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爆发之前,傅作义为何拒蒋介石?我华野几个动作很关键

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前后历经64天,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国民党军队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其实,早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蒋介石就已经感觉到东北失利,淮海战役一触即发,一度打算放弃华北,命傅作义率部南撤,或确保长江防线,或加强淮海战场上的兵力。


平津战役爆发之前,傅作义为何拒蒋介石?我华野几个动作很关键

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1948年11月4日,蒋介石召集何应钦、张治中、傅作义、徐永昌等几个人开会,为了拉拢傅作义,他暗示任命傅作义为东南地区军政长官,条件是带领所部全部南撤。

那么,傅作义为何最终放弃撤退了呢?

这是因为傅作义并非蒋介石嫡系,他出身晋军,深知黄埔系的排外性,南撤以后失去自己的地盘,无疑将会被分割逐步削弱实力。同时,他以为自己留着绥远,可以作为后路,一旦华北不守,则遁走绥远,换取共产党同意他割据。于是,傅作义表示,“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的理由拒绝南撤,并以第十一兵团部和第一零五军等8个师,沿着张家口、张北、宣化、怀来一字排开。


平津战役爆发之前,傅作义为何拒蒋介石?我华野几个动作很关键

同时,傅作义又以第十七兵团部和第六十二、八十六、八十七、九十二、九十四军共16个师守卫天津、唐山、塘沽、滦县,以为这样就可以保住一个出海口,幻想可以实现“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

不仅如此,傅作义对美国抱有幻想,当时的美国政府对傅作义一向“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一位第一流的军人”。早在1948年7月,美国政府就直接拨付1600万美元给傅作义,又于11月海运战略物资至天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命令:“美海军驻军继续留驻青岛,并采取步骤,以武器接济华北方面仍与共产党作战之中国部队”。同时,傅作义也通过天津市市长杜建时,多次求见美国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要求美国在必要时直接出兵,派海军陆战队在塘沽登陆。

正因为这种复杂心态,令傅作义在“战”与“和”上始终犹疑不决。他为了换取美国人的支持,又以第四、第九两兵团部和第十三、十六、三十一、三十五、一0一,一0四军的十八个师,驻守北平及周边南口、密云、通县等,摆出一副坚守北平的架势。


平津战役爆发之前,傅作义为何拒蒋介石?我华野几个动作很关键

解放军解放天津

从部队的派系来看,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部署在北平及其以东廊坊、天津、塘沽、唐山一线;而属于傅作义的部队则部署在北平及其以西怀来、宣化、张家口、柴沟堡、张北一线。

很明显地就可以看出来,蒋介石是做好了南撤的打算,而傅作义则做好了西逃的计划,就像一根绳子的两只蚂蚱一样,一个要下海,一个要向西。

在这样,平津战役前,傅作义集团摆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一字长蛇阵,最后被华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快速分割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孤立的据点。

最后,随着傅作义嫡系35军被歼灭于新保安,陈长捷的天津被24小时解放后,傅作义的北逃南撤战略全部落空,最后只能选择和平起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