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周围很多同学都在外面补习,这才一年级啊,这种现象正常吗?

西西177134504


这种现象很常见,但是不正常

我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都在这样的补习机构做过兼职。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很乐意把孩子送到这里上补习班。一来可以让孩子夯实基础知识,在考试时名列前茅,二来可以把照看孩子的责任分担到补习机构,从而减轻自己带孩子的压力。但是,我发现,补习老师在这里的课堂里讲的也全部都是学校老师上课的内容,而授课水平却差了很多,但是这里的氛围却更轻松。



这就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听课,企图来这里能补起来。所以,就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所以,结果必然是这些花钱补课的孩子,最终的成绩还没有没上补习班的孩子成绩好。可谓人财两空。



我并不反对补习班

但是,补习班绝对不能依照目前的样子继续下去了,否则就是骗钱害人!

① 真正应该有的补习班我人为不是针对大众的,应该首先针对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让他们能有机会掌握基础知识,不至于什么都学不会),其次要针对成绩特别好的学生(通过能力拔高,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综合表现)



② 补习班要改为兴趣班,人员需要大换血。对于孩子来说,在整体表现为水桶的情况下,提升长板,对于自己在学校和将来来说,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此外,还有一种学说叫“边际效应”,当孩子在普世科目上投入一定精力之后,即使再加倍投入,产出的量也非常少。因而,倒不如投入在还未开发的领域,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更加可观。(前提:孩子有自发的主观意愿)


思敏原著英语教研室


我是小学老师,我根据自己周围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给大家分析下这个问题。


我去年教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我做过统计,我们是班里将近有20个左右的孩子在外面补习。总人数是将近50个的标准班。

去补习班的孩子的情况分一下几种情况。

第一、家里父母忙,没时间照顾孩子,老人也指望不上

孩子放学的时候家长根本就没有下班,他们只能选补习班和学校附近托管班。补习班收费贵点,因为人家要去学校接孩子,还得看着写作业。托管班相对便宜,就是接回去给看着,不管写作业,到点家长接走就可以了。

也有跟着自己老师补习的。我班里的家长老是要求我带着他家的孩子,一是现在纪律严明,不允许在职老师办补习班;二是我真的不想在下班后再从事给孩子讲课的活动,白天上一天,在学校里讲,回家或者去补习机构还讲,我会崩溃,所以不管多大的利润在其中, 我都没有参与过给自己班里的孩子补习。

邻居家的孩子倒是有过,因为你拒绝不了,放学就给你领家去了,人家全身心的信任你,不帮都觉得不好意思。再说邻里之间,自己就这么点本事,人家看的起,就全心全意的给邻居家孩子补习过。因为是一对一所以最后的效果不错,叫邻居给我宣传的一个小区都知道了,说我讲的好,小区里家长领着孩子来上门的家长倒是不少,但是我都没有接,因为我侧面打问过都是老师怎么教都教不会的孩子,我也别充能,赚不了几个钱,还把名誉丢掉。

第二、学习成绩差,家长在家真心的教不了,一教就鸡飞狗跳的,家长也就把责任转移,选择去补习班。

我班里就有个小男孩,因为他脑子转的特别慢,再加上他学前三年家里教育不行,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在学前三年上幼儿园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该学的知识没学,脑子又不是特别聪明,他妈妈一回家辅导他,就开始又打又骂。

我经常看到孩子鼻青脸肿的来上学,他妈还拍了打孩子的的图片给我看,打的孩子的小屁股都有血印。家长找到学校叫我下班带回家给他家孩子辅导。

我太了解他家孩子情况了,我真的教不会。所以拒绝了。家长还挺不开心,说叫我在学校好好给他教,课间了多给他家孩子讲讲题。中午少休息会,给他孩子补补课。

我看是拿我当他家雇佣的私塾先生了吧。

后来她就把孩子送去了补习班。现在上二年级了,学习成绩更差了。因为他上的不是一对一的补习班,而是写作业班。这孩子的水平必须有老师专门盯着才可以。他的作业都是人家补习班老师告诉他答案写的,虽然作业没有错误答案,但是根本没学会。但是他的妈妈还很开心,说作业完成的可快呢,比以前强多了,没白花钱!我真的无语。后来孩子在学校考试成绩更低了,他妈妈才不说比过去强多了的话了。

第三、有的孩子因为溺爱,家里管不了,回家了就是玩游戏,不学习,但是去了补习班倒是规规矩矩听人家老师的话,可以认真学习,所以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去补习班。

有的家长对于管理孩子要求不严,甚至溺爱,家长也管不了孩子,一点也不听家长的haul,但是老师的话听,家长也会选择把孩子送去补习班。

第四、家庭条件好,跟风。别人家的孩子去补习班,自家不去,被人家落下了怎么办?

