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去世后,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后半生是怎样的?

剑花烟雨风情


晚清时期有个非常出名的宦官叫做李莲英,相信各位对他都并不陌生,作为慈禧太后最为信任的宦官,他可是风云人物。他加上慈禧太后,那绝对是狼鼠一窝、狼狈为奸。今天就请跟随笔者走进罪恶头目李莲英的生活,探究他的晚年时如何度过的。

李莲英本名叫做李英泰,是河北人。他的出身十分的低微,父亲是个皮货商人,千万不要认为商人就步入了有钱人的行列,他的父亲是非常非常底层的初级个体户,因此其实他们家还是非常非常贫困的。之后因为经商失败,万般无奈之下,他的父亲被迫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入了宫中,净身当了皇宫的一名太监。

李莲英当时年仅六岁,他最初进入的府邸是郑亲王端华的。命运总是纠缠地发生些因缘巧合,他不知道走了什么运,竟然进入了紫禁城,改名为李进喜,也不怎么就得到了当时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太后的青睐,并渐渐地成为她身边的红人。这位拥有神奇经历的小李子“官运”亨通,一路向上,年仅21岁就成为皇宫中首屈一指的大宦官了。这堪称火箭速度的晋升道路真是令人称奇。

大家对李莲英的看法大多数都是这是个无恶不作、恶贯满盈、中饱私囊的家伙。正史上对他的记载也不过寥寥几笔,因此对李莲英的评价总有些不够客观之处,就请各位跟着笔者一同去揭开历史上李莲英的“真实嘴脸”。

野史中描述李莲英通常加以丑化和贬低,但是事实上,正史中的李莲英竟然是如此一人:心地善良、谨小慎微过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对比也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究竟李莲英做了些什么事呢?

李莲英的墓志铭这样说道: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德宗遗事》里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往西边逃,他们在保定这个地方停留下来休息。慈禧太后的房屋准备周到,但是光绪帝的房间却非常之简陋,连日常用品都没有。

李莲英当下便痛哭流涕,将自己的床上用品倾数给了皇上,这样还觉得十分的愧疚,觉得自己是个阉人,自己的床铺实在是侮辱了光绪皇帝。后来,光绪皇帝重返紫禁城的时候感叹道:“如果没有李莲英,自己恐怕将活不到今日。”由此可见,李莲英对光绪帝是多么的掏心掏肺。

作为夹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中间的人,他没有因为凭借慈禧太后的宠爱,没有对光绪落井下石,反而对光绪皇帝照顾有加。

有人说李莲英经常在宫外收受回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恶人。更有人说,李莲英仰仗慈禧的宠幸,在宫外为非作歹,收受贿赂。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因为当时的人不敢对慈禧太后有言论,便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了李鸿章和李莲英头上。这似乎有一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为何笔者会如此形容呢?

维新派阵营的王照便是这样认为的,试想:作为当时渴求朝廷进步的资产阶级,一定是对诸如李莲英这样的落后势力方面的人士深恶痛绝,但是他觉得家务中日战争的失败与李莲英无关,由此,可以说,对于李莲英,我们是对他有颇多误解。

现实中的李莲英如履薄冰地过活,自己都胆战心惊,怎么敢做风险极大的类似于卖官鬻爵等风险系数极大的贪赃枉法的事情。而且盛传的什么良田百亩也是子虚乌有之事,他只不过在偏僻的某胡同中有座小小的住宅,根本称不上豪宅的规模。

由此可见,野史中的记载多有偏颇和夸大其词的意味,那么李莲英在自己赖以生存的慈禧太后死之后又是怎样一番风光呢?就让我们一同去瞧瞧。

慈禧老太后驾鹤仙去之后,李莲英负责最后的善后工作即将她风光大葬入她生前布置好的清东陵。李莲英也着实是个感恩的人,自发地为慈禧太后守丧了整整100天。之后便孑然一身离开了自己生活工作了五十多年的紫禁城。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仅仅过了颐养天年的短暂三年,李莲英就因感染痢疾、不治身亡。但是非常玄幻的事情发生了,李莲英的墓被暴力挖开,但是竟然发现只有一个头颅,他的身子不翼而飞。这个悬案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可见,关于李莲英得重病而亡的说法还是需要进行仔细推敲的,这背后或许会牵扯出不得了的一些历史真相。


