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家庭教育、没有学识底气的家长们,出路在何方?

同学求助:我有个同学,家里境况特别不好的那种,爹妈都没正式工作,到处打零工,经济上特别困难。可是吧,他却比我们这些家庭经济状况相当好的同学更牛逼,从随便哪个学习用具到身上所有穿的戴的,无一不是名牌。当然,人家爹娘愿意当祖宗供着是人家的事,可这小子分明就是个拎不清的,整天颐指气使拿鼻孔看人,搞得谁都是他家小奴婢似的,弄得同学关系特别紧张。我们几个都懒得理他,可他自我感觉良好到总觉得我们怕他,时不时找机会跟我们寻衅挑事儿,也是醉了,为什么如今有这么多这么多“穷孩子”正在变成人见人憎的“熊孩子”?他爹妈是咋样的奇葩脑回路才能把孩子养成这德性啊?

答:你这一问,实在具有鲁迅式振聋发聩的力道与尖锐,是个好问题,我很乐意解答。从表面上看,越来越多的“穷孩子”正在变成“熊孩子”的原因,是这些孩子的爹妈们素质较低、不懂教育等原因导致,再细分的话,一是家庭教育价值观两极分化,要么一切向“钱”看,要么觉得爱“钱”可耻;二是家庭教育目标两极分化,要么分数至上,要么读书无用;三是家庭教育手段两极分化,要么武力镇压,要么过度溺爱。但实质上,这只是人人可见的表面原因,真正内里根源,一在于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之时代洪流或同化或席卷过程中导致的价值观混乱,二在于我们国家发展速度极快与某些国民自我成长速度快慢导致的生活目标错乱,三在于当下生活所局限的小范围人际圈中错误的所谓主流榜样与真正正确的未流榜样导致的生活方式愦乱。

话说回来,这些拒绝自我成长或自我成长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无知无觉却正在被时代洪流席卷将将吞没的家长,他们为什么愿意成为时代洪流的枪手“以爱为名”戕害荼毒自己的孩子呢?为什么“好心好意”倾全家之力将好好的孩子养成“熊孩子”呢?

不懂家庭教育、没有学识底气的家长们,出路在何方?

1、家庭教育价值观两极分化:一切向“钱”VS爱“钱”可耻

为什么不少“穷孩子”正在变成“熊孩子”?位居第一的症结便在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严重两极分化,家长以身作则、以心相印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一言一行给孩子灌输了两个极端矛盾的价值观念:当鼓励或激励孩子好好努力的时候,家长们的主导观念是“钱是万能的,所以一切都要向钱看”;当囊中羞涩拿不出、付不起孩子的高端消费时,便会批评教育孩子要明白“钱是万恶之源,所以爱钱是可耻。”

是的,一个“家”字,一个“冢”字,早已经将家庭伦理、亲子关系阐释的明明白白——家是生命诞生与成长的源头,冢是生命枯萎与消亡的终点。而家庭教育价值观便是决定家之所以成为“家”、家之所以成为“冢”的那只神奇之手。

第一、“伤在心里”的隐性后果是什么?

健病倒了,一米八三的大个儿,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就萎靡了,像秋风里支离在枝头的叶子,凄惶,枯干,生命的迹象显见的是去了。

健一向表现的达观,天大的事也是哈哈一笑,过就过了。他的心胸之豁然,常使我们这些整天价期期吭吭为琐事烦忧的朋友自惭形秽。

诊断。先是西医,在一家知名的大医院,做了所有检查项目,心电图、透视、血象、肝功……甚至包括CT,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再是中医,黑憷憷的汤汤水水往下灌,可是,显见的,健在迅速地枯干,越来越像墙上的植物标本。

实在是求告无门了,我们带健去拜访青一大师。青一大师精佛法通人理晓医道。健原本一百六十斤的体重,此刻却像是一片薄薄的叶子,轻飘飘无声无息落在桔黄色的蒲团上。

一声更加空荡荡的“阿弥陀佛”,青一大师含笑起身,示意我们跟来。

大师停在寺院后山的一棵断树前,道,“伤在心里。”