第五、有一部分孩子学习优秀,人家上的是提高班,想领跑其他同学。

题主问一年级的孩子大多去补习班正常吗?这当然不正常。这里面除了刚需的,还有跟风从众的,甚至还有老师的原因,老师“委婉”的要求孩子去自己的补习班,家长觉得不去怕得罪老师给自己孩子小鞋穿,所以无可奈何的也选择了老师的补习班。这是第六种情况,也是被家长们最为诟病的一种行为!

林林总总的情况,造成了很多孩子在一年级就开始去补习班。这是非常不正常,也是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给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

结束语:

小学一年级家长如果有时间带孩子,还是要选择自己带孩子。道理大家都懂,一年级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阶段,学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让孩子受益终生的事情。


补习机构也好老师的补习班也吧,他们追求的都是利益,这你得承认吧,有人会比自己的 父母还付出的多吗?你把自己孩子最好的黄金期交给一群跟你只有金钱关系的陌生人手里,我也是佩服那些家长的心有点大。人生没有回头路,怎样让孩子走好每一步是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并且要为之多加付出!


有的家长如果真的没有时间教,就多出钱去一对一,或者班容量极少的小班,那种大班容量的补习班也别去,你的孩子除了学会一身的臭毛病,不会有太多的进步。

我看过太多让孩子上补习班家长后来后悔的 ,所以在此给下学期将要上一年级的和正在上一年级的家长提个醒,能自己带孩子就自己带孩子吧。你孩子的人生不要叫别人去做主!

你们说呢友友,手机前的你分享下你的看法好吗?期待友友们踊跃留言!


心中百合静静开


上次我同事说了这么一个笑话:

她的孩子现在上初三,在一个辅导班花了10000多元报了个辅导班,每周末固定上课。有一次她上课回来,跟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我旁边的那个学生辅导的是什么内容吗?她竟然辅导认识钟表!”

听完之后,大家都在感慨,这个孩子的父母到底是干什么的?

现在城里的家长,多数都非常焦虑,孩子成绩一有变化,首先想到的是找人辅导,正因为如此,辅导班才遍地开花,收费越来越高,一个小时100的有、200的有、500的有、2000的也有,反正辅导班,不缺乏市场,即便不让公办教师参与辅导,辅导班也会赚的盆满钵满,这正是利用的家长的这种焦虑心理。

下面来说说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觉着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要区分是辅导班还是特长班

过年回老家,堂兄说他家的孩子,在镇上上小学,也学了英语和美术的特长,在城里,这种情况更加普遍,我孩子所在的班级,每个学生都会会几样才艺,所以学校无论搞什么活动,都不会困难,从小学三年级,学生就开始自己筹备元旦晚会了。

这种特长班和辅导班不一样,如果是周围的孩子都上这种特长班,这个并不难理解,毕竟“技多不压身”。

二、要区分是辅导班还是学屋

除了特长班之外,很多家长也会把孩子送到学屋,这种学屋也不能称之为辅导班,多数学屋的主要功能,就是“看孩子”,尤其是在3点半放学的政策影响下,把孩子送进学屋是很多家长的无奈之举,这种情况也不能混同于上辅导班。

三、要区分辅导班是补弱还是培优

还有一类孩子,家长的期望着很高,从小就开始上奥数这种培优班,这样的孩子不是成绩不好,而是家长的期望太高。但是,一二年级开始上这种所谓的“培优班”,我觉着是拔苗助长的做法,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每次上奥数班都跟打仗一样,真不知道这个孩子以后还不会从学习中找到快乐。

四、真正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其实,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习惯,而习惯是很难通过学屋、特长班、辅导班来形成的,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家长的陪伴,家长用心有效的陪伴!

为什么要提到用心有效的陪伴呢?