无笔史官


借这个题目来聊一聊李连英

先挑个刺,说到晚清著名大太监,一般都写作“李莲英”,这是错的,正确的写法是李连英。

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李连英给人的印象极坏,一副“晚清权监”的奸佞面孔,其实这不是李连英的真实面目。之所以会这样,都是因为世人对慈禧垂帘,女人主政有一股厌恶情绪,加之晚清朝堂上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对以慈禧为首的后党深恶痛绝,又不敢公然指责,最后只好拿他这样一个被慈禧倚重的大太监来开刀,耍一耍泼脏水、清君侧的把戏。

因为是太监,讲为官之道,李连英是上不了台面的,但论门楣下的为人处世、生存之道,李连英算不上罪恶之人,相反他颇具有谨小慎微、低调不作大恶的传统智慧。

李连英,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李家村位于子牙河畔,距京城大约三百里。这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出太监的地方。

李连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其父李玉育有六子二女,李连英是次子,小名叫“机灵”。七岁那年,李连英随父到京城,其父在珠市口大街一家皮货店干活,后来有人称李连英为“皮硝李”,指的不是其他,而是说他祖上的营生。

李连英八岁那年,宫中太监沈兰玉游说其父,要他入宫做徒弟。贫家无奈,其父只好应允,于是李连英九岁入宫,成了一名小太监。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咸丰帝避难到热河,次年,驾崩。两宫太后旋与恭王联手,对顾命八大臣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史称“辛酉政变”。据说,李连英在太后与恭王之间传递情报,为政变成功立下了大功。此后,他在宫中的升迁极为迅速,至三十九岁时,获赏二品顶戴,所谓“开国以来,未有若是之光荣者也。”

对于李连英的发迹,民间的说法更倾向于他很会讨慈禧欢心,很会向慈禧献媚。这是事实,但将事实调转一个角度看,他得宠其实是得益于他的善解人意,心细如丝,简单说就是人不坏,情商高。

慈禧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算昏庸,伴君如伴虎下能始终如一的得到慈禧“真心”善待,可见李连英的不简单。

除了善解人意这一点,李连英低调懂规矩也是他始终得宠的关键。这是他从安德海被杀中吸取来的经验教训,安德海死后,李连英继任掌案太监,有安德海的前车之鉴,他常对侍者说:“主人是老虎,我受恩深重,不可一刻失慎。天恩愈大,性命愈险,吾人不可不慎······”

但即便随时恪守一个“慎”字,李连英还是没法逃过朝堂上针对他的参奏弹劾,尤其在他作为副使,随醇王赴旅顺、烟台检阅北洋水师后。

光绪六年到八年间,有御史弹劾李连英,给他罗列了十几条大罪。面对弹劾大罪,李连英曾向慈禧呈递辩护状,逐条批驳。

在慈禧面前,他不敢说假话,因此他的这个辩护状基本能反映出他的真实状态。

例如,第一条大罪,说他子侄拿他名片到各省讹诈钱财。李连英辩称:有事与外官联络,要用到名片,全由自己手写,列明事由,附有签名。若说子侄拿我名片到处撞骗,请弹劾之人提交物证,看哪张名片写了教我子侄去向外官讹诈的事。

例如,第八条大罪,说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李连英辩称:家中确有紫金泥壶、玉翠白菜、翡翠烟壶这一些珍贵古董,但这些或是从琉璃厂买来,或是太后赏赐,前者有发票,后者有诏书。至于地安门内黄化门大街东口酒醋局胡同的住宅,不过比中产的居室条件稍好,要说其制逾礼的豪宅名园,那是不够格的。

又例如,第九条大罪,说他广置妻妾。李连英辩称:家中只有一个老婆。十四年前,因为家中琐务需人整理,遂经朋友李宝珊介绍,与既无子女又无产业的寡妇苗氏结婚。与我结了婚,她既有栖身之所,还能继续守节,明明是“节义两全”的好事,怎能说我“居心实不可问”。

再例如,第十条大罪,说各省大吏进出京城,他必索要数千乃至数万的规费。李连英辩称:这么重大的指控,列不出一条证据,(这不是欺负人嘛!)

