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地方的民办初中招生火爆,而公立初中门庭冷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时事评论爰好者


公立教育危机,缺实的是地方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以近日小出风头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为例,6000多学生人均学费30000元,收入18000万元,利润8000万元,生均教育经费约为1.5万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属领先。云南省小学生均财政投入招过10000元,初中生均投入1.4一1.5万元,教师工资5000一10000元不等,教师工资并不比成都7中实验学校少多少,私立学校在云南并不火热,公立学校骨干教师少有入职私立学校。云南即使一个最偏远的乡村小学岗位,入编考试往往四、五十人报名,地处城区私立学校教师,成堆考入乡村小学,乡村小学特岗也有研究生入职。


云南文山三七2018


六年前,我仔小升初,我们有三个选择。

第一,等摇珠派位,去免费的公办初中,还能进重点班。但具体去哪家,不确定,有可能去很好的公办初中,也有可能去很差的公办初中。

第二,考择校考试。考上了那个学校,就去那个学校。但要给四万块择校费。

第三,参加小联盟考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每年学费两万多。

最后的结果,通过小联盟考试,考进了民办。

公办派位不要钱,我们这些家长非要挤破了头,交钱也要去收费的民办,是我们这些家长钱又多,脑袋进水了吗?

当然不是了,谁家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其实家长的心态,八个字可以就形容。“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家长希望孩子跟一些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成绩好的家长会这样想,其实成绩差的家长也这样想。

以前我们读书那个年代,公办学校分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大家凭考试成绩多少,进不同的中学读书。

就跟现在考大学那样,清华北大的分去清北,二本的分去二本。

现在公办中学九年义务教育,不按分数区分孩子们了,但民办可以,所以大家就去追民办。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春暖花开003


的确是这样情况。我前几天找了很多关系,也没有把邻居家两个孩子找进一所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录取时,打校长手机,手机早就关了。

我曾经参与过民办学校的招生,十多年前,基本上挨家挨户求着学生来上学,可就是这样,能来的学生寥寥无己,县里给的招生计划有些年都很难完成。

那时候学生、家长首选的就是公民办学校。仅仅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翻地的变化,有人从教学质量上寻找原因,这故然是一个原因,但也不尽然。

农村有些公办学校初中县统考超过许多民办学校,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也不差,教育管理也很严格、规范,硬件设施也不比民办学校差,但是许多家长依然选择民办学校,我想这里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家长的“从众心理”和“虚荣心理”。

先说“从众”。因为许多农村孩子家长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孩子要就近入学,可是又没有足以容纳他们的公办学校,于是只好往民办学校去。

有的家长虽然没有在城里购买商品房,但是看到村子里孩子都去了城里,也不甘示弱纷纷到城里租房或者寄宿,让孩子到城里去读书。

然后就是虚荣心。许多农村家长自己读书时就在农村上的,现在自己在外面赚了一点钱,于是就想着让儿子实现当年自己进城读书的夙愿,于是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里来读书,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正是因为农村人大量涌进城里,才造成城里教育资源紧缺,大家进不了城里公办学校,只能退而求其次,到城里的民办学校就读。民办学校招生火暴真的不仅仅是因为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

您觉得我分析得对吗?欢迎留言、关注、点赞。乱语三千君恭候您的大驾。


乱语三千


我是河北的,给大家说说我们这,我们这最好的民办初中一年学费8000,搭上吃饭小二万,就这一届收三千学生,一半本县,一半外县。参加入学考试的小一万人。考不上的托关系一次交三万入学,公办的基本上不用考试,报名入学。这个生源比较。在说说教师素质,自然是公办学校老师素质高,近两年我县分三批招入教师近五百名,每次都是近千人的报名人数,考上的除了应届生就是私立学校的任课教师。编制的刚需啊。再说说教学,从课时上私立是每三周休三天,公立学校自是法定节假日上五休二;待遇方面,私立是结果导向型,每个月月考,工资和学生成绩挂钩和课时挂钩,不敢一丝懈怠,公办教师有编制护身,虽有绩效考核,但是都懂得,旱涝保收。


惠友德912


看着下面写的冠冕堂皇的各种话,我作为在职教师不为厚道的笑了!一派胡言到这个地步也是醉了!

其实就一个:升学率!

私立初中升学率一般可以达到公立学校的三倍以上。

以我市为例:十几年前没有私立学校。两个最好公立初中贡献了第一高中(招生600人每年)的40%,每年大约200-250人。城里其他初中加起来大约100个,其他被县、乡里的初中获得。

去年,我市上面两个最好的公立初中贡献了第一高中(招生1500人)的8%,大约130来个人。排名第二的私立初中大约贡献了170多人。至于排名第一的私立初中被禁止公布人数。而且教育局明确告知第一私立学校学生进入高一中阳光班(6个)不可以超过200人,奥赛班(2个)不超过50人。因为如果按分数线划分,估计奥赛班就没有其他学校什么事了。至于乡里一个初中能上1-2个就算不错了。

这就是现状。为什么造成今天的状态?