我们不明所以,困惑地望着大师。

“三十年前的一个黄昏,一个小沙弥贪玩,把一枚石子射到到一棵树上。那石子有半个鸡蛋大,大半还露在树外面。小沙弥好奇心起,决定要看看这石子和这棵树。每天做完晚课,小沙弥都会来看看。小沙弥一天天长大了,树也一天天长大了,那枚石子一点一点地被包进树杆里面。小沙弥成了主持,小树成了荫蔽半山的大树。一年前的一个清晨,有小沙弥惊慌地跑来告诉主持,说后山那棵“神树”断了。主持不信,那么庞大的一棵树,怎么能说断就断呢?到的后山,三人合抱的那棵大树,树杆处赫然断成了两截。无缘无故的,怎么就会断了呢?主持近前查看,断裂处靠近树心的地方,隐隐约约有一圆装物。主持恍然大悟,原来,那枚石子就是树的伤,那伤,一层一层深深地被裹在树心里。原来,三十年前的那一枚小石子,是树心里的伤哪。若是表皮伤,怕是早都愈合了?可树心伤了,轰然倒地是迟早的事。”大师微微的叹。

第二、“伤在心里”背后是什么道理?

健的心里,有怎样的伤?

十岁时,带唯一的妹妹上街玩儿。天热,健馋那冰冰凉的冰棍儿。健安顿了妹妹在马路对面等,他跑过去买冰棍。冰棍在手,健兴高采烈往妹妹的方向跑。妹妹也乐,兴高采烈向哥哥的方向跑。一辆车飞驰而过,健的童年从此就溅在鲜红的血色里了。

十四岁,健在乡下的奶奶家过暑假。健跟小伙伴们钻到山里去采野果子,一整天没见人影。奶奶心慌意乱到处找寻,失足跌下山,从此白色石膏裹断了健少年的梦。

二十八岁,健携了双亲带了娇儿爱妻,一家人开开心心去旅游,行至沱桥,祸从天降,桥断了。父死母亡,妻儿失踪,活不见了,死不见尸。

今年,健刚刚三十岁。三十岁生日的这天,健突然兴起,独酌独醉。一觉醒来的时候,健的肌肉开始萎缩,人莫名其妙的就干枯了,无法进食,无法运动,无法流泪,无法微笑——两年前家人刚刚出事,我们一直担心健会出事儿。可是,我们看到的健,依然谈笑风生,阳光灿烂。两年过去了,死了的,失踪的,早已在土里化作了灰。健明明一直都好好儿的,没有任何征兆的,活生生的人却突然就枯成了标本。

“树心伤了,轰然倒地是迟早的事!”原来,谈笑风生的健,心伤深种。

原来,表皮伤了,会很快痊愈,无非是留下些难看的疤痕,却不致命。而心伤了,却是无药可医的——真的无药可医吗?

其实不!父母欲望少一点、心气平一点,不硬生生把好好一个“家”弄成“冢”,让家成为一片温柔的海子,成为一块肥沃的土地,家庭内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孩子都能够自在盛开,都能够滋养生息,很难吗?

不懂家庭教育、没有学识底气的家长们,出路在何方?

2、家庭教育目标两极分化:分数至上OR读书无用

为什么不少“穷孩子”正在变成“熊孩子”?位居第二的症结便在于家庭教育目标的严重两极分化,要么分数至上,要么读书无用。

第一,读书真的无用吗?

以我自己的体验,读书甚至都不是为了挣钱——如今这社会多好啊,挣钱机会多到满大街散落无人捡。

读书,终究不过是让自己离动物状态越来越远,让自己哪怕身体活在尘埃里可心灵依旧能够开出鲜花来!

书读得很多很多、人活得很美很美的名人,在我的心目中莫于过林清玄。而我的身边很近处,也有这么一个人——哪怕是家门前少少的几棵树笼簇而成的小小林子,在她那里都能美出万千仪态,美成万千世界!

花世界里芳艳万千,却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她的小树林。

小树林原本不叫小树林,小树林原本有个很俗且滥的名字叫做森林公园。因了那个槐花一样绵绵甜甜柔柔软软小女子,小城里许多人都不把森林公园叫森林公园了,就叫小树林,温馨而情真,像大雪天窝进手里热腾腾的桐花手炉,有娘亲的味道,有幸福的味道。

“穷人莫听富人哄,桐子花开要下种。”桐花开时,槐花也就开了。桐花是殷勤体贴的侍者,热情而不失优雅地,将她、将我一路导引,向槐花开处行——说行有点夸张,槐花千树的风景离她实在很近,一个拐弯再下三五台阶即到。省繁就简地说,桐花北向开,在她前窗外;槐花南向开,在她后窗外。瞧,命与命就这么明晃晃昭示不同,她当初入住时候小区简素,如同整个县城都还不曾育养出大规模高标准的风雅和美丽。她入住不久,桐花和樱花就次第结伴来落户,它们与她一样一年一个模样,青葱徐来,艳色初绽。她指间墨笔与南向而开的槐林一起由微凉而至丰腴,曲径通幽清月高挂,槐香如水人儿如画。一季一季殷殷切切体验,一篇一篇绵绵暖暖记下,她是那样细腻敏感而情深的女子,一朵凋落新痕,一缕薄凉秋风,一角流纹雪花,一次平常遇见,都能将渐渐安静下来的夜空、城市和她的墨笔焕然一新。