慈禧派人逐项核查,证明李连英并无虚言,所以说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的大恶,在李连英身上基本是没有的。

有的话,根本藏不住,慈禧也未必会替他兜着。

他收钱,大部分都是慈禧的意思。

慈禧死后,李连英的表现也足以说明他是个明白人。慈禧的丧事一办完,他就消失了,而且是消失的干干净净。当时,隆裕太后曾苦留,但他去意已决,隆裕最后恩准他“带俸退休”。

消失以后,名义上李连英的家是在慈禧赏赐的西苑门外胡同一处单独宅院;但实际上,他一直秘密住在护国寺旁边的棉花胡同一处宅院内,终日闭门谢客。

然而,不久之后,李连英还是死了,而且还是身首异处。

李家人说他是病故,但世人多认为他是被谋杀的。至于谁是凶手?有人推测是袁世凯,有人则推测是刚刚得势的二品总管大太监小德张。

在这一些推测中,袁世凯的嫌疑最大。

九门提督江朝宗的儿子江宝仓曾讲述过:有一天,居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李连英突然接到一张请帖,发帖人是袁世凯信任的九门提督江宗朝,邀请李去什刹海会贤堂一起吃饭。李连英经过反复权衡,最后决定准时赴宴。宴会很丰盛,江宗朝也很恭敬。盛宴之后,李连英立即匆忙回家。但在回去的路上,他遭到了刺杀。当夜,李连英家人寻找他,最后在后海草丛中,只找到了他的头颅。

凶手为何要取身留头?

确实匪夷所思。


黑句本


李莲英,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对其很熟悉,他是清末时期最有名的一个大太监,是当年大清女皇慈禧眼巴前的红人,在清末的历史中,很多的历史事件中都可以看到李莲英的身影,虽然在清史稿中对这位太监的记载是寥寥几笔,但是在乡间野史中,李大总管的传闻野记那是不绝于耳,咱们就先说其一二事以供各位茶余饭后消遣。

(此为李莲英真容照)

在闹八国联军的那当口,慈禧带着光绪帝跑路了,美其名曰“西狩”,这一路上也算是狼狈不堪,但因李莲英办事得力,倒是也周全,有一次路过保定府,当时走的狼狈,带的被褥不够用,他伺候完老佛爷路过光绪帝所住的房间,见其没有入睡,一问才得知没有铺盖,这时李莲英边哭边扇自己耳光,口中说道,都是奴才的错,奴才罪该万死呀,尔后回头把自己的棉被抱过来给光绪铺好,事后,光绪回京后和别人说的这事,他对李莲英大嘉赞赏,连连称道。从这事儿上就看到李莲英那是八面玲珑,能从一个小太监爬到大总管的位置上绝对不是偶然。


在慈禧归西后,李莲英负责把慈禧风风光光的入葬清东陵,尔后为慈禧在宫内守孝了100天,于1909年二月二选择离开了工作了五十多年的紫禁城,他隐退到事先买好的宅子里不在过问世事,但仅仅过了三年,也就是宣统三年,李莲英64岁之际,据他的家人说,他感染了痢疾,并且病情很快的不可控制,仅仅四天后,这位风光一时的大太监竟然不治而亡。而最让人不解的是,在某个疯狂时期,李莲英的墓被暴力挖开,人们在李莲英的棺材内竟然发现只有一个头颅,他的身子竟然不翼而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还没有被破解。


老猪的碎碎念


咱先说一下李莲英到底有多牛。

李莲英的本名叫做李英泰,河北人。

父亲是个皮货商人,但这种皮货商人是指那种特别特别底层的个体户,所以他家里其实很贫穷,再加上经商失败,所以就把儿子李莲英送进宫中,净身当了太监,当太监时候的李莲英只有6岁,进入的是郑亲王端华的府邸。

然后因缘巧合,不知道走了什么运,进入紫禁城,改名李进喜,得到了当时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太后的青睐,逐渐受到赏识,在1867年被封为二总管。

1869年的小李子,才只有21岁,已经是宫廷中首屈一指的大宦官了。当时正值大总管安德海因为在偷偷出宫期间,在山东行为不轨,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一刀给咔嚓了。

