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为何能火到日本?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我在中国买了部手机。华为的。

这部手机确实很有趣。内置APP相当的丰富。也许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共同偏好,如今在手机APP中成为主流的是短视频。中国的手机只要一开机,马上就会有这类短视频的平台映入眼帘。除了抖音、快手和好看视频之外,以往的一些APP也在积极拓展短视频业务。

短视频APP的代表无疑是抖音(在海外上线的国际版名称为TikTok)。

据美国调查公司“Sensor Tower”统计,在2018年第一季度,从苹果App Store的APP下载数来看,排在世界首位的是TikTok。

其影响力首先明显体现在音乐的世界里。

美国的说唱歌手Lil Nas X演唱的《Old Town Road》在美国的音乐排行榜Billboard的单曲排行榜上连续17周排在第1位(截至8月3日)。在Billboard 的约60年历史上,刷新了历年最长纪录。

其长时间位居榜首的原动力被认为正是抖音TikTok。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以这首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大量发布模仿牛仔和女牛仔的视频,在此推动下,曲子大为走红。

音乐行业的专家表示,今后意识到在抖音TikTok上使用的作曲或将不断增加。

抖音为何能火到日本?

在日本,TikTok开始成为话题或是去年(2018年)前后。当时在推特(Twitter)和YouTube等平台上,广告变得异常醒目。由于广告出现频度特别高,表示“TikTok广告令人讨厌!”的呼声增渐起。但是,年轻人的想法很有趣,在之后恶搞视频成为话题,知名度不断提升。

日本版TikTok原本以十多岁的年轻人、尤其是女初中生和女高中生为中心受到欢迎,但在如今,或许是认识到经济效益的巨大,在商业界也成为受到关注的APP。在2017年夏季被推出以后,受名人利用等推动,1年后的每月日本国内总播放次数达到130亿次以上。(2018年7月的数字)

据数字相关领域的大型媒体表示,在日本,TikTok快速增长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自拍文化成为年轻一代的流行趋势。另外一个则是智能手机成为年轻一代的娱乐的核心。TikTok视频以配合音乐的对口型视频为中心,进行自拍成为主流,因此似乎可以认为,充分乘上时代潮流让其聚集人气”(《日经xTECH》2018/12/25)

提到现有的视频媒体,YouTube很有名。但是,与TikTok相比,YouTube视频的时长相对更长,而且要变得如此有名也并非易事。而TikTok视频仅为15秒左右,时长很短,因此比较容易发布,(虽然我做不到),如果受到关注,能一下子成为名人,这一点似乎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抖音为何能火到日本?

以后,其人气能否扩大到 20多岁乃至30多岁的人将是关键。

那么,具体来说,在日本的TikTok上,哪些视频发布者受到欢迎呢?频繁在TikTok上发布自拍视频的人被称为TikToker,在日本有名的TikToker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被视为人气NO.1的是“ hinata”。竟然是名小学生。她是一个容貌端庄的美少女,不说的话很难想象其竟是小学生。

她选择自己喜欢的曲子,拍摄和发布配合歌曲对口型或自己随意跳舞的视频。由于被认为“可爱!”,关注者出现激增。如今,她能收到来自日本国内外粉丝的评论,舞蹈和服装都受到关注。据称很多少女憧憬“变得像 hinata那样”。

其次是“♡yuna♡tako”。Yunatako是在读女高中生,还是少男少女杂志的模特。她自13岁开始接触TikTok。

抖音为何能火到日本?

另外,“maikichi”也是人气的TikToker,是在读初中生。粉丝们表示,在可爱和有趣这一娱乐性方面显得出类拔萃。

就像这样,在日本,TikTok以10多岁人群为中心快速增长,但不能忘记的是也伴随一定的危险性。虽然存在家长积极提供支援的情况,但在相关机构,声称“孩子背着家长发视频是否妥当”等咨询正在增加。

另外,带有恶意的成年人的存在也难以忽视。

增长的背后存在风险。由于增长的速度过快,日本社会似乎对于TikTok也处在虽然感到困惑但仍持续观望的状态。

不管怎样,我是不太理解。

年轻人一代始终在不断创造新事物,但最近倍受欢迎的组合的一名成员却在音乐节目中表示,“我是‘昭和歌谣(歌曲)’的粉丝”。我听后感到非常吃惊。他才12岁。

与新旧无关,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就会去喜欢——感觉他们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代人吧。

青树明子 简历

抖音为何能火到日本?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