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導語:古代書法的發展是所有書法學習者有目共睹的,其輝煌與歷史文化貢獻是不可估量的,中國書法藝術,歷經了幾千年,雖然是由盛轉衰,但是在社會發達的今天,熱度仍然不減,也許書法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吧。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向世界發展推廣的一張精緻的名片。

古代書法的盛世之宴

魏晉時期

魏晉時期的書法承東漢之餘緒,富有很大的創作活力,是中國書法的里程碑,奠定了書法發展的大方向。魏晉書法為隋唐書法開了規矩之先河,開啟了兩宋及元明崇尚意之形態,促進了清民(國)之樸實的形態,深刻的影響了後世書法並深刻影響著當代書法的發展。

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自魏開始,文學藝術的發展進入新階段,“惟才是舉”成為社會的首要訴求,其中就包含書法藝術,書法在東晉時期成為世家大族爭鬥的主要方式之一,可見書法藝術作為文化和技能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有多重要,上層貴族為了維持本族地位,爭相進入這個領域。所以魏晉書法及文學在這一背景下,取得了快速發展。

首先楷、行、草等字體在當時社會的實際應用中中得到快速的完善;其次,出現了一些在歷史上具有影響力的書法家,在風格開創和書風典範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很大地影響了中國書法的發展;這個階段中,不僅形成了成熟的書法理論,而且還被應用到實踐中,從而使書法的藝術化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西晉時期,雖然很短暫,但是在書法和文學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朝廷方面設立書博士,設弟子員,以鍾繇、胡昭等人的書法為標準,教授書學。也產生了一批卓有成績的書法大家,也是由章草向今草轉化得時期,行書由萌生走向成熟的過渡期。

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西晉時期的書法與三國書法有極大的相似性,具有強烈的過渡性色彩,比如:禁碑令,使得行楷快速發展;字體演變有序推進,比如行草書;同時也出現了一種在後來成為重要的書作樣式的形式,就是墓誌。

到了東晉和十六國時期,由於時局動盪導致的南北對峙持續了很久,對於政治經濟和文化,是一場災難;但是對於書法和文學來說,這種變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外在條件的更新,卻是一個發展機遇。比如文人隱居,縱情山水田園,才有了後來的書法和文學的自由思維發展方向。在嚴酷的政治現實面前,這些文人需要心靈的解脫,於是他們放棄了繁瑣的經學,通過服藥飲酒、遊心自然、清談、乃至寄情書法等的生活方式,開拓了一片與漢代讀書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的成就就是這個時期下的真實寫照,父子二人的行書,使行書作為一種字體完全被定型,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法度規則,而且也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峰,成為一個時代精神的標誌,在書法史上巍然聳立,至今仍熠熠生輝。

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的書法,在整體上繼承了上一代書法的發展態勢與風格並有很大創新。特別是唐代楷書,至今仍是學書者涉足最多的領域,並蔚然成風。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代,世界歷史也對這個時代加以讚許,這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國家政治安定、經濟繁榮,自由之風盛行,成為當時具有絕對世界影響力的東方大國。在這一條件下,書法藝術自然也得到了更的發展機遇。

隋代書法主要成就表現在楷書上。有的以北魏為基礎,秀美典雅,如《董美人》、《蘇孝慈》、等,糅合了南朝書風,下開歐楷格局;有的則繼承南朝書風,如智永《真草千字文》,為虞世南所繼承;有的出於北齊與北周,如《龍藏寺》、《曹植廟碑》、《章仇氏造像》等,前者瘦健,已開褚遂良風範,後二者體勢寬博,顏真卿書風,隱然欲出。

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唐初的書法,歷來以“歐、虞、褚、薛”四家為主,實際上歐陽詢、虞世南皆舊人,入唐時都已是60歲以上的老者,風格定型,因而兩位書法家都可以說是隋代書風的延伸。當然這個時期也有一些新的發展方向,如李世民倡導王羲之書風,並提拔褚遂良,發展以行書入碑等風格,並且建立了屬於唐代自己的書風追求及藝術感。