权力进入真空期,大内主要太监们都对最高的大总管职位翘首以待。在安德海死后,李莲英更是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不仅把他调入内宫,还在不久之后把大总管职位,交到他的手中。

1871年,李进喜因为受慈禧太后宠幸而被赐名连英。至此,开始了李莲英长达37年的晚清皇宫中,太监总管的生涯。这37年间,他一直陪伴在慈禧的身边。

这37年,他见惯满清皇室和宫廷以及后宫之间的斗争,但是这些斗争从没有波及这位从23岁到60岁,一直待在慈禧太后身边的男人,一直到慈禧身死,李莲英始终都是慈禧太后最为宠爱的太监,在慈禧时代,连英在朝臣面前向来是一言九鼎,很多人都拿银两来贿赂讨好他。

真实历史中的好太监

在历史上,常常有很多野史丑化李莲英的形象。而事实上,李连英,在正史中的形象却迥然不同,竟然是以一种心地善良,谨小慎微的,好太监的形象让人大跌眼镜。

李莲英的墓志铭上写道:

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德宗遗事》里记载,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在光绪西逃,在保定的时候他们停下休息,当时的慈禧太后卧室精美,准备周到,可是,光绪的卧室里,却一个伺候太监都没有,而且十分简陋,睡觉躺在床上,甚至没有被子。

李莲英伺候完慈禧睡下之后,便去看望光绪皇帝,发现皇上的屋里,除了坐褥和椅子靠枕之外,连被子都没有,他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道:

奴才们真是罪该万死,最后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说,这是奴才的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也没有办法了。

光绪再回到北京时,还常念叨这件事,感激道:

若没有李安达,朕恐怕活不到今日。

在光绪和慈禧的争执中,李莲英从没有依仗慈禧的宠幸,对光绪落井下石,反而常常对光绪皇帝颇有照顾。

更有人说,李莲英仰仗慈禧的宠幸,在宫外为非作歹,收受贿赂。

但据光绪年间的维新人士王照所说:

事实上是在光绪20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之后,朝臣们不敢批评慈禧,就将舆论的矛头指向宫外面的李鸿章和宫里的李连英。

事实上对李莲英来说,多有污蔑之词。

李莲英生活上极其谨小慎微,他既不敢买官鬻爵也不敢贪赃枉法,他在地安门内黄化门大街东口酒醋局胡同有座住宅,只不过是比当时的中层生活的条件稍微好一点,而这对于大内总管来说也应该是基本的相当的水平,但是要说相比于豪宅,那却是远远不够的。

有人说他广置妻妾,但是事实上李莲英只有一个老婆,而且是在很多年前因为家中琐事,需要人来处理,才经过朋友的介绍与一个没有子女和没有产业的死了丈夫的苗氏结了婚,而与她结婚,既能帮助这个女人继续为丈夫守节,还能让她有了栖身之所,在当时反而是一个很罕见的,有情有义的厚道好太监。

就连宫中一般的嫔妃,宫女触怒慈禧太后,李莲英也常常尽量帮人美言遮盖,使得很多人免于处分,保护了不少人,所以宫中上下从来都是对他有正面评价,并称他为“恭慎”。

后来由于后世对慈禧太后的评价普遍负面,而导致李莲英也时常被人丑化成一种曲意逢迎,仗势欺人,令人讨厌的跋扈太监形象……

死因成谜

但是历史真相还是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李莲英在慈禧死后,就请求当时掌权的隆裕太后,让自己回家,隆裕感念他一生勤恳谨慎伺候慈禧太后,劳苦功高,于是准他出宫返家居住。

在慈禧太后去世100天之后,一辈子都在宫中度过的太监李莲英出宫,三年后,李连英病逝,安葬在恩济庄,一般认为李莲英死于痢疾。

但是,后来李莲英墓被发掘时,发现坟中没有尸身,具体死亡原因也因之成谜,又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桩悬案,有人说李莲英可能是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也有人说是被摄政王载沣刺死,这都没有足够的证据。

历史是充满了悬念,而李莲英的死亡之谜,也就沉睡在历史长河之中。


历史好奇怪


中国历史上权势最大的,人们最熟悉的女性恐怕就是慈禧了吧,在她统治的半个多世纪中,可以说是中国远远地落后于西方,使得近代人民抬不起头,在1908年这个人终于成为历史,但是人们一定会好奇他的狗腿子大太监李莲英怎么样了吧?



