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前夜》拍的最好,最差的就是《白晝流星》

終於有時間去看了《我愛我的祖國》這個電影。

70週年,7個故事,7個導演同臺競技,每個故事都有亮點,也有一些影片並不完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排名,而在我心中的排名是這樣的。

最喜歡《前夜》和《北京你好》,這兩個短片在我眼中沒有缺點,必須狠狠的誇。

《奪冠》和《相遇》也很喜歡,但好的同時卻存在一點瑕疵。

《迴歸》和《護航》也挺好。

《白晝流星》的話,就屬於太高深沒看懂的類型。

一、《前夜》:每個人都是歷史的主人公

《我和我的祖國》:《前夜》拍的最好,最差的就是《白晝流星》

先來聽聽,我怎麼誇《前夜》吧。

如果讓你來講開國大典這樣一箇中國曆史的轉折點時,你會講什麼事情呢?

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就會照著教科書一本正經的告訴別人這件事有多麼偉大,它怎麼才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然後就沒有了。

但這並不是好的講故事的方式,這就是普通人和大導演的差距所在呀。

對我來說,我只能看到這個大的事件是一個事件,而導演會去尋找這個事件背後的某一個人。有的導演可能會選擇講像毛主席這樣具有決定意義的人在這一天的前夕做了哪些事情。

講述某一個英雄人物的偉大之處,這是我們常見的敘述方式。

然而管虎導演卻選擇去講述在這樣一個劃時代事件背後的小人物——電動升旗裝置的負責人林治遠,而這個人可能是開國大典背後的每一個普通人。

在據檢驗還有3小時50分時,模擬升旗裝置的阻斷球突然斷裂,而修復需要的兩種特殊金屬卻並不常見。在小徒弟向全城的百姓求助後,幾乎整個北京城的人都帶著可能含有這兩種金屬的物品湧進這個小小的四合院的那幕,簡直令人淚目啊!

一個老大爺問,“同志,你看我這菸袋鍋子能用麼?”

一個媽媽擠上前來,遞著孩子的長命鎖說“這是孩子的長命鎖,孩子打小戴在身上的”。

一個清華大學的化學系教授把實驗材料從手帕裡拿了出來說“這是我們化學實驗室僅存的一塊樣板,鉻”。

這才是我們人民群眾的真正的面目呀。

不是一些抗戰劇中送死的蠢人,也不是躲在英雄背後苟活的麻木之人,而是在國家需要我時我便能奉獻的普通人。

雖然只詳細的展示了林治遠這一個人,但是你卻能從他身上看到整個開國大典背後所有兢兢業業的工作人員。

管虎並沒有把所有的事情都給你講清楚,甚至有的人物只出現了一個片段,但就這一個片段就足夠讓我們知道這個人在這段時間經歷了什麼。走遍北京城尋找紅布的小徒弟,忿忿不平覺得自己不該在四合院拉國歌的小號手,把家裡照顧的井井有條給林志遠送驢打滾的林夫人。

在管虎的敘述下,你完全能知道以他們為主人公的開國大典會講什麼故事。

導演太牛太牛了!

二、《北京你好》:葛大爺這神般的演技,導演這現實般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前夜》拍的最好,最差的就是《白晝流星》

然後來說說在我眼中和《前夜》並列第一的《北京你好》。

看完這個影片,出了影院我就去搜了一下這個四川小孩現在的生活怎麼樣。

但是原來並沒有這個小孩,也沒有一個在汶川去世的奧運會優秀農民工。

這不就是這個影片最好的地方嗎?明明是虛構的故事,卻能讓人信以為真。

這個影片的真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導演的故事寫的非常好,有欲揚先抑的意思。開篇塑造塑造了一個不靠譜的爸爸,一個不仔細的出租車司機,一個吊兒郎當的北京大爺,但是這個人卻圓了小孩一個夢想。

二是葛大爺的這個演技,太太太真實了。不記得自己兒子腳有多大的爸爸,被開了罰單和警察逗樂兒的出租車司機,他甚至都不怎麼關心誰抽到了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這樣一個人甚至有點討厭,但是卻十分真實,而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聽說了小男孩來北京的原因之後,卻選擇了把票讓給小孩。

這可能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即使在網上看了很多老人跌倒不要扶的事兒,但是在真的面對一個需要幫助的老人時,再思考過後還是會提供幫助。雖然生活中可能是一個宅在家裡說房東壞話的小年輕,但是在地鐵上遇到猥褻女性的混蛋還是會伸出援助之手。

三、《奪冠》:現實很多是存在缺憾的

《我和我的祖國》:《前夜》拍的最好,最差的就是《白晝流星》

這個故事我也很喜歡。

一面是坐在衚衕裡等著看電視上女排奧運會直播的叔叔阿姨需要他接好電視的線路;一面是一起打乒乓球的青梅竹馬即將遠赴美國可能再也見不到面。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他會怎麼做呢?

他本來已經決定不管這些叔叔阿姨,不管什麼奧運轉播,但當他下樓回頭看到叔叔阿姨聚在半導體面前熱烈的歡呼時,他突然決定先不去見小美了。

而中國隊終於贏了冠軍,他跑下樓想追小美時,卻被眾人拋在空中錯失了見小美的機會。

看到爸爸時便大哭了起來,爸爸他發生了什麼,也不能說“我喜歡的小姑娘要走了!我再也看不到她了!”只能說委屈的繼續大哭說“中國隊贏了!我激動的!”,“咱家電視太破了”。

這段簡直可愛的令人發昏!

