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旅游小镇,每个背包客的打卡地点。


三江侗寨是一个位于湘、桂两省交界处的“世外桃源”,一处侗族纯民俗文化的体验地,一个世人寻梦的心灵家园,一个闻名遐迩的避暑山寨,一个被文人墨客誉描绘为“诗境的家园”的新兴的休闲地。美丽的侗寨,四周烟雨迷离,青山绿水间除了鸟鸣,安静到无声无息,雨后的田野充满了泥土的芬芳,油菜花、紫云英、桃花随意将粉、白、紫、黄洒了一地,农忙的身影偶尔闪现。

走进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就像走进了一座美轮美奂的木构建筑博物馆。一座座俏丽的风雨桥、一幢幢挺拔的鼓楼、古朴的寨门和吊脚楼……其数量之多,式样之繁,造型之美,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三江因溶江、浔江、融江贯穿县境而得名,一座侗族特色的鼓楼矗立在进入县城的路口,似在迎候着远近宾客的到来。

洪江——明清古商城 洪江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水上游,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有侗、苗、瑶、回、土家等20个少数民族,土地总面积2164.4平方公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环境优美,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甚多。洪江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曾被除誉为湘西的一颗"明珠"。洪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绚丽多彩,遗存十分丰富。


洪江古商城坐落在沅水、巫水汇合处,坐拥湘西第一名山嵩云山,依山伴水,蜿蜒迂回,群峰叠翠,全景犹如巨幅天然山水太极图。它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是湘、滇、黔、桂、鄂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曾扼西南之咽喉而控七省,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曾纳天下之繁华而通四海,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称,在海内外享有“中国第一古商城”之美誉

美丽峡谷中的德夯苗寨 在风景秀丽的湘西风景区内,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夯苗族村。“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约24千米。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落差达216米的流纱瀑布,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这里群峰竞秀,盘古峰海拔700多米,峰顶呈葫芦状,分大小两峰,绝壁千仞,天险难度,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

德夯,苗文意为“美丽的峡谷”。由于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 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迷人。自矮寨镇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凤凰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距离省会长沙430公里。凤凰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而闻名于世,又有新西兰作家艾黎将其描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许多人说,在凤凰的时光犹如一场梦,不愿醒来。穿着花裙子或者花裤儿,踩着夹角凉拖,穿过东门在桥洞下听流浪歌手弹吉他,唱着不知名的歌。河边湿软的风吹过,一座一座吊脚楼悬在河上,楼里的灯光或明或暗,隔得远远的瞧了,就仿佛一幅水墨画。你是否想过有这样一个地方,接近你想象中的模样。这样一座淡泊的古城,经过了岁月的洗刷沉淀。默默的以它不动声色的力量 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

理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村崐落嵌于锦峰秀岭之中,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互衬倩影,崐古道石梁湍湍流水相映生辉,是个美到让人视觉疲劳的地方。


在理坑村边,有一条小溪,每天下午都会有不少妇人在这里洗衣服。河水两侧,可谓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在溪水上方,有一座石桥,名曰“天心桥”,不管何时都有老人在上面对弈、晒太阳。远望这幅画面,充满了恬静的气息。其实,比起村中的那些掌故,我更喜欢眼前这个生活化的理坑。理坑妙就妙在没有多少游客前来打扰,可以让你在闲情散淡中,领略最真实的婺源生活。

桃花潭,位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境内,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流连忘返。

临别时在踏歌古岸,唐代诗人李白曾于此地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溯桃花潭水而上,就是皖南山区最大的陈村水电站,登上电站大坝,极目远眺,面对的就是文明于世的“黄山情侣”太平湖,与黄山一衣带水,可乘游艇直达黄山脚下。湖面碧波万顷,翠峦千重,另是一番景色。湖中的黄金岛,犹如太平湖的掌上明珠,亭亭玉立,岛上森木茂密,鸟语花香,一步一景,如诗如画。


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 该村位于黄山之口,毗邻歙县棠越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被游人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

