。虞庆则、史万岁等一些老功臣也都先后被他杀掉。后来发展为杀人成性,根本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眼里,只要不合他意,就会将其杀掉。


他为了考验官员是否忠心,甚至采用“钓鱼执法”,用金钱贿赂官员,如果官员没有禁住诱惑收了钱财,那就会将他们杀掉。

隋文帝晚年还随意更改法律,那些法律条文在他那里就是一纸空文,什么事都是由他一人做决断。刑法严苛,百姓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人心惶惶。最为荒唐的是,隋文帝晚年昏庸至极,他将杨勇废黜,立杨广为太子,杨广继位后更是残暴,从而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文帝晚年做了这么多的荒唐事,为后世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他做的这些荒唐事,而全盘否定了他在隋朝前期做的突出贡献。功过皆存,以史为鉴,也算是为后来朝代的发展做了一个错误示范!


小姐姐讲史


隋文帝杨坚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在其晚年的时候,也开始变得昏庸起来。在很多人眼里,他晚年有三件事情最让人诟病:一是滥杀臣民;二是纵情声色;三是父子相残。

首先是滥杀臣民,据说杨坚晚年也变得容易听信谗言,隋朝开国功臣杨素因屡立战功,深得杨坚喜欢,晚年更是完全信任于他。

后来杨素因嫉妒其他大臣的战功,便常在杨坚面前胡编乱造,陷害他们,以至于虞庆则、史万岁等功臣故旧先后被杀。

这虞庆则曾为隋朝经略突厥立下汗马功劳,是朝中“四贵”之一,官至上柱国、晋国公、右武候大将军。但是,就因为别人的诬告,隋文帝就将其满门抄斩,酿成隋朝一大冤案。至于史万岁,那更是隋朝的最牛的名将之一,结果就因为杨素的诬陷,隋文帝令武士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

更夸张的是,杨坚在晚年特别喜欢在朝廷上用杖打人。据记载,达到了“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的程度。换而言之,杨坚几乎每天都要在朝堂上仗打大臣,最高时一天打过四个大臣,以至于隋朝很多开国功臣都被他或杀或贬。

不仅如此,杨坚对百姓也变得非常苛刻,据说杨坚曾颁布“凡是偷盗财物在一钱以上的人,立马处死弃市”的法令,以至于有三个百姓偷盗了一个瓜,结果就被全部处死,一时间惹得百姓纷纷恐慌不已。



其次是纵情声色。杨坚在晚年的时候,尤其是独孤皇后去死后,他开始沉迷于美色,整日与宣华夫人、容华夫人等妃子夜夜笙歌,不再理会朝臣,以至于朝堂都由杨素等奸臣说了算。并且,杨坚为花重金建造豪华的宫殿,只为和妃子们享乐用,致使劳民伤财。

最后,杨坚晚年和儿子变得像不共戴天的仇敌人一样。根据史书上记载,杨坚一共只有五个儿子,全部都是独孤皇后所生,为此独孤皇后还曾自豪的说,自己这五个儿子,都是一奶同胞,所以不会像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一样为夺取而自相残杀,他们一定会相亲相爱的。

可结果呢,等到杨坚晚年时,她的这五个一奶同胞的儿子,和父亲都跟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样,没有恩情可讲,于是杨坚先是又幽禁了三儿子杨俊,接着又废掉并幽禁了长子杨勇,后来四儿子蜀王杨秀也被杨坚废为平民并关进监狱。

杨坚对儿子们的这种做法,让大臣们都感觉不可思议,于是他们劝谏杨坚,总而言之,你一共就五个儿子,结果三个儿子都被你给干掉,你这个行为是不是有点太过?到时天下人会怎么看您呢?

