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解决了几百万人的就业,员工福利也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为什么口碑总是很差呢?

小鸟马上到


看了一些评论,感觉都没有反映现实的情况。其实楼主问的非常客观的,富士康就在我的家乡,我的很多亲人就在富士康上班,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富士康的情况。

新闻带给我们的误导,富士康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段子: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小布什对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说,我们准备杀死500万伊拉克人和一个修自行车的。鲍威尔很奇怪,为什么要杀死一个修自行车的呢?小布什耸耸肩说,看我就说公众不关心那500万人,只关心他们感觉有意思的话题吧。

这个段子形象的说明了人们对新闻的理解,富士康就是这样,大家不会关心他的管理水平,也不会关心他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只会关心他具体出了什么问题。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就实际而言,富士康在我的家乡郑州市航空港直接雇佣了20多万人,间接服务富士康的不下10万人,总人口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全部人口,他就是管理的再好也不可能不出问题,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你看一次富士康下班时的人流你就会明白了,你会第一次知道什么是人海,第一次对“人”感到害怕。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对富士康也有相当的了解,据我所知内部管理非常的严格,但也不乏人性化的成分,以我同村的一个老奶奶为例(比我的辈分高,不是血缘关系),因为在富士康后勤干得好,50岁生平第一次被公司奖励坐飞机去外地旅了一次游。

富士康的口碑不好吗?站在当地人角度和你想的可不一样!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说血汗工厂的人恰恰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了解贫穷对人意味着什么吗?了解很难河南省政府包括河南人民为了富士康付出过多少努力吗?是,富士康存在很多问题,但我认为这只是在宏观大数据下不可避免的概率因素。以我的老家为例,在富士康来之前,当地老百姓因为没地方赚钱,再加之自然环境是沙土地的缘故,经济十分落后。但自从富士康到来之后,家家户户买了小汽车,住上了新房。当然这主要是国家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但富士康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并且因为富士康,发展出了航空港新城,完全是在沙土地上凭空空降的一个新城。

我举一个让人有点自卑的极端例子吧,如今在航空港拿一个砖头随便扔一下,都有可能砸中一个千万富翁,当地老百姓依靠国家的拆迁政策,依靠为富士康提供各种服务,千万富翁比比皆是,百万富翁更是多如牛毛。你在航空港见到保安小伙,扫地的大叔、大妈千万注意,因为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也并不罕见,他们从事这个工作只是当地为失地的农民提供的一种福利。当然这其中也导致了很多问题,但谁也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为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富士康是血汗工厂吗?辛苦加班的打工妹和你想的也不一样!

说明:虽然富士康的到来让当地享受拆迁红利的老百姓一夜暴富,但在更远的周边,当地人只能去富士康打工,我的家乡就属此类,但即便如此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富士康最辉煌的前几年,也就是在2012年前后,一个普通的打工妹只要能加班,好的能拿到8000元左右的工资,一般的也能拿到5000元左右,这其中就有我的亲人。你知道对于当地省会郑州只有3000元的平均工资意味着什么吗?坦率的说在当时,郑州的老板都在骂富士康,他直接推高了整个郑州周边,甚至全省的工资水平。

贫穷能够使人弯下正直的腰,低下高贵的头,再伟大、正确的理由也会在现实中变得轻浮。正是因为之前当地也就是我的老家过于的贫穷、落后,因此很多乡亲们都是拼命的加班、赚钱,一遍又一遍干着一成不变的重复劳动。就像我的一个本家堂妹,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苹果手机拧螺丝,吃住在富士康,连自己新生的女儿都顾不上,一个月也回不了家一次。每天就是上螺丝、上螺丝,上几千个,加班加点的上,拼命地上,常年累月的上……时间久了这会让人疯狂。

我的这个堂妹,只是千千万富士康年轻生命中的一个,她们虽然很多没有文化,但他们和你我一样是鲜活的生命,和那些用着高档手机并沾沾自喜的阔人们一样,是人!她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所爱的人,甚至比我们更有责任!

