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师要走出职业困境,路在何方?

职校教师要走出职业困境,路在何方?

我担任学校领导多年,除了每天和教师和学生接触之外,也不免与社会各界人士常常打交道。因而,职校教师的甘苦我感同身受,社会各界人士对职校教师若明若暗的认识我也了如指掌。常常有人问我,你们不是职业学校吗,怎么这么忙啊?因此,我总的感到,职校教师这一群体就像桃花源人一样,有点与世隔绝的味道,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态环境”“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我知道,他们绝非像桃花源人那样“怡然自乐”的。

职校教师的生存状态可以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无奈、无助、无望。

“希望工程”招贴画中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渴望学习是一个人的本能。然而,我们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教育体制却使我们的孩子逐渐变得厌倦学习。考取重点大学,成了每一个孩子及家庭的终极目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有多少青少年学生处于彷徨、郁闷的状态(有的甚至处在崩溃的边缘),这个数字实在难以统计,果真有人统计出来,其数量恐怕也是相当惊人的。高考,是一个选拔机制,这个机制本身没有错。我认为,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机制是单向的,即只选拔上大学的人。我以为,选拔机制应该逐步改为选择机制,把读大学和读职业院校放在同一平台,创造同等机会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进行选择。二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拔?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在用标准统一的考试能力来选拔学生,而不是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天赋来选拔。在这样的考试机制作用下,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就被淘汰了,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职校生。他们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才被淘汰的,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这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会发奋学习吗?显然不会。他们来到职业学校后,普遍性的表现是:现在不知干啥,未来不知所以,常常处在无聊、迷惘之中。职校教师带着营养丰富的“套餐”走进课堂,面对的却是没有“胃口”的学生,其感受是非常无奈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职校教师特别需要得到领导的理解、专家的指点和学生的配合。但现实情况是:领导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如此,教师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能管理好课堂秩序,就是不称职的。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告知我们,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而学生则认为,既然我们没有了上大学的希望,学校不能教给我们一些实用的知识吗?我们要是能学好语数外政史地,还会到职业学校来吗?在这样的情形下,职校教师感到非常地无助。

同样是教师,大学教师待遇好、社会地位高,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中学教师责任重大,全社会瞩目,能培养出进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学生,非常有成就感;小学教师在家长的心目中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得罪不起的。可是我们职校教师呢?每年的招生季,都会有朋友找到我,劈头盖脸一句话:“刘校长,孩子考得不好,只能麻烦你了!”我内心的瞬间反应是“请你出去,我们学校不是收容所!”实际做出来的行动却是笑脸相迎,倒茶让座——生源要紧啊!

学生不听话,家长不买账,收入不高,要求不低,任务不轻。毫不夸张地说,职校教师在像大学教师那样写论文、做课题,像中学教师那样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像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那样,肩负着监护学生的重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职业生涯应该如何规划?像大学教师那样做学者吗?像中学教师那样培养高材生吗?像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那样看管着学生不出事吗?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职校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了无望。

职校教师要走出“无奈、无助、无望”的职业困境,路在何方?

我以为,路就在脚下。

职业教育是距离教育本质最近的教育类别,能从事职业教育,是一种福气。

职业教育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师生都获得了高度的自由。从教师来说,在职业学校,没有高考的枷锁,完全可以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从学生来说,进入职业学校,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完全可以做到专心致志地学知识、学技能、学做人、学做事。从师生关系来说,在职业学校,师生关系和谐有着天然的土壤和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因为职校生在初中时,由于学习成绩落后,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尤其是到了初三,当教师看到他们考取重点高中无望的时候,基本采取了放弃的态度,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优等生身上。而到了职业学校,完全没有了好生差生、快班慢班的概念,全体学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老师热情地关心着每一位同学。所有这些,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无异于从严酷的寒冬过渡到了暖意融融的春季。

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教书,对职校教师来说,这不是一种福气吗?

职业教育是影响人的灵魂的一种教育,从事职业教育,需要一种勇气。

毫无疑问,现有的职校教师多数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职校生也是应试教育机制淘汰下来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后,都会有一种惯性:不知该如何对待上天赐给他们的这一教育良机!笔者认为,这是职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和职校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根本原因。因此,摆在我们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待这一惯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以为,让教育回归教育,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教育是影响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是直指人的精神和灵魂的事业。灌输知识与影响灵魂相比孰重孰轻、孰难孰易,是不言自明的。与应试教育相比,这正是职业教育的艰难之处。因此,从事职业教育,的确需要一种勇气。

职业教育是锤炼优秀教师的广阔天地,干好职业教育,要有一种底气。

应试教育是按照一定的选拔标准,灌输知识,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因而,在我看来,这不是真正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没有选拔任务和选拔标准的,因而,教师就有可能把精力放在关注、影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上。职业教育是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因而,给教师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这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但是,作为职校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天地是广阔的,但并非万里无云,风和日丽,需要我们振翅高飞,搏击长空;职业教育的土壤是肥沃的,但并非天时地利,风调雨顺,需要我们垦荒种植,辛勤耕耘。因此,职校教师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艰难、迎接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职校教师如果仅仅把职业教育当作一种职业,必然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如果把职业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就会感到,越干越有干头!全身心地投入职业教育,苦在其中,难在其中,乐在其中,人生的价值也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