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苏氏人物志》晋江苏六娘


《福建苏氏人物志》晋江苏六娘


《福建苏氏人物志》晋江苏六娘

苏登科。

《福建苏氏人物志》晋江苏六娘

福建,简称“闽”。在古代,闽不是指现今福建。福建在唐朝以前叫“七闽”。《周礼·方》有“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 的记载。“七闽” 是指古闽越族有七支部落:闽族、百越、千越、越族、安家族、木客族、山都等。其活动范围,除了福建全境,还北涉浙江温州,南入广东潮州,西接江西余干。

秦兼并天下,置闽中郡,中央政权始达于福建。今人林汀水先生在《福建人口迁徙论考》(原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中认为:福建人口的迁徙,可归纳七个时期,凡十次。其中以战国末越国人的入闽、西汉武帝时闽越人的被迁徙、三国吴的移民入闽和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入闽影响最大。移民入闽规模最大的时间是在靖康之乱和宋末元初,而大规模的移出,是在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以至于整个清代。大致说,前期是以入徙为主,后期则以迁出为主,转折期是在宋末元初。

据统计,福建省自古及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编纂有省、府(州)、县三级志书638种,现存287种。其中省志8种,府州志42种,县志237种。福建存世最早的志书,当推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梁克家撰写的《三山志》。

《福建苏氏人物志(古代部分)》一书,主要依据现存志书所收录的福建籍苏氏人物进行编写,总计873人。其中福州苏氏17人,宁德苏氏50人,漳州苏氏150人,泉州苏氏410人,厦门苏氏61人,龙岩苏氏90人,莆田苏氏35人,三明苏氏10人,南平苏氏50人。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苏氏历代进士(含武进士、特奏名)有100人,举人(含武举人)124人,贡生(含五贡)145人。可谓人杰地灵,栋材辈出。

《晋江苏氏》为《福建苏氏人物志》泉州苏氏的一部分。晋江位于福建省南部,建县于唐景云二年(711年),自古隶属泉州。建国后至1986年,晋江地区是泉州的通称,泉州市仅指鲤城区一地。1992年晋江撤县设市。

现存《晋江县志》有二种:一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方鼎等修《晋江县志》十六卷;二是道光十年(1830年)周学曾等纂修《晋江县志》七十七卷。

按现存府县志所载,晋江苏氏有进士27人(北宋8人,南宋8人,明10人,清1人),特奏名3人(北宋1人,南宋2人),武进士1人(明1人),举人30人(明11人,清19人),武举人4人(明2人,清2人),贡生14人(明4人,清10人),文职1人(明1人),武职28人(明1人,清27人),封赠8人(明7人,清1人),列女65人(明4人,清61人),其他14人(南宋2人,元1人,明7人,清4人),总计197人(唐2人,北宋9人,南宋12人,元1人,明48人,清125人)。

苏六娘,泉州晋江人。苏启能六女。生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十二月初一日。刚出生时有点神异,稍长端庄纯淑,料祸福多奇中。16岁时,父母为她议婚,她说:“对山可移,我志不移”。于是留下七绝诗一首,拜別父母,羽化登仙。安葬时,众亲友护灵柩至紫帽山麓,忽然雷电交加,风雨聚至,索断棺坠,众人散归暂避。再去看时,则已蚁泥封茔。此后,蚁冢累现神光,村里人在墓前塑像建庙奉祀。

正统十四年(1449年),盜魁邓茂七反乱,泉州太守熊尚初战死于古陵坡,贼兵乘势驱赶,军民塗炭。忽东南风急,白昼如夜,神兵从天而降,素旗飘扬,上有“对山苏六娘”五字,贼势大阻,望风而逃。茂七败逃至延平,后被歼灭。

过后,官府具疏奏闻朝庭。成化六年(1470年)敕封护国卫生夫人,谥号“贞烈”。万历年间(1573-1620年)太守邱浙大重修坟庙,建亭竖碑,复奏请加封“衍圣崇福”四字,刻石祀之。清初兵乱,遭到焚毁,里人再次修建。

苏六娘事迹,详见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六、卷六五、乾隆《晋江县志》卷十五、道光《晋江县志》卷六十。

在泉州苏姓族人里,还盛传一个故事。明万历二十年(1592)暮春之夜,泉郡南门外钱坡村几位苏姓族长在大宗祠内的夫人座前上香,祈求保佑本村上京赴试的举子功名成就。众人正跪地叩拜,忽然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少女笑声,令人疑惑。众人抬头四顾,杳无人踪,但见苏夫人姑慈颜笑容盎然,座前长明灯爆出一朵璀灿的火花。几位族长恍然悟到,应是今年春试钱坡举子榜上题名,祖姑所以欢笑。果然不出所料,是日皇榜高悬,泉州一府“五中三苏”(五个中了进士,三个姓苏的,即晋江人苏茂相、苏守一、苏宇庶三进士),钱坡村二苏(苏守一、苏宇庶)同榜登科,一时传为美谈。

紫帽山与清源山、朋山、罗裳并称为泉州四大名山。因与清源山隔江南北对峙,俗名对山。山虽不高,其形如古代纱帽,绝顶常有紫云,景色也秀美奇丽。神灵显赫的苏六娘坟庙,就位于紫帽山北麓。如今,这里已经成了泉南民间信仰旅游胜地,而名扬海内外。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六十《人物志·女仙》载:

苏六娘 苏启能女,以洪熙乙巳(1425年)腊朔诞生而神异,稍长端淑孝敬。料祸福多奇中。年十六不字。或劝之,曰:“对山可移,我志不移。”一日,拜别父母兄弟,曰:“夜神人见召,明晨寅刻将辞世矣。”及期,祥云缭绕,天乐遥闻。六娘素不知书,时辄索笔留吟曰:“溶溶月色浸清秋,鹤御翩翩此日游。一点灵光何处寄?万年烟火紫山邱。”因护柩至紫帽山麓,忽索绝坠地,雷电风雨骤至,众散归。诘朝往视,则蚁泥已封矣。自后累显神光。里老建庙于墓前,塑像祀焉。正统十四年(1449年),邓茂七作乱,侵泉州。太守熊尚初战死古陵坡。贼乘势长驱,军民鸟散。俄东南风急,白昼晦冥,有神兵从空而下,素旗飘扬,书“对山苏六娘”五字。贼气大沮,走去。已而延平告警,授军有与前役者,乘风沙树六娘旗帜,遽蹂之,贼望旗溃,茂七歼焉。事闻于朝,成化六年(1470年),勅封护国卫生夫人,谥贞烈。万历中,太守邱浙大修坟庙,建亭竖碑,复奏请加封“衍圣崇福”四字,勒石祀之。国初遭兵燹,里民鸠工重建。”

《福建苏氏人物志》晋江苏六娘

清乾隆《泉州府志》苏六娘

声 明

作者苏登科先生重申,对稿件内容及表述的正确性承担责任的一种制度。即署名发表的著作、文章或报道,如出现政治、学术、技术性错误或史实情况,由原作者本人承担责任。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福建苏氏人物志》晋江苏六娘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