很多成功人士在回忆自己的母亲时,常常描绘这么一个场景:自己点着煤油灯在写作业,母亲在一旁做着手工,而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在一旁玩手机、聊天,这样的陪伴,也是无效的陪伴。

根据我的经验,只要小学前3年用心陪伴孩子,到了四年级就可以逐渐放手了,孩子越大,家长越在知识方面帮不上忙来了,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开始那几步,小学一二三年级非常关键,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不要缺席,不要把孩子推给别人就觉着放心了,孩子在自己手里最放心。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很正常。

其实这只是因为你到了一年级才知道而已,事实上有很多孩子他们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关于这点相信很多身处一线城市的父母都会深有感触。

还记得今年带孩子去考剑桥少儿英语的时候,孩子入场考试的时候因为去的有点晚,所以我们没太注意到孩子们的情况,等考完试等孩子出来的时候孩子妈妈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些孩子好小啊!”、“这么点就来考级了?”、“关键是他们竟然说很容易!”……我有两个朋友的孩子一个三年级考过了PET,一个五年级已经考过了FCE,而新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家孩子今年是二年级,这次考的是PET而且认为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孩子大都不是从一年级才开始学的。

除了英语一般是上各种班比较多的之外,文化课学习中数学和国学也是会有一批人选择的。只不过这两门课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是可以通过在家里的一些互动学习来完成的,除非是一些对孩子学业有一个系统规划且当地还存在择校的父母,否则在这两个科目上大都是自学居多。

对此我个人的观点是只要孩子并不反感、排斥,那么学学总是好的。

只不过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总是愿意把这些事儿“极端化”——举个例子:别人就是给孩子报了一个趣味性很强的英语学习班,人家孩子在里面玩得、学的很开心,可是总有人非得把这事儿定义为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透支孩子学习力、应试教育的悲哀……其实这种人才是真的挺悲哀的。因为他们对比一点都不了解,竟然就能发出这么多的悲天悯人的感触来……可想而知在实践中这些人会多么的懒惰——对于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都能讲出来这么多“道理”来,我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就是他们是别有用心!

当然了,我并不是说一定要早点上各种班或者说必须得去上,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重要的其实是“家庭教育”这部分,而不是补习与否。

至于“报班”这件事儿,我们自己想想就行了,大多数的报班不过就是一周一次课而已……而大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哪学习呢?

这个问题有人考虑过吗?

就算是多报几个班,那么注定还是没有在学校、在家学习的时间长啊!所以到底应该向什么要效率、要质量就不言而喻了。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个人认为是不正常的!

但是,人都有攀比心,看到别家孩子都在补习,再看自家孩子成绩跟不上,自然会着急!所以大家也就趋之若鹜的去参加补习了!

其实我们可以去分析,为什么现在的家长都会选择的补习:

一、从家长角度:1、工作太忙,没时间教孩子,只能送到补习班:这种现象是最普遍的。每个家庭每天都需要大笔的开支:柴米油盐酱醋茶、社交、学习等等,不努力工作,怎么能养起一大家子?我小时候也算是“留守儿童”了,到高中毕业,从上小学开始,12年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初中毕业一年,高中毕业一年!

2、文凭太低,教不了孩子:我带过一个孩子,家长高中毕业,过了这么多年,对大部分知识点都忘记了,再加上现在小学的题型难度升级,家长更加力不从心了!但是孩子学习上问题又挺大,不送补习班,孩子的成绩怎么办?

3、太溺爱孩子:现在的家庭,大多是除了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也在帮着带,每次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长辈们就开始护着孩子,根本教育不了!送到补习班,至少可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从孩子的角度:1、学习习惯差:现在太多的孩子收到|“快文化”的影响。整天都沉迷于游戏、抖音等等,造成作业不专心、拖拉,上课开小差等恶习,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补习,不抓习惯,以后更难改正了!

2、理解能力差:理解力一直是很多孩子的难题,有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讲题的时候,讲一遍两遍无数遍,孩子依旧理解不了,我估计这时候,大多家长会发狂!与其天天和孩子当“仇人”,不如送到补习班,让专业的老师给予正确的直到!

3、行为习惯差:我接触过一个一年级,坐不到五分钟就会注意力涣散!这类孩子,如果家长不能每天专心陪着孩子去养成习惯,以后确实会非常麻烦!基本上,到四年级,学习任务加倍升级,孩子改不掉不专心的毛病,每天作业可能都会挨到11、12点,严重影响孩子休息和学习

如果家长有时间,其实更好的还是自己带孩子,小学阶段,成绩不是关键,学习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才是家长的重心!

很荣幸回答此问题,但愿对你有所触动!