李莲英本是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中子女众多,家庭不堪重负,于是在公元1857年由郑亲王引荐进宫净身当了太监。那个时候他才年仅8岁。在宫里受尽了辱骂冷眼,看惯了世态炎凉,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圆滑世故,机敏手巧,并且梳的一手好头,很快得到慈禧的赏识,46岁就成为二品的太监,当之无愧的太监之首。他成为太后的心腹,很多一品重臣都对他这个小太监卑躬屈膝,在职50多年可谓坏事做尽,人们对他深恶痛绝。所以在她的主人慈溪死后人们也很担心她的命运。他在慈禧死后为其守孝百天,后告老还乡,不过他三年之后就去世了,而就他的死因也成为了迷。官方的说法是他染上了疟疾,当时这种病还是很难医治的,所以因此他的生命完结。但是在1966年有人打开这位传奇太监的墓穴,发现一个惊天秘密,再次让世人对于他的死因感到了兴趣。里面除了有众多的稀世珍宝的陪葬品,却只发现一个骷髅头,而没有尸身,这很明显是有人将他杀害的证据。

于是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近代军阀袁世凯,李莲英作为太后身边的近臣,可以说对一些政务了如指掌,对袁世凯与慈禧的勾当更是清楚万分,所以说他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而唯一让人闭嘴的方法就是死人。还有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维新派人,慈禧作为顽固派首领是非常打击那些维新变法之人,戊戌六君子,光绪都是她害死的,而李莲英作为慈禧身边的近丛绝对没少出谋划策,脱不了关系,人们将慈禧的仇恨发泄到这个告老还乡的太监身上。

我认为他的死可能真的是一场意外,而头与身子分离可能是他命人有意为之。因为当时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时候讲究多子多福,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净身当了太监显然是不能够传宗接代,绵延子嗣的,这其实是对祖先的大不敬。他黄泉之下无颜面对李家列祖列宗,李家也更不会容留这种有辱门楣的人,所以他就成了孤魂野鬼,头与身子分离也属于无奈之举。并且这样其实对自己并非一点好处没有,他知道他受宠的这些年间树敌无数,很多人对其咬牙切齿。所以他这样将二者分开避免死后有些仇人对他的尸身有所侮辱。


尚武菌


1966年的时候,人们曾打开过李莲英的坟墓,除了在他的坟墓中发现了大量的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他的棺材里除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外,没有尸身……那么大太监李莲英有怎样的一生,晚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李莲英,7岁净身为太监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8岁入宫。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由慈禧起名连英。

幼年的李莲英,在老太监的调教下,学习各种礼仪及说话方式。太监的生活,实则如履薄冰,稍为不慎,轻则挨骂,重则挨打。李莲英生活得小心翼翼,也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领。

李莲英受宠

此时慈禧最为宠爱的是大太监安德海。虽然同时入宫,李莲英和安德海的地位悬殊很大。

后来安德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遂升为储秀宫大太监,成了慈禧跟前的红人。他接受安德海的教训,不敢仗势高调,否则以太监的身份,随时会人头落地。


李莲英算是比较聪明乖巧的人。他懂得慈禧是老佛爷,天大地大她最大,容不得任何高调的人在她面前出现,容不得任何人对她指点,在她面前,不需要主见,只需附和。

他总是用心思讨好慈禧,哄她开心。慈禧生日,李莲英为慈禧安排节目放生。当打开鸟笼鱼篓后,鸟鱼相继出来,没过一分钟便又回来了。这时李莲英说“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鸟都舍不得走呢”。慈禧芳心大悦。其实这都是是李莲英训练过的。他预先将鸟训练过,先让鱼鸟饿上一天,把它们放走之后,再在鸟笼中放上食物,引它们回来。



李莲英被抨击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引起不少权贵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光绪生父醇亲王前去巡阅。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

李莲英这次随醇亲王视察海军,差一点给自己招来祸端。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其实,李莲英很乖觉,他接受安德海的教训,据记载,他伴随醇亲王视察之时,每天穿着简单朴实,卑微地替亲王拿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闭门,不见任何一个来访的人,对于贿赂,一概拒绝。

