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米爾斯理論博大精深被稱為“標準模型”,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基變偶不變


其實這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什麼是楊米爾斯理論

其實,楊米爾斯理論有時候被過分誇大了許多許多。很多人都說楊振寧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之一。但是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他還只是“愛因斯坦之後”的偉大科學家,這不代表他真的做了和愛因斯坦一樣的事情。愛因斯坦是提出了一套理論體系,幾乎以一人之力構建了相對論。

而楊振寧呢?他和米爾斯的理論其實只是一個骨架,更確切地說只是一個數學框架(模型)。在這個骨架裡其實很有很多需要查缺補漏的地方,他並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理論。而且,其實當年楊振寧在給物理學家講解他的楊米爾斯理論時,有個叫泡利的科學家尖銳地指出了一個問題“質量”,當時楊振寧在臺上都說不出話來。是的,整個理論的問題就在於“粒子的質量”問題,楊米爾斯理論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同一時期的泡利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只是他被“粒子質量”問題所困擾,所以並沒有發表該論文。

後來,隨著粒子物理學發展,希格斯等人提出了相應的理論,並填補了之前楊米爾斯理論的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粒子的質量問題”,楊米爾斯理論的價值才被顯現出來,在這個框架下,現代粒子標準模型被提出,並且統一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電磁作用。

所以,說是楊振寧和米爾斯最先提出了基礎框架,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問題的,首先是框架本身有問題,其實當時代也有人做了一樣的研究,只是覺得有問題而沒有發表。

諾貝爾獎的潛規則

其次,我們都知道楊振寧拿過諾獎,是對稱性破缺(宇稱不守恆),這個論文一發表,他們知道吳健雄來做實驗驗證,並且當年就完成了驗證,第二年他們就獲了獎。

也就是說,楊振寧其實拿到了1/2的諾獎。而諾獎其實有規定一個人在一個領域最好不要超過1個獎,所以,如果要頒給楊振寧楊米爾斯理論的諾獎,那就是再給他1/2,其實也是符合要求的。可問題是,米爾斯已經去世了。所以,再頒獎,楊振寧是要拿到1個獎的。1+1/2=1.5>1,所以超過了這個潛規則的要求。因此諾獎不大可能再給他頒獎。其實有很多科學家都有這個問題,比如:愛因斯坦。如果按照成就來看,他至少拿6個,可是他也只得到了1個而已。

最後,我要說,其實楊振寧的成就不需要諾獎來錦上添花了,他完全配得上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鍾銘聊科學


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原因

楊米爾斯理論

其實楊米爾斯理論是早於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提出來的。但是當時整個理論本質上是一個數學框架,而且當時楊振寧曾經有一次在臺上給別人作報告,下面大多都是大神,比如: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上帝之鞭泡利,費米等等。而當他講完整個理論的時候,曾經好幾次噴過愛因斯坦的泡利站了出來,指出了一個讓楊振寧啞口無言的問題,那就是“粒子的質量”問題,當時楊振寧下不來臺,是在奧本海默的幫助下,才沒有被為難。

而這也是早期楊米爾斯理論沒有被受到重視的原因。後來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機制,這個問題才被解決掉。而現代的粒子標準模型的出現,更加確立了楊米爾斯理論的價值。

諾貝爾獎

楊振寧已經因為宇稱不守恆拿到了獎,所以很難再拿獎。

其次,目前來說,諾貝爾獎給別人頒獎,一般是一個人在同一學科最多拿一次,居里夫人是1個化學獎,1/4的物理獎,其實是不違反規則的。而巴丁拿了兩次1/3的物理獎,連1個都不到。

歷史上,只有桑格一個人拿到了1+1/3=4/3個,分別是1958年(1個),1980(1/3個)除此之外,沒有了。要知道這100多年的歷史上,也就這一個人多拿到了1/3。即使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也不列外。所以,楊振寧要憑藉這個拿獎太難了。給楊米爾斯理論補漏和發展的兩個團隊拿到了諾獎。

<strong>


科學淺談


This theoretical model, already ranked alongside the works of Newton, Maxwell, and Einstein, will surely have a comparable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這個理論模型,已經達到了與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理論相提並論的高度,它將影響未來幾代人的研究)。