园中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所以有“小西湖”的美称。镜亭是全园的中心,四面环水,结构精巧。映入眼帘的还有衣袖上卷在溪埠浣洗的村姑的倩影,以及声声入耳的捣衣槌声和她们相互用当地方言交谈的喁喁细语。“千门万户捣衣声”的意境,于今已十分难寻,闻之真如置身明清街市之中,顿惑古韵悠悠,乡情淳浓。这种平静祥和、朴素恬淡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安定感和无限的憧憬。

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黄山西南麓,是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村落,因奥斯卡获奖电影《卧虎藏龙》而闻名中外。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芙蓉村 芙蓉村位于岩头镇以南永仙公路西侧。相传村西南有座高山,三峰突起,色白透红,状若含苞待放之芙蓉,故取名为芙蓉峰,村中一大水池,每天傍晚芙蓉峰便倒映水中,村以此而得名。芙蓉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它与周围的山水环境高度和谐,粉墙乌瓦,常用挂柱出檐深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粗犷干砌的石墙勘脚,大小、色彩富变化。村中主街如意街铺着卵石,被几百年先人们的足迹磨得圆润,细雨轻洇,闪出柔和的光泽。姑娘们担水走过,履声在小巷里回响,清脆,却静悄悄。那长着青苔的石缝间隙,以及在小路上悠然蹒跚的小动物和不知畏惧放肆玩耍的小童,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来打扰他们怡然的生活。


绍兴市是浙江省辖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

绍兴,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白墙黛瓦、水墨纤道是她的景,楹联墨宝、满腹诗文是她的魂。初夏游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仄古韵的八字桥上,八字桥与河道两旁素雅古朴的民居十分协调。居民在河边洗衣,老人树荫下纳凉,斑驳的石板桥上镌刻着岁月的沧桑。

南浔是浙江北部的一个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东部,毗邻江苏,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拥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群——百间楼等一批历史遗存;双林镇被誉为“古桥之乡”,是全国古桥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善琏镇被誉为“湖笔之都、蚕花圣地”。


景区没有太多的现代商业文化喧嚣,有的是相当怀旧的麦芽糖,斑驳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原生居民的生活状态始终未改,河中的浣洗,河边的早茶,都是现代文明中的一股清泉。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距桐乡市区13公里,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乌镇,一块古老神奇而又美丽非凡的土地,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魅力名镇之一。

作为典型江南水乡,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乌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乌镇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古镇西塘,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而其中的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它是水乡特有的建筑,其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景区内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


镇内建筑依水而立,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沿岸“屋宇丛密,街巷逶迤”;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同里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周庄 中国第一水乡古镇,处在上海、苏州、杭州的中心位置,距苏州52公里。周庄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周庄的古桥比较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就是“双桥”,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

在这听一首昆曲,尝一回阿婆茶更是别有韵味。夜晚,在沈厅对面的河埠头登上一艘游船,尽情欣赏富安桥楼里传来的江南丝竹声,聆听沿河人家窗户里传出的苏州评弹的琵琶丁东声,游船七拐八弯地穿过许多拱形桥的桥洞,桥洞里都镶嵌着无数盏彩灯,灯光映入河面,把一座座千年古桥的倒影映在河面上。“灯光古桥泛船影”。这就是古镇之夜的神韵和魅力。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北接丽江市。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大理最有名的是“风花雪月”,分别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和洱海月。洱海水深清澈,宛若无暇的美玉,秀丽无比。

无论是巍峨迷人的苍山,碧波诱人的洱海,还是棋盘结构的古城,这里的静谧和美好都让人心仪神往。大理有喜洲的白族建筑,周城的白族扎染和双廊的海边生活,这都是大理所赋予游客们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这里宜人的气候也让“舒适”成为游人的第一个感受。苍山洱海,蝴蝶泉边,大理的风花雪月在静谧中悠远,美得不经意却那么沁人心脾。

丽江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处滇、川、藏三省交汇处,四通八达。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是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民族多、历史久、旅游资源丰富。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福宝古镇,距四川省合江县城42公里,是国家级福宝森林公园的门户。福宝镇始建于宋末,明清时已初具规模。古镇依山傍水,五桥相通,三水相汇,镇周青山翠叠,河岸绿竹摇风。高处望去,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屋宇千姿百态,排排吊脚木楼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

