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4岁在幼儿园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跟小朋友玩,该怎么办?

随小刘


题主,您好,我是“清风说心理”,我来回答一下您的提问。


宝宝在四岁上幼儿园,出现这样的情况,有这样两个原因,是需要成人注意的:

一是幼儿园的人事物都是宝宝不熟悉的。

在上幼儿园之前,宝宝生活的环境是他非常熟悉的,且能在其中活动自如,并能充分地进行自我表达。

然而,幼儿园却是宝宝从来未曾进入的环境。对于一个四岁的宝宝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他发现自己不是太能应对这个挑战时,往熟悉的地方回归,就成了他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二是跟孩子的依恋取向有关。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通过精心的家庭和实验室观察,Anisworth(1975)等人发明了著名的陌生情境测验法来测量幼儿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通过对多个样本的分析,探讨了影响母子依恋质量的因素,并根据陌生情境下幼儿与母亲分离与重聚时以及陌生人在场时的表现,将幼儿的依恋类型划分为典型的三类:安全型依恋、焦虑一回避型依恋、焦虑一反抗型依恋。

其中,焦虑——反抗型依恋是这样的:幼儿一进入游戏室就表现出“痛苦”,对新奇环境相对没有兴趣。整个过程都担心着母亲的去向,母亲离开后十分沮丧,母亲回来时表现出矛盾行为,即寻求接触与接触抗拒,不容易平静下来,整个过程都表现出不安和痛苦。对陌生人不主动接近,社会适应上表现消极。对照您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您的孩子属于焦虑——反抗型依恋。

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个人认为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是耐心陪伴孩子慢慢适应幼儿园。孩子在适应过程中出现了回避的行为表现,此时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尤其是主要养育者一定要有耐心,非主要养育者也要有持续的耐心,和孩子一起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


二是在平时可以带孩子到一些不怎么去的新环境中玩一玩。这个新环境是孩子不怎么熟悉的,但是可以带着孩子慢慢地对新环境产生接纳、喜欢的心情,进而对幼儿园也能产生一些好的感受。

三是作为主要养育者在此时可以慢慢地和幼儿做有意识的分离,让孩子慢慢减少对主要养育者的过分依恋,能够一点点地处理自己的小情绪,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挑战。此时主要养育者,心一定要稍微地“狠”一点点,不要舍不得孩子吃苦。


四是和孩子的老师做好沟通,请老师多关注一下自家的孩子。孩子从家到幼儿园里,没有人可以依靠,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安全感。此时,请老师稍微多关照一下,可以起到安抚孩子的情绪和信心的作用:原来老师也是可以信赖的。

五是对孩子多加以鼓励。孩子很小,不能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跟孩子讲道理,而是要多鼓励孩子,对好的、积极的行为要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赞扬,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


六是增进孩子对幼儿园的了解。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对幼儿园不了解。作为家长,可以带孩子读读相关的绘本,也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幼儿园,这样可以增进孩子对幼儿园的熟悉程度,进而可以明白原来幼儿园也是很有趣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题主。如果还有需要帮助的,可以私信给我,我们可以再做针对性的探讨!


清风说心理


4岁的宝宝应该是读中班了,已经在幼儿园里读了一年了,对幼儿园的环境和小朋友们都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还是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跟小朋友玩,做妈妈的确实是会有些焦虑。宝宝已进入集体活动中,应该慢慢适应这个环境了。妈妈可以这样去帮助宝宝:

一、少让孩子看动画片。

孩子如果在家看多了动画片,他会迷上动画片的。由此,他对其他事情就不感兴趣了。比如,不爱与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他会逐渐习惯一个人与动画片作伴。性格上慢慢会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很多孩子是这样的,当爱上了看动画片,玩手机后,大人叫他去别的地方玩,他都不想去了。所以,父母一定要限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而且,长时间看动画片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对眼睛也不好。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做约定,比如看半小时我们就做一些其他的事。到了时间,如果孩子还想看,可以坚定地问孩子:是你关电视还是我来关?

二、多带孩子去外面与别的孩子玩。

当父母限制了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后,你再提出带孩子出去玩,他就会愿意去的。多带孩子在小区里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慢慢,他们就熟悉了。我们小区里也是这样的,天气好的时候,经常有年轻的父母带孩子出来玩,时间长了,小伙伴们就会玩到一起去的。还可以带几个玩具出来,与大家一起玩,这样是很容易交到朋友的。孩子开始不愿说话也没关系,你可以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就陪在孩子身边,给他适应的时间。

三、与班上老师交流。

班上的孩子太多,有时老师照顾不过来,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老师叫了几次后也就会尊重孩子不再叫了。妈妈可以找个时间与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有意识地多关注一下孩子。尽量鼓励孩子与旁边的孩子一起玩。在集体活动时,孩子可能是因为怕自己做得不好而产生退缩心理。可以让老师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老师了降低一点游戏活动的难度,看看孩子会不会参加。