以上這段話,是1994年美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獎項——“鮑爾獎”授予“楊——米爾斯理論”時的評語,對這個理論有非常高的評價。按照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軌跡,大致來說,有四個里程碑式的階段,第一階段:以牛頓的“引力場論”為標誌;第二階段:以麥克斯韋的“電磁場論”為標誌;第三階段:以愛因斯坦的“相對場論”為標誌;第四階段,就是以楊——米爾斯理論為核心內容,而建立的“統一場論”(或者叫“規範場論”)為標誌。所以說,楊振寧教授是一位能與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等偉大的物理學家並肩的理論物理學大師。這麼說,是一點都不為過的。至少,目前仍然健在的物理學大師之中,沒有成就比他更高的人了。

按理說,這麼偉大的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應該是不在話下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屬性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是針對實驗物理而設立的,只對那些能用具體的物理實驗來驗證科學理論的物理學家進行獎勵,並不看重建立理論公式的物理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建立了著名的“相對論”,可是這並沒有讓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定律”被實驗證明後,卻獲得了諾貝爾獎。同理,楊——米爾斯理論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基於楊——米爾斯理論所做出了的很多實驗結果,卻獲得了諾貝爾獎。

所以說,楊——米爾斯理論確實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物理“標準模型”,它所奠定的理論基礎孕育了一系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臨時客


楊振寧摘得諾貝爾獎是在1957年,是因為發現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而獲獎的,宇稱不守恆的論文發表在1956年。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到,楊振寧的最偉大成果不是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而是和他的助手米爾斯合作發表在1954年的楊-米爾斯理論。

楊-米爾斯理論剛發表時只是一個數學框架,並且還有明顯的沒有解決好的漏洞,用他的這套模型不能解決粒子質量的來源問題。在楊振寧發表論文之前,泡利也做出了和楊振寧幾乎一模一樣的工作,當時泡利認識到這套模型不能解決粒子的質量來源問題,故他放棄了發表。

後來,希格斯等人研究對對稱性自發破缺時給出了希格斯機制,粒子質量的來源問題才算是得到了解決,楊-米爾斯理論的重要性也就逐步體現了出來。弱相互作用與電磁相互作用就是在此基礎上得到了統一,弱電統一理論是上個世紀足以和相對論媲美的輝煌科學成就,後來強相互作用也納入到這個框架中。在希格斯粒子被發現後,建立在楊-米爾斯理論框架上的標準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此之前強相互作用的漸近自由也摘得了諾貝爾獎。

楊振寧的理論是如此偉大,完全可以獲得諾貝爾獎,至於這套理論為什麼還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很多人給出過一些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他的理論有缺陷,需要別人打好補丁才能使用;有人說他的原創性不夠,別人做過類似的工作只是未發表;有人說合作者米爾斯早已去世;有人說楊振寧已經拿過一次諾貝爾獎……這些說法有些比較荒唐,不荒唐的也像是在為楊-米爾斯理論沒有獲諾貝爾獎找理由。其實楊振寧的理論已經創造出眾多的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對楊振寧工作的肯定。楊振寧已經不需要再用一個諾貝爾獎表明自己的理論多麼偉大了,即使再得一個諾貝爾獎也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刁博


愛因斯坦也僅僅因為光電效應得諾獎,這是諾獎評獎的侷限性,但大師們的地位不是靠諾獎奠定的。真正的大師都是理論架構師,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狄拉克、楊振寧是一級別,當然牛頓和愛因斯坦幾乎靠一己之力,其他幾位則是理論奠基人,越複雜的理論越難以理解,需要的智力貢獻越多,能參與的人也越少,比如基於楊米爾斯場論的標準粒子模型。



把小熊還給她


因為楊米爾斯場當初是為了解釋弱相互作用提出來的,後來證明這個理論不是用來解釋弱相互作用的。但是彎打正著可以用來解釋強相互作用。所以經管現在強相互作用是標準模型的一部分,但是楊老當年提出的模型理論上是錯誤的,所以沒辦法拿到諾貝爾物理獎。


痴心絕對151331886


就楊先生目前的成就來看,領諾貝爾獎是諾貝爾獎的榮幸,他並不需要諾貝爾來肯定


艾伯恩


宇宙大爆炸的原因是因為在形成奇點時,奇點內的壓力壓碎上帝粒子,使奇點質量減少或者消失,而引力減少消失,從而引發宇宙大爆炸。

上一輪的宇宙收縮,有些物質還沒有回到奇點,奇點就已經大爆炸,所以宇宙中有星系年齡大於宇宙


希望4141551025087


老楊已經因為宇稱不守恆獲得過了,不能再來第二次了。同理,愛因斯坦也不是因為相對論獲得獎。


我係多多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難道拿了諾貝爾獎?老愛也是憑小項目光電效應拿諾貝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