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故事:我的祖父荆德善

荆永刚 品读延津

我的祖父叫荆德善,个子不是很高,身材略胖,圆圆的头脑中似乎藏着无穷的智慧,眼睛不很大,慈祥的目光中透着几分威严。祖父心地善良,经常帮助亲邻朋友,因此深受人们的敬重。


新乡故事:我的祖父荆德善


祖父嗜爱喝酒。祖父是远近闻名的铁匠,专做些敲打补焊的生意,经常游街串巷,赶集上会,在外面的朋友自然很多,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许多好朋友的。朋友相遇了,免不了弄上几个的小菜,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喝个痛快。在那个贫苦的年代,哪里有什么菜,多是农村田地生长的蔬菜,或者弄上一盘花生,提上一两瓶玻璃瓶装的,连最简单的包装也没有的一元左右的白酒,有时是自家用红薯片高粱酿制的白酒。说是喝酒,更多的是交往,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推杯换盏吆五喝六的格外高兴。每到喝酒时,他们总爱猜拳喝令,这也是中国多年的风气,“五魁首,六六顺啊,巧七枚。”他们的声音一个赛过一个,好像谁的嗓门大谁就能赢似的。尤其是我的爷爷,猜拳行令时一声高过一声,胜了则满面笑容、哈哈大笑,格外高兴,输了则二话不说,端起酒杯痛痛快快地一饮而尽,嘴一撇,品着美酒的芳香,紧接着又是猜拳喝酒,真是热闹非凡,透着无穷的乐趣。祖父爱喝酒,走到哪里都有好朋友。即便没事的时候,祖父也会在睡觉前倒上一二两白酒,喝上两口,才会上床睡觉的。


新乡故事:我的祖父荆德善


祖父非常勤劳。祖父有六个子女,我奶奶去世得早,伯父结婚后住在村子西头,叔父到县城上班,我家里有将近二十亩地,全靠祖父和我父亲劳动。祖父带领我们一块干活,割麦、拉麦、除草、拉粪、犁地、一年四季,天寒地冻,起早贪黑,忙碌不停。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祖父没有屈服过,总是咬咬牙挺了过来。天还黑乎乎的,祖父就已经收拾完毕,喊我们起床到地里干活,我们是非常不乐意去的,没办法只好揉揉惺忪的眼睛穿上衣服,极不情愿的来到地里。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至少让我们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习惯。祖父是远近闻名的铁匠,每逢有集市必去无疑,给人家修锁钉锅,做铁桶等活。常常天未明就出去,有时天黑了还不能到家,家里的人很揪心。铁匠活是个苦力活,经常见祖父拿起铁锤打制铁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祖父经常做这种活,常常累的腰酸背痛,却很少在我们面前说过苦,实在腰酸背痛的时候,就让我们弟兄几个给他捶几下脊背,在那个穷苦的年代还能挣上几个钱。父亲和母亲在家也比较辛苦,再有祖父这双巧手,家里自然就比其他家庭宽裕了许多。我们小孩子也爱花零钱买些零食,每逢节日或者农村古会,祖父总会给我们三角两角的。在集市上玩耍,有时没钱了,我就去向祖父要钱,祖父是很爱面子的人,因为有很多人在场,总是大大方方的多给我几角钱,因为这我也特喜欢祖父。每当祖父从集市上回来,我则赶紧跑上前去帮祖父支好车子,搬条凳子让祖父坐下,吃饭的时候,我将饭盛好端到祖父面前,祖父自然也乐呵呵地喜欢我。