所以我认为这不是富士康的错,只是贫穷的错,是贯穿他们身上沉重的现实的错。为了改善员工的心态,给员工减压,富士康相对很多本土企业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我的这个本家妹妹,我最后一次见她是两年前,他给我说因为苹果手机这两年卖的不好富士康裁员,再加之需要照顾家中的生病的老人,她不去富士康上班了,而是去了一家药店,赚的钱少多了,她非常的自责。她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个不精彩但很现实的故事中,最普通的一个。希望能引起你的深思。

一个专注科幻解读的作者,并不是为某企业辩白,只是想为自己的亲人,家乡的父老乡亲写上几行字。当你享受高科技便利的时候,不要忘了背后有一群普通劳动者的付出,珍惜自己的生活。


深度科幻


本人富士康员工亲身体验富士康生活,感觉公司很不错现在的打工一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却不愿意付出,就拿上厕所一事说起~上班前(八点前)工作到十点~十点十分(上厕所时间)到中午十二点~十三点(休息)~十五点到十五点十分(上厕所时间)~十七点到十八点(休息)十八点加班到二十点下班。十二个小时时间有六个上厕所的机会,人人都够用,除非特殊情况(尿频尿急,拉肚子)。大部分员工上厕所就是耍滑头。本人也是员工,站在中立的立场说话,亲身体验。现在的小时工一个小时19~21元,也就是一天200左右,可是相当一部分员工的付出不配拿这200元。不喜欢我的言论尽管来喷……


手机用户58645105044


富士康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最大的加厂”,前些年还发生过员工“十四连跳”事件。去年上市之后的挂牌名字叫“工业富联”。应该说,富士康解决了几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员工福利也是严格按国家规定,是一家非常正规的加工企业,但令人奇怪的是,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型加工厂却在民众心目中的口碑却总是很差。

一些曾在富士康工作过的网友表示,他们在富士康干活多数是把他当做人生中的一个中转站,我干活赚点辛苦费,你赚取我的剩余价值,彼此清清楚楚,谈不上企业文化,更没有家的氛围。只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稍微歇息一下,并没有把它当成自己事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对富士康有好口碑呢?

而我们认为,像富士康这样大的一个企业,管理起来确实不容易,尤其是面对鱼龙混杂的管理层,在制度上难免会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社会对富士康难有好口碑的根本原因。最终这些问题应该由富士康来寻求改善,而不是任由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富士康的口碑为啥总是这么差呢?

第一,在富士康打工者都是九零后,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份事业可以去做,甚至于很多人希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实现财务自由。但是年轻人的梦想与现实反差很大,在工厂里,每日在流水线上,枯燥无味。按照富士康严格的升级规定,就算干上十几年,也最多是小康,不可能有爆发性发展。九零后打工者过着简单枯燥的生活,又无发展前途,离开后自然难以给富士康一个较好的评价。

第二,富士康的工资待遇无法吸引年轻人。尽管富士康工资按时发放,各种五险一金,福利保障也都有,在中国来说是比较正轨的。但是,富士康员工的收入实在太低,一天忙到晚,一个月没休息,也只有四五千元月薪。年终奖也只有几百元钱,而且要分几次给你,为的是要你明年继续再回厂工作,而不是选择辞职。其实,富士康员工的收入还不如做外卖小哥收入高一些,所以很多人都转行了。

第三,军事化管理,把人当机器。每天的时间跟你划分的清清楚楚,就连上个厕所这种小事,也要规定十二小时内只有六次上厕所的机会,几点几分之间上厕所这都有规定,还说人人都够用。但这样没有人情味儿的工作,太冰冷的企业文化,是很难让员工对在富士康的打工生活留下美好印象的。

第四,需要你来时求你来,不需要你时逼你走。富士康的订单是有季节性的,每年八九月份时,订单纷纷飘来,富士康四处挖人,职工一个月做下来收入也有五六千元,而一旦到了订单淡季,就会想着办法撵你走。那边的职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辞退了,丝毫没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尽管富士康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问题,还按时发放工资和承担各种职工福利,属于比较正轨企业。但是富士康在社会上的口碑却不怎么好。这主要是在富士康工作的员工看不到提薪升职的机会,却还要面对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环境。更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给职工的收入报酬也不高,而且需要你来时四处挖人,不需要人时却轻易的撵人离开。这样的加工企业虽然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企业的凝聚力是比较差的,员工也只能把富士康当作人士的中转站了,口碑自然难以好转。


