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輝:傳統信用模式難以滲透數字化供應鏈金融

新浪財經訊,科博會“2019中國金融論壇”於2019年10月23-24日在北京召開。論壇主題為: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李禮輝出席並發表演講。

李禮輝表示,傳統的認證工具和信用模式難以滲透數字化的物聯網,也難以滲透數字化的供應鏈金融。

傳統的物權認證體系是中心化的,環節多,效率低,覆蓋面小。而在傳統的商業信用模式中,信任需要積累,建立信用需要較長的週期;信任需要中央節點,日常經濟行為難以成為社會信用記錄;商業信用可及範圍小,信用成本高。

李禮輝認為,供應鏈金融的規模化將是是大趨勢。“我們應該共同開發供應鏈金融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高品質的金融服務。”

李礼辉:传统信用模式难以渗透数字化供应链金融

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李禮輝以下為演講實錄:

新世紀以來,數字技術創新突飛猛進,交融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數字化的物聯網預計將快速擴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GSMA的測算,我國物聯網的鏈接規模的擴張速度領先全球,2018年達到23億,預計2019年31億,2022年將達到70億,年均增長幅度約32%。

如此巨大的物聯網鏈接規模,既需要數字化、智能化的設備,也需要各種各樣的物聯網底層技術平臺和運營管理、安全管控應用系統。這將形成龐大的市場。據GSMA測算,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2018年13300億元,2019年預計14900億元,2022年將達到21300億元。

數字化的物聯網和龐大的物聯網產業,迫切需要規模化的供應鏈金融,以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一體化,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一體化。

新一代的物聯網將形成自然人、企業法人、生產設備、生活設施之間的交互鏈接。其中諸多鏈接可以賦予金融交易功能,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這就需要對物權關係、信任關係進行認證。規模化的供應鏈金融所需的認證,是傳統的認證體系和商業信用體系無法達成的。

傳統的物權認證體系是中心化的,環節多,效率低,覆蓋面小。而在傳統的商業信用模式中,信任需要積累,建立信用需要較長的週期;信任需要中央節點,日常經濟行為難以成為社會信用記錄;商業信用可及範圍小,信用成本高。因而,傳統的認證工具和信用模式難以滲透數字化的物聯網,也難以滲透數字化的供應鏈金融。

近10年,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底層技術研發和實驗應用在數字信任領域取得了初步進展,有可能應用於新一代物聯網和供應鏈金融。

一是應用數字技術對人或物進行特徵識別和時空定位。可以認證身份,確認點對點、端對端的操作權和控制權;也可以認證物品,確認物權的價值和歸屬。

二是通過數學方法解決信任問題。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通過算法程序表達規則,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構建一種“技術背書”的信任機制;也可以應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挖掘,對企業法人或自然法人判別信用狀態,發現信用,發掘信用價值。

數字信任的價值在於:可以在廣城、高速的網絡中建立零時差,零距離的認證工具,提高供應鏈金融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以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環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紐帶,節約信用形成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加持商業信用。

可以說,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數字信任,是數字化物聯網和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的靈魂。一批科創企業和金融機構正在進行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的技術研發和應用實驗。

螞蟻金服建設“雙鏈通”的區塊鏈平臺,建立數據標準、認證標準和合規標準,建立智能合約共同審核機制,形成能夠容納眾多參與方,能夠保護數據安全的聯盟網絡。

江蘇銀行建設區塊鏈+物聯網,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多流合一,通過設備工況、實際用電、產品存儲的實時監測判斷企業信用,技術重點是確保上鍊時的身份真實性和高頻次多方鏈接的可靠性。

萬嚮應用區塊鏈技術建設汽車物流和石化物流管理和融資平臺,實現對貨運卡車、倉儲設施、貨物的規格、數量識別和實時定位,提供T+O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一些技術專家正在研究新一代隱私計算技術,採用多重簽名、門限簽名、安全多方計算、同態加密、代理重加密,可信執行環境等技術手段,力求確保數字信任、數字鏈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隨著新一代物聯網規模的擴張,供應鏈金融的規模化是大趨勢。我們應該共同開發供應鏈金融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高品質的金融服務。

第一,注意成本和競爭力。只有把握了先進數字技術和應用能力的機構,才有可能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創造超額利潤,獲得優於同行的投資價值。技術創新應關注新流程、新產品、新服務、爭奪新客戶、新市場、創造新價值。

第二,注意數字安全和物聯網可靠性。新的數字世界是多中心、分佈式、數據雲多元複合的結構體系,物聯網安全技術必須與時俱進,升級換代,增強可靠性。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算法程序,必須具備足夠的可靠性和公正性,還必須得到權威,可信的檢驗和認證,才能大規模應用。

第三,注意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明確產業政策,對數字技術研發企業和專業人才給予稅費優惠,鼓勵數字技術研發和應用,國家隊加民營隊,中資加外資,大中加小微,在數字技術的關鍵領域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在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的關鍵領域建立全球性競爭優勢。抓緊更新和完善物聯網技術、數字金融技術國家標準,建立專業化的物聯網技術、數字金融技術應用審核和驗證體系。在物聯網和數字金融全球制度建設中爭取中國的話語權。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