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疑問:

“《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則故事,難道不是‘喝’水嗎?為什麼是‘吃’水呢?”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坦白地講,小編也是一頭霧水,就像古時候經常說的“吃酒”,是不是也是同理呢?

再比如說——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兒歌的歌詞變成了“三個和尚沒水喝”

此中必有玄機!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那麼究竟為什麼是“吃”水?而不是“喝”水呢?

解惑答疑之利器

●利器一,查詞典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從詞典的4個義項來看,義項1顯然就已經能解釋問題了。即,所謂的“吃”水,實際上是“取用”水。不只是“喝”。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但是,這並不是深層次的答案。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說“取水”“用水”“喝水”,而要用“吃水”呢?我們還要去對外漢語言知識的海洋中去一探究竟。

●利器二,查語料

我們打開BCC語料庫,選擇“報刊”種類(比較嚴謹),搜索“吃水”。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共 1576 個結果,除了“吃水+長度單位”,如“船體吃水一尺三寸”外,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解決群眾吃水問題”等語例。這些語例裡的“吃水”不僅僅是指喝水,還指用水進行做飯、做菜、洗衣等生活用途。

到此,我們可以給出一個簡明的解釋。

因為和尚挑水不只是用於解渴的“喝”,更要用於做飯做菜等“吃”的生活用途

比如新聞上常說的“解決群眾吃水的問題”,這個“吃水”在現代漢語中還在用。現在(現代漢語)我們一般說“喝”,比如在《三個和尚》的兒歌中就已經把歌詞改成了“喝”。

所以說奇怪的語言現象背後必有其深遠的原因。

具體有什麼深遠的原因呢?這要語言和心理兩個角度來說一說“吃”這個字的意思,它為什麼有這種用法。當然和學生用不著這麼深入地講,但是為師者應該有所瞭解。

第一視角:語言

首先,從語言方面說。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從字源上說,吃是口字旁,右邊的“乞”是“氣”的減筆成字,指氣流。吃的辭典意義是指吸、吸取;從古漢語的使用上說,吃比喝使用的範圍更廣得多,比如“吃酒”、“吃水”等。

在當今許多方言中,還保留著“吃”的古意。比如在客家話裡,把食物送進嘴巴的動作大多都稱為“食”,如“食酒”、“食煙”、“食茶”等。為了讓更多人能理解,又能保留客家方言的韻味,“食”寫成書面語,對應的字就是“吃”。

並且以前也有過這樣一個謎語:【看上去雲霧繚繞,怎麼吃也吃不飽。】你知道是什麼嗎?

謎底是:香菸。

對,就是過濾嘴香菸。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因此,“三個和尚沒水吃”、“吃水不忘挖井人”出現的語境,要麼和時代有關(三個和尚的故事到底從何而來,何時出現,也是個有意思的問題。),要麼和方言有關(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個故事發生在江西瑞金),而方言和古代漢語又有著密切的聯繫。好,終於匯合了。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第二視角:心理視角

既然是生活用水,既然也可以用來解渴、清潔,為什麼要說“吃水”呢?

這是因為“吃”在漢民族文化心理中有著首屈一指的地位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檢索BCC“古代漢語”的語料,發現了許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語例,這一句熟語中的“吃山”當然不是把山吃掉,而是依靠山為生的意思。同樣“吃水”,也是依靠水域為生的意思,例如打漁、擺渡等。

同樣的,在現代漢語中也有“吃大鍋飯”“吃皇糧”“吃百家飯”“坐吃山空”等表達。

從認知的角度講,正因為“吃”的問題如此重要,在心理上才最為“凸顯”,以致我們可以“以偏概全”,用“吃”水,代表“用水”,以凸顯三個和尚互相推諉造成的嚴重後果——不洗澡、不澆花都不是最重要的,沒水吃喝才是最緊要的。這也可以看出,政府解決群眾“吃水”問題,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對外漢語知識錦囊 |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吃而不是沒水喝?

餘下的問題

既然古代漢語中的“吃”確實可以表示今天“喝”的意思。那麼,“喝”是什麼時候替代了“吃”呢?此處按下不表。三個和尚的故事起源於何時,何處呢?

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教漢語,尤其是是中高級階段的漢語教學,不像教語文那樣講文學和情感,更需要關注很多語言的問題,這對老師既是挑戰也是啟發思考的好機會。

總結:發現問題怎麼“對付”?

◆查字典詞典,看義項;

◆查BCC語料庫,看出現的語境,是否有規律;

◆查網絡,是否有例證,甚至已經有人解答過

可能小編理解的也不是絕對正確的,只是依據現有資料和文章來總結和進行理解。

實際上類似於這一類“吃水”“喝水的”問題,不但是現代漢語交流中的難點,同時也是對外漢語交流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點,由此可見對外漢語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

深刻理解中國語言文化中的各種俚語與文化現象,相信你也會深深愛上對外漢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