新乡故事:我的祖父荆德善


祖父爱听戏。每逢喜事或者古会,村子里摆下台子花钱唱上两天大戏,这也是农村比较快乐热闹的活动。白天没有空闲,到了晚上,祖父则骑上车子或搬个凳子听戏,常常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祖父脑子特好使,回家以后也乐呵呵地哼上几句,唱得有板有眼,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姑父给祖父买了一台三洋牌录音播放机,这在农村是很罕见的,祖父是个戏迷,自然就成了祖父的宝贝疙瘩。祖父买了几盘磁带,海连池的《卷席筒》,李斯忠的《下陈州》,拜金荣的《小包公》,唐喜成的《三哭殿》等,都是祖父的挚爱。当时的我还在上初中,是不乐意听戏剧的。现在的我也喜欢上了听戏,可能也有祖父的影响吧。现在再听听这些戏剧,真是珠玉落盘,悠扬悦耳,如醉如痴,如同品味一道绿茶,甘醇味美,胜比一杯美酒。


新乡故事:我的祖父荆德善


祖父一生爱好读书。当时生活贫穷,许多家庭是没有书籍的,我家里却有几本,祖父读书虽不能说过目不忘,但也相差无几。我与祖父睡在同一张床上,每到夜晚,祖父就会给我讲故事,说评书,讲得绘声绘色,生动如神,扣人心弦,让我神魂颠倒,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狸猫学艺》等。最爱听祖父讲《三国》《水浒》等英雄人物故事。我特别佩服祖父的记忆力,有一次我止不住的问祖父,您脑子那么好为什么没有考上大学呢?祖父脸色有些黯淡,则说,那时不适兴考大学,若让考,考上大学也不是什么问题的。后来我根据祖父的年龄推算了一下,祖父出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战乱时期,到十七八岁的时候正赶上小鬼子进中国,后来国内解放战争,荒唐的文化革命等,在那样的战乱年代,对于农民来说,能填饱肚子,保住性命就不错了,更不要说是考大学了。我感觉,祖父是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我也为祖父这样的命运而叹息。


新乡故事:我的祖父荆德善


祖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茶余饭后,他经常讲一些国家历史,村子里、祖辈的故事,了解乡村历史,教育我们热爱劳动,和睦乡邻。我们弟兄几个跟随祖父干活,也感觉比较劳累。但在十多年的生活中,培养了我们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性格。现在回想起那时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幸福。在几十年的生活中,他也从来没有和周围邻居吵过一次架,做生意,价格都比其他乡村人的低,街坊邻居让修理东西是很少收钱的,所以在村里的威信非常高,也为我们做人树立了榜样。在我们这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里,虽然生活清贫些,却和睦相处,叔父、婶母、姑姑、父母之间从没有出现过红脸的事件,即使我们堂兄妹八个,也从未吵骂过一次。这在农村是不多见的,这一切都应归功于祖父的教育和影响。他还教育我们好好读书,追求上进,正是在祖父的教育和影响下,叔父、姑姑和姐姐都考到了高中,这在当时农村来说是很少见的。我们弟兄姊妹几个勤劳能干、不怕吃苦、自信自强、从不放弃,相继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也组建了人人羡慕的家庭,可以说,没有祖父的教育,就没有我们这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我非常庆幸自己拥有这样的祖父。


新乡故事:我的祖父荆德善


祖父是个幽默风趣的人。自我记事时起,我就和祖父睡在一张床上,足足有十四五年,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晚上我和祖父躺在床上,祖父让我算账考我的算术(数学计算),祖父说一个数,我快速的计算着,没想到祖父在一步步的诱我上当,当我说出285数字时,祖父笑着说:“你是个二百八五(傻,不精细)”我止不住的笑起来,祖父也笑了起来,床也跟着笑了起来,不住地颤抖晃动,好久好久才停息下来。还记得小时候,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在荆庄到郭新庄的路上,那里路两旁各有一排高大的白杨树,祖父背着我到地里去。祖父问我:“现在我背着你,等你长大以后你背我不背?”“不背。”“为什么?”“你太沉,我背不动。”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我就不记得了。

现在,祖父离开这个世界已有十五六年了,但和祖父相处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祖父的音容笑貌也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永远永远无法忘怀。

我爱我的祖父,永远记念我的祖父。


新乡故事:我的祖父荆德善



作者简介:荆永刚,197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延津县马庄乡荆庄村,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感受到汉语文化的魅力和奥妙,热衷于祖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