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发展“关键节点”,吉利汽车向外界释放明确信号

对于企业体量已经能够与南北大众、上汽通用比肩,但品牌溢价和体系能力仍有差距的吉利汽车而言,来到了一个发展的“

关键节点”。

撑住,就能够在150万辆之上再展宏图,实现进军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商之列;若这口气没撑住,现代汽车、福特汽车等外资汽车巨头在中国的前车之鉴则比比皆是——品牌力下滑,价格体系被打乱,销售与经营业绩随之暴跌。

遇发展“关键节点”,吉利汽车向外界释放明确信号

今年早些时候,大众汽车集团专门在中国将其捷达车型“独立成军”,一款单一车型变成独立廉价品牌,直接杀向原本属于10万元级别的中国自主品牌市场。

然而,吉利汽车通过星越问世,在特殊阶段向外界释放了非常明确的信号——要品牌、要长远发展,不打价格战、不牺牲技术品质。

几十年前,在中国红军长征中,红军遭遇了无数艰难险阻,但红军不是太平军,最终飞夺泸定桥,强渡最艰险的大渡河,同样面对合资车企压力和外界环境的吉利,也不想重蹈过去国内外汽车品牌的覆辙。

正如安聪慧所言,在品牌向上这个过程中,吉利汽车不能为了品牌而品牌。“吉利吃过苦头,有过深刻教训。所以我们12年前就坚定地决定战略转型,并经历多次转型,现在才有了CMA架构。”

遇发展“关键节点”,吉利汽车向外界释放明确信号

不论从定价、还是消费者购买力来看,他认为星越的“三大件”: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在目前行业内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并且相比于大众MQB的经济模块化平台和丰田汽车的TNGA构架,吉利采用的CMA构架在安全、耐久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更具备优势。

2014年到2018年销量和业绩的快速增长,并没有让高速的吉利汽车失去危机意识,且日日如履薄冰。毕竟,在2007年发布《宁波宣言》到2013年,吉利汽车的苦日子,只有吉利人自己心里最清楚。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吉利通过世界舞台历练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汽车产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才、技术和资本都进行了重新洗牌,其中绝大部分被崛起的中国汽车公司所吸引。

以吉利为例,近10年时间,吉利全球设立了五大技术研发中心:杭州、宁波、哥德堡、考文垂和法兰克福,五大造型设计中心: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加利福尼亚和英国;与此同时,吉利也汇聚了全球顶级技术人才:研发人员超过1.5万人,其中海外研发人员达到5千余人,他们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集合了众多汽车创新领域的顶级专家。

遇发展“关键节点”,吉利汽车向外界释放明确信号

“12年前的优势,成了我们现在的劣势,12年前的劣势成了优势。”安聪慧微笑着告诉汽车K线,12年前吉利有机会在增量市场学习、实践、调整,但困难是怎样掌控核心技术,现在恰好反过来,但其实吉利已经准备好了。

如今面临市场低迷和销量下滑的压力,吉利终于打开早已准备好的“新武器库”,并继续践行其“越级对标”战略战术方针。吉利汽车公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吉利汽车销量为47万辆,同比减少9%,完成全年目标的31%。

对此,“存量市场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安聪慧认为,吉利汽车下滑阶段会很快过去。同时他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每家汽车公司都要正确面对行业洗牌,一些因素也会加快洗牌过程,今年会非常明显。

遇发展“关键节点”,吉利汽车向外界释放明确信号

今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2.1%,其中4月份乘用车销量158万辆,同比下降17.7%。

可在星越上市发布会前,汽车K线与吉利汽车天津某经销商负责人交谈中得知,该店在星越上市前,已经收到超过60个订单。

实际上,从目前吉利汽车销量结构来看,其基于BMA构架推出的新款车型,均保持着增量。尤其是小型SUV缤越,从上市首月开始一直保持着月销破万的成绩。BMA是吉利汽车在CMA构架基础上,独立自主研发的基础模块化构架平台。今年下半年,吉利还将推出包括两款全新产品在内的多款车型。

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告诉汽车K线,在预定星越的用户中,吉利汽车已有的800万老客户置换比例非常高,因为他们对吉利有更深的了解。显然,从豪情到自由舰,从帝豪再到博瑞,直到今天的星越,吉利整体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