不执著财经


我13年在成都富士康,我爷爷去世,请了丧假,回来上班还带了死亡证明来了说丧假报不上去(我交了三次),公司二号结账,你三号才带过来,给我算事假,当时我弟也在富士康,不过他在另外一个部门,他五号回去上班的报上去了,当时的底薪是两千到两千二,我们部门就几个是加了五十块,我弟他们部门全部都加了,几个五十,大部分一百,少部分两百,每半年一次的内部抽奖活动其他部门都是弄个箱子抽一抽,我们部门就直接贴出来了谁中奖了,一看都是那几个和组长课长关系不错的,当时就有想法不干了,后来有其他的事就借口离开了。

还有工作就像机器人一样在哪里左动右动重复那个动作上千次,有活的时候累死你,没得活就让你去其他部门帮忙或者让你耍着,一个月没得加班拿两千的底薪除掉生活费和五险一金到手里的就一千多一点了,还咋生活,富士康的工资都是靠加班的,想晋升也不容易,人多了,我当时的线长现在还在,还是线长。一个普工你在里面干满十五年也做不到课长去,组长都是问题,每天就重复那几个动作就可以了,不用其他的。


斩佡


流动性太大了,,普工要是天天加班可以拿4000多,,一个加班没有就只有1000多。。忙的时候就猛招人,拿钱招人,闲的时候一个加班没有,普工谁扛得住,都会走,,而且里面收入差距特别大,,一个课级的基层管理收入高的可以30多万,普工可能就4万多。。你想想里面的级别,线长,组长,课长,专理,副理,经理,协理,副总,总经理,副总裁,总裁。富士康代工利润很低,,高层分得多,谁管普工?而且中国人多,所以富士康从来不注重培训,三个月就会换一批人。以前富士康的收入对比其他工厂还是有优势的,那个时候要进富士康还得给招聘的人资塞钱,现在是介绍一个进来给1800,富士康的名声也是这么转变过来的。。。我在成都,跟隔壁的京东方完全没法比,,收入都差不多,隔壁的京东方夜班补贴35一天,富士康刚从4.5加到8元。。。富士康里面基本都是35以上的,这些人比较稳定,不会走,,20左右的来了都呆不久。。。


outmanyy


我在里面工作过半年,主要可能是管理问题吧。不同的部门都能给你交叉管理,而且管理起来莫名其妙(经常有人鸡蛋里挑骨头那种)那肯定很多人不服气啊,直接顶撞经常会有,然后各种在你直接领导那里打小报告、挑事。还有就是一个制度,写好的是5天8小时,其余时间加班自由(单量大的话就尽量加班),但真的没那么自由,而且特别狠,请假基本别想,下早班偶尔(没事了就一直给你下早班),双休打招呼不来的话直接打旷工,上班时间不准聊天、上厕所要班长同意而且要离岗证、不能没事就干站着或者找凳子坐、不能蹲着,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鬼东西,反正就是你怎么难受给你怎么来!还有就是伙食真特么的难吃


微风g2


我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吧,进富士康工作快14年了,出学校到现在,从小年轻到现在中年,头发都白了不少,说正事,富士康普工多,流动xing大,每天进出都是几百上千,普工待遇都是那个城市的工资最下限,完全是靠加班,管理人员也是由资深普工慢慢上去的,素质高低各不同吧,经常爆粗口骂人,很常见,可能上层政策是很好的,可是一层一层传达到基层,估计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个多人,确实很不好管理。到年底,发奖金,就是主管切蛋糕了,普工一般拿不到多少,一倍底薪吧,管理层比较多。据说可以拿到10倍以上,我是没有拿到过,混的确实不好,富士康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吧,相对于外面一切私营单位,工资还是定时定点发的