很快,弹劾之人因为造谣遭到降职。李莲英继续做着慈禧太后的红人,其地位无人撼动。



李莲英作为慈禧跟前的红人,各级官员对其多有贿赂。但李莲英贪财的手段很隐秘。朝中官员多有对李莲英的指控,但都拿不出证据。李莲英相安无事,直到慈禧逝世。

李莲英的晚年

公元1908年,慈禧去世。李莲英替慈禧办完丧事,自请去守陵百日,他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他知道,慈禧走了,他没有靠山了。

61岁的李莲英离开皇宫后,与过继的孙女李乐正一起生活。他俩的生活低调、简单,只购置了北京崇文门一处四合院。

在《李莲英墓葬碑文》中记载李莲英老年身体衰弱,逝世于宣统三年,而且李莲英后人也对外称李莲英是寿终正寝,享年六十四岁。



1966年的时候,人们曾打开过李莲英的坟墓,除了在他的坟墓中发现了大量的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他的棺材里除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外,没有尸身……

野史里有人传言说李莲英被革命党所杀,其孙女李乐正向外界说明情况,称李莲英是死于痢疾,三四天后病重身亡,所以李莲英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不存在被人谋杀。

但李莲英墓里只有他的一颗头颅,很显然是被分尸了。有专家研究后表示李莲英是死后被分尸的,至于身体在于何处,李莲英又是因何而死,恐怕永远成谜。


我就是竹韵


难以想象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因为膝盖受伤而阴差阳错进入皇宫,成为晚清最为大名鼎鼎的太监,他就是李莲英。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贾村,因为家庭贫困,一个小小的膝盖受伤也无法治愈,终于导致伤口发炎,为了孩子能早日治愈,他的父亲就去了北京求医问药,说来也是巧合,正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一个卖草药的人,并信誓旦旦说用他的药可以药到病除,但是看这个孩子的面相却不适合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会克死父母子女,并给他的父亲指出了两条路。小李莲英的腿伤好了之后,父母也决定听那个卖草药的建议,送他进宫。

小小年纪的李莲英开始了他蛮长的太监生涯。

因为这个孩子聪明伶俐,做事勤快,他很快被慈禧太后慧眼识英才,开始调到内宫负责主子的日常起居。为了迎合慈禧,他特地花时间学习了梳头的本领,让慈禧十分高兴,成为慈禧贴身的梳头小太监,慢慢升为总管太监,也凭借着他低调的行事风格,做事一丝不苟的耐心,在大太监安德海被杀以后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

1908年慈禧太后一命呜呼以后,李莲英也就失去了靠山,在皇宫里也意味着李莲英时代的结束,他自己也十分清楚,于是自己主动向宫里请辞,而隆裕太后也准许退休回家,并且拥有以前的工资和待遇,每个月有60两银子的养老金,李莲英51年的太监生涯也画上了句号,在北京买了套房子来安度晚年,因为自己没有后代,于是过继了两个侄子来继承家业,给李莲英养老送终。回顾自己的这一生,小时候贫困潦倒,却因为自己膝盖生疮求医问药而进入了皇宫,在老佛爷身边一伺候就是几十年,没想到老佛爷会先自己而去,大清王朝也奄奄一息,自己在老佛爷走后再也不能待下去,就自己退休出宫过完自己的余生吧。

其实李莲英的退休生活过的也算滋润,一个月几十两银子的工资,还有他当太监几十年的积蓄,置办宅院,过继后代,然后还买了一酒楼股份,生活条件也是美滋滋,只不过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气派和威风的样子,往事不堪回首。

在慈禧去世后的三年,1911年李莲英也追随老佛爷的脚步而去,他的侄子们也给他修建了超豪华的陵墓,只是到如今只剩下了墓志铭的残片,他的侄子也败光了他的家财。

李莲英的后半生其实还是比较好的,他的家财足以让他安度晚年,只是不同的是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风光依旧,自己也垂垂老矣,而他死后,继子也贫困交加,露宿街头,在抗战时期去世。


月下论古今


说起李莲英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也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李莲英因为备受慈禧宠爱,所以升迁速度特别快,1894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足见慈禧对李莲英的重视和宠信青睐。

慈禧对李莲英是非常宠信的,几乎寸步不离,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可是慈禧却死在了他前面,慈禧去世以后,大太监李莲英也没了靠山,没了昔日的威风了,他的后半生是怎样的呢?

