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下廟鎮:民國時我的父親在鹹中做飯

我 的 父 親

作者 劉合心

父親諱劉寬仁,乳名房娃,生於清宣統二年(1910)農曆三月二十二日,卒於公元一九九一年農曆正月十四日,享年八十有二。父親青年時,家境貧窮,迫於生計,曾在染坊當學徒,後來又學習做菜做飯,當了廚師。一生以務農為主,偶爾出去為人做宴席,改善一下生活。抗日戰爭期間,經親戚介紹,曾在華縣鹹林中學為教工做飯數年,月薪為四塊大洋,用以養家餬口。


華州下廟鎮:民國時我的父親在鹹中做飯

1933年鹹中校園平面示意圖父親曾給我講述日本飛機數次飛

父親曾給我講述日本飛機數次飛臨華縣西關街,進行轟炸。原來,日本人聽說華縣西關街西有一座一百一十一眼(孔)橋,想必是通往潼關的重要橋樑,於是派飛機來轟炸。實際情況是:華縣西關街西有一條小河流,小河岸邊生長著一棵柏樹,柏樹下有一塊大石頭,小河上架著一孔石砌拱橋,當地群眾簡稱一柏一石一眼橋。日本人誤以為是一座一百一十一孔(眼)橋,故而多次派飛機搜尋偵察,未找到這座大橋,於是便把飛機上的炸彈扔到了西關街,炸傷了一些民眾。

父親為人忠厚,勤儉持家,經歷坎坷,其中最驚險的一次經歷是:一九四九年農曆五月下旬的某一天,華縣即將解放,國民黨突然在下廟街抓壯丁了。我父親和南鄰連墻家的賀遇祖都在下廟街道內趕集,兩人一看國民黨兵在抓人,兩人情急之下,㡛忙從街內的一戶人家的後院牆翻過,向南奔跑。賀遇祖因頭上戴著舊草帽,目標明顯,追趕他的國民黨兵在後面向賀遇祖開了一槍,槍子彈把草帽子打飛了而未傷著人,嚇得賀遇祖趕快爬下,並快速地鑽到小麥地內不敢出來。而我父親一口氣跑到了村南的小康村,村莊外站立一位老漢,與我父親相識,他叫我父親向東面跑,鑽到小麥地內,待到國民黨的兵追來問老漢時,老漢把手向西一指說,人往西跑咧!我父親終於逃過了被國民黨軍隊抓走這一劫。

傍晚,我母親從家裡拿著棉襖,去尋父親,空蕩蕩的屋內,就只剩下我和弟弟業娃,晚風把我家山花墻上擋風的玉米杆吹得嘩嘩響,將我和業娃嚇得大氣不敢出,摟抱在一塊,心裡想,爸爸媽媽你們倆快回來吧!

父親省吃儉用,在新中國建立初,貸款數百元,在我家村南的一塊六畝地中央,打了一口水井,並買了一臺“解放牌”抽水車,以保證種的莊稼旱澇保收,這也是他老人家為子孫後代長遠著想而購置的一份家當吧!

為了我和弟弟上學讀書,父親挖過中中草藥地骨皮、三稜草等,多少賣一些錢用作學費。父親沒有上過學,念過書,所識的一些字都是在華縣鹹林中學為教師員工做飯時學的。

父親當廚師做飯菜,乾淨利落,把用的刀具收拾的乾乾淨淨。做的肘子、八寶甜飯、酥雞、丸子、醋溜白菜等,都特別好吃。現在遺留下來的這個“芙蓉紋青花折口大瓷碗”(又叫品碗),碗口沿用薄錫片包裹,就是宴席時盛裝豬肉肘子時用的大碗。“芙蓉紋青花折口瓷碗”,髙7釐米,口徑21.4釐米,是父親當廚師用了一輩子的瓷碗,十分珍惜。它是淸末民國時期之物,碗外壁用鈷蘭色畫寫意芙蓉花一組,花朵和葉子用筆簡潔、畫技熟練。


華州下廟鎮:民國時我的父親在鹹中做飯

父親當㕑師用的“芙蓉紋青花折沿大瓷碗”

這個“芙蓉紋青花折口瓷碗”,我也珍惜收藏了二十餘年。睹物思人,每當我看到它,父親的音容笑貌就伴隨閃現在我眼前,勾起無限的思念,想起兒時回老家水城堡拜年、清明節上墳祭祖時,路途中我走不動了,父親就將我架到他脖子上趕路的情景,想起在煤油燈下教學珠算的場景,想起為鄰居家抗旱澆水赤裸著上身的脊樑,想起扶犂耕地、為生產隊餵養牲口等等……。

父親駕鶴西遊已有二十餘載,但他老人家省吃儉用、勤勞忍怨、秉性耿直忠厚、孝敬父母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