结果呢,杨坚非但不听劝,反而大骂道,总而言之,老子的家事要你管,什么叫做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就你事最多。老子现在就让人割了你的舌头,我看你还怎么胡咧咧。于是杨坚直接命令武士将这位大臣的舌头给格了下来。



再后来,杨坚立二儿子杨广为太子,结果不仅自己莫名其妙的死掉,隋朝也被推入火坑。从这层意义上说,杨坚晚年的所作所为,确实算得上是昏庸。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去分析杨坚的行为,就可以发现,杨坚的所作所为,其实真谈不是昏庸,他的背后都是有深层次目的的。

我们就说滥杀臣民和父子相残,表明上看,是杨坚老迈昏庸,但其实,这只是他巩固皇位的手段而已。在杨坚晚年的时候,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而太子杨勇却是年富力强,他心中自然会忍不住害怕太子提前上位。

当时太子杨勇不仅总管北齐之地,还担任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掌管京城的全部禁军,并且军国政事他都参与决断,其势力足以让杨坚都感到害怕。

有一次,杨坚发现大臣们竟然以皇帝的礼仪来朝见太子,这让杨坚非常生气的骂道,我都还没有死,你们至于这么急不可耐吗?

后来杨勇的势力大到杨坚晚上起来上个厕所,都害怕会被杨勇给刺杀。在这种背景下,杨坚自然要有所行动,否则他搞不好就要提前下课。于是,他便开始重用杨素,并扶持晋王杨广与太子分庭抗礼,同时还开始全面打击太子的势力。

在这种背景下,和太子走得比较近的文武大臣,比如上面的虞庆则、史万岁先后被处死,和太子关系比较好的三儿子杨俊也被幽禁,后来太子爷被废。至于对百姓严刑峻法,其实更多是想借此打击官员,因为屁大点事就会被处死,那皇帝想整治官员时岂不会更容易!

最后,至于纵情声色,在皇帝之中,隋文帝杨坚真不算什么。要知道,杨坚一共就不到五个嫔妃,这与那些后宫佳丽动不动就是十几二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皇帝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而且杨坚也仅仅是和她们寻欢作乐,并没有让她们及其家属干涉国政,所以实在算不得是昏庸的表现。


我是赵帅锅


隋文帝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一位好皇帝,他创造了许多的辉煌成就,算得上是一位明君,甚至可以比拟秦始皇、唐太宗等人。但是后期的他沉迷酒色、昏庸无道,也算是把自己的国家给毁了。

隋文帝原名杨坚,是杨忠之子,他小的时候被寄养在寺庙,由一位尼姑抚养。等到他13岁的时候被杨忠给接走,送到太学读书,其实他只不过是走个形式,凭借着父亲的职位,他一毕业就成了京城的长官,后来也是架着顺风车一路升到了骠骑将军,从此人生开了挂。

他从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变成了帝国的权力者,这其中的艰辛想必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凭借着自己的政治头脑,他一步步往上爬,成功上位。公元581年,他逼迫北周静帝禅位,自己当上了君主,随后他又灭掉了当时最为强大的陈朝,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突厥大军,建立隋朝,实现了从汉朝开始就分裂数百年的中国的统一。在位期间,整个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了700万,呈现出一个盛世。


提到隋文帝的爱情,也不得不称赞他是一个好男人,因为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她就是独孤皇后,两人恩爱有加,生下了五个孩子。他们的爱情真的是惹人羡慕,试问历史上能够做到这样的帝王还没几个。

不过隋文帝晚年却是做了很多的荒唐事,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妻子独孤皇后,更是把自己的帝国给推进火坑,自己也被亲儿子给害死,这样的结局对他来说简直是残忍。

间接害死了独孤皇后

年轻的时候隋文帝曾对独孤皇后说:“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誓不愿有异生之子。”所以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生只爱一个人,这其实也和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的约束有关。独孤皇后虽然限制隋文帝不让他找女人,但是在政治上对隋文帝帮助很大,正是因为隋文帝没有时间沉迷女色,所以隋文帝勤政、节俭、懂得珍惜。


但是独孤皇后毕竟年老色衰,再加上经常有病,也不能陪着隋文帝。但是隋文帝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怎么能够忍下去呢。在一次散步途中,他碰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灵秀活泼的样子吸引到了他,当天夜里他们就在寝宫颠鸾倒凤。但是独孤皇后却是心生怀疑,第二天就派人来到寝宫,发现正在梳妆的女子,十分生气,当即让人把女子拉出去给打死了。