关于李莲英后半生状况以及死因很多,有的说认为是被仇家所杀,可我认为不大可能,都一个无权无势的落魄太监,杀了他有用吗,至于说被革命党杀更不可能,一个脱离了宫禁和权力的太监,杀他也没什么用。

我认为最可信的一个观点是慈禧去世,李莲英待丧事一毕,便离开了皇宫,于1911年去世,享年64岁。

慈禧去世后,为老主子守了一百天的孝后,因为李莲英觉得老主子去世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也得识相点早日离开皇宫,当时是隆裕太后说了算,于是李莲英

当时十分聪明,他主动给隆裕太后提出了自己想出宫养老退休的想法,可是光提想法也不行,李莲英担心不放他走,于是他在提出出宫请求时把历年慈禧太后赏赐的七大捧盒珍宝全部交了出来,说:“这都是慈禧老佛爷赏赐给奴才的东西,可这毕竟是皇家东西,不能流入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保存了几十年,从未想过贪图一分一毫,只为保管,现在年老体衰,要出宫养老,留着也没用,所有这些宝物,全部奉还给主子”。

李莲英说这段话的时候可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的,老泪纵横,把隆裕太后感动的不行,也让隆裕太后心里十分满意感动,隆裕太后也认为李莲英留在宫里没价值,杀了他也没意义,于是恩准他出了宫。

就这样,李莲英9岁进宫,61岁无比不舍的离开了生活了52年的皇宫。

李莲英跟着慈禧时间久了,也懂得厚黑学和自保之道,他出宫以后,很低调,他秘密藏在一家小庄园里,从不抛头露面,这样也不给想打他主意的人机会。

宣统三年(1911年),也就是在李莲英出宫刚两年,在寂寞中病入膏盲,已属不治之症,久卧病榻的李莲英瘦得皮包骨,气数将尽,日暮西山。他把嗣子、侄儿们召集到一起,交待后事后就去世了。他去世以后,李家人为李莲英立了一块高3.5米,宽1米多的汉白玉石碑。

就这样一代大太监李莲英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以上是我对慈禧去世后,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后半生是怎样的看法,大家看后有别的看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小聪历史客栈


李莲英是陪伴慈禧太后时间最长的人,慈禧太后晚年对李莲英尤其依赖,老年人瞌睡少,慈禧太后就把李莲英召进寝宫,陪她聊天、打发时间。

李莲英很会侍候慈禧太后,经常想方设法让慈禧太后开心。

慈禧太后游览颐和园,李莲英特别准备了一个娱乐项目:放生鸟鱼。

慈禧太后打开鸟笼,让鸟鱼飞出去。可是,飞了一圈的鸟鱼又都飞回鸟笼。

慈禧太后看着鸟鱼,若有所思。李莲英说话了:“老佛爷福寿齐天,连鸟鱼都舍不得飞走。”

慈禧太后非常开心,重赏李莲英。

原来李莲英早就派人训练小鸟了。鸟笼染上特殊颜色,鸟鱼从前一天晚上就不让吃食,鸟鱼飞出后,从人快速在鸟笼中放置食物,所以,鸟鱼飞出后,很快回来找食。

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去世。临死之前,慈禧太后特别强调一句话:“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

1909年2月初二,尽管十分不愿意,但是李莲英不得不离开皇宫,离开生活了52年的清朝皇宫。

从皇宫出来之后,李莲英住到哪儿?

