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

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依据家谱资料记载和历史整理:

吴良,字種和。生性雄伟刚直,号老实吴,明帝赐封兴隆世家。与弟弟吴祯以勇略闻名。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吴良自凤阳府三和集投奔朱元璋,担任帐前先锋,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秋,吴良随朱元璋夺取滁州。

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春,随朱元璋攻占和州(今安徽和县明朝淮西总管府驻地)。六月,从渡长江,攻占采石(位于安徽马鞍山市西南)、姑孰、太平(今安徽当涂)、溧水、溧阳。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随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累立战功,又随徐达攻克镇江、常州,守卫丹阳。

1357年(至正十七年),吴良夺取秦望山,攻克江阴。朱元璋便任命吴良为指挥使,镇守江阴(苏州)。当时,江阴地处要冲,背靠长江,扼守南北咽喉。吴王张士诚占据吴地,横跨淮东、浙西,兵强粮足,数次犒赏将士,欲要夺取江阴。朱元璋指示吴良道:“江阴是我东南屏障,你要对士兵严加约束,不要收留在逃人员,不要贪图小利,不要和地方势力争斗,只要让境内人民安居乐业就行了。”吴良谨守命令,并修筑防御设施,后因功进封枢密院判官。

1359年(至正十九年),东吴军(张士诚的军队,朱元璋称西吴)大举进犯江阴,战船横布大江。大将苏同佥驻军君山,指挥作战。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北门迎战,又暗中命元帅王子明自南门出击,两军夹击,大败东吴军。 不久,东吴军又进犯常州。吴良派兵由小路出击,在无锡歼灭东吴援军。当时,朱元璋亲率大军与陈友谅交战,国都金陵兵力空虚。张士诚却不敢北上进攻,就是因为有吴良镇守在江阴。

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徐达、常遇春夺取淮东,攻克泰州。张士诚再次出兵马驮沙,侵占镇江,并派数百艘战舰沿江而上。吴良在江阴严阵以待。

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亲自率军救援,大败张士诚,一直追击到浮子门。这时,吴良也出兵夹击,俘敌二千。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加封吴良被为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改镇苏州。吴良在苏州,修缮武器装备,加强军民团结,进封都督佥事,又改镇全州。

1369年随徐达征战青州府.

1370(明洪武三年),吴良升任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后追加一千石,获赐铁券。

1371年(洪武四年),吴良奉命征讨靖州(在今湖南)、绥宁(在今湖南)诸蛮族。

1372年(洪武五年),广西蛮族叛乱,吴良又作为征南将军邓愈的副将,与平章李伯升出兵靖州,征讨叛乱。吴良征战数月,将左江、右江、五溪地区的叛乱全部平定,又赶赴铜鼓、五开,收复潭溪、太平,并在铜关铁寨歼灭清洞、崖山叛军。诸蛮族尽皆恐惧,纷纷归附朝廷,粤西地区得以平定。

1373年(洪武六年)朱元璋诏书江阴候吴良凤阳府督屯田居和州总管府(乌江镇)。

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将青州封赐给齐王朱榑,吴良是齐王的岳父,朱元璋授命青州督建王府,居青州三和街,候官营(齐王府北门)。

1381年(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吴良在青州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墓碑记载亥山已向斗牛形。朱元璋辍朝三日,追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江国公,赐谥襄烈。

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赐葬钟山之阴。

受胡案影响,吴良次子寿安支有孙三人,思贤思礼后裔自江南徐州之乌龙江老鸦窝(江阴)迁寿邑吴家营。留守候府一支思元后裔自应天府后宰门候府经河北马鞍厂迁居青州吴家井,其后裔三支分迁高柳、红河、井塘(各支迁居地详细资料有谱记载)。

良公后裔历经696年世系完整,受胡案影响以及反清复明运动,家谱各支皆有失讳记载,在此不再叙述,以谱载为证。

【附吴良、吴祯兄弟墓,图文来自网络】

吴良、吴祯兄弟墓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街3号新世界花园小区内,当初吴良、吴桢墓神道石刻在老南京电影机械厂内,据介绍这些石刻因当年电影机械厂建设的需要也进行了位移,以后电影机械厂倒闭了,厂区及厂房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新世界花园小区。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吴良、吴祯墓也围在小区内。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桢兄弟俩,定远(今安徽定远)人,皆是明初开国功臣。二人原名国兴、国宝,因避朱元璋字国瑞的“国”字讳,而改赐名良、桢。兄弟俩跟随朱元璋起兵于濠梁,作战英勇,屡建战功,深受朱元璋赞赏,委以重任。吴良官至枢密院判音、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都督镇守江明十年,洪武十四年(1381年)病逝于青州,时年58岁,赠“江国公”溢“襄烈”。吴桢不仅作战勇猛,且深通水兵战法,屡次袭敌取胜,被封为靖海将军、靖安侯,曾率水师追击矮寇至琉璃海面(今台湾一带),大胜而建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卒,追封“海国公”溢“襄毅”兄弟俩皆赐葬钟山之阴。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吴良、吴祯墓国保碑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吴良墓神道石刻现存一个龟趺座(碑无存)、一对控马官、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士。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吴良墓神道石龟趺身上驮的石碑没了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吴良墓神道石刻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神道一侧石刻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神道另一侧的石刻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石马及控马倌一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另一个石马及控马倌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墓前石马障泥(毛毡垫子)的纹样是二马追逐图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吴良墓神道武官一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吴良墓神道武官二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吴祯墓文字说明铜牌

吴桢墓现存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士。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吴祯墓神道石刻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武官一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武官一的背面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武官一的侧面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武官一的脚部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武官二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武官二,吴氏兄弟墓前石刻还是非常漂亮和精细的,这一点与常遇春墓相似,就是石刻的体量稍微小一点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石羊、石虎和武官一字排列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石虎蹲在石座上,它的身上有花纹,尾巴盘到后爪前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石羊跪卧在石座上

吴氏家族:山东寿光吴氏家史


在吴良、吴祯墓道附近还有一口比较大的石井在小区的葡萄架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