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则故事,难道不是‘喝’水吗?为什么是‘吃’水呢?”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坦白地讲,小编也是一头雾水,就像古时候经常说的“吃酒”,是不是也是同理呢?

再比如说——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儿歌的歌词变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

此中必有玄机!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那么究竟为什么是“吃”水?而不是“喝”水呢?

解惑答疑之利器

●利器一,查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从词典的4个义项来看,义项1显然就已经能解释问题了。即,所谓的“吃”水,实际上是“取用”水。不只是“喝”。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但是,这并不是深层次的答案。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说“取水”“用水”“喝水”,而要用“吃水”呢?我们还要去对外汉语言知识的海洋中去一探究竟。

●利器二,查语料

我们打开BCC语料库,选择“报刊”种类(比较严谨),搜索“吃水”。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共 1576 个结果,除了“吃水+长度单位”,如“船体吃水一尺三寸”外,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解决群众吃水问题”等语例。这些语例里的“吃水”不仅仅是指喝水,还指用水进行做饭、做菜、洗衣等生活用途。

到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简明的解释。

因为和尚挑水不只是用于解渴的“喝”,更要用于做饭做菜等“吃”的生活用途

比如新闻上常说的“解决群众吃水的问题”,这个“吃水”在现代汉语中还在用。现在(现代汉语)我们一般说“喝”,比如在《三个和尚》的儿歌中就已经把歌词改成了“喝”。

所以说奇怪的语言现象背后必有其深远的原因。

具体有什么深远的原因呢?这要语言和心理两个角度来说一说“吃”这个字的意思,它为什么有这种用法。当然和学生用不着这么深入地讲,但是为师者应该有所了解。

第一视角:语言

首先,从语言方面说。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从字源上说,吃是口字旁,右边的“乞”是“气”的减笔成字,指气流。吃的辞典意义是指吸、吸取;从古汉语的使用上说,吃比喝使用的范围更广得多,比如“吃酒”、“吃水”等。

在当今许多方言中,还保留着“吃”的古意。比如在客家话里,把食物送进嘴巴的动作大多都称为“食”,如“食酒”、“食烟”、“食茶”等。为了让更多人能理解,又能保留客家方言的韵味,“食”写成书面语,对应的字就是“吃”。

并且以前也有过这样一个谜语:【看上去云雾缭绕,怎么吃也吃不饱。】你知道是什么吗?

谜底是:香烟。

对,就是过滤嘴香烟。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因此,“三个和尚没水吃”、“吃水不忘挖井人”出现的语境,要么和时代有关(三个和尚的故事到底从何而来,何时出现,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要么和方言有关(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西瑞金),而方言和古代汉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终于汇合了。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第二视角:心理视角

既然是生活用水,既然也可以用来解渴、清洁,为什么要说“吃水”呢?

这是因为“吃”在汉民族文化心理中有着首屈一指的地位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检索BCC“古代汉语”的语料,发现了许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语例,这一句熟语中的“吃山”当然不是把山吃掉,而是依靠山为生的意思。同样“吃水”,也是依靠水域为生的意思,例如打渔、摆渡等。

同样的,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吃大锅饭”“吃皇粮”“吃百家饭”“坐吃山空”等表达。

从认知的角度讲,正因为“吃”的问题如此重要,在心理上才最为“凸显”,以致我们可以“以偏概全”,用“吃”水,代表“用水”,以凸显三个和尚互相推诿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洗澡、不浇花都不是最重要的,没水吃喝才是最紧要的。这也可以看出,政府解决群众“吃水”问题,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对外汉语知识锦囊 |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而不是没水喝?

余下的问题

既然古代汉语中的“吃”确实可以表示今天“喝”的意思。那么,“喝”是什么时候替代了“吃”呢?此处按下不表。三个和尚的故事起源于何时,何处呢?

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教汉语,尤其是是中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不像教语文那样讲文学和情感,更需要关注很多语言的问题,这对老师既是挑战也是启发思考的好机会。

总结:发现问题怎么“对付”?

◆查字典词典,看义项;

◆查BCC语料库,看出现的语境,是否有规律;

◆查网络,是否有例证,甚至已经有人解答过

可能小编理解的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只是依据现有资料和文章来总结和进行理解。

实际上类似于这一类“吃水”“喝水的”问题,不但是现代汉语交流中的难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交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由此可见对外汉语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深刻理解中国语言文化中的各种俚语与文化现象,相信你也会深深爱上对外汉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