消息传到了隋文帝的耳朵里,顿时伤心失意,转而又怀恨独孤皇后,认为自己是唐唐一国之君,竟然被一个女人管教,感觉自己太过窝囊,于是偷偷驾着一匹马,跑到了寺庙想要出家。结果众大臣纷纷来请他。最后耐不过“国不可一日无君”,又愤愤的回去了。

隋文帝越想越气,甚至想要废掉独孤皇后,但是转而一想还是放弃了。但是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独孤皇后也是一个女强人,想到如此,经不过气愤,加上又患有疾病,结果一下子倒下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失去了孤独皇后这个左膀右臂之后,隋文帝变得荒废朝政,每天都是沉迷酒色,但是毕竟年纪大了,经不起这么折腾,结果自己一下子患了重病,只能在病床上躺着了。

立杨广为太子,毁了隋朝

隋文帝本是按照祖先留下的规律,立自己的嫡长子杨勇为太子,但是杨广可不服啊,结果这一出戏就出来了。杨勇也是个傻货,自己父亲不让做的,他就偏偏要做,再加上杨广从后面怂恿,杨勇做的是更加的过分。

最后杨广更是和杨素勾结,一起陷害杨勇,杨勇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依然我行我素,不加节制。而隋文帝却是看昏了眼,一怒之下就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反而立杨广为太子,这也是他做的最错的一件事。

等到隋文帝躺到床上的时候,杨广露出了原来的面孔,他欺辱隋文帝的妃子。结果隋文帝的妃子给隋文帝诉说,隋文帝才明白杨广的真实目的。无奈躺在病床上的杨坚已经被架空了势力,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隋文帝被自己的亲儿子给毒死了,想必死不瞑目。


晚年的隋文帝荒废朝政,沉迷女色。不仅失去了对自己最有帮助的独孤皇后,更是把江山交给了恶人。最后的他死于非命,而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大隋朝也是被人给灭了。

谈古论今,学问为上;答人论事,素质为旨。 个人观点,坚持原创。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谢谢!


历史清单


作为政治家的隋文帝晚年根据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废立了太子,另恩宠了独孤皇后以外的妃嫔,与他严以律己、奋发图强的前半生相比,是有点荒唐,但与其他帝王相比,还真是轻描淡写的一笔,不值得浓墨重彩!



文帝由于被杨广制造的假象蒙蔽了,废黜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储君,直接导致了隋朝二世而亡,但如果杨勇上位隋朝的寿命会延期吗?况且让杨广上位是因为他有战绩、生活俭朴、礼贤下士、善待父母,有执政能力,这有伪装成分;但对隋文帝而言,他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并没以一己之私来擅行废立,是国计民生的举措,这合乎情理的。


隋文帝在独孤皇后薨逝后,宠爱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对封建社会的帝王来讲,不算纵情声色犬马,谈不上荒淫,也算不得是荒唐。

晚年的隋文帝有昏聩的一面,曾听信奸佞宰相杨素的谗言,在朝廷上暴杀了史万岁,史万岁是开国元勋,为隋朝的建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创下了不朽的功勋;而上柱国虞庆则在被自己的妻弟赵什柱捏造事实、诬告谋反时,隋文帝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其诛杀了;这种亲小人远贤臣的作派与他早年励精图治的风范大相径庭,没有了开创“开皇之治”时的谋略与睿智,令人痛心疾首。



隋文帝在晚年推行了苛酷、残忍的刑法,当京城盗贼四起时,隋文帝很浮躁,竟下旨:凡是偷盗财物在一钱以上的人,都判处死刑;还有,因为御史没有弹劾官员,并在元旦朝庆之时衣着不整,竟将御史杀死了……


作为隋朝开国皇帝,他早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是有作为的,不仅扩大了国土,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还出台了和睦民族政策,注重经济发展,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功不可没!必将光照千秋,彪炳史册。


