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買買買 京東方華星等中國面板成為香餑餑的背後

Popo||評論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幾年前三星決定或關停或戰略性減少LCD(液晶)面板投資時,大尺寸液晶產業鏈優勢向中國企業轉移的命運已經註定了。

三星買買買 京東方華星等中國面板成為香餑餑的背後

註定

雖說三星絕頂聰明,將節省下來的大部分投資用來加註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後者也不負所望,為三星電子帶來了令人豔羨的回報,而且無論三星、蘋果還是華為等品牌高端手機配備OLED屏的比例越來越高,也給三星幾年前的這一決定給予了認可。

然而,收之桑榆的同時,也會失之東隅。正在發生的液晶顯示產業鏈優勢向中國市場不可逆的轉移,就是最明顯的表現。

換個角度,從21世紀初就開始掌控液晶顯示產業鏈優勢,多達10年之久,壟斷紅利逐漸消失,但即便如此,將殘存的優勢拱手讓人也並非三星電子的風格。

三星幾年前戰略性收縮,放棄大尺寸轉投小尺寸這種跨領域的轉移,有面板產業競爭加劇,利潤降低導致的主動收縮,更有可能是幾年前對行情判斷出現偏差,認為液晶顯示已經過時,從而導致現在的被動。

其實,這兩年三星電子一直在努力,不斷釋放技術變革的聲音,試圖通過QLED、miniLED以及印刷式QD-OLED的佈局,繼續引領掌控市場,但終端消費者不感冒、需求不旺導致終端市場競爭加劇,局面焦灼的態勢加重,也讓其開始接受大屏產業鏈優勢逐步在喪失的現實。

於是近日有消息稱,韓國消費電子產品大廠三星電子為提高電視產品市佔率,上調2019年的電視出貨量目標後,公司影像顯示(VD)事業部計劃在2019年第四季前增加對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以及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等企業的10.5代LCD面板採購量。

三星買買買 京東方華星等中國面板成為香餑餑的背後

三星買買買 京東方華星等中國面板成為香餑餑的背後

研究機構IHS Markit指出,在三星電子2019全年電視出貨量中,從三星顯示公司採購的LCD面板僅37.7%,同期三星電子的六成電視產品均採用大陸與中國臺灣供貨商的LCD面板。

三星收縮大尺寸液晶面板投資,本以為避開了這幾年大尺寸面板技術對抗風險,可以輕裝轉投更新的技術,然而終端銷售不給力徹底攪亂了局面,迫使三星只能選擇加大對外採購液晶面板,這個消息也透露出幾個趨勢:

其一,加大采購是承認優勢轉移?

當下彩電技術百舸爭流,但在液晶面前,誰也沒有表現出過人實力,更別提取代了。

根據報道,三星會加大購買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這等於三星在市場面前,已經用行動承認自身的優勢在消失,而不得不採用加大購買量的方式來完成終端的需求。雖說通過投資中小尺寸AMOLED的三星並沒有輸,但是大尺寸液晶面板的話語權在喪失正成為現實。在技術之爭不明朗的當下,加大液晶面板投入,三星也算是最大程度在找補前些年戰略轉移的遺憾。當然方式多樣,也包括三星電子通過子公司三星顯示公司向華星光電位於深圳的工廠投資人民幣21億元,收購該工廠9.8%的股份。

其二,與同胞LG徹底分道揚鑣?

雖說LG和三星共同上演了一場平板取代CRT的好戲,但是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朋友。幾年前在技術上的意見分歧,導致三星和LG背道而馳、各奔東西。

此次三星加大液晶面板採購,說明其未來一段時間的重心依舊圍繞液晶展開,不上馬OLED也是大概率事件,LGD將繼續被動且孤立地推大尺寸OLED。

這種分歧,也意味著三星和LG徹底分道揚鑣,短時間內相向而行也徹底沒了可能,彩電同行們需要明白其中的深意。

其三,大屏顯示主動權在中國?

雖然有聲音質疑中國液晶面板產能過剩,不斷下降的價格也給液晶面板產業蒙上了陰影,但是卻不能否認這個產業的優勢正在向中國市場轉移的事實。如果大尺寸顯示技術競爭態勢依舊焦灼的話,那麼這種優勢存續的時間就會越長。

得益於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在大尺寸顯示領域,由面板企業如京東方、華星光電錄得超過全球三分之一的液晶面板生產,由終端品牌如海信、創維、TCL、長虹等知名彩電企業組成的陣營佔據全球近二分之一的終端輸出。它們共同建立的優勢,已經成為角逐世界舞臺並影響全球彩電業走向的重要力量。從這點上看,如果新技術不能實現對液晶顛覆性勝利的話,那麼未來大屏顯示的主動權在中國的事實將被得到進一步驗證。

小結:雖然是出於成本的原因,三星加大采購量,但這一行為也承認了大屏液晶顯示的上游優勢正被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中國企業所掌控,三星也宣告了與同胞LG在技術方向上徹底拜拜。當然對中國顯示產業來說,也是一種認可,未來顯示技術纏鬥時間越長,中國掌控世界顯示話語權的時間也就越長。

【森科技: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下觀點,共同為科技行業的健康發展出力。對科技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關注“森科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