半夜睡不着刷手机


我在富士康也算是工作了七八年,为什么富士康口碑这么差?这么说你也许就明白了,中国有几个像富士康这样规模的代工工厂?就好像你们班上如果只有你一个学生那么每次考试,成绩最差的是不是就是你?口碑最差的是不是也是你?所以企业不管口碑好还是坏你只会听到富士康的新闻。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觉得一个新闻会写一个企业好的一面?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同类型的企业里面,几千人的公司,口碑再烂,你觉得有人会报道吗,就算有人报道也没人记住。最后一个重点,出门在外打工,说白了就是寄人篱下,给人剥削的,尤其作为底层员工,有哪个会觉得老板是做慈善的?如果没办法为了生活要出来打工,富士康在这群狼里面还算正规,至少不会违反劳动法,钻空子也是钻正规空子。

总结就是:所有代工工厂不会有好口碑,而其他的新闻你是在新闻上看不到的。



EJ859


富士康是干什么的?代工厂。

靠什么赚钱?靠加工费赚钱。

怎么加工费赚钱?军事化管理,严格人力核算成本。


1、大多数厂都对年龄要求35岁以下。富士康的要求是年龄18-45周岁。而实际上绝大多数打工者都是九零后,正是放飞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年级。信奉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恨不得几个月就实现财务自由。而在工厂里,每日在流水线上,枯燥无味。按照富士康严格的升级规定,就算干上十几年,也最多是小康,不可能有爆发性发展。

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是年轻人不喜欢的。干久了,人就废了。

2、工资待遇。富士康是一家超大型的正规公司,体量很大,整个公司的人超过120万!它家大业大,自然要符合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各种五险一金,福利保障也都有,在我们国家来说还是比较正规的。但是不要忘了富士康挣钱就靠代工费,工资压低,所以他会按国家规定给,但是只绝对只给最低点。一个很简单的公式:

净利润=毛利润-人工费用(其它不计)

打工者拿得多,老板就拿的少。各种激励和考评机制也没有办法扭转这个根本原则。

名义上说是有年终奖,但年终奖也少的可怜,几百块钱,千把块钱,年终奖只是好听而已,真正到手的,其实很少。而且是会分几次给你,为的就是想要明年员工继续来工作,而不是辞职。

3、管理太严格。把人当机器,每天的时间跟你划分的清清楚楚。就拿上厕所来说十二个小时时间有六个上厕所的机会,几点几分之间上厕所都有规定,还说人人都够用。确实一般是够用了,但是这样做非常没有人情味儿,太冰冷的企业文化。

4、不稳定的工期。忙的时候四处挖人,闲的时候撵人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辞退,实在是没有归属感。

所以在富士康干活的大多数人都把他当做人生当中一个中转站,我干活你拿钱,彼此清清楚楚。谈不上企业文化,家的氛围。只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稍微歇息一下,没办法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怎么可能好口碑呢?


功夫大亨1


诸如富士康此类的劳动型密集企业,近些年一直顶着血汗工厂的名头,实在是声名不佳。前些年闹得纷纷扬扬的富士康十一连跳事件更是把富士康这个公司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社会各类对其口诛笔伐,纵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小编犹然记得当时舆论是怎么把郭总骂个狗血淋头的。

其实工厂这东西自打其诞生以来好似就跟剥削联系在了一起,扯不清理还乱,19世纪世界工人运动曾经是一波接着一波,缘由无非是工厂工作环境太过恶劣,工作时间太过漫长,搞得后来福特公司给工人双休日的待遇就成了跨世纪的创举。

我们读书的时候课本上也会时长讲到旧社会工厂的一些黑暗面,比如用童工,不给工人发工资,工人病了不给治,死了随便找个坑埋了,总之工厂似乎就代表了各种阴暗面。各种潜移默化之下,社会上的人其实对工厂都没什么好感,有一技之长的人也都不屑于进厂工作。

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工人属于典型的无产阶级,而工厂领导就是典型的资本家,虽然在职场上,员工与老板天然就是一种对立又合作的关系,不过在工厂里,这种对立关系显得尤为突出,新闻里经常可以看到工厂的员工各种暴动的行为。

而富士康作为工厂这一实体的典型,自然是树大招风,谓天塌了压死个高的,社会上对工厂的厌弃与恐惧,大部分都被富士康顶着了,富士康口碑之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