希望星晨58298869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收拾了近三百年的分裂混战局面,一统天下,从中央到地方,推动了许多前代帝王想也不敢想或者想不到的革新,因此得罪了很多实权阶层的人,恐怕是历朝历代被误会最深的帝王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清宫戏的流行,都说清朝的雍正帝被冤枉,其实隋文帝恐怕更冤枉。

一、因为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因此对隋文帝的评价只能由唐朝皇帝来定。李渊身为隋朝大臣以及隋文帝杨坚的外甥,夺了隋朝的天下,他和他的后代会怎么评价隋朝和隋文帝,这想也想得出来。

不说那么深沉的,只说杨坚在篡位之前,虽在北周朝内辅政,但是四周强敌环伺,宇文家诸王爷都虎视眈眈,很多人都认为杨坚胆敢在这个时候出来辅政是条死路。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北周大将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在三方造反,而宇文家诸位王爷在长安想要暗杀杨坚。然而这个杨坚却迅速扑灭了叛乱,将北周皇室全部干掉,不过一两年功夫成就了帝王大业。又在位二十四年,周围突厥、吐谷浑等强国无不臣服,国家富庶到唐朝贞观时期也未必能够相比。这样一个人,你要说他昏庸荒唐,难道不是冤枉了他?

二、后来历史评价中的隋文帝,被人评为刻薄寡恩、独断专行、流于细碎而不见大体、面明而心暗

这种评价是唐朝统治者,特别是李世民的看法。李世民亲口说隋文帝“心暗”,不任用天下贤能之人,自以为是,因此不见治国大体,导致隋朝灭亡,不像他自己以天下贤才为用,垂拱而治,天下归心。李世民通过贬低隋文帝而抬高他自己这种话,他还真说得出来,好歹杨坚也是他的长辈。

那我们就分析一下:

说隋文帝刻薄寡恩,是因为杨坚对帮助他篡位的那些大功臣都不仁不义,这些人大多没有好下场,譬如刘昉、郑译二人,当初可是他们二人矫诏让杨坚掌控北周朝政大权的。他们二人的结局,大概与后来帮助雍正夺位的年羹尧、隆科多有点类似。然而,杨坚是认为,刘昉、郑译二人,在北周时期深受皇帝器重,可皇帝刚刚一死,两人为了自身利益,就背叛了北周,拥护自己执政,这种人绝不是什么好人。再说,与李世民杀兄屠弟娶弟媳来比,杨坚这种行为倒是显得要仁义得多。

说隋文帝独断专行、流于细碎而不见大体,无外乎是杨坚的一系列革新措施,大大触动了各派实权派的利益,得不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什么任用贤能之类的,不过是借口罢了。杨坚倘若任用都是无能之人,隋朝能够快速达到繁盛吗?李世民自己纳谏如流,那也就是他贞观早年的事儿,到了他晚年,独断专行并不比隋文帝更少。

说隋文帝心暗,这种贬低有人身攻击的意思,既是说隋文帝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实际上涉及的是杨坚的帝王心术。没错,杨坚这个人的心,隐藏得很深,让朝臣们都看不透。杨坚的性格也比较阴郁。这或许和杨坚从小被送入寺院代养,十二岁方才回到父母身边,和他的兄弟们又多有不和的成长经历有关系。比较来说,难道李世民的心就很亮么?玄武门,推倒魏征的碑,临死前还给徐茂公设套,李世民可做了不少“心亮”的事儿。

正因为如此,由李世民主导的对隋文帝的评价,其真实性大可怀疑。传说,贞观时期,天下蝗虫四起,李世民捉起一只蝗虫生吞下去,说:宁教蝗虫食朕肺腑,无食百姓之粮。类似李世民这种秀,杨坚是不会做的。

三、不光因为隋朝短命,更因为杨坚的一系列开创性的、具有远见的革新,隋朝皇室得罪一大批实权阶层,这些人当然不会公正的评价杨坚

1、隋文帝大规模的复汉革新,得罪了大批鲜卑、胡人贵族。要知道,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以来,中国北方长期处胡人统治之中,胡化十分严重。因此,别有用心的人喜欢把隋唐皇族都说成鲜卑人,只因为杨家、李家都有胡化倾向,而且汉胡混血,还有鲜卑姓名。其实,隋唐父系应该都是汉人。杨坚在建立隋朝后,大力开展复汉革新,改回汉姓,强调民族融合,这些都会触动当时最高当权者鲜卑人、各族胡人的利益。