四、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

孩子总是喜欢粘着妈妈,对妈妈有着很强的依恋感。但孩子慢慢长大,总要离开妈妈一段时间的。妈妈以后有事时,可以告诉孩子,你要出门了,但过1个小时后就会回来的。让家里其他成员看一下孩子,帮助孩子逐渐适应你不在他身边的这个过程,时间由短慢慢延长。你出门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就不会一直想要缠着妈妈了。

五、多与孩子聊聊幼儿园一些开心的事情。

幼儿园里有玩具、每天要开展很多活动,还有很多小朋友,是非常开心的。妈妈可以多和孩子聊一些开心的和有趣的事情。有的父母一接孩子回家,就回孩子:老师今天有没有对你很凶?会不会打小朋友?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再哭,我就送你去上幼儿园。这样一些负面的话,容易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使得孩子不喜欢幼儿园。如果家长有什么问题的话,最好能多问问老师,把矛盾化解掉,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以上就是我给这位妈妈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帮到你。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感谢您的关注!


雨后山林静


孩子呆在家里,是感觉温暖的、自由的、安全的环境,所有的玩具都是他一个人的,动画片又很好看,外面的玩具都是其它小朋友的,对外面陌生的世界和陌生人也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孩子当然喜欢呆在家里。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

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是社会人,需要社交,而且教孩子学会了与他人打交道,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交,可以给他们带来健康、自信、自尊,所以教孩子学会社交是很重要的。

那怎么教呢,我来说说我的心得和一些体会:

1.鼓励孩子和大人玩角色扮演游戏。

也就是"过家家"。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我就经常在家和他玩扮演游戏,排长凳子上,我当司机,他当乘客,上车了,你要不要上车呀。你要去哪里?然后转换角色。

其它的各种各样的职业角色也是如此。

这个可以一直玩到大。

不要觉得幼稚和简单,让孩子体验到不同的角色,换位思考,可以让他更了解对不同的人的心理,学会如何与他人产生连接。我认为,这个是建立社交的基础。


2.另外一个社交基础就是学会礼貌用语。

教孩子学会说"你好"“早上好”“谢谢”“对不起”,或者家里来客人了,教孩子学会说“欢迎”“请坐,请喝茶”。等等这些礼貌用语,是和他人产生对话社交的基本素质。

当然,这个建立在大家的以身作则上。大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才会持续地保持这样良好的习惯。

我家孩子就最喜欢拉着小区的大门,帮别人进出。拉了好久直到一个人也没有了才肯放手。虽然浪费时间,但是他觉得做这件事很开心,那就由他去做。


3.教孩子学会称赞别人。

每个人都很喜欢被别人表扬,称赞。

所以学会称赞别人,也获得别人的称赞,会更加加强孩子的自信心。

不管多小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初次尝试,并且获得成功,就是很大的事。这时候父母要细心留意他的情绪变换,有及时称赞他。这就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

孩子获得的称赞多了,自然而言的也学会了称赞别人。

或者在别人做得很棒的时候,家长主动引导孩子:“他做得真的很棒对不对?我们为他鼓掌吧,去跟他击掌,说一声你真棒”……


4.非语言信息要远大于语言信息,社交不等于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社交不是滔滔不绝说个没完,别人都插不进嘴。

人和人交往中,有一个比例叫“7、38、55”,即内容只占7%,眼睛接收到的信息占55%,其他感官感受到的信息占38%。

所以,肢体的语言,专注地看着对方说话的眼神,都是社交的一部分。

教孩子学会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学会倾听。


5.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些孩子可能慢热,没那么容易融入环境,或者熟悉环境和小伙伴都需要长时间的建立。这时候就不要逼迫他,充分尊重他的选择和自由。

可以多加鼓励,但是不要强迫他一定要这么做。

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让孩子明白与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权利,处理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一步。

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多加引导和指导。


6.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找到连接的方式

比如说孩子最喜欢玩小汽车,那看到别人小朋友也在玩小汽车的时候,就可以鼓励他一起过去玩。用礼貌用语:你好,我们一块儿玩好吗?我也有小汽车,我们交换玩怎么样?

小朋友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都是更加乐意于尝试的。只要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加以引导就好。


我家的孩子就是从小这么引导过来的。社交基本上没问题,放他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也很快就跟其它小伙伴玩起来了。

小到一岁的小宝宝,大到十几岁的小姐姐,都没有问题。

还有什么疑问的可以留言交流。



您好,我是琉璃巧育儿,自由撰稿人,童话绘本作者,编辑,早期教育研究会会员,分享国际前沿育儿理念。欢迎关注。


琉璃巧育儿


浅谈一下个人见解,供参考。这种现象在幼儿中普遍存在,在家是熟悉的环境及熟悉的人,不会有陌生感,而在幼儿园不同,什么都不熟悉,再加上内向的性格,不合群的现象正常,关键是老师,让老师先鼓励他跟小伙伴们玩,并适当给予夸奖,当孩子迈出陌生及自卑的第一步,以后就好办,让别的小伙伴经常邀请他玩,没有了陌生感,介备心也消除了,会很快合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