她写道,“去年在小树林里一直吹笛子的白发老伯,好几天都没见。他曾坐过的那方石凳显得空落,思忖着经历了一个寒冬怕是再也见不着了吧,于是惆怅啊惆怅。忽一日,看到他又坐在那里吹笛了,且吹的音符连成了串儿,一颗心,竟莫名的惊喜。”

她写道,“那一天,我撑着伞,高姨撑着伞,有春雨,三三两两地落,我们在小树林相遇。我俩手牵手在公园的小径上走了两个来回,她指着一树一树的花叫我看,要我拍这一树那一朵,不厌其烦。高姨大我30岁,高姨老了,天不凉,她却戴着口罩。我俩站在一棵大桃树下看花落,花瓣像雪片,轻轻地飘,落下几瓣,停了,又落下几瓣。高姨跟我说她出生的地方,说她博学的父母,说父辈和她的被时局改变的命运。她一点都不激动,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临别,高姨与我约,第二天风雨无阻、不见不散,快活的像个孩子。我突然发现,桃花落的时候亦从容而优雅,所谓伤感,只不过文人骚客的杜撰。”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她就是那种清浅活、安心道的上等女子。而我不是,我是个面儿上软和骨子里烈焰的,这样那样诸多事体总想要个圆满,圆满这东西是头顶堪堪悬的利剑,一不小心就会落下来,就会有人鲜血淋漓遍体鳞伤,不是旁人,就是自己。伤着自己孰堪忍,伤着旁人呢?自己或旁人、忍或不忍都是烈火滚油煎——却习惯了每有问候来时候,都会说很好呀很好呀,然后佐以生动的笑和明艳的欢喜证明那好。她却温温软软将我看穿,她张开臂膀张开怀抱温温柔柔向我,“知道你不好,不想笑就不笑。”

槐花是无数颗亮晶晶的星星明亮了整个小城,坑坑洼洼沟沟峁峁到处都是绕绕缠缠绕绕的甜香,一丝一丝是乡愁柔软,一缕一缕是米酒芬芳。千树的槐花有多少?生命的遇见有多少?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去去来来次第迭替,又有多少人在生命里留下痕迹?春来的花开,聚时的痴缠,多么嚣张的繁艳,多么刻骨的铭记,终是会淡去,而唯一能温暖生命、明媚情绪的,只是某个瞬间某个最平常的琐碎,比如柔柔暖暖那一句的铿锵,比如温温软软那一眼的看穿。槐花已谢去两个季节了,可那看穿和那铿锵如同乡愁里炊烟,任流离颠沛却永远不散不淡,永远生动新鲜。

第二,分数至上,对一个幼小生命的伤害有多大?

不少家长给孩子树立的教育目标是这样的:只要你能考出高分数,想要啥、想做啥爸妈都满足你!而这种极端功利化的教育目标在孩子心里投射的意思是什么呢?“你活着的目标就是高分数,考不了高分数你还活着干嘛?”——分数至上,否定的是孩子的生命本身!

还有不少家长给孩子树立的教育是这样的:在学校混活着识几个字,会写自个名字、能认得钱就行了,就赶紧出去打工,早出去早挣钱!这种只看眼前头一寸的、极其短视的教育目标在孩子心里投射的意思是什么呢?“人活着就是为了挣钱,读书不读书的,有个狗屁用?”

是的,读书终究不过是让自己离动物状态越来越远,让自己哪怕身体活在尘埃里可心灵依旧能够开出鲜花来——而这,跟钱多钱少没有一毛钱关系。有些人富可敌国,可是那一颗心啊整日里如在油锅。有些人一天三顿清粥小菜,可是那一颗心啊整日里花开香远,正如同我。

我读的书不算多,但我却是幸运的,我的心有桐花烂漫为引,有槐花芬芳为冢。当然,也有那看穿,淡了眉间新愁;有那铿锵,愈了骨底旧痕。我终究由中等而上等,我学会了慢下脚步在桐花的粉艳里柔软,学会了抽出身来在槐花的清甜里安暖,学会了不愁肠未来不纠葛过往——过往,两个字,多少沧桑。人们说放下便是心安,心安即是归处。是的呢,眼面前,一朵朵一嘟嘟繁花千树将季节与心事剔透;遥望处,碧波里泛舟是谁家少年,蓝天上风筝正堪堪回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微雨的午后,蜷缩成猫咪的样子,在她花花草草清鲜明媚的文字里浅眠;梦里烈焰在清水中一遍一遍,是洗了又洗的棉布,不污不垢,如花千树。