2、隋文帝为了促进融合,开始重用一些北齐降臣,大大触动了掌权的关陇贵族的利益。譬如北齐降臣李德林,一直就是关陇贵族排挤的对象。关陇贵族是北周的当权派,自然也就是隋朝的最高当权派,隋文帝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自然引起他们的不满。

3、隋文帝在地方上取消中正制,从此地方实权派失去了选官和垄断地方官职的权力,他又大力裁撤精简州县,让这些更没法从老百姓头上攫取好处。这些人,许多人虽不在中央任职,却是地方实权派,长期享有地方权力,也是国家长久不能统一、造成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隋文帝这项革新,把这些人的怨毒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却是利国利民的长远之策。这种事儿,以往的统治者都是反其道而行,多设州县,让这些人去当官儿,百姓被反复盘剥,他们得到好处,自然就支持这些统治者,而隋文帝干了件利在千秋,却当时大招怨恨的事儿。

4、实际上,运河工程也是隋文帝开启的,他先在关中修了一段,后来隋炀帝好大喜功,全面铺开。不过大家对隋炀帝的评价如何,至少在修运河上,大家都是赞同的,只是说杨广搞得太快、太大。

5、隋文帝开科举,有首创之功。本来,科举若能长久执行下去,全面铺开,隋文帝得罪当权派的祸害,自然会通过这些士人(包括平民出身的人)的逐渐当权而被抵消掉。由此可见,杨坚的眼光实在非常长远。可惜的是,科举制因为刚刚施行,其效果是有限的。唐朝初年,甚至一度开了倒车,唐朝前期关陇贵族再次繁盛,靠家世当官还是主体,直到武则天时期,也不好说科举就起到多大作用,直到玄宗之后,科举开始越来越重要。但隋文帝显然是看不到的。

6、隋文帝关于三省六部官制的革新,长久的影响着古代中国。

可以说,有些西方学者之所以将隋文帝和秦始皇并列,就是因为杨坚有这许多的革新之功,这些措施或许在短期对隋朝的统治是不利的,但却在长远上,为唐以后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四、隋文帝其实一辈子都不昏庸荒唐,但晚年确实做了些让人诟病的事儿

1、废太子杨勇,而立杨广为太子。然而,星火辰私下认为,杨勇若是当了皇帝,也未必能比杨广做得更好,此处不讨论。

2、宠幸宣华夫人等,乃至于身体都垮了。其实杨坚宠幸个妃子,这也没啥新鲜的,也算不得荒淫。关键是杨坚都六十岁了,身体再好,也要注意分寸。看来都是独孤皇后对他压抑得太过造成的。

3、一堆开国功臣都没有好下场,废弃千古能臣高熲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隋朝短暂,因此大隋第一能臣高熲不太出名,其实在星火辰看来,高熲的能力应该在后来的名相房玄龄等人之上。高熲文武皆能,眼光长远,规模局度实在是千古能臣。但到杨坚晚年,因为他的猜忌,将高熲废弃了。

4、杨坚晚年,渐渐走入奢侈享乐。其实,这个独孤皇后有一定关系,独孤年老后,大概也想享享清福了,于是对奢侈享乐开始放纵(但是绝不同意皇子、大臣们养小妾)。杨坚开始兴修宫殿,豪华宏大,为隋炀帝的奢侈开了个头。


星火辰


在西方学者眼中,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皇帝是谁?

