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陽鄉村“有裡有面”謀振興

睢阳乡村“有里有面”谋振兴

道路寬闊平坦,環境整潔優美,宋集鎮林場村幾位大媽聚在村內路邊一邊聊天一邊做手工活,幸福而滿足。

村內乾淨平坦的水泥路縱橫交錯,在道路兩側美觀大方的牆繪和綠化苗木的掩映下伸向遠方。昔日又髒又臭的廢坑塘,如今已被改造成一處公共休閒綠地,環境美、人氣足。每當夜幕降臨,遍佈街頭巷尾的路燈齊刷刷地照亮了村民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收拾妥當的村民們陸續聚集到文化廣場,或拉呱或健身,有人還跟著樂曲跳起廣場舞,構成了一幅和諧安康、幸福美滿的生活畫卷……

“以前想也不敢想能過上這樣的生活。”睢陽區馮橋鎮安樓村村民王欽華對村裡翻天覆地的變化,感慨中流露出滿足。

人居環境大幅改善的絕不僅僅只有安樓村。近幾年,睢陽區委、區政府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用經營城市的理念來經營農村,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完善機制,強力推進,一幅壯闊的美麗宜居村居圖在睢陽大地徐徐鋪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讓鄉村“淨”起來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首當其衝的就是要解決好垃圾問題。

早在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之後,睢陽區就謀勢而動,圍繞“三無一規範一眼淨”(即村內及周邊無垃圾亂堆亂放、無汙水橫流、無雜物擋道,生活生產物品堆放規範,主次幹道沿線及河流視野範圍內環境乾淨)目標,向農村垃圾全面宣戰。

為了實現保潔員配備、村莊保潔、垃圾中轉處理、監督管理、督查考核“五個全覆蓋”,2018年,睢陽區通過市場化運作,先後投入資金4200多萬元,專門成立商丘市宋都清潔服務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全區採取“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區處理”模式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探索創新了“三級管理四級考核五級聯動”睢陽模式,夯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基礎。同時,建立智慧監督管理平臺,實現農村垃圾日產日清,治理常態長效。

穩定的保潔隊伍,確保了“掃乾淨”,齊全的設施設備,確保了“轉運走”;長效的資金保障,確保了“運轉好”;有成熟的治理技術,確保了“處理好”;完善的監管制度,確保了“保持住”。截至今年4月底,全區共清理垃圾雜物5.8萬立方米、治理坑塘1080處、清理河道28條、治理規模養殖場365處、清理畜禽糞便28.8萬噸。目前,全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在95%以上,安全飲水全覆蓋,生活汙水處理率在70%以上。

在全方位、多渠道的宣傳發動下,“垃圾不落地,家園更美麗”的理念在睢陽區深入人心,廣大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動性、自覺性以及環境保護意識明顯提高,一個個成了治理農村垃圾頑疾的戰鬥員、護衛者,農家小院也收拾得一個比一個有序、漂亮。

“現在村裡的環境既乾淨又明亮,住著舒服,不僅心情好,也更有精神了。”提及人居環境的變化,宋集鎮大鄧樓村村民肖玉芳的一番話頗具代表性,“村裡村外到處都乾淨,誰還好意思亂扔垃圾啊。”

通過發揮集鎮區示範帶動作用、長效保潔機制聯動作用、多元投入推動作用以及“周暗訪、月通報、季觀摩、年考評”等督查制度的驅動作用,睢陽鄉村發生了舊貌換新顏的顯著變化,曾經髒亂差的農村面貌逐漸被清新恬淡的田園風光所替代。

2018年,睢陽區榮獲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先進集體、農村垃圾治理省級達標區,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會在該區召開。

讓鄉村“美”起來

沿105國道與塢牆鎮燕謝路一路向東,法桐、蜀檜、大葉黃楊柏錯落有致、綠意盎然。

2公里處的宋莊村,是市級文明村和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只見村頭的7畝翠竹園曲徑通幽,文化書屋掩映其中。道路南側,曾經的廢坑塘已經華麗變身為“月牙塘”,3畝多的水面波光粼粼,岸邊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文化廣場和養生長廊等文娛設施,與一灣碧水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然美景。

宋莊村只是睢陽區“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2018年年初,中辦、國辦聯合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描繪了“讓新時代的鄉村美起來”的藍圖。睢陽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也開始向縱深推進,一場從“淨”到“美”的提速質變拉開大幕,“四美鄉村”“五美庭院”和“美麗小鎮”創建活動全面鋪開,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全方位投入與治理規模空前。

綠起來是農村美起來最直接的要求,生態環境建設則是綠起來的前提和保障。近兩年,睢陽區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國土綠化有機結合,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以今年為例,全區大力實施廊道綠化工程,完成商周高速26公里、連霍高速13公里,造林綠化面積達5850畝。同時,完成105國道、327省道、商柘路等7條國、省、縣道全長112公里,造林綠化面積達6600畝。不僅如此,森林鄉村建設也取得明顯成效,全區共完成森林鄉村建設32個,建成小花園、小果園35處,建設3—5畝休閒綠地32處,村莊街道綠化100餘條。

環境變美了,鄉村的精神文明與文化建設也不能落下。近兩年,睢陽區投入巨資著力升基強文,不僅高標準打造農村(社區)新型黨群服務中心,而且文化廣場、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遍地開花,鄉村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被逐步激活,有場地、有隊伍、有資源,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品質逐步得以提升。同時,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婆婆”“鄉賢”“道德模範”“睢陽好人”“星級文明戶”評選以及文明村鎮創建、文明集鎮創建等活動,移風易俗,倡樹新風,培養農民群眾健康文明向上生活新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得到進一步落地深化。

大手筆改造基礎設施、全方位構築生態文明、進村入戶開展文化活動、大力弘揚道德風尚、與時俱進發展特色產業……睢陽區持續推進的鄉村建設,“顏值”與“內涵”內外兼修,看得見、摸得著的巨大變化,積極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為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了基礎、凝聚了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