1.教育局的扶持。私立学校开始是被扶持的。公立学校还派出老师去支教。这个因素影响非常小,但在私立学校发展初期起到了关键作用。

2.私立学校办学优势:晚自习,择学生,分快慢班,劝退学生,收拾家长。

晚自习: 私立学校要求住读或者晚上9点回家。公立学校不可以上晚自习。这样私立初中每天可以多上2次课。通常用来补课和完成家庭作业,由于有老师辅导,学生进步很大。讽刺的是:公立学校学生放学后,去补习班干这事,效果还不如私立学校。

择学生:私立学校可以跨片区招生,前50名甚至免费。成绩差的,智商差的全都不许入学。公立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招片区全部学生,就是傻子,和几十分的孩子都必须招到班上。

分快慢班:私立学校通常在入学一个月后,开始分班。每次月考后,还把慢班的人可以自愿的调入快班。这样快班讲的快,学的多。慢班学的慢,学的扎实。公立初中,优秀的吃不饱,慢的学不会。

劝退差生:私立初中,如果成绩太差,就会有班主任做工作劝你转校。不同意,很简单,去最后一位坐一个学期,不点名。教几万就为这个待遇吗?你也会转学。公立学校,就是把老师打了一顿,老师也不能喊你转学。

收拾家长:差生其实在私立学校还是可以挽救的,一般不会轻易劝退。但人家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培孩子上学,家长一肚子火,看见孩子不听讲,就是一耳光。几下孩子就听话了。公立初中,呵呵!这么干,老师死定了!

以上几种方法让私立初中获得了:好生源,好教学环境,合适自己的老师,好的成材率。你认为他不会嬴吗?

到了高中,不好意思!这些手段公立高中都用。于是私立高中斗不过公立高中。我们这儿两个私立初中的直升高中成绩很差。我听说大城市的好像都曲线救国了,不参加高考,去外国读大学。

这些手段,如果让公立初中也来做的话,不要3年,私立初中就得关门。因为公立初中的师资毕竟还是强一点。如果再过十年就真的不知道了。

现在,某些“网霸单”家长(我怀疑是私立学校的托)开始诋毁高中,把上面的这几种手段,都认为是破坏孩子的成长,要求高中禁止。还有人提出12年义务教育。

呵呵😊希望他们不会成功。因为一旦成功,中国的公立高中也就完了。


yyyysssswwww


第一,你见过哪所民办中学一开始就火爆的?

第二,民办高中招生火爆最少三年时间原因不在乎有以下几点

第三,借助公办学校招牌,百分之九十的民办学校都在这样

第四,掐尖,四处招揽好学生,少收学费,宁可赔着干,这叫厚积薄发

第五,拉拢公办学校好老师,给以高薪,看似投资大,实际减少了更多的培训投资

第六,延长教学时间给家长一个管的紧的印象

第七,细节管理到位,创建一套模式

第八,注重宣传

第九,迎合家长需求,吃住在校,减少家长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的辛苦

第十,给社会一种假象,教育是用来投资的,为孩子投资谁也不后悔


基础教育申文峰


我们学校是省首批示范初中,十年年前还门庭若市,近几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呀!我看主要原因有这几点:

第一,教育部门自己砸了自己牌子。十年前,补课之风还没有现在这般猛烈,主要是学校自己周末节假日组织补课,收取一定量的费用。家长们有怨声,学生们只图轻松,电话常常打到教育局,教育局不分青红皂白“谁补处罚谁!”,公立学校噤若寒蝉,周末节假日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放!放!放!”。私立学校可不管你这些,主课多副课少,文艺体育几少的可怜!课与自习比公立学校多很多,周日节假日照常补课。长此以往,中高考成绩能不好吗?渐渐的家长们把孩子都送私立学校去了!

第二,公立学校周日节假日照放不误,家长们觉得管理孩子学习与生活是一种负担,干脆去私立学校吧!

第三,考试录取制度的弊端,中高考只重视体现文化课成绩,私立学校管理严格,学习时间多,文化课成绩肯定好!家长们都有“从众心理”嘛!一窝蜂的涌向私立学校。


鸣条先生


更准确的说法是,在不少地方,民办优质初中招生火爆,公立优质初中虽然也很火爆,但正在逐渐没落,而一般性的初中只能招收划片生,有的连划片生都招不够。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本人的孩子也涉及到小升初的问题,所以,一直都非常关注。周边一些优质民办学校,收费不低,但咨询的人是络绎不绝。而一些公办普通中学,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至少,从择校的角度,是没人关注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民办热而公办逐渐趋冷的现象呢?

一,从市场的角度,谁更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不管专家怎么说,也不管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什么,现实,永远还是现实。而真正老百姓关注的现实,是教学质量,是考试成绩,是孩子能否考一个好高中,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过上相对优越的生活。

那么,在目前来说,谁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谁的招生就火爆,反之亦然。

在当下,以三水三心所在的城市为例,一些优质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远胜于一般普通公办学校。举个例子,民办学校的重点率90%,公办普通中学只能达到30%——你说,老百姓愿意选择什么?