李莲英有三处宅园:一处在军机处,一处在碓房居,一处在彩和坊。这些房子有的是慈禧太后赏赐的;有的是官员贿赂的。

军机处和彩和坊的两处宅院,李莲英让自己的弟弟及其家人居住。

李莲英从皇宫出来后,住到碓房居的宅子里。这所宅子环境很美,下面有一天清清的小溪流过,东边距离石板御道很近。

碓房居的房子建筑也很讲究、很漂亮。

住进碓房居的宅院后,李莲英觉得:自己在皇宫中,用了一辈子心思,服侍别人,现在应该轮到自己享享福了。

在皇宫时,李莲英穿着普通;出来后,他按照当时贵族们流行的服装,为自己精心制作了几套衣服。穿上豪华服装的李莲英,在外人眼里,非常有钱。

在宫中没有参与政治斗争,心中没有什么害怕的,所以,李莲英衣、食、住都没有刻意装穷。

临出皇宫之前,不少奇珍异宝被隆裕太后收走了,但是,早就收藏到碓房居的真金白银,足以让李莲英成为十足的大富豪。

当李莲英住进豪宅时,就有人注意到:豪宅的主人是一个老人,是一个非常富有的老人。

被关注的富人,有时候处境是不安全的。

1911年3月的一天晚上,掌管京师九门钥匙的步军统领江朝宗邀请李莲英吃晚饭。饭后,李莲英沿着后海河沿往回走,被两个盗贼拦住打劫。这两个盗贼已经踩点一段时间了,当天晚上实施跟踪抢劫。

当李莲英讲话时,盗贼知道他是太监。盗匪挥刀砍掉李莲英的脑袋,搜出他口袋中的金钱。两个盗贼从内心里憎恨太监,为了戏弄太监,也为了增加案件侦破难度,他们把李莲英的头颅放在岸上,尸体推下河去,顺水漂走了。

李莲英过继孙女李乐正一家人找到李莲英的头颅,并将他安葬了。

古代中国人忌讳家人非正常死亡,为了避免流传出去,名声不好,李乐正对外宣称,李莲英得了急性痢疾,3天后死亡的。

隆裕太后知道李莲英死亡了,赏赐1000两白银给李乐正,并在李莲英墓地旁边划地20亩,让她为李莲英修建祠堂、配殿。

李莲英死亡的时候是63岁。那时候,腐朽的清王朝已经危如累卵、摇摇欲坠。

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府派遣一名大学历史老师去整理被挖开的李莲英坟墓。打开棺材,只看见一颗头颅与一条长辫子,没有找到尸体身躯。原因就在于此。

无论李莲英在宫廷中混的如何风生水起,都不会得到世人的尊重,因为他是太监,太监是腐朽社会的象征之一,太监只是后人的谈资与笑料。


岳飞的飞


1908年11月22日,慈禧皇太后在光绪驾崩仅仅一天之后,病死于西苑仪銮殿,在为慈禧守孝满百天后,李莲英请求告老还乡,隆裕太后随即恩准。1909年,61岁的李莲英黯然离开了皇宫,三年之后的1911年,李莲英在北京死去,终年64岁。

李莲英的名字是慈禧亲自赐名的。他是河北人后举家迁自北京,家里兄弟四人,他排二。父亲做制皮的活计,家里生活艰难,8岁的李莲英先进入郑亲王府当太监后入宫。26岁时李莲英已是储秀宫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46岁时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此举打破了雍正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规定。

李莲英陪伴慈禧近53年,是清朝最有权势的太监。即便这样威风八面的人在死后连个普通人都不如。1966年初夏,据原北京“六一”学校的老师赵广智回忆,在造反派的监督之下,他和人挖开了李莲英墓。而李莲英棺椁里除了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外,只有一颗头颅,却不见尸骨。

李莲英身首异处成了最大的谜团。家人一直说他得痢疾病死,现在看肯定是他杀。那么李莲英到底被谁杀了呢? 至今也没有定论,都是各种版本的猜测。一是为革命党人所杀。因为反对慈禧,而李莲英当然是慈禧的人了。二是说李莲英有一侄孙女,嫁到了山东。他去山东探望,顺便到泰山一游,被劫匪杀死。

笔者倾向于被他的死敌小德张所杀。一个失了势的老太监不会威胁各方势力,只有一种可能人为财死。李莲英在内宫52年攒下大笔巨款。这只有内部人知道,这人就是小德张。

小德张是晚清最后一个太监。权倾一时。 据说小德张经常鼓动隆裕查办李莲英财产。有一种说法是,李莲英被逼无奈上交给隆裕太后300万两。由此推测,李莲英极有可能是被小德张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