秋阳生活中的教育


我是小谢大语文,专注教育。

首先,你提的问题很不错,具有普适性,但是最终关于上补习班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班一年级的学生在外面辅导学习的很多,主要集中在素质类学习偏多。

因为一年级属于低年级,成绩的总体要求不高,因此有部分家长的规划是多学点兴趣,提升点能力,所以主要集中在几类辅导为主:

1、兴趣类:这部分类型的辅导有书法、钢琴、美术等,这些学习可以提升孩子对美的启蒙,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2、体能类:这部分学习主要是舞蹈、跆拳道或者篮球等,这部分的学习对孩子体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能力类:这部分学习主要是演讲、小主持或者编程等,这些学习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例如说:自信力、表达能力或者思维能力等。

4、人文类:这部分学习主要以诗词或者国学经典为主,这部分学习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化涵养。

以上四类是目前家长选择比较多的学习类型,特别是低幼年级的孩子居多,那么因为有这样多的选择,所以最终选择权就在家长手里,您到底是怎么规划孩子的学习的?

因为种类多,所以家长更加不能盲目选择,而要更有规划孩子的未来做选择,这点很重要。

此外,除了选择补习班给孩子做未来规划外,家长还要做这几项帮助低年级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1、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包含学习习惯也包含生活习惯。

学习习惯有:做作业习惯,写字习惯,预习复习习惯,做笔记习惯,阅读习惯等等。

生活习惯有:作息习惯,劳动习惯,行为习惯等。

2、作文:孩子低年级的作文要开始重视,因为到了高年级,孩子往往不会写作文,那么平时有意识的帮助孩子积累材料。

3、社交:社交很重要,很多孩子只会读书不会社交,那么未来就会缺乏朋友。

以上是小谢粗浅的观点,希望对您有帮助,你可以关注小谢大语文,不错过精彩的语文学习分享。



小谢大语文


笨鸟先飞,我觉得很正常吧。补习班的存在被很多人质疑,骗钱,无用等等。

可是骗钱无用的补习班为什么还是受到了青睐呢?尤其是现如今补习班已经成为了风气。

以前在发达国家补习班大量存在,在我国只有大城市有补习班,而一些小城市和偏远的地方几乎找不到。

现如今补习班已经成为风气,各个补习班为抢占学员使出浑身解数。

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从镇乡到大一点的农村,到处都存在补习班的身影。

孩子们已经被补习班整得焦头烂额,可家长们却乐此不疲。

为什么呢?

第一,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能有一技之长,这样在未来才可以站住脚跟。

第二,攀比心理,很多家长看别的孩子进了补习班,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用,一股脑的也扔进了补习班。

第三,很多老师课外兼职赚外快,家长不得已让孩子进入补习班。

毕竟家长也不是傻子钱也不是刮来的,让孩子入补习班实际是一种对孩子的投资。

纵观补习班广受质疑,但其市场已经反驳了大众的质疑。

也不是说对谁也没用,老师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

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懂,那能力不强的孩子是听不懂的。

这时补习班可以作为一个补充,笨鸟先飞,有人带着飞总比瞎飞好吧。

课堂上你都听不懂讲的什么,老师也不可能单独对你讲明白,那你怎么努力呢?

所以补习班就是带你努力的方向,笨鸟先飞是找不到方向的,有一个老鸟领着你你会轻松许多。

补习班不论对好学生和差学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对于学不进去的学生任何人都无能为力。

尤其是对于比好学生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他们很可能就差一个领路人。

补习班作为学校和家长之外的第三种补充,作用如果发挥到位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南极爆冰


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周围很多同学都在外面补习,这才一年级啊,这种现象正常吗?

这种现象不正常,孩子太小的时候是需要按着天性去发展的。

譬如最近很火的吴谢宇弑母案,吴谢宇是一个被“规矩”的人,最后承受不住“规矩”的人生,做出反性格事件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人跟人是不同的,而且在当今社会改变孩子命运的机会不多,而读书无疑是其中比较简便的一条。

我有两位同事,分别有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两个女儿长得如花似玉,都很漂亮,只是其中小李的孩子比较乖巧,学习成绩也十分突出,然而小王的孩子生性活泼,学习成绩一般。

小王经常羡慕小李“你看,你们家孩子多好,都不用上什么辅导班,你说我这忙一天了,下班之后还要接孩子去课外辅导,我累孩子也累。”

小李说“顺应孩子好了,不用咋教孩子大了自然知道学了。”

从小王的话中,我知道她是理解孩子的,孩子放学之后还需要去课外辅导班,会很累,然而她能够有什么办法,毕竟孩子学业不太好,而想要在以后考大学,还是需要学习靠谱的。

从小李的话中,我知道她有点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感觉,自己孩子学习好,当然就没有上辅导班的烦恼。

小王和小李是中国家长的缩影。

然而,无论这种现象多么不正常,在学习成为改变命运的方式下,上课外辅导班的现象都会存在。

等到成年后,孩子会越来越明白,与生活的苦相比较,读书上学那点苦真的不算什么!