但我覺得最後兩人的相聚是影片的一個小瑕疵。

現實中走散了的人哪裡還有相聚的可能呢?

偶像劇裡才可能有十幾年不見的主角跨越時間相遇的橋段吧。其實《相遇》的最後,多年前的女友在黑白電視裡看到了無名英雄高遠的照片就更好。不過還是瑕不掩瑜的。

四、《相遇》:歷史背後的無名英雄

《我和我的祖國》:《前夜》拍的最好,最差的就是《白晝流星》

這個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高遠在全體人員緊急撤離時,轉身回去拉下了一系列的按鈕,解除了警報狀態後,在自己鼻血直流站都站不穩時,還跟指揮員說:"

報告陳指揮,如果我們這次試驗的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反應的話,那麼用排除法的話,另一個就是了。”而在他踉蹌的離開時卻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名字。

從醫院跑出來,坐上了那個三年前一直送女友回家的公車,甚至遇到了尋找他三年的女友時,他還要說“我不認識你。”

明明是因為思念這個人才來坐的這趟車,見到了思念的那個人卻只能說,我不認識你。

其實能看出導演想講的是那些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做出了很多奉獻與犧牲的無名英雄。

但有些細節我覺得不太清楚,就是開篇到底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這個事情的後果到底是什麼?如果沒有解除危機的話,是實驗室的人面臨著核洩漏帶來的風險,還是整個北京城都會面臨著危險呢?而且對於一個人轉身便能扭轉局面這件事覺得有一點點的問題,如果導演能把這裡略作交代就更好了。

五、《迴歸》:這一秒對你們來說是結束,對我們來說是開始

《我和我的祖國》:《前夜》拍的最好,最差的就是《白晝流星》

導演從香港迴歸的交接儀式中1997年零點零分是英國降旗還是中國升旗的點來展開故事。

我方的代表人說:“這一秒對你們來說是結束,對我們來說是開始”,“我們不想,也不能再多等一秒了”。

然後講述了主持儀式的英國人的修表,護旗隊的隊員的升旗的訓練以及警官蓮姐和她的丈夫修表師傅這兩個小人物的故事。

其實可能這個故事的關鍵應該在於升旗手,在零點零分把國旗升上去的那一刻,但奇怪的是這一幕卻並沒有讓我感到十分的感動,相反蓮姐下命令換帽徽,真正的把中國的帽徽插到了警帽上的的時候,那一刻才是真的讓我感覺到了香港主權的更替。

六、《護航》:最好的飛行員也是最好的隊長

《我和我的祖國》:《前夜》拍的最好,最差的就是《白晝流星》

《護航》以飛行員呂蕭然的視角展開。

為什麼明明是最好的飛行員卻不可以執行大閱兵的飛行任務呢?

從最開始的不服、不滿到最後在天上的那一刻本可以由她來執行閱兵任務但她卻選擇了幫助她的隊員排除故障中,能清晰的看到她的個人的變化。

可能導演想說的就是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會對參與其中的人物造成一些小的改變,而這些小的改變會是這些人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吧。

但個人覺得把大閱兵和個人的性格的變化聯繫起來可能不是最佳的故事,雖然說最佳的選項我也不知道。

影片中還有一點表現的很好。

隊員和呂蕭然之間是很好的朋友,平時在生活或者訓練中的都是直接“蕭然、蕭然”的直接叫名字,在自己的飛機出了故障,可以由呂瀟然頂替時,她說“蕭然,你等這個機會等很久了,你上吧”,而在呂瀟然選擇了放棄自己執行任務,成功幫助她排除故障的時候她說 “謝謝隊長”。

僅僅是一個稱呼的變換便把一個人轉變說清楚了。

七、《白晝流星》:旁白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

《我和我的祖國》:《前夜》拍的最好,最差的就是《白晝流星》

最後想說《白晝流星》這個影片。

其實之前看過很多陳導的電影,最喜歡的肯定是《霸王別姬》,但這個影片給我的感覺就像我看《無極》時一樣,一頭霧水,看不太懂。

可能我是一個對藝術沒有任何感知力的人吧。

我不太懂怎麼一個白晝裡出現星星這樣的有點像傳說的一個故事,就能改變這兩個混不吝的少年呢?因為對陳導的這個影片的主題都不太清楚,所以無從談起這極高的藝術價值了。

不過我覺得影片中有2個小小的問題。

一是旁白的問題。

感覺在影片中加旁白還是很小的時候看的那些電視劇才會做的事,會說這個人心裡現在是怎麼想的?那個人的內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個人覺得這樣的手法有點兒過時了,當然也可能是我看的太少不懂的緣故。

二其實也是跟旁白有關,就像《護航》中呂蕭然的改變一樣。她從一個專斷的、比較個人主義的優秀的飛行員變成成了一個會考慮集體、會更在意他人的一個團體中的隊長。但導演就沒有讓呂蕭然來說,“我因為參加大閱兵從一個專斷獨行的人變成了更好的人”,而是僅僅從她的隊員的一個稱呼的轉變上,從那些曾經跟他嗆的男飛行員齊齊向她致禮的時候體現出來的。但是在陳導的這個影片中,卻直接讓弟弟說出了“因為白晝流星我和哥哥發生了這樣的變化”這樣的話。

個人覺得這樣的表現手法不如《護航》中對個人的轉變的表達的手法好。

好啦,這就是我對這個影片的看法。

當然最最讓人感動的一幕還是毛主席站在主席臺上說的那句聽了很多遍的“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

這一幕真的是太讓人想哭了。

最後祝我們的祖國70週年生日快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