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風風火火的新茶飲運動讓整個茶飲圈,裡裡外外升了一次級。從門店裝修到產品包裝,從設備到原料,處處透著不一樣。

新茶飲的日新月異,激發了熱血者們的創業激情。但無法避開的事實是,高速的發展也拉開了店與店、品牌與品牌之間的距離。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更為現實的是,不少入局者的口號從“先完成個小目標,融資一個億”或者“三年開店1000家”的豪言壯語,變為無奈中透著醒悟的開店心得——

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新茶飲時代面面觀

據美團數據顯示,2018年北上廣深的茶飲店增長率為59%,三線及以下城市增長率為138%;而茶飲的單價,15元以下的佔比為57%,15元-29元的佔比為39%,30元以上的佔比為4%。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不難看出,即使茶飲升級加速,但其主力消費價格仍在15元以下。

同時,由於大量品牌的快速下沉,重兵拓展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鄉鎮市場,使得這些地區奶茶店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已成熟的一線城市。而這些地區的奶茶價格也以15元以下為主。

但是,新茶飲的火爆從那些杯單價20元以上的頭部品牌開始。不少崇拜者都幻想著活成“偶像”的模樣,於是開始對其進行模仿。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這種模仿徹頭徹尾,從店面裝修,再到產品結構,甚至價格都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一樣的可能只是名字。

與早期的奶茶店從業者以門店討生活的心態不一樣的是,新茶飲的入局者們有更高的學歷、有更遠的理想,甚至是某個領域的成功者。

他們相信自己並不比“偶像”差,通過學習就能實現牛頓的那句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比別人看得更遠。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但現實是一位在學校開店,用50多萬進行裝修,誓言要做“高校版星巴克”的前傢俱店老闆,在開業不到1年後,關門。

他所認為的原因是學生太窮了,20元的純奶茶、咖啡不願消費,還停留在10元左右的珍珠奶茶、檸檬汁階段。消費觀念不對等,不與之耗時間。

而三位投資180萬加盟某“茶飲+軟歐包”品牌的合夥人,本打算學習好技術與經營後,開始翻盤自創品牌,但等待他們的卻是每月3萬的房租,每天卻只有不到1千的營業額。烤出的麵包往往被晚上扔掉或者贈送出去。

最終三人,因生意差,在經營理念上產生分歧,開業半年忍痛轉讓。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而在廣州,一位開了三年奶茶店,每年能賺40多萬的老闆,卻在2018年異常煎熬。

他說,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開店的人一茬接一茬,雖然許多店都沒熬到半年,但對自己的生意始終有影響。去年算了一筆賬,比過去少賺一半。慶幸的是許多新店已陣亡,但自己還活著。

類似的事情出現在華中某三線城市,據開店6年的老於介紹,前年開始,不少外來品牌進駐市區。

起初是以商場為主,但現在許多新店成為他這個學校店的直接競爭對手。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他開店時,這所學校就他1家,3年後才出現第二家,但今年一年就新出現3家。生意比以前難做多了,但值得欣慰的是,等這些新店活動過後,大部分學生還是會回來。

相比前兩個高舉高打的高端店,兩位在茶飲行業中已先行數年的老店,在新茶飲運動中的衝擊下,雖有影響,但卻比後來者更有生命力。

在採訪中,我們發現方法很簡單,但許多人卻無法做到。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薄利多銷、高性價比

最難實現的理念和產品

兩家在受同行影響後,還堅挺活下來的店面有一個共同特徵:價格不高,品質不錯。兩個老闆都有共同的認識——薄利多銷。

在廣東開3年店的老闆說,廣東地區茶飲店多,自己的技術都是與經銷商學的,老師怎麼教自己就這麼做,產品上自己有信心不會比別人差太多。

價格上同類產品會比大部分店少個2-5元錢,以前有人教他把價格定高點,至少和市價一樣。高出的空間拿來做活動,別人還感覺佔了便宜。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但這位廣東老闆並未採納,只是覺得東西好、價格公道,別人自然會來。

就是這一步走對了,雖然一些新開的店面在形象上勝過他,做活動時力度大,有不少老顧客去了那邊嚐鮮。但活動結束,恢復原價,價格比自家高出不少。

讓這位廣東老闆慶幸的是,雖然店鋪形象比不過人家,但這幾年產品沒有偷工減料,甚至比那些新店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消費者喜歡撿便宜,但他們也知道比較,比較過後,自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薄利多銷、高性價比看似只要有胸懷,會取捨就能辦到。但對於一些創業者,即使明白其道理,也難以做到。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馬明(化名)在進入行業時,就明確要朝連鎖發展。產品利潤應控制在60%-70%之間,加盟商才有利潤,類似的加盟“聖經”條款深深印在他的腦海。

所以在研發產品時,總會給自己設定一條限,成本不能超過40%。但這種設置是心中已有產品的定價,比如研發的新品先是定價10元,但在研發過程中,發現口感最佳時成本已超過5元。

他所採取的方法是減原料或換原料,因為他相信這類產品只有這種價格才最好賣。成本高了,以後經銷商不會接受,定價高了,消費者不會接受。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一套套的理論,就在這個心有百家連鎖規模,實際只有1家門店的老闆心中慢慢成熟。但直到每次新品出現,消費者感覺一般,甚至越來越多老顧客不再來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犧牲口感換毛利的行為有多可怕。

畢竟只有第一家店面受到好評,生存下來,才有可能發展。而現在,只有1家店就想到100家店面如何利潤最大化,似乎為時過早,因為即使靠原料降價也需要有一定規模才行。

馬明的案例屬於“品牌熱愛分子”們的個案。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店面因採購原料時,圖便宜,導致產品口味不一,最終顧客流失的案例卻並不少見。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薄利多銷、高性價比,在許多人眼中是價格戰,所以他們開始另尋他路。

越來越受關注的“茶飲+”

過去,我們常為奶茶店賣什麼附加項目而頭疼。因為那時的理論是附加項是否與奶茶關聯。

所以,烘焙與奶茶的接觸比例最大,比如雞蛋仔、蛋撻、當然又有漢堡包。

但當不少跨界而來額餐飲企業,帶來了酸辣粉+茶飲、火鍋+茶飲,一位茶飲店老闆形象的舉例,現在就是賣手抓餅的也開始做奶茶賣,還成了品牌,茶飲現在是誰都想且能插一腳的項目。

今年70%茶飲店在為一件事奮鬥 活下去!


於是,已茶飲為主業的老闆們為了與這些跨界大軍作戰,也開始尋找各種簡單操作的小吃,關東煮、肉夾饃、爆漿吐司、藤椒串串等等,只要是小吃,都有人在嘗試做結合。

這種火熱的現象並非是一種創造,而是無奈。

一位西南茶飲店老闆自嘲:自己10年前看不上那些賣關東煮的奶茶店,現在自己的店卻上了烤腸。

沒辦法,先活下去再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