是实现中国大一统的秦始皇,还是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抑或中国古代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

答案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算一个非常有名的皇帝。

但是,杨坚执政期间,做出了很多贤明的决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君主。

可惜,杨坚晚年却做了很多荒唐事,使自己几乎”晚节不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吧。 据说,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

《隋书》记载,当时有一个尼姑对杨坚的母亲吕氏说,杨坚此人不可与常人一样抚养,所以尼姑将其带到别馆,亲自抚养。

杨坚为人心思深沉,谨言慎行,一步步运筹帷幄,逐渐推翻北周,夺取政权,统一南北,建立了隋朝。


(杨坚登基)

统一全国后,杨坚励精图治,实行改革,削弱了地方豪强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因此,社会富足,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的繁荣景象)

那么,作为一个雄图大略的政治家,杨坚的改革都有哪些举措呢?

首先,在政治上,杨坚废除了北周六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

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三省六部制)

在经济上,杨坚推行了均田制度,整顿户籍,遏制地方豪强势力;设置粮仓,储存粮食百万石以上;统一币制,废除古币和私人铸造的货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隋朝的几个粮仓)

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杨坚也积极处理,尽可能使他们臣服,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隋文帝的种种措施,都使隋朝人们从北周的混乱局面中解脱出来,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这样一位本可流芳百世的皇帝,是怎么晚节不保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杨素。



(杨素)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将领,战功赫赫,极受宠信。隋文帝曾赏赐王公以下的人射箭,杨素名列第一,隋文帝亲将外国进贡来的金精盘,价值万两,赐给了杨素。如此赏赐,不可尽数。

杨坚晚年,逐渐变得好猜疑,容易听信谗言。

杨素因嫉妒老臣史万岁等人的战功,便在杨坚面前加以构陷。隋文帝震怒,令武士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许多开国老臣,都被杨坚所杀。兔死狗烹,实在荒唐!



(史万岁)

另外,杨坚好刑罚,尤其是在他晚年,刑罚过于苛刻,以至于“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

他还热衷廷杖,“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如此苛刻的刑罚,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正法,而是为了满足他内心的变态欲望罢了。


(古代廷杖)

然而,这些都不算荒唐事。杨坚一生做的最荒唐的事,莫过于废除了忠厚的太子杨勇,而立了暴虐的杨广为太子。

(杨广)

晋王杨广,心思非常深沉。为了夺取太子之位,他谄媚讨好于独孤皇后,在外广结朝士,特别是拉拢权臣杨素,又在杨坚面前伪作仁孝。

隋文帝对独孤皇后宠爱有加,又听信了大臣们对杨广的夸赞和对太子的诬告,便将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被立为太子前,早就在朝廷中培养了一大批势力。获封太子后,他便露出了真面目,公然调戏杨坚的宠妃宣华夫人。



(公然调戏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向病榻上的杨坚哭诉,杨坚才醒悟过来自己为人所欺骗,捶床大呼:“独孤误我”。

可惜,此时他再说什么也于事无补了。当天晚上,杨坚驾崩。他晚年荒唐的行为,误了许多无辜性命,终究也将自己误了,实在令人唏嘘!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隋文帝早期艰苦朴素,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晚年的隋文帝自认天下太平,开始纵情享乐,加上生性多疑,他一手建立的国家,在他手里埋下了亡国的种子。



1.听信谗言,废掉太子杨勇,改立杨广,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

2.苛责大臣,随意冤杀大臣,造成政治恐怖局面,人人自危,纷纷寻求自保,没有了大臣们的提醒,隋文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随意改变法律,之前宽松的法律被严酷所取代,如规定“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

4.大兴土木,营建新都大兴城。新城面积达84平方公里,由宫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组成,其中南北主干道朱雀大街宽达150米,还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仁寿宫,由杨素监修的仁寿宫金碧辉煌,文帝夸他会办事。

5.宠信佛学而压制儒学。他停办了除国子以外的学校,造成人才流失,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6.享受声色犬马之娱。晚年的隋文帝,贪恋女色。他先后封了两个夫人,荣华夫人和宣化华夫人,美貌动人,善解人意的两位夫人,把文帝搞的神魂颠倒,不能自拔,夜夜笙歌的生活终于把身体掏空了,一病不起。

那位勤政、仁慈的隋文帝渐行渐远了,亡国的钟声在他死后的第14年,由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敲响了。

隋炀帝巡游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