是的,垂髫童子也罢,耄耋老人也罢,只要肯读书,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任何时候皆可学而得之。教养则不同,教养这东西教不出来,任你舌绽莲花纵横捭阖哪怕可以把人说死、把国说亡,可是你做的却是另一套——如何给孩子说出个“心无内伤”明媚灿烂的好教养?那么,完全不懂家庭教育、德性品行也欠了火候的家长索性就什么也不说了罢,什么也不说,只时时处处默默多陪,多陪着孩子在一起,便已经是仁慈与宽恕了,是与孩子一起努力向好的最佳途径。

不懂家庭教育、没有学识底气的家长们,出路在何方?

3、家庭教育手段两极分化:武力镇压PK过度溺爱

为什么不少“穷孩子”正在变成“熊孩子”?位居第三的症结便在于家庭教育手段的严重两极分化,要么武力镇压,要么过度溺爱。

第一,武力镇压或过度控制的孩子,会被“伤在心里”

这是刚下班路上遇到的,一个小男孩有七八岁的样子,跟爷爷一起在路上走,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就大发雷霆,对爷爷连踢带打,把爷爷手里提着的所有东西都给摔到地上,还满地打滚儿,甚至拿自己的头去撞地,爷爷吓坏了,急忙去抱他拉他,结果呢,他居然抡起拳头就捶到了爷爷眼睛上……七八岁的男孩子,力气不小了吧?这么猛的一拳照准了过去,眼睛会瞎掉的好不好?类似的、同质的场景和情景,家长们不陌生吧?说不准自己个身边时时发生着呢,只不过暂时还没造成太惨烈的后果罢了。

更惨烈的、血淋淋的,这些年发生的还少吗?

达州13岁男孩持刀将母亲杀害,然后若无其事上学去了。为什么?据袁夏事后交待,是怨恨母亲对他控制过于严格,他只想喘口气。袁夏天生就是个杀人凶手吗?警方后来的通报中称:在袁夏的父亲、亲戚和邻居眼里,他是个对人有礼貌、经常帮爷爷奶奶干活的好孩子,家里还贴了不少曾经获得的奖状呢。但是,没有人能想到这么个乖孩子,居然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大大小小事无巨细,父母亲对孩子控制的太久太多太严,孩子心里积累了太多负面情绪无法排遣,又没有专业的机构可以求助,没有可靠的亲友可以排解,最终只能自己“动手解决”——为什么选择这样冷血和变态的方式解决呢?不是孩子太坏太狠太没人味,是因为他不会别的什么方式啊!是因为他从小到大的一切都是父母包办的,他自己肩膀上虽然也长了个脑袋,可那脑袋的唯一功用是考取高分数让父母高兴,那脑袋除此之外再什么也不会,不会像高智能生物、像人一样进行思考,那脑袋一受刺激就只剩下原始的动物本能了。鸟类的筑巢不需要受教育,它天然地就懂得选择和安放筑巢材料;人从远古遗传下来的动物本能之一就是遇到危险拿起武器……对那13岁、17岁的少年而言,他们的动物脑模式一启动,手边的刀子或者斧头就成了天然的选择。

第二,过度溺爱的孩子,也一样会被“伤在心里”

过度控制或武力镇压的家庭教育手段确实很不对劲,可是“过度溺爱”的家庭教育手段就是合适的吗?

过度溺爱式的家庭教育,是因为父母没把孩子当一个孩子养,而是把孩子当一只小动物养——养动物的标准模式可不就是给吃给喝给穿却不允许他思想自由、灵魂自由么?

是的,过度溺爱的孩子,也一样会被“伤在心里”,正如同此刻,如同被狂风与暴雨突然袭击的庄稼、果树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突来的狂风不只把整个楼都撕扯的呜呜动弹,还遮天大手般刹那就拽来了黑压压浓云,然后裂帛声起无垠天际无垠黑棉兜兜嚓一声又被撕破口子,暴雨碎银锞子似的唰啦啦从那口子里倾下来,窗玻璃、车顶子、挑角檐、马路和马路上狼狈乱窜的脑袋,噼里啪啦声声儿清脆……真要命啊,这清脆!目所不能及处,那些成熟了却还未收的庄稼、挂了沉甸甸果实的果园、俏生生亭亭立的玉米、灿烂明黄中蓄满了深枝心事的菊田……一毁就是十几、几十个乡村城镇。城里人哀悼这暴雨的方式,是疯狂刷微信圈,一张一张又一张照片是汹涌潮头丁丁点点的细碎浪花很快会被更汹涌更澎湃的照片淹没——就如同那些生于穷家却豪侈于名牌、挥霍于无度、懵懂于世事的“穷孩子”。

完了、全完了!果园里断叶残叶,庄稼地狼藉一片……狼藉的何止庄稼与果园——就如同无数中国式穷妈妈和穷爸爸以及被他们武力镇压或过度溺爱的“穷孩子”!

