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协创始人之一杨再春的书法如何?为啥感觉不火了?

林也程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写字最出名的人,应该是水平最高的人。

其实不然。

一些在民间脍炙人口的书家,比如二田,启功,欧阳中石,杨再春等等,水平相对当代一流书家来说,多少有些差距。

这些差距,不学书法的人是看不到的。所以有些内涵难以支撑盛名的书家,注定要随着时代的洪流,渐渐走向凋零。

率先凋零的那些,就是一批享受了“时代红利”的书家,为首的就是杨再春。早年跟了个好师傅,机缘巧合中成了书协的创始人之一,这个身份给他带来了曝光度,搞了电视讲座,为全国所知。

像欧阳中石、启功,也算享受了时代红利。但与杨再春不同的是,欧阳中石靠上了教育,启功是满肚子真材实料的学问,所以这俩人,一时半会是不会被洪流卷走的,只会随着时代发展,逐渐被大多数人遗忘。

与杨再春最像的就是二田,靠网络教育和入门教材起家,跟杨再春早年电视讲座一个套路,所以可预见的是,未来不久,二田的也会被洪流冲淡。

但二田比杨再春幸运,杨再春时代电视机还少,二田时代,网络已经很发达了,并且还搞起了运营,所以二田活的肯定要比杨再春滋润,即便被遗忘,生命力也会顽强一些。


靠媒体发展的这些书家,来得快,去得也快,匆匆忙忙,一茬接一茬。


梁宇航


杨再春,是七十年代书法爱好者绕不过去的一个前辈。他为当代中国书法的教育、普及、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光是作为出版人出版了大量的字帖,同时自己也编写教材、创作字帖,九十年代前后,他的字帖几乎成为每个学习者的标配。和当年的庞中华、黄若舟、沈鸿根、司马彦一辈,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书法今天热火朝天的局面。

但今天他们的书法作品没有流入市场,他们的书法艺术也没有被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认可。对于90后的年轻来人说,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说到底还是作品本身的问题,一个艺术家不管曾经做了什么,最后能留下来的只有学术和作品。

自古以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唯有不断努力创新,创作出高质量、有个性、有艺术性的作品,才有可能永葆青春,永立潮头。





无心斋手稿研究


杨再春先生90年代确实是火,对书法普及是有贡献的。

90年代买字帖,除了新华书店,更多的是随处可见的路边书摊。杨再春的《行书章法》,几乎是各书摊标配,可见流传之广。

杨再春又是出版人,所以有出书的便利,除了其主编的各家字帖,自己写的硬笔、毛笔字帖也有很多,销量应该是不错的。

他也有在电视开讲座。

所以,说杨再春火过,毫无疑问。

但是,杨再春与二田、司马彦、李放鸣等人一样,在主流书坛是没有太多存在感的。

归结起来,还是水平有限。

如果说90年代的国展,是刘正成、曹宝麟、于明诠、华人德等人的时代,近二十年来,70后、80后书家群落继起,太多青年人超出杨再春、周志高一辈。

不可否认,杨再春乃至庞中华带动了书法热,才有了今天的书法繁荣。

但是一代新人胜旧人,青年人接受的教育、物质富足、眼界开阔,将前辈拍死在沙滩上,也是应该的。

如图,拍拍前辈。




芥藏山房


杨再春老师是众人公认的大家。

来一幅自撰句一一锦江秋色



时闲墨飘坊





古风5188


首先讲,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不是杨再春。首届书协主席是舒同老先生。舒同书法在民国时期就有较高知名度。延安时期,有人让毛主席题字,主席说,"去找舒同写丶可见舒同是功力深厚的书法家,自今,舒同体流传很广。杨再春从事书法较早,也出过书法刊物,但其书法还很不成熟,如说杨是书协创始人,是十分荒谬的。


静海45680989


看我的作品






陈凌云书画


杨老先生,人不错,祝您高寿,论字,很一般,就当玩吧,您能捣鼓几年,是几年,延年益寿,呵呵,

目前,活着的书法家,论楷书,田英章写得最好,死活一块算上,楷书写得最好的是欧阳询,然后就是清朝的姚孟起,

目前,活着的书法家,论行书,写得最好的是简军海,死活一块算上,当然是王羲之第一!草书写得最好的也是王羲之,狂草写得最好的是怀素,张芝,


独上西楼140816903


我喜欢写字则与杨再春老师的电视讲座有很大关系。偶尔一次的学习就喜欢上了,断断续续自己也写写。感谢杨老师的启蒙。




wgq700228


杨在春是大家公认的书法大家,他为什么不火,跟他低调做人有一定的关系,他为人不张扬,务实,不以挣钱为目的,不炒作。火当然要有实力,但与炒作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现在所谓的歌星影星他们除了有实力以外,关键还在炒作,在包装,为了火他们不择手段,甚至制造绯闻。再比如范增,2016年春节在荣宝斋搞画展拍卖,购画者通宵排队,开展后所有作品被一抢而空,当日成交3个多亿。那些所谓的收藏家花500多万每平尺像买白菜一样的疯抢,这就是炒!所以范曾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