这就是市场的选择!

二,从办学体制的角度,谁更加灵活?

而民办学校之所以能够提供更高的办学质量,原因很多,概而言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质量管理体制更灵活。我们知道,公办学校由于是财政投入,自然需要按照上级的指令行事,一说到上级的指令,大家都会呵呵。而民办学校可以专专心心抓质量,自然,整体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是招生体制相对灵活。虽然目前政府要求民办学校提供30%的名额,作为随机派位。但整体来说,民办学校会对学生的质量,进行筛选,即使现在,政府三令五申,小升初不得考试,但民办学校有的是方法,选择优生。所以,民办学校,其实是一种掐尖的教育。

三是民办学校的教师激励机制更灵活。由于民办学校目标明确,就是要质量,所以,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相对单一——质量高的,奖励就高,反之亦然。不像公办学校,考虑的因素太多,最后,大多数都是吃大锅饭。

三是进人的机制更加灵活。民办学校招教师,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即可,再加上收入更高,不少的公办学校的优秀师资就逐渐流失到了民办学校。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民办学校可以集中精力抓教学,招收的学生又是相对优秀的学生,优秀教师相对集中,奖励的幅度也大,自然,最后的结果——升学考试的成绩,就将公办学校甩了几条大街。

三,从心理学的角度,谁在制造人们的心理恐慌?

分析民办学校招生火爆,我们不能忽视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的一些恐慌情绪。我们知道,现在,针对教育特别是公办教育最有名、最有市场的一句话就是“上课不讲补课讲”。三水三心曾经撰文谈论过这个问题,批驳了这种观点(但有人说某部长都讲过,我的批驳,就显得有些苍白了,哎,兵熊熊一个啊)。


但很多老百姓不明就里啊,“三人成虎”嘛,所以,这就在不少的人心中制造出了一种恐慌情绪——不能将孩子送到公办学校,因为,他们“上课不讲补课将”!

四,从社会风气的角度,将孩子送进优质民办学校已经成为地位的象征

前段时间,一个做生意比较嗨的朋友,就找到我,希望把他的孩子“塞进”某优质民办学校——花再多的钱我都愿意。

我曾经写过一过专栏,谈小升初择校的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三水三心的头条号中去阅读,欢迎批评指正),我反复告诫,“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学校”,我也告诉他“选校不如选班”。但他不认,他说“让孩子读公办学校,我太没面子了!”

为什么读公办学校就没有面子呢?这种风气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某某国际学校、实验学校满天飞呢?

核心原因,在于虚荣心——很多时候,很多人,特别是有了一点钱的人,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罔顾教育本身!

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总之,当前,一些优质民办学校招生火爆,而一些普通公立学校门庭冷落,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彻底改变,可能公办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得深入研究老百姓的期待,也得在管理体制上面下一些功夫才行。


三水三心


先说私立学校。从学生方面说,私立学校可以掐尖,通过入学考试淘汰大量的中等以下的学生,不停循环下来,成绩越来越来越好,大家都感觉私立学校教的好。从教师方面,私立学校有淘汰机制,对教师教学成绩有明确的要求,教的不好教师就要走人,这样就杜绝了混日子的教师,提升了教师的总体素质。

再说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对生源和教师无法挑选,尖子生被私立学校和有名的公办学校掐走,大部分的公立学校就面临生源素质下降的困境,在社会上就会有人觉得公立学校教的不好。对于教师,教师教的好和教的不好,学校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又没有权利开除教师,对于不认真工作的老师,该有的待遇一点也不会少,优秀的教师受经费限制,不能大加奖励,容易让优秀的教师心理不平衡,影响教学。


Neverland76


先说管理方式,民办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而且也敢于下重拳,更有甚者将学生分配给老师,不好好学就施加压力,叫家长等高压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对初中生来说是有效果的,所以学生成绩普遍比较高。这些学校还给学生提供住宿,上晚自习,周末补课等学习方式,对工作比较忙的家长来说更是求之不得,再者说,初中的课程也不是家长都能辅导的,所以很多人宁可掏钱上私立也不愿意上公立。再说师资配备,私立学校的环境普遍较好,老师呈年轻化,有活力,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效益好的私立待遇很不错,也能吸引大批有识之士的加盟,这也为学校锦上添花,赢得不错的口碑。

私立学校的学风相对要稳定些,在高压重拳的管理下,学习风气还是很正的,不过肯定有点功利性在里面,这也在所难免。再就是教育行政干预较少,闲杂事情较少,学生和老师都可以专心治学,这些方面都是公立不具备的优势。

但是从长远来看,初中用高压手段教出来的学生,成绩虽好,但是上了高中后,普遍潜力不足,自觉性差,自制力也很差,这也是一个弊端。

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公立成绩可能拼不过私立,但是更符合人的自然发展,私立学好了也能为高中做更好的基础,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凡事因人而异,切勿盲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