古镇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屋宇千姿百态,排排吊脚木楼错落有致,随山势起伏。小街宽处七八米,窄处仅一米半左右,全部系青石板铺就,石阶起起落落,蜿蜒伸向前方。不时见撑伞的行人在石梯间上上下下,朦胧间呈现出一幅幅雨中小镇的诗意画面。


阆苑仙镜、风水宝地——阆中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属南充市,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国家5A级景区。阆中置县以来,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阆中素有“阆苑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也是中国第一风水古城。

中山,广东省辖地级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中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152年设立香山县,1925年,改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


中山市是著名的侨乡,素有华侨之乡、广东省曲艺之乡的美誉。中山市民众镇是岭南一带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水乡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区,有“岭南水乡”的美誉。岭南水乡民俗民风浓郁,极富岭南地方特色。

龙潭古镇 龙潭古镇位于重庆市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腹地。龙潭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潭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自秦统一全国至今,由梅树龙潭到如今龙潭,具书面记载的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自宋及清600余年的“蛮不出洞,汉不入境”土司统治政策,造就了龙潭这一千年古镇独有的建筑艺术和神奇的民族文化。 古镇顺湄舒河而建,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现存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鉴人、青幽如玉,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时隐时现。50多座土家吊脚楼翘角飞檐,形态美观。街上店铺林立,巷道相互连通。封火墙壁垒森严,气势恢弘。四合院古朴幽静,颇具特色。


赤坎古镇位于江门市辖下的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潭江横贯全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骑楼连绵几公里,承载着业已远去的美好记忆;河流无声地从镇上流过,年复一年,早已忘记了古镇曾经拥有的辉煌。除了西式的建筑外,老城区也有弯弯曲曲的小巷和规模弯岭南大屋。

骑楼建筑群曾经是广州湾时代辉煌一时的商业街,显示出海港城市的商业传统。旧的风情老街、民居旧宅,对研究赤坎区历史进程、商贸发展、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极具史料价值,也是城市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

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坐落于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龚滩古镇现存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龚滩古镇是崇山峻岭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千年古镇,有“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之称。龚滩古镇风景优美,人文荟萃。


乌江百里画廊中的精华美景在龚滩便可一探究竟。古色古香的大业盐号、三教寺、川主庙、杨家行等古建筑如艺术群雕,堪称古建筑史上的珍品。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与磨砺,造就了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部,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武夷山市区6公里,2500多人口,住户居民500户。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30多座,古民居“三雕”景观资源尤其丰富。

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旧巷与民谣、山歌、龙舞、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蕴藏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下梅村落生态环境好,具有独特的风水意象。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山环水抱营造了一个封闭安宁型的村落。村民们恪守农事节气,春种秋收。农闲之余,参加乡村寺庙的迎神赛会。下梅历史上曾展示了民风蔚然的好风尚。


长汀地处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长汀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总面积3089.9平方千米。处福建西部,闽赣边陲要冲。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为武夷山脉南段,是福建的边远山区,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 2012年获“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称号。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广州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龙津路,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荔枝湾,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 分为上西关和下西关,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因明清时地处城西门外而得名。


西关除以端庄淑雅、追求新潮的“西关小姐”闻名遐尔外,书画、粤剧等也有独特的成就。岭南画派发源于西关;粤曲、粤剧群众基础深厚,老百姓成立了几十个“私伙局”,西关素有“粤剧曲艺之乡”之称。

黄姚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镇外奇峰耸立,镇内竹木森森,清溪环绕,其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街道全部用灰黑色石板镶嵌而成,虽历经沧桑,依然完好平整。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桂林的漓江下游,距桂林约100多公里。黄姚古镇祠堂颇多,几乎每个大姓都有自己的宗祠,充分显示出宗族的势力。各姓氏宗祠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均采用砖石结构,虽历经百年沧桑,仍然金碧辉煌。

阳朔,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位于漓江西岸,距桂林市区65公里。“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天下四绝。县内旅游资源可分为一环、二带、五景区。阳朔段漓江风光为整个漓江精华,还有遇龙河、十里画廊、古寨石城、兴坪古镇等特色著名景区景点。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

阳朔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境内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姿百态。山上竹木繁茂,四季常青,山山有洞,洞洞奇美,洞中乳石遍布,晶莹剔透,如艺术长廊,似天然迷宫。阳朔的水清澈透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形容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