不懂家庭教育、没有学识底气的家长们,出路在何方?

4、“穷爸穷妈”成为“好爸好妈”,途径和标准是什么呢?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一切人类教育的三大核心支柱,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的、支撑性的作用,这谁都知道。可是,对于穷妈妈穷爸爸而言,好的家庭教育又意味着什么呢?简单说只有两个字:本色!穷点没什么,有多大肚儿端多大碗,别搞什么倾全家之力供孩子“吃香的喝辣的”之类即可。

一个孩子的优秀,跟家庭经济状况有关,但不是绝对相关。家长不能够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不能够从点点滴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必然导致了穷爸爸也罢穷爸爸也罢都不能够成为好爸爸,穷妈妈也罢富妈妈也罢都不能够成为好妈妈。那么,好爸爸或者好妈妈的标准是什么呢?

一是能够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处帮助孩子提升动手能力,帮助孩子获得更强的独立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为爱的分离做好预备教育。

二是随时留意孩子的情绪发展。帮助孩子实现情绪表达的畅通无阻,教会孩子习得从情绪低谷中走出来的能力,使孩子可以相对长久的保持愉快满足的情绪状态。

三是与学校紧密配合全方位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家长最好少打点麻将、少混狐朋狗友什么的,妥当安排生命中点点滴滴一去不复返的宝贵时间,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培养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是学会与孩子分享生活。学会与孩子分享自己生活与工作中的真实的喜怒哀乐,也学会不挑剔、不严苛笑眯眯分享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真实的喜怒哀乐。

五是学会不用嘴巴多用耳朵。倾听是家庭教育中功效最了不起“神药”,但倾听操作起来确实不需要什么神秘的、高大上的法门,只需要将身体向孩子所在方向倾斜,简单明的了用体态语言和表情语言表示出对孩子所言所语非常感兴趣的样子就可以了——家长甚至不需要做出多么科学合理、多么高端大气的回复,只要保持了那个认真专注的身体状态和表情状态,哪怕只是再简单不过的嗯嗯啊啊,就足以让孩子愿意跟家长倾诉任何事情。

六是保持情绪稳定,最好再有点幽默感。如果家长自控情绪的能力确实过差,幽默的底气或能力也不足,那么就经常面带微笑吧——面对孩子时候常常面带微笑,这是世间所有穷爸爸穷妈妈能够给予孩子万金不换的、最贵最丽的礼物。

小结:
不懂家庭教育、没有学识底气的家长们,出路在何方?

但凡父母,不管贫穷、富有、聪明、愚钝,却都愿倾其所有为儿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倾其所有的这个“倾”字!倾是什么意思?“用尽!”即把所有的一切全都拿出来。假如家长所有的一切是一块肉,一块最好的精肉,你拿它喂兔子,兔子不肯吃,你便各种强势强迫、诱导诱胁非得让兔子吃,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假如家长所有的全部是一把草,一把最嫩的草,你拿它喂猫,猫图个好玩拨弄一二再不肯动,你便各种强势强迫、诱导诱胁非得让猫吃,猫被逼急了当然得露出尖爪狠狠挠你——孩子可不就是这兔子这猫?家长倾其所有的给,孩子却不领情;不领情倒也罢了,关键还拉仇恨,好端端的骨肉,却弄得相看两相厌,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懂家庭教育、没有学识底气的家长们,出路在何方?

兔子不能是猫,猫也不能是兔子,它们各有各的天性与习性,对它们最好的爱便是尊重!不懂家庭教育、没有学识底气的家长们,不要逼猫儿吃嫩草,不要逼兔子吃精肉,不要以自己的意志过度控制或过度干涉孩子的生命与成长,尽量多点时间陪一陪孩子,陪着孩子的时候尽量少用嘴巴多用耳朵,才是对生命个体最虔诚的呵护,才是不懂家庭教育、没有学识底气的父母教出优秀孩子唯一的出路。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