优教家


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对此深有体会,甚至一段时间内深感焦虑。

孩子上辅导班,很多家庭从幼儿园中班甚至更早就开始了。一年级开始上的已经算很晚了,学习的内容五花八门,一般是英语,国学(识字),外加一到几门的兴趣班,目前见到的最夸张的,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一周八门课外辅导班。

整个儿就一个字:累。小孩子累,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在奔波于哥辅导班之间,大人也累,经济上的压力,陪着孩子奔波于各个辅导班,也没有了自己的空余时间。跟她父亲聊天,问到为什么给孩子报这么多辅导班,他说其实也不想,也怕孩子累,但关键是家长是否能够顶住压力,这个压力来自几方面:

一是社会风气。身边的人都在上辅导班,虽然内容不一,但是看上去都有一到几门“特长”,很多还提前学习了文化知识,同一个班的小朋友,别的孩子识字,算数很快,会说英语,自己的孩子还整天玩,家长是否顶得住?

二是担心孩子是否顶得住。上小学后,提前学过的孩子在短时间内会有明显优势,孩子如果跟不上,会否产生自卑害怕困难的心理。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朋友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次期中考试99分,回到家大哭一场,只因99分在班级里只是中等甚至倒数。

三是家长能否顶住学校给的压力。比如小学一年级,拼音在一个月内教完,如果没有基础,没有课下家长陪着孩子下苦功夫,孩子自己很难掌握好,而且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拼音学不好,后面的所有课程都会很困难。学校给的压力还包括孩子学习不好,老师找家长,提出各种要求的压力。

能够完全顶住这些压力的家长不多,包括我自己,虽然也是从事教育工作,但感觉现在小学生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自己的认知有了太大的出入。

小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有上好学校的渴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秉承不变的理念,所以通过上辅导班的方式抢跑成了很多家长追捧的方式,而面对激烈的竞争,其他家长不得不跟风。

二是学校减负,给了家长更多给孩子增负的空间。小学外校上课的时间少,大量课余时间需要家长来安排,一方面家长上班没有时间陪同孩子,另一方面很多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来给孩子安排课余时间,所以干脆把孩子往辅导班送。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家长对优质资源(包括学习资源及今后的社会资源)的追求和优质资源缺乏的矛盾,而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导致了择校,学区房,辅导班的火热。

严令学校减负,但并没有解决好孩子课后的发展问题,虽然对了课外辅导机构严令整改,却没有从根本上进行遏制。各类文化课辅导班层出不穷,而入职门槛不高,更让这个市场鱼龙混杂。

小孩子一年级上辅导班,很多时候是无奈之举,昨天还有位网友提问,能否把孩子放学的时间延长到下午六点。大家都在学校的环境里学习,也许会少很多课外辅导的时间和相互之间的攀比。


象牙塔里讲故事


我感觉,学习补课不该是孩子们的枷锁,请把童年归还给孩子们。如果失去了玩耍的机会,整日锁在书本里,难免会慢慢丢失掉孩子应有的活泼与天真。该玩的还是要玩的!

现如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根本就是畸形,作为家长,我们之所以想要送孩子去辅导班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辅导,而是因为别人的孩子在上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上担心会落后。还有就是现在孩子的成绩好坏也逐渐成为家长们炫耀的资本。

补课只会给孩子们增加负担,会让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依赖情绪,这样补课的孩子成绩反而会不如没补课的孩子。现阶段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1、守时习惯。让孩子逐渐建立起时间观念,学会时间管理。会促进其他好习惯的养成,改正不良的习惯。

2、自律习惯。要做到让孩子自律,是要通过持续训练的,不断通过奖励、激励、和惩罚,让孩子逐渐形成习惯。

3、规律作息习惯。这与守时习惯的密不可分,一天中,何时起床,起床后洗漱、用餐、上学、午休、晚上作业、睡觉等。都要做到具体安排到位。

4、学习方法上的习惯。姿势不正不写字,提笔即是练字时。

真正聪明的父母会陪着孩子一起学会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而不是从小压抑他们爱玩的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