初唐幾個皇帝都是書法高手,李世民以帝王之尊,大力提倡書法藝術,尊崇王羲之,搜尋王羲之名跡,再加上當時社會安定,恰恰給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自此之後,唐朝書法快速發展,對後世書法的學習和書法教育發揮了比魏晉時期書法還要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的書法藝術是在繼魏晉、隋唐書法藝術高峰之後的又一探索期,在這期間,雖然沒有達到像晉唐的發展高度,但是也開闢了新的藝術化道路,書法的藝術性,美學性高度得到了開創性提高。

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經過唐代書法創新之後,即形成了我國書法史上“晉唐傳統”的地位,這個地位也在唐以後得到確立,後世書法家們都以此為效法和品評的標準。那麼宋元時期的書法更是緊密的繼承了晉唐書法的遺風和法度規則,使這個時期的書法藝術再一次的得到應有的發展,並有自己的一片新天地。這個時期比較著名的書法家比如:宋四家與趙孟頫等。

這裡順便提一句話,趙孟頫是宋元時期少有的復古派代表人物,趙孟頫的晚年,書法技藝精湛,但是還是發現了書法宗法於魏晉的必要性,也發起過類似的復古運動書風,雖然並未成功,但是趙的復古運動,也為後來的明朝書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明清時期

明代像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活躍。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閣帖》、《真賞齋帖》;《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賞齋帖》可謂明代法帖的代表。《停雲館帖》收有從晉至明歷代名家的墨寶,可謂從帖之大成。

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至永樂、正統年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入直翰林院和文淵閣,寫了大量的制誥碑版,以姿媚勻整為工,號稱“博大昌明之體”,即“臺閣體”。士子為幹祿也競相摹習,橫平豎直十分拘謹,缺乏生氣,使書法失去了藝術情趣和個人風格。臺閣體之風至今仍然被很多人奉為書法至尊,不能自拔。

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清代書法在近300年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一場 艱難的蛻變,它突破了宋、元、明以來帖學的樊籠,開創了碑學,特別是在篆書、隸書和北魏碑體書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與唐代楷書、宋代行書、明代草書相媲美,形成了雄渾淵懿的書風。尤其是碑學書法家借古開今的精 神和表現個性的書法創作,使得書壇顯得十分活躍,流派紛呈,一派興盛局面。

近現代書法

這個時期書的法,最顯著的特色是:書法不再象古代一樣,僅僅是文人雅士、達官貴人的專屬,而是進一步“普及化”,深入到社會階層。這時期書法活動也十分活躍,書法教育也由過去師徒相授式漸漸向社會化教育轉變。特別是建國以後,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迎來了她的又一個春天。

但是由於現代的我們過於缺乏對至上書法理論及實踐,導致了教育觀點的偏頗,使書法走上了利益與名頭的不歸之路。

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書法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最切合實際的就是認真寫字,追隨於魏晉

俗氣和醜陋的書法形態被說成個性?

現代書法的發展多多少少的都受到了晚晴以及民國時期的影響,偏向於以碑入草,以碑入楷、行等書體。從藝術角度和創新角度來說,無可厚非,是一種探索性的嘗試進步。但是因為這些嘗試性的進步創新,並未建立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之上,導致了俗書,醜書的橫行,路越走越偏,也沒有可以扭轉局面的人出來主持書法發展的局面,書學之路已經走上了名利為先的道路,為了出名更快,就走俗書之路,以藝術之名,走醜書之路,會更快的獲得利益。還冠以個性率真的名頭,如果這個藉口讓王羲之,王獻之聽了,不知道會作何感想呢?

過多的言語我不想太多去說,我只想勸解醜書和俗書之人,務實點吧,書法既不是個性,也不是寫字,而是好好寫字。珍惜存在的書法藝術吧,因為還不知道這種文明可以存續多久。你能做到比肩古人,再去談個性和創新吧,